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驚厥患兒的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臨床資料
32例患兒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最小年齡6個月,最大6歲,有驚厥史者11例。患兒均為足月順產(chǎn),體質較佳。入院時體溫最高達41℃,最低38.2℃。其中1歲8例,占25%,1~3歲15例,占47%;3~6歲9例,占28%。
2 護理
2.1 高熱驚厥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器質功能的緊張癥狀,由于此期大腦發(fā)育尚未完善,突然的高熱刺激在腦內引起強烈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jīng)細胞異常放電,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群發(fā)生不隨意收縮,常伴有意識障礙[1]。
2.2 控制驚厥發(fā)作 立即頭偏向一側,松開衣扣應用壓舌板防止舌咬傷,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應用舌鉗??舍槾倘酥小贂?、涌泉等穴,必要時氧氣吸入。及時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藥物,如苯巴比妥鈉。
2.3 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心率、呼吸的變化,應用藥物降溫,如復方氨林巴比妥,同時配合物理降溫,如給予溫水擦浴、頭部冷敷、4℃冷鹽水灌腸等,鼓勵患兒多飲水,記錄出入量,保持體液平衡,觀察體溫變化并紀錄。熱退時患兒常大量出汗,防止虛脫,應及時補充體液,并擦身更換衣服,防止著涼。
作者單位:753000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
2.4 飲食護理 高熱時,各種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消耗增加,胃腸活動及消化吸收降低,易引起消瘦,衰弱和營養(yǎng)不良。因此,應及時補充水分,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鼓勵患兒進食,提高機體抵抗力。
2.5 口腔護理 發(fā)熱患兒唾液分泌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導致口腔黏膜損害、口腔感染、應做好口腔護理,多飲水。通過護理,32例患兒無口腔潰瘍及霉菌感染發(fā)生。
2.6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高熱驚厥而出現(xiàn)煩躁不安,加之對周圍環(huán)境陌生,對醫(yī)務人員恐懼心理,使患兒不能配合治療。我們應為患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向家長解釋驚厥發(fā)生的原因、緊急處理、發(fā)作時的注意事項、預后等,取得患兒及家長的配合,使患兒安心接受治療。
2.7 健康宣教 為避免或減少驚厥發(fā)生,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時,應及時就醫(yī),應用退熱藥物。
3 體會
高熱驚厥的護理主要是預防驚厥,如高熱體溫超過39℃時積極采取物理降溫后效果不佳時,及時給予藥物降溫。使體溫調定點下移。有驚厥史的患兒,體溫超過38.5℃即給予藥物降溫,每半小時觀察體溫并記錄。如體溫超過39.5℃時,無驚厥的也給予鎮(zhèn)靜藥物。
高熱驚厥為臨床兒科常見病癥,多發(fā)于5個月-3歲之間,溫度持續(xù)在39度以上,如不及時處理,將誘發(fā)缺氧、意識喪失等癥狀,危害生命健康[1]。因此,患者臨床處理期間針對性護理措施的實施尤為重要。對此,將抽選我院高熱驚厥患者200例,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抽選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小兒高熱驚厥200例患者作為研究成員,按入院編號分成兩組(常規(guī)組、干預組),常規(guī)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位于3個月-6歲階段內,平均(8.3±0.3)個月;病程位于1-3天階段內,平均(1.6±0.6)天;體重位于4.5-32.4kg階段內,平均(12.3±1.3)kg;溫度位于38.5-39.8度階段內,平均(39.0±0.1)度;干預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位于4個月-6歲階段內,平均(9.6±0.6)個月;病程位于1-2天階段內,平均(1.4±0.4)天;體重位于5.0-32.6kg階段內,平均(13.7±1.7)kg;溫度位于38.7-40.1度階段內,平均(39.2±0.2)度。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性不鮮明,可進行針對性針對性臨床比對(P>0.05)。
1.2臨床診斷 (1)患者均符合小兒高熱驚厥疾病診斷;(2)所有高熱驚厥患者均在家屬同意下參與本組研究報告,且簽署臨床意向書。
1.3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給予臨床基礎性護理,如:驚厥控制、降溫等;干預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包括:
1.3.1一般護理 (1)患者入院接收治療后,護理人員應為其安排舒適、安靜的居住環(huán)境,確保病房溫濕度適宜,按時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安靜;(2)患者驚厥發(fā)作期間,護理人員應囑執(zhí)行患者家屬禁止喂養(yǎng)患者,以免誤吸堵塞呼吸道[2];待患者驚厥清醒后,可適當食用流食、半流食;若患者長時間昏迷,可給予鼻飼;(3)確?;颊呖谇磺鍧嵍龋瑖栏褡裱瓱o菌操作,按時借助氯化鈉液體清洗患者口腔,保證口腔黏膜完整性。
1.3.2心理護理 患者驚厥發(fā)作時,家屬易產(chǎn)生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嚴重者發(fā)生醫(yī)療糾紛。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家屬心理護理,耐心向患者家屬講解驚厥處理過程和結果,促使家屬積極配合治療[3];叮囑伴有抽搐癥狀患者家屬,若在家期間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體溫過高現(xiàn)象,應立即借助冷毛巾進行物理降溫,并及時就醫(yī)。
1.3.3驚厥護理 (1)驚厥控制。長時間的驚厥發(fā)作,會導致患者腦部缺氧,嚴重者危害生命健康。因此,應及時進行干預。包括:①吸氧。吸氧可有效緩解腦部缺氧現(xiàn)狀,增加血氧飽和度,減少腦部組織損傷,可借助鼻導管進行該工作,若患者期間出現(xiàn)窒息現(xiàn)象,可實施人工呼吸;②穴位按壓。驚厥期間易出現(xiàn)抽搐癥狀,所以,護理人員應按壓患者相應穴位,如:人中、合谷等,以便緩解抽搐;(2)驚厥發(fā)作。①驚厥發(fā)作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準備相應搶救物品,將壓舌板置于上下齒之間,以免咬傷舌頭;若驚厥癥狀較為嚴重,可注射相應藥物控制,同時給予吸氧處理,以預防臨床并發(fā)癥[4];②將患者頭部偏向一旁,便于分泌物及時排除,并徹底清除患者口腔內殘留分泌物,輕微抬起患者上頜,用來預防舌后墜;③若患者驚厥持續(xù)30分鐘或以上,說明患者機體處于極度缺氧現(xiàn)狀,這種情況極易產(chǎn)生腦水腫。所以,護理人員應在醫(yī)生叮囑下靜脈滴注甘露醇藥物,進而預防臨床并發(fā)癥。
