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現代生物技術是指以DNA技術為先導,包括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生物修復技術在內的一系列生物高新技術的統稱[1,2]。其中每個方面都有其特定的理論基礎和不同的應用領域,但它們之間又相互補充和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生物技術的特點大致有[3]:①以生物為對象,不依賴地球上的有限資源,而是著眼于再生資源的利用;②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過程簡單,可連續化操作,并可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③開辟了生產高純度、優質、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徑;④可解決常規技術和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⑤可定向地按人們的需要創造新物種、新品種和其他有經濟價值的生命類型。

2現代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轉移和轉化,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處理方法。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發展迅速,好氧法、厭氧生物法以及生物發酵法已趨于成熟,所以,這里只介紹固定化等新興技術。

2.1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生物工程領域中的一項新技術。進入80年代后國內外開始應用這種具有獨特優點的新技術來處理工業廢水和分解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質,一些具有特異性的優勢菌種不斷得到改造或創造,將這些高效專性菌如脫色菌、脫氮、脫磷菌假單胞菌等進行固定化后,菌體密度提高,大大提高了處理效率,尤其是對難降解有毒物質有明顯優勢。王增長等人利用新研制的聚集—交聯固定化細胞技術,將篩選的高效優勢脫色菌種固定在活性污泥上,投加于“厭氧—好氧—生物濾池”工藝流程中,處理印染廢水,結果表明:出水色度極低,處理后的水可回用[4]。

2.2生物強化處理技術為了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而向廢水中投加從自然界中篩選的優勢菌種或通過基因組合技術產生的高效菌種,以去除某一種或某一類有害物質。主要強化方法有:①高濃度活性污泥法,以高污泥濃度和長泥齡來促進對難分解物質的處理,加快反應速度。日本用該法處理難分解的聚乙烯醇和糞便污水取得顯著效果[5]。②生物—鐵法,是在普通活性污泥中加入無機鹽,多用鐵鹽(氫氧化鐵或氧化鐵粉),形成生物鐵絮凝體活性污泥,具有高濃度活性污泥法的特點,主要用來提高除磷效果。③生物—活性炭法,綜合利用微生物氧化能力和活性炭良好的吸附能力,使二者產生協同增效作用。在該系統中,每g活性炭去除1~3gCOD,分解廢水毒性能力明顯增強,同時提高脫氮水平。

2.3生物反應器技術生物反應器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現代化的新型生物膜反應器,其共同特點是反應器內裝有比表面大的載體,有利于微生物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供氣或供給的其他反應條件優越,污染物具有充分的時間與微生物接觸,有利于增強微生物的分解代謝能力。目前,2000m3的反應器已經問世。雖然其處理能力較低,造價較高,但其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所以歐美地區約有7%的污水處理廠采用該技術[6]。3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7]是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將土壤、地下水或海洋中污染物現場降解為CO2和H2O或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工程技術系統。這項技術正被用于清除地下水、廢水中的污染物。金屬雖然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微生物可將其轉移或降低其毒性。為了加快去除污染物的進程,常常采用許多強化措施,使自然生態系統維持原狀的前提下,使受污染的環境得以修復。研究表明,生物修復與傳統的物化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①經濟,僅為物化法30%-50%;②對環境影響小,不產生二次污染,遺留問題少;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濃度;④修復時間較短,就地修復,操作方便。

生物修復中主要涉及兩大問題,即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為提高有效性今后將應用分子微生物學分離、鑒別、制造更高效降解和聚集有害有毒化合物的微生物。為提高生物修復的安全性評價水平,需發展鑒定微生物的分子生物技術,以確定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去留和基因[8]。