1.4觀察項目 (1)比對兩組患者臨床相應指標,包括:患者溫度變化、住院時間、抽搐時間等;(2)比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標準[5]:借助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調查表判定患者護理滿意率,總分處于90分以上為滿意,總分處于75-90分范圍內為一般,總分低于75分為不滿意。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SPSS18.0軟件對本文相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選擇`x±s對結果中相關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表示,利用%對結果中相關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在本文中對計量數(shù)據(jù)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與χ2檢驗,若結果顯示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相應指標比對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臨床針對性護理前期溫度指標差異性不鮮明(P>0.05),護理后差異鮮明,且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驚厥時間和常規(guī)組相比,差異性鮮明(P
2.2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對 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和常規(guī)組相比,差異性鮮明(P
3討論
【關鍵詞】 高熱驚厥;健康教育;小兒;護理
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特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急癥,大多數(shù)學者公認高熱驚厥與感染、高熱、年齡、遺傳因素有關,年齡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熱是驚厥的條件,采取綜合性的預防和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減少復發(fā),改善其預后[1]。本文針對高熱驚厥危險的因素對患兒家屬進行一系列護理干預,使其衛(wèi)生保健知識增長,保健能力及自我護理技能增強,提高患者順從性,避免感冒和發(fā)熱,最大程度減少高熱驚厥的復發(fā)。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發(fā)病年齡6個月~8歲,其中6個月~1歲11例,>1~3歲6例,>3~6歲2例,6歲以上1例。均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2]。驚厥發(fā)生在發(fā)熱后4h以內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驚厥發(fā)生時的體溫:<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驚厥患兒就診時,家長往往十分焦慮,驚恐不安,醫(yī)護人員應迅速到位,全力搶救,并守護于患兒身旁。處置驚厥熟練準確,以取得患兒和家長的信任,消除恐懼心理。患兒驚厥停止、家長不安情緒逐漸穩(wěn)定后,應根據(jù)患兒和家長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紹患兒病情及有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預防小兒高熱驚厥的方法及驚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驚 一旦患兒出現(xiàn)驚厥,應就地搶救,使患兒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停止或減輕抽搐是急救的關鍵,反復的驚厥會導致腦細胞的損傷。首選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況緊急可用手掐人中至驚厥停止,也可遵醫(yī)囑給予止驚藥物,緩慢靜脈推注地西泮,同時肌內注射魯米那鈉,用5%~10% 水合氯醛灌腸,劑量為0.5ml/kg,盡量保留1h以上,以促進藥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開通氣道后,給予氧氣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狀態(tài)。待患兒面色由青灰或紫色變紅潤,呼吸規(guī)律后,給予小流量氧氣吸入。當屏氣時間長發(fā)紺嚴重時,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導管法、面罩法等無法改變肺泡內PO2,只有用簡易呼吸器才能解決這種短暫的呼吸暫停,扣緊面罩,擠壓呼吸囊,壓力視患兒大小而定,反復而有規(guī)律進行,以胸廓起伏為準,達到良好的通氣效果。氧療時應使用50%以下的氧濃,以防肺氧中毒或晶體后纖維增生癥[3]。呼吸恢復立即停止。
2.4 高熱的護理 (1)在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后,要密切觀察降溫情況,測量體溫、脈博、呼吸1次/0.5h,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2)皮膚護理:高熱患兒在退熱過程中,往往大量出汗,應及時擦干汗液和更換衣被,以防著涼。(3)口腔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舌、口腔黏膜干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發(fā)酵,有利于細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齒銀炎等,因此,必須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4)臥床休息,注意營養(yǎng)和水分的補充:高熱時,由于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減低,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減少而影響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維生素等物質大量消耗,同時高熱可致水分大量喪失(呼吸加快,帶出更多水分,皮膚出汗增多)。因此,患兒必須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多飲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強營養(yǎng),做好基礎護理 患兒清醒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于營養(yǎng)的飲食,同時做好口腔護理,2次/d,給予生理鹽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氣清新,環(huán)境整潔,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平整,及時更換污染的衣被,嬰幼兒大小便后及時清洗、更換尿布。