4微生物水處理劑

微生物水處理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是一種由優勢互補的微生物菌群、繁殖促進劑和活化劑配制而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劑,已經在保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用于環境凈化的微生態制劑由于其應用范圍廣、使用安全、無副作用,為區域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歐美近年來加快了這方面的研究開發,已有采用微生態制劑原位修復水體的成功實例[9]。②生物吸附劑。生物吸附劑是廢水生物處理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高比表面積和高吸附率的生物體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另一類是集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為一體凈化廢水中的污染物的生物吸附劑。目前生物吸附劑的固定化技術使生物與離子交換樹脂一樣能解吸回收金屬和重復利用。③微生物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是利用生物技術,通過微生物發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種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無毒的廉價的水處理劑,這些是無機或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所不具備的。其特點是降解性能好,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目前,已篩選出19種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霉菌8種,細菌5種,放線菌5種,酵母菌1種[10]。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微生物水處理劑的開發與應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現代生物技術在水污染控制領域已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和應用前景。但筆者認為,今后應從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①分離、篩選和培養高效降解菌,利用微生物共代謝作用、多菌種協同作用降解難降解污染物;②構建高效反應器,優化運行條件,探索新技術新方法;③開發高效、無毒、廉價、可大批量生產的微生物水處理劑;④著力實踐和推廣生物修復示范工程,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摘要:當今的水處理技術中,生物處理法已成為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現代生物技術將成為水污染控制領域重點開發和應用的技術手段。本文介紹了現代生物技術的內容與特點,著重綜述了現代生物技術在廢水生物處理、生物修復以及微生物水處理劑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今后現代生物技術在水污染控制領域中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廢水生物處理生物修復水處理劑

參考文獻:

[1]李亞一.生物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

[2]王凱軍.發達國家環境生物技術研究規劃簡介[J].給水排水.1996.22(9):7-9.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生物技術專業具體是實驗性的學科類別,并擁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具體包含畢業設計、教學實習、實驗課的教學,或者還能夠理解為是以畢業論文為主的實踐性形式的教學載體,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方面,擁有著較為核心的價值。其中的實驗課程教學方面,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會將實驗課和理論課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對于當今社會而言是不正確的。因此,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把實驗課單獨的設置為一門課程,同時要以大實驗的方式進行現代生物技術的探究,便于利用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的統一管理、統一安排以及統一規劃,將物力、人力資源的有效應用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實現。進行生物技術專業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技能訓練作為關鍵再開展細致的教學組織內容,嚴格關注實驗的程序共性以及技術原理的構建,并將實驗對象與材料之間的區別淡化,還要將驗證性的一系列實驗減少,將開放性實驗、探究性實驗以及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增加,從而將層次豐富的開放型實驗教學建立健全。進行教學的實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在特定的企業進行實習,另一方面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科研當中,讓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科學探究訓練在極大程度上得到強化。此外,還需要強化畢業設計或者畢業論文的指導與組織,要在教師有效引導條件下,引導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選題方面獨自完成,并且在論文寫作、設計實驗、文獻查閱等細節部分,都需要親力親為。

2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分析

在創建生物技術專業的過程中,較為核心的成分是人才的培養規格以及人才的培養目標問題。當定位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規格,以及人才培養目標時,其中對于人才培養的確立,需要主動并積極的與現階段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國民經濟建設的思想充分適應,要把人才的培養方面細致的作用在應用型的人才之中。并且,想要將生物技術專業的創設歷史以及學科的優勢有所凸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有效的進行定位,要將應用基礎人才的培養作為重點,同時基于此對學生知識結構進行合理組織,從而擬定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學設計內容與教學計劃。對于擬定出的人才培養規格當中,需要有其關注的是具備強有力的人才科技開發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3素質教育的分析

對于指定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重要相應的減少,同時對任意選修課的比重要有所增加。以鼓勵的方式,讓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們選取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目,同時要求對人文社會科學與專業課的學習游刃有余的學生,對企業的經濟法進行適當的輔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知識面提升。同時,要在外語以及計算教學方面有所加強,要將英語學習作為重點,其中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時,專供公共英語,以二級英語作為最低等級,在畢業之前需要通過國家的四級考試。在三年級和四年級時將專業英語作為重點,利用外文的閱讀等方式開展外語的學習。計算機要將基礎課程作為根本,不斷將計算機技能提升。此外,還要組織或創設不同類型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等學術型活動,以此來將學術的氛圍活躍起來,還能夠將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引導與鼓勵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社會調查與社團的活動當中,同時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活動積極參與,將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4課程體系的分析

所謂的課程體系所指的就是,對培養專業目標的實現,是創建學生主要知識構架的核心階段。按照對學科基礎的強化,對專業口徑方面的擴大,對培養人才適應性、前瞻性、實踐性、創新性等原則的增強,需要在幾個方面將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針對性的構建。其中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分為: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公共基礎的課程主要包含:計算機、外語、物理以及數學等。專業的課程主要包含兩大類別,其一是對選修課程的指定,包含: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以及免疫學等;其二是任意形式的選修課,主要包含:化工原理、生物統計學、生物物理學、蛋白質化學、分子遺傳學等。具體是想要將學生的學術視野拓寬,將學生知識面開拓,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擁有較為巨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5結語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Li Tiejun;Cai Feng; Ding Bangqin; He Xiaochun