2.6 出院指導 對患兒家屬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極為重要。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應及時測量體溫,肛溫在38.5 ℃左右即應予以口服百服嚀、美林等降溫;苯巴比妥為長效類鎮(zhèn)靜催眠藥,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在發(fā)熱早期即應使用抗驚厥藥,體溫升至高熱時,體內抗驚厥藥已達到抑制驚厥的有效濃度,從而能抑制驚厥,有效預防小兒高熱驚厥再發(fā),指導家長在患兒體溫37.5℃~38℃時即應口服;如患兒出現(xiàn)抽搐,指導家長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兒合谷穴,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反流物誤吸;將裹于紗布的壓舌板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防止舌咬傷;平時加強鍛煉,以增強患兒的體質,按季節(jié)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防受涼,上感流行季節(jié)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轉貼于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高熱驚厥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20例高熱驚厥的小兒家長進行疾病知識和護理知識的教育,并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細心護理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教育。結果 通過護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兒家長掌握了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治療原則、家庭護理及預后等相關知識,積極配合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結論 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及時搶救、良好的護理和正確的健康教育,對減少發(fā)病率和后遺癥,促進患兒痊愈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熱驚厥;健康教育;小兒;護理
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特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急癥,大多數(shù)學者公認高熱驚厥與感染、高熱、年齡、遺傳因素有關,年齡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熱是驚厥的條件,采取綜合性的預防和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減少復發(fā),改善其預后[1]。本文針對高熱驚厥危險的因素對患兒家屬進行一系列護理干預,使其衛(wèi)生保健知識增長,保健能力及自我護理技能增強,提高患者順從性,避免感冒和發(fā)熱,最大程度減少高熱驚厥的復發(fā)。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發(fā)病年齡6個月~8歲,其中6個月~1歲11例,>1~3歲6例,>3~6歲2例,6歲以上1例。均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2]。驚厥發(fā)生在發(fā)熱后4h以內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驚厥發(fā)生時的體溫:<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驚厥患兒就診時,家長往往十分焦慮,驚恐不安,醫(yī)護人員應迅速到位,全力搶救,并守護于患兒身旁。處置驚厥熟練準確,以取得患兒和家長的信任,消除恐懼心理?;純后@厥停止、家長不安情緒逐漸穩(wěn)定后,應根據(jù)患兒和家長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紹患兒病情及有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預防小兒高熱驚厥的方法及驚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驚 一旦患兒出現(xiàn)驚厥,應就地搶救,使患兒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停止或減輕抽搐是急救的關鍵,反復的驚厥會導致腦細胞的損傷。首選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況緊急可用手掐人中至驚厥停止,也可遵醫(yī)囑給予止驚藥物,緩慢靜脈推注地西泮,同時肌內注射魯米那鈉,用5%~10% 水合氯醛灌腸,劑量為0.5ml/kg,盡量保留1h以上,以促進藥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開通氣道后,給予氧氣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狀態(tài)。待患兒面色由青灰或紫色變紅潤,呼吸規(guī)律后,給予小流量氧氣吸入。當屏氣時間長發(fā)紺嚴重時,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導管法、面罩法等無法改變肺泡內PO2,只有用簡易呼吸器才能解決這種短暫的呼吸暫停,扣緊面罩,擠壓呼吸囊,壓力視患兒大小而定,反復而有規(guī)律進行,以胸廓起伏為準,達到良好的通氣效果。氧療時應使用50%以下的氧濃,以防肺氧中毒或晶體后纖維增生癥[3]。呼吸恢復立即停止。