(南通職業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南通 226007)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Nantong 226007,China)

摘要: 本文以南通職業大學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為例,分析了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并從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四個層面初步提出了提高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質量的對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 practice were analyzed, taking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s exampl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關鍵詞: 高職 生物技術及應用 頂崗實習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post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254-01

0引言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環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是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頂崗實習,最終走向工作崗位實現就業。

1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現狀

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的運行機制,已有的工科或文科類頂崗實習模式也很難適應該專業“工文兼容”的頂崗實習特色。

2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存在問題

2.1 實習單位難找在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行業,雖然企業數量眾多,但經營項目和科技含量差距較大,與高新科技的生物技術產業相比較,一些以經營土特產或保健品為業務的公司亦冠名為生物技術公司,因此,真正符合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職業崗位群的頂崗實習單位數量相當有限。

2.2 實習崗位單一目前,我國生物技術產業需要大批既熟悉生物科技知識,又熟悉產業化諸多環節的復合型“雙料人才”。因此,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頂崗實習應是面向生物技術產業的職業崗位群,而不是某一單獨崗位。然而,企業為了保證正常運轉和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可能讓大批量的學生在企業內部的各個崗位進行交叉頂崗實習,很多情況是安排實習學生長期做一個崗位,很少有輪崗的機會,企業更多關注的是能否給企業帶來效益,至少不能產生虧損。

2.3 課程體系對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針對性不強據調查,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更多地沿襲了學歷教育的課程體系,沒有以行業需要為主線構建與學生頂崗實習相對應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學非所用的情況比較明顯。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根本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需要。

3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影響因素

3.1政府政策層面近年來,國家雖然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性文件,但是多數地方政府并未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制訂具體實施條例,對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企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利益保護。

3.2 學校層面就學校層面而言,與理論課的學習和校內職業培訓相比,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對學生頂崗實習資金和專業教師的投入嚴重不足。以南通職業大學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為例,學生頂崗實習與畢業論文環節同步進行。期間,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除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外,還要負責學生頂崗實習的日常指導及管理工作,工作量大、責任重,然而,每位老師指導每個學生頂崗實習與畢業論文(設計)的勞動報酬是每生補償6~10個課時,報酬遠遠低于在校內講授專業課和校內進行職業培訓,頂崗實習資金的投入不足嚴重挫傷了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3.3 企業層面生物技術產業是我國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行業,大多數企業規模發展不大,效益不高,與學校間存在著局部意識與全局意識,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許多企業與學校都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理念。

3.4 學生層面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生物技術專業理論知識,但是對于生物技術的相關操作技能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還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因此在頂崗實習時對于自己可以從事和能夠勝任的工作十分迷茫,缺乏自信,部分學生實習過程中出現些許波折,就頻繁要求換崗調崗,拒絕正常的工作任務甚至要求中斷實習,給用人單位造成不良印象,嚴重地影響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

4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頂崗實習對策

4.1 立法鼓勵企業接納實習生針對企業對頂崗實習不歡迎的現狀,地方政府應盡快立法,把接納學生實習作為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同時制定鼓勵政策,通過經費資助、減免稅收和獎勵,建立有利于學生實習的統籌與管理機制。以南通職業大學為例,從2008年起,南通職業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與海門臨江開發區管委會就“政府參與”模式下的頂崗實習過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政府為學校和企業搭建的溝通平臺,確保了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

4.2 改革學校頂崗實習運行機制首先,建立“校企雙贏”運行模式,學校應該讓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在合作中獲利。其次,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專業課程體系一定要根據生物技術產業的特點,配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培養實用型應用人才。此外,學校還應增加頂崗實習資金的投入,提高指導教師的勞動報酬,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頂崗實習評價制度。

4.3 生物技術企業要樹立長遠發展戰略現代生物技術企業要樹立長遠的發展戰略,要認識到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投資也是生產性投資,要把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業的價值鏈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責任,積極主動地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不要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對實習生實行人性化管理,確保頂崗實習的質量。

4.4 學生要認真對待頂崗實習實踐機會學生只有在頂崗實習實踐時把自己當作實習單位的員工,認真對待頂崗實習實踐的機會,全身心地進入工作狀態,才能真正的把所學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