2.4 高熱的護理 (1)在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后,要密切觀察降溫情況,測量體溫、脈博、呼吸1次/0.5h,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2)皮膚護理:高熱患兒在退熱過程中,往往大量出汗,應及時擦干汗液和更換衣被,以防著涼。(3)口腔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舌、口腔黏膜干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發(fā)酵,有利于細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齒銀炎等,因此,必須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4)臥床休息,注意營養(yǎng)和水分的補充:高熱時,由于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減低,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減少而影響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維生素等物質大量消耗,同時高熱可致水分大量喪失(呼吸加快,帶出更多水分,皮膚出汗增多)。因此,患兒必須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多飲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強營養(yǎng),做好基礎護理 患兒清醒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于營養(yǎng)的飲食,同時做好口腔護理,2次/d,給予生理鹽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氣清新,環(huán)境整潔,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平整,及時更換污染的衣被,嬰幼兒大小便后及時清洗、更換尿布。
2.6 出院指導 對患兒家屬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極為重要?;純撼霈F(xiàn)發(fā)熱,應及時測量體溫,肛溫在38.5 ℃左右即應予以口服百服嚀、美林等降溫;苯巴比妥為長效類鎮(zhèn)靜催眠藥,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在發(fā)熱早期即應使用抗驚厥藥,體溫升至高熱時,體內抗驚厥藥已達到抑制驚厥的有效濃度,從而能抑制驚厥,有效預防小兒高熱驚厥再發(fā),指導家長在患兒體溫37.5℃~38℃時即應口服;如患兒出現(xiàn)抽搐,指導家長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兒合谷穴,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反流物誤吸;將裹于紗布的壓舌板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防止舌咬傷;平時加強鍛煉,以增強患兒的體質,按季節(jié)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防受涼,上感流行季節(jié)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2.7 小兒高熱驚厥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1)嬰幼兒的機體抵抗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出現(xiàn)高熱。(2)嬰幼兒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早期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加之小兒不能主訴身體不適或主訴不全,易被監(jiān)護人忽視,臨床上患兒就診的首發(fā)癥狀多為發(fā)熱,且體溫常迅速升高。(3)嬰幼兒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全,體溫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嬰幼兒的腦組織耗氧量大。大腦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皮層對皮層下控制功能較弱,在高熱時興奮泛化引起大腦運動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而致驚厥。對于高熱驚厥的預防,首先是增強小兒的抵抗力,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發(fā)熱。體溫的多變及其上升的速度影響驚厥的發(fā)生,溫度上升快而高時易發(fā)生驚厥。體溫超過38℃ 應立即降溫,物理降溫比藥物降溫更快、更有效。高熱驚厥患兒應立即給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腸,同時采用物理或藥物降溫。是否服用抗驚厥藥物預防高熱驚厥目前仍有爭論,必須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權衡長期預防性服藥的得失,選好適應證。
2.8 健康教育 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但2%~5%[4]的患兒可發(fā)展為癲。其發(fā)生率與復發(fā)次數(shù)有關,即復發(fā)次數(shù)越多,癲的發(fā)生率越高。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高熱驚厥有關知識,適當預防性使用抗驚厥藥物可減少復發(fā)已被證實。由于高熱驚厥大部分病因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時間短,但家長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計劃落實健康教育,難以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對患兒家屬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極為重要。指導家長在家中備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藥品,如體溫計、壓舌板、退熱藥等;如果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應及時測量體溫,體溫在38.5℃左右應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熱藥;如患兒在家中或途中出現(xiàn)抽搐,家長不要慌張,應立即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兒“合谷”穴 ,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反流物誤吸;將指頭用紗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以防止舌咬傷;平時加強患兒日常鍛煉,以增強患兒的體質,按季節(jié)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防受涼,感冒流行季節(jié)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參考文獻
1] 張麗華.循證護理在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4B):709.