――――――――――――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現代微生物技術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現代微生物技術是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專業必修的專業課,實驗教學是培養研究生素質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當前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形勢下,注重研究生素質培養,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1]。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教育體制的改革,開設微生物學相關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2],又因為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的生源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參差不齊。有不少新生沒有經過科研的系統訓練,科研實踐經驗少,科研意識模糊。針對這些現狀,在研究生正式進入科研狀態前,現代微生物技術實驗的開設,有助于研究生強化科研意識,提升科研素質,快速進入科學研究狀態。

1 碩士生的科研素質現狀

對于食品類專業的碩士新生們,雖然他們在本科期間都學習過微生物學實驗,但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本科期間的微生物學實驗重點在基礎操作技能的訓練和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很難將這些獨立的實驗在科研中系統運用起來;二是本科階段專業人數多,許多專業人數往往超過60人,在實驗教學的課程中多采取分組方式實驗,每組少則4-5人,多則10人,導致學生的獨立訓練機會少,多數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處于觀摩狀態。基于以上原因,許多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對如何進行科研十分不明確,意識非常模糊,操作技能上也感到無法得心應手,進而產生新生階段的迷茫。

2 教學探索

2.1 明確教學目的,調整教學內容

現代微生物技術理論教學與實驗課教學區別較大,實驗課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生動手為主,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面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總結傳統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從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出發,我們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具體做法是:(1)對相互間既有聯系又重復的章節,進行重新編排,合并講解,既更加清晰又節約時間。(2)與實驗課密切相關的內容,在實驗課的教學中結合實驗過程進行講解,既豐富了實驗課內容,又減輕了理論課的壓力。上述措施可以將原來的教學內容有效壓縮,就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將理論課程講解的更為透徹、細致,完成微生物學教學任務。

2.2 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4-6]。在教學方法上應將素質教育、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在現代微生物技術教學中,單純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大量的微生物新技術、專業名詞等硬“灌輸”給學生,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既不利于知識的獲取,又不利于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探究現代微生物新技術的產生過程,讓學生了解這些新技術是如何有效應用的,當學生了解了知識的“背景”后,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去獲取更多的知識,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3 科學的開設方式

由于本課程的實驗內容是現代微生物技術,所涉及的主要實驗對象是微生物,其生長和代謝是有時效性和連續性的,若按現有每周安排1-2次實驗課,每次2-3學時的方式進行,勢必無法讓學生很好地實時監測其變化過程,也無法讓學生體會科研的過程。研究生課程應打破本科實驗的分段教學模式,采用連續開課方式,即將整個課程的時間按實驗需要連貫在一起,也可將幾個實驗穿插在一起進行,這樣既可以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綜合實驗,又可以使學生能連貫地將實驗完成,充分體驗科研的整個過程。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生完成課程后就像經歷了一次研究過程。考慮到所需時間的連續性,可將課程安排在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已基本結束,即將進入實驗室之前進行,或在研究生無其它課程的階段進行。

2.4 切實有效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成績評價有利于學生平時更認真學習,牢固掌握實驗操作,從而鞏固和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7,8]。考核不應僅僅停留在考核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水平上,而應將重點放在知識的運用上。理論課程考核在期末考核時將試題分為固定答案型和非固定答案型(應用型)兩大類。如在應用型考題中,給定某工業現象、生活現象,或列出所需的材料、儀器或設備,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辦法,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對實驗課程的考核上,除了對操作技能的考核,還應對實驗總結報告規范化,以該學科某權威期刊格式為規范,按照摘要,關鍵詞,引言,實驗材料,實驗方法,結論及討論、參考文獻等分項展開,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大量微生物文獻,包括一部分英文文獻,拓寬視野,培養學生文獻檢索和文獻閱讀的能力,掌握科研論文撰寫規范。

參考文獻:

[1] 梁靜娟,龐宗文,申佩弘,馮家勛.微生物學碩士生《微生物學實驗技術》課程的開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26-227.

[2] 趙銀娟.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體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3),140-142.

[3] 陳今朝.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0(10):16-17

[4] 姜明,馬懷良,彌春霞,吳丹,鄧代千.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3):20835-20836.

[5] 鄧百萬,陳文強.基于能力培養的微生物實驗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研究[J].2011,28(2):7-10.

[6] 朱丹.關于如何提高微生物實驗課的教學質量的看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7):552.

現代生物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育 現代生物技術 作用 內容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1現代生物技術教育的作用

1.1開拓學生的視野

由于現代生物技術的學習內容會涉及到眾多現代生物技術的理論研究成果,尤其是基礎理論,所以會一定程度上開拓學生的生物學視野。例如學習胚胎工程一定會涉及和卵子細胞的發生過程和激素調節、受精作用機制、胚胎發育過程等;學習克隆技術就一定會涉及細胞的全能性、分化與脫分化機制、細胞的核與質相互作用等原理。如此種種原理的學習,除了會增加學生的生物學知識,還會啟發其進一步思考生物學未來發展方向,提高其創新思維,開拓其視野。

1.2增強科技意識

由于生物科學研究領域涉及面較廣,包括農學、醫學、環境科學等方面,所以在其研究日益加強的同時,應用科學也必將得到發展,反過來也可以從應用科學中汲取最新研究成果,為理論研究提供素材。例如,“水稻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會對新世紀農業的發展影響深遠,更會很大程度上緩解全球各地都面臨的糧食問題。除此之外,生物科學還對全球人口問題、資源短缺、食品健康等問題影響深遠,只有通過將生物科學轉化為絕對生產力,才能讓生物技術徹底造福人類,促進社會進步。借助于生物教育,學生會系統了解到科技的內涵,并掌握生物科學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對生物科學的熱愛。

1.3提升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認識

在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間的較量無疑是核心之爭,各國爭相發展本國的優勢產業,其中生物技術的發展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掀起了一股生物技術革命的熱潮,是上世紀繼蒸汽機和電能應用以來的重大科技變革,為世界發展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生物技術已被應用于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態破壞等各個重大問題的解決中。在此過程中,生物技術不斷得到發展,糧食問題得到解決、人們的健康狀況得以改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傳統產業的種種弊端得以轉變,更大大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展望未來,新世紀生物技術必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推動力,更能有效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并與信息技術一同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新世紀高新技術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高中生物教育而言,學生們對現代生物技術的初步了解和進一步展望都會助于他們今后在人生道路上更好的面對挑戰,增強其辯證性思維,以迅速融入社會。

2現代生物技術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內容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級中學《生物課程標準》(2003年)的規定,此階段的現代生物技術課程包含36個課時,內容必須涉及到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胚胎工程、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這四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包括簡述基因工程的誕生、原理、技術、應用及蛋白質工程;克隆技術包括動物的細胞培養、植物的組織培養、體細胞克隆,并舉例說明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胚胎工程包括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應用及胚胎干細胞的移植等;最后一部分包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等。

3現代生物技術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教學建議

現代生物技術是隨著社會各層面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持續關注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更新生物技術的最新進展,以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教給學生最及時科學的知識。另外除了教師的努力外,還應該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可以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渠道探索,及時掌握現代生物技術的最新研究發現。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簡單的專題報告,通過口頭辯論、小型研究論文等方式進行。

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有效的網絡資源進行研究,除了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將網絡搜集而來的材料整理制作成課件,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在課外為學生提供其他自學的方式,如教會學生使用搜索引擎、關鍵詞、相關網站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或者教師可以就某一基因工程為專題,首先提供給學生部分網址,其次鼓勵學生自己搜集有關材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強化了自己的知識理解力,而且學會了新的探索方式。另外,處理課堂教學的種種方式外,還應該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果可以,校方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研究單位和工廠進行實地參觀生物技術的生產車間或實驗室,學生可以親自觀察或體驗應用過程;或者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就某一專題做一次研究報告,向全體師生展示現代生物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發展前景。這樣的實踐經驗遠比單純的課堂教學效率更有效、記憶更加深刻,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生物技術日益發展的時代,其對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意義重大,如果在高中教育中能夠普及現代生物技術,必將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將從整體上促進社會的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网站在线观看 | 俄罗斯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av鲁一鲁一鲁一鲁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嫩草视频91 | 视频二区日韩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 欧美极品少妇xxxxⅹ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网站软件 |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九九热在线观看视频 | 麻豆av在线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性欧美另类 | 国产高清一二三区 | 日韩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二三区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1区2区3区国产 |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大全 |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色五月成人 | 精品日韩在线 | 11www色com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91av导航 | 久久久久久国产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 香蕉午夜 | 最新日韩av在线 | 日本特级片 | 国产在线小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