[2] 胡亞美,江裁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2.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呼吸道感染;高熱驚厥;效果
小兒高熱驚厥是臨床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呼吸道感染導致體溫超過38攝氏度時表現(xiàn)的驚厥癥狀[1]。臨床發(fā)病時的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意識模糊、肌肉痙攣、呼吸暫停等,如果未能及時進行搶救,會影響患兒大腦的智力發(fā)育[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8月由呼吸道感染引發(fā)高熱驚厥的57例患兒進行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n=27)和研究組(n=30),對照組中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14例,年齡在1~3歲,平均年齡在(2.1±0.3)歲,上呼吸道感染時間1~5d,平均時間為(2.1±1.6)d,研究組中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9例,年齡在1~4歲,平均年齡在(2.5±0.7)歲,上呼吸道感染時間1~6d,平均時間為(2.7±1.2)d,所有患兒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面色蒼白、全身肌肉強直、牙關緊閉以及不規(guī)則呼吸等,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27例患兒予以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當患兒發(fā)生高熱驚厥時要及時進行搶救護理,有效的控制驚厥的發(fā)生,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研究組30例患兒予以綜合性臨床護理,具體如下:①風險評估:在搶救患兒的過程中要對花兒進行移動的風險評估,根據(jù)患兒的表現(xiàn)掌握患兒的用藥情況以及如何控制驚厥,同時推斷患兒出現(xiàn)驚厥的原因以及再次發(fā)生驚厥的可能性等,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搶救和護理政策;②病情觀察:密切監(jiān)測患兒的呼吸、脈搏、體溫等臨床指標,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③降溫護理:根據(jù)患兒的具體病情行溫水擦浴、冷敷等降溫,在降溫的同時,可以多給患兒喝水,防止發(fā)生寒戰(zhàn),定時對患兒測定溫度等;④心理護理:要及時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耐心回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緩解其緊張情緒;⑤健康教育:醫(yī)護人員要向患兒的家屬講解病情的相關原因,告知家屬如何進行測量體溫、如何使用退熱藥物,叮囑患兒家屬要提高患兒自身的免疫力,多帶領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⑥加強防護護理:要為患兒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病房,保持病房的溫度和濕度,減少可能對患兒產(chǎn)生的刺激,當患兒出現(xiàn)驚厥癥狀時,不要強力按壓,以免對患兒造成骨折,可以通過對患兒的四肢進行約束,必要時,可以在床邊安置床欄,保證患兒的安全性;⑦準備好搶救物品:指導患兒平躺,清除患兒口腔中的分泌物,保證所有的搶救物品均經(jīng)過消毒處理,可以應用;⑧出院指導:醫(yī)護人員要做好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兒家屬講解可能導致患兒體溫升高的因素,當患兒出現(xiàn)哭鬧、嗜睡現(xiàn)象時,要對患兒的體溫進行測量,一旦出現(xiàn)高溫,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溫方式,即對患兒的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用酒精進行擦洗,必要時可以予以藥物降溫,如果出現(xiàn)驚厥,可以先將患兒側臥,然后將筷子置入患兒牙間,防止咬傷舌頭,并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就診[3-5]。
1.3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兒的再次出現(xiàn)驚厥的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退熱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作為觀察指標,分析護理干預對小兒呼吸道感染引發(fā)高熱驚厥的護理效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再次驚厥的發(fā)生率 對照組有4例患兒再次出現(xiàn)驚厥,發(fā)生率為15%,研究組無患兒再次出現(xiàn)驚厥,發(fā)生率為0%,組間比較,χ2=4.780,P
2.2比較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在治療中,對照組有4例患兒出現(xiàn)脫水,2例患兒出現(xiàn)濕疹,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22%,研究組有1例患兒出現(xiàn)脫水,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3%,組間比較,χ2=4.707,P
2.3退熱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 對照組中患兒的退熱時間為(3.16±1.03)d,平均住院時間為(6.78±1.06)d,研究組中患兒的退熱時間為(1.12±0.04)d,平均住院時間為(3.49±0.68)d,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熱驚厥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并發(fā)癥,如果未及時進行處理,會引發(fā)窒息、嚴重的患兒會出現(xiàn)驚厥甚至癲癇[6-7]。當驚厥程度為良性時,不會出現(xiàn)后遺癥,但是當患兒出現(xiàn)反復的高溫并表現(xiàn)為驚厥癥狀時,可能對患兒的腦神經(jīng)功能造成損傷,易遺留嚴重的后遺癥。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對患兒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做好搶救準備,降溫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進行護理,減少高熱驚厥的再次發(fā)生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4]。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對于呼吸道感染導致的高熱,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導致中耳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及時予以搶救治療和護理干預對高熱驚厥具有重要的意義[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再次出現(xiàn)驚厥發(fā)生率、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退熱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均高于研究組(P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再次驚厥的發(fā)生率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莫靜金,陸月儀.小兒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急救及臨床護理干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11):2002-2003.
[2]張玉芹.小兒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1):369-369,370.
[3]陳煒.小兒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10):800-801.
[4]包麗蓉.小兒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搶救及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24):3300-3301.
[5]周春紅,張曉蕊.小兒呼吸道感染引發(fā)高熱驚厥的急救及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90-91.
[6]王桂玲,李明吾,吳蕙,等.血清免疫球蛋白與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3,5,(06):555-556.
[7]張旭光,盧仕仰,黃從付,等.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學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4,6,(06):543-544.
[8]劉小乖,李亞絨,孫欣榮,等.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檢測與臨床特點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09):1132-1134.
[關鍵詞] 小兒急性高熱驚厥;原發(fā)疾病;降溫護理;高熱驚厥護理;綜合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2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1-0070-04
Observation on cause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223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MAO Junf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ji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main causes and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To make children get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Methods A total of 223 and 150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were respectively set a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ared with the same conventional nursing, hypothermia care and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car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are for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guidance. The primary disease, seizure frequency, rate of fever and antifebrile time were observe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for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223 children with the most primary diseas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125 cases, accounting for 56.0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valence of other primary diseases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same fever rate of 100%. Average defervescenc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27.4±7.5) min, and attack frequency of febrile convulsion was(4.2±2.1) times,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96, 2.981, P<0.05). In follow-up period 23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1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ppeared symptoms of epilepsy,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s of epilepsy(χ2=1.023, P>0.05).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208/223); whil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ontrol group was 74.7%(112/150);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χ2=5.271, P<0.05). Conclusio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the most main primary disease of children with acute febrile convul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ssist drug treatment, make body temperature of child returned to normal as soon as possible, effectively control febrile convulsion, and obtain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acute febrile convulsion; Primary disease; Hypothermia care;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小兒的免疫機能不完善,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襲,加之皮膚汗腺的發(fā)育不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較弱,所以小兒易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1, 2]。如果小兒持續(xù)高熱,體溫過高,則易繼發(fā)一些并發(fā)癥,小兒高熱驚厥(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IFC)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3, 4]。高熱驚厥為小兒單純由發(fā)熱而引起的驚厥,也是嬰幼兒驚厥的最常見誘因[5, 6]。高熱驚厥小兒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以預料病情的進展,如果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危及小兒的生命安全。有關小兒急性高熱驚厥的發(fā)作情況、復發(fā)危險因素和如何預防復發(fā),是臨床兒內科醫(yī)師與患兒家屬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而驚厥發(fā)作時及時給予適宜的救治和護理措施顯得十分重要。為了尋找小兒急性高熱驚厥的主要病因和有效護理方法,使患兒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我科對高熱驚厥患兒223例進行綜合護理,有效配合臨床救治并及時控制患兒的癥狀,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兒科收治的急性高熱驚厥患兒223例,其中男139例,女84例;年齡1個月~9歲,平均 (3.3±1.2)歲。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國小兒神經(jīng)學術會議擬定的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診斷標準[7],腋下溫度38.5℃~40.3℃。根據(jù)小兒的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單純性高熱驚厥(simple febrile convulsion,SFC)165例和復雜性高熱驚厥(complex febrile convulsion,CFC)58例。223例患兒中43例曾行腦脊液檢查未見異常;59例電解質水平均正常;86例患兒在退熱7~10 d后行腦電圖檢查,結果正常79例,異常5例;29 例患兒行頭顱CT 檢查結果均未見異常。將以上223例患兒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急性高熱驚厥患兒15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的年齡、性別比、腋下溫度等一般資料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高熱患兒常常會出現(xiàn)多汗、口干、嗜睡等癥狀。因此應注意患兒的皮膚護理,擦拭身上汗液,及時更換潮濕的內衣褲,預防因為汗液蒸發(fā)而導致受涼引起病情惡化;注意口腔護理,可用棉簽沾取適量生理鹽水擦拭嘴唇和口腔,去除其口腔分泌物;對于嗜睡患兒,應注意適時改變其和睡姿,按摩其臀部與背部以保證充分的血液循環(huán)。高熱時機體水分消耗比正常人多,因此應讓患兒多飲水,并靜脈滴注足量的生理鹽水補充電解質和水分,保持機體的水鹽平衡。高熱時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消耗速度也同時加快,且消化機能受到一定影響,應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以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為主,從而補充分解代謝的消耗損失并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急性高熱發(fā)病急、病情危重,應及時給予吸氧,迅速改善其腦組織與全身組織的供氧狀況,但吸氧流量不宜過高。及時開通靜脈通道,以便補充血液循環(huán)容量。注意加強患兒住院期間的安全防護,患兒抽搐發(fā)作時應防止其碰傷與墜床,可在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在患兒的上、下牙齒間置入牙墊,以防口唇、舌咬傷。遵醫(yī)囑迅速準確地給予藥物治療,并密切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改變,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yī)師,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1.2.2 降溫護理 當高熱患兒體溫高于39℃時應行頭部物理降溫,而體溫高于39.5℃時則應進行全身性物理降溫[8]。物理降溫的方法主要有:①保持合適的室溫?;純旱闹委熓覒3职察o,18℃~24℃為較佳的溫度,并保持通風換氣。②額部降溫。采用紗布、潔凈毛巾潤濕后置患兒額頭,或者使用物理降溫貼貼于患兒額部。③必要時可用潤濕的毛巾被包裹患兒的軀干,但包裹時間不應過長,注意不讓患兒受涼。④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濃度宜用30%~50%,以40℃~45℃ 為宜,將乙醇溶液濕潤小毛巾,擦拭四肢、頸部、手心、腋窩與腹股溝處等部位,尤其是血管豐富的部位,更有利于散熱[9]。⑤溫水浴。保持水浴的溫度比體溫略低,水浴時間宜短,護士操作時動作應迅速,溫水浴僅適用于溫度較高的夏季或春秋季節(jié)。
1.2.3 高熱驚厥護理 患兒高熱時精神狀態(tài)仍然和正常體溫時相當,而部分患兒額頭、腋窩等部位溫度較高,手足發(fā)冷,后者更容易出現(xiàn)高熱驚厥癥狀。對于高熱癥狀較重的患兒或有高熱驚厥史者應加強護理巡視,最好有專人進行護理。護士站應常備開口器、壓舌板等急救物品,并備有抗驚厥搶救藥物,隨時準備高熱驚厥的急救處理。對于發(fā)生高熱驚厥的患兒,應立即取平臥位,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去枕,解開衣服,患兒頭部偏向任意一側,去除其口腔分泌物以防阻塞氣道而出現(xiàn)窒息的危險[10]。在患兒的上下唇間放置壓舌板以防驚厥時咬破唇舌。根據(jù)醫(yī)囑給予抗驚厥藥物地西泮注射液,慢速靜脈注射,劑量為(0.3~0.5)mg/kg,其起效迅速,但作用時間較短,嚴重驚厥者可重復靜注。持續(xù)驚厥者兩次注射地西泮注射液的間隔時間應大于15 min,1 d中可注射不超過4次,也可保留灌腸或靜脈滴注保持藥物作用[11]。
1.2.4 心理護理 小兒急性高熱驚厥易引起患兒家屬的恐慌、煩躁、焦慮心理,易產(chǎn)生情緒波動,而年齡稍大的兒童也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甚至絕望的不良心理。為減輕和避免患兒及其家屬的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向家屬、患兒宣講驚厥癥狀是由于持續(xù)高熱造成的,通常發(fā)病于高熱開始的24 h內,向家屬介紹相關的預防和處理措施,通過介紹護理知識消除家屬對疾病的盲目恐懼和焦慮。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家屬一起勸導患兒,減輕其不良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2.5 針對患兒家屬的護理指導 主要指導患兒家屬學會觀察患兒的體溫變化,以及識別患兒體溫升高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如:寒顫、精神不振、呼吸加快、肢體發(fā)涼等。告知初發(fā)高熱驚厥患兒的家屬該疾病往往不會對患兒的大腦造成顯著損傷,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出院后無需預防用藥,但應注意觀察復況,一旦再次出現(xiàn)高熱癥狀時應及時就診。指導患兒家屬在家里常備非甾體解熱藥和物理降溫退熱貼,以便第一時間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患兒體溫控制于不超過38℃。此外,也要提醒患兒家屬如果高熱驚厥反復發(fā)作也可能損傷患兒的大腦,并影響其智力與學習。
1.3 調查方法
兩組均接受相同的常規(guī)護理、降溫護理和高熱驚厥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和針對患兒家屬的護理指導。統(tǒng)計不同年齡階段小兒高熱驚厥的原發(fā)疾病,了解導致小兒高熱驚厥的危險因素。記錄所有患兒的驚厥發(fā)作次數(shù)、退熱時間并評價護理效果,患兒治療結束后進行隨訪。在護理結束后采用自制的調查表對患兒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調查表的選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的總體兩次重測相關系數(shù)r=0.793,總體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0.871,KMO值為0.756,Bartlett’s球形假設檢驗(χ2=1689.354,P<0.05),具有較好的信度及效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小兒高熱驚厥的原發(fā)疾病
觀察組223例患兒的原發(fā)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共125例,占56.05%,明顯高于其他原發(fā)疾病導致的患?。≒<0.05)。
2.2 治療和護理效果
兩組患兒經(jīng)過治療與護理后,腋溫均降至37.2℃之下,退熱率均為100%。觀察組的平均退熱時間、高熱驚厥發(fā)作次數(shù)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96、2.981,均P<0.05)。兩組患兒治療結束后均獲得至少6個月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8.1±1.7)個月;隨訪期間觀察組23例患兒、對照組19例患兒出現(xiàn)癲癇癥狀,轉為癲癇比例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3,P>0.05)。
2.3 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通過對患兒家屬的問卷調查,觀察組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3.3%(208/223);對照組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74.7 %(112/150)。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71,P<0.05)。
3 討論
小兒的免疫系統(tǒng)未發(fā)育完善,對各種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差,同時其體溫調節(jié)中樞亦未發(fā)育完全,體溫調節(jié)功能有限,所以小兒的發(fā)熱率顯著高于成人。小兒高熱驚厥長期反復發(fā)作可進一步造成小兒癲癇,尤其是發(fā)育遲緩者、高熱驚厥時存在顯著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者以及直系親屬中存在癲癇家族史者[12]。除了藥物治療外,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改善高熱驚厥患兒癥狀的重要手段。護理措施可通過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途徑有效降低患兒的體溫,必要時采用吸氧措施可迅速改善患兒的腦部供氧狀況,從而有利于保障全身的代謝平衡,最大程度地減少高熱驚厥對患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害[13]。通過治療與護理手段盡快降低患兒的體溫和減少驚厥發(fā)作次數(shù)是主要救治要點[14]。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223例患兒的平均退熱時間僅為(27.4±7.5)min,高熱驚厥發(fā)作的次數(shù)為(4.2±2.1)次。可見,綜合護理措施可輔助藥物治療,使患兒體溫盡快恢復正常并減少高熱驚厥的發(fā)作次數(shù)。
對于高熱患兒應首選物理降溫方法,以避免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一般將體溫降到38℃之下可有效避免再次發(fā)生驚厥[8]。但當物理降溫效果欠佳時,可給予非甾體解熱抗炎藥物進行降溫。在藥物退熱的過程中,護士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每隔1~2 h測量1次高熱患兒的體溫,同時需觀察是否出現(xiàn)易激惹的現(xiàn)象。在用藥30 min后再次測試患兒的體溫,觀察是否出現(xiàn)大汗淋漓、體溫驟降、四肢厥冷和面色蒼白等現(xiàn)象,如果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應及時處理。因患兒的退熱不應過分追求快速降低體溫,應注意保持體溫穩(wěn)定,由高熱到低熱逐步降溫。
治療后的隨訪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23例、對照組19例出現(xiàn)癲癇癥狀。文獻報道反復發(fā)作的小兒高熱驚厥可使患兒患癲癇的概率提高[15-17]。所以,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告知患兒監(jiān)護人反復持續(xù)的驚厥的危害性,如果驚厥反復發(fā)作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fā)育,損傷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甚至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當兒童出現(xiàn)高熱癥狀時應及時就診,但也無需驚慌,高熱驚厥是由于體溫過高而造成的,因此有效恢復正常體溫即可控制驚厥癥狀,高熱驚厥患兒經(jīng)過有效治療護理后均會較快恢復正常,發(fā)熱是兒童常見的疾病癥狀,只要措施得當,一般不會留下后遺癥。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兒家長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和發(fā)熱的早期表現(xiàn)與體征,家中應常備體溫計。在鼓勵家長及時診治的同時,還應建議其在家里常備小兒退熱藥和物理降溫貼等,及早用藥也有利于控制體溫并預防高熱驚厥[18-20]。此外,應告知首次高熱驚厥發(fā)作患兒的家長初發(fā)高熱驚厥一般不會損傷大腦而引發(fā)癲癇,治療結束后無需預防用藥,但應密切觀察患兒,如果再次出現(xiàn)高熱癥狀時應及早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