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英語閱讀是在學生一定英語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進行英文的閱讀與翻譯的整體學習工作,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往往需要學生基礎知識的儲備以及教師教學策略的優化,而整個閱讀過程中單詞的有效認知與信息的準確獲取又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所以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英語教師除了對學生英語基礎進行有效的分析外,還應當對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不斷的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以保障從教學方面來強化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最終促進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應用能力的顯著提升。
一、借助教材課文內容,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強化學生課文閱讀的基本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不具備英語學習的基礎,因此在一開始的英語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材是學生英語知識認知與應用的最佳載體,而教材中的課文又是學生英語閱讀的最佳材料。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積極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以課程基本教學工作結合學生英語閱讀教學,進而在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強化學生課文閱讀的基本能力,以為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提升提供最佳的保障。
例如在《My schoolbag》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基本單詞以及語句教學完成后就要注重對于課文的整體分析。課程的課文往往以對話的形式來展現出來,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流利的閱讀與有效的信息獲取,因此教師在課程授課的同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詞匯學習來進行課文的通暢朗讀,例如Oh, it's nice. What's in your schoolbag?里面的what’s的發音等等,然后在學生流利朗讀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詞匯儲備來進行文章對話的翻譯以及譯文語句的潤色。在這種課程教學與英語閱讀教學同步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基礎知識的積累還能夠同步的進行課文閱讀的鍛煉,進而小學生零基礎學習英語的困難被有效的克服,基本的閱讀教學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順利的開展起來。
二、根據課文教材內容,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繪本教材促進學生英語圖文閱讀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僅僅依靠教材的內容來進行,由于教材課文形式的單一化以及閱讀量的缺乏,學生要想獲得閱讀技能的提升,就要嘗試更多英語資料的搜集。而此時學生英語基礎薄弱這一困難又再次的影響了小學英語閱讀課的開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繪本教材,以圖、文和主題三者的結合讓學生借助生動的知識展現形式進行英語材料的閱讀,進而克服自身基礎薄弱的缺陷,嘗試英語閱讀的拓展訓練。
例如繪本教材《Rain》,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就可以為學生選擇這類繪本來作為閱讀課的教學載體,并且再以電子書與多媒體教學工具的結合,為學生直接展示教學的內容,進而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繪圖的賞析與英語知識的閱讀的同步訓練。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的插圖展示讓學生對英文的說明進行閱讀,例如Where is the rain on?Rain on the green grass. /Rain on the black road.等等,使得學生能夠先根據繪圖的內容對英語表達的主題進行理解,然后在憑借自己的知識所學和教師的指導來體味英語的實際表達方式,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有效的進行英語小故事的閱讀,并根據自己的閱讀獲得準確的信息。通過繪本教學的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三、根據教學的進度適度開展小學生閱讀活動課,強化學生閱讀技巧的實踐鍛煉
小學階段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可以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而同樣英語閱讀課教學的長期開展,也可以為學生獨立進行英語閱讀提供最佳的基礎準備。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踐鍛煉,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并適當的根據教學的安排開展一些英語閱讀的小活動,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一個閱讀訓練的最佳平臺。通過英語閱讀比賽或者小活動的開展,學生會自主的進行閱讀的訓練,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學生的閱讀技能。而最終的活動開展又可以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結果進行檢查,以從閱讀材料、閱讀發音、翻譯等方向找到改進的內容,完善自己的閱讀教學工作。
四、嘗試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以幫助學生同步的拓展自己的英語積累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早就會對語文閱讀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但是很多學生卻忽視的了英語閱讀筆記的制作。雖然小學英語閱讀還處于初級或者非常基礎的階段,但相關讀物中的單詞以及不同于課文的英文表述可以有效的擴充學生在某一層次上的英語知識儲備,進而為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閱讀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嘗試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的記錄工作,以短語記錄、單詞記錄或者小故事摘抄等形式來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不斷的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開展可以在學生基礎知識儲備提升的前提下不斷的強化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對閱讀課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并不斷找尋教學策略優化的有效方法,進而以教材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基本的英語閱讀學習、以繪本教學方法來強化學生英語閱讀的教學,再以閱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最佳的閱讀實踐鍛煉平臺,最終憑借閱讀筆記的創作來拓展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以保障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知識儲備的提升與閱讀技能的強化能夠同步的進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教育;英語;繪本教學;研究
一、引言
繪本具有情節生動、主題廣泛等特點,這對于年齡較小,比較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是具有較大的吸引力的。我們在小學英語教育中采用繪本教學方式是能夠調動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的,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而且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繪本教學來講故事以及進行一些現實中的生活情景的展示,讓同學們進行相互交流,加強同學的實踐能力,這樣就使得學生對英語充滿興趣,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成績。
二、小學教育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不濃厚。
自新課程改革之后,小學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也包括英語教學方面的改革,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厚,這主要是由于在家庭和社會沒有一個學習英語的氛圍,一些學生的個性是比較突出,對這些學生的技能培養不足,這就使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興趣。而且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沒有進行積極的引導,只是機械的對相關的英語知識點進行講解,沒有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學生的融入感不強,這就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拓展性較差。
在小學英語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育的拓展性是比較差的,由于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知識以及技能的提高是比較緩慢的,而且相關知識的更新換代也是比較慢的,所以這就使得學生不能夠更好地進行合作、交流與探究,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英語教學課堂是缺少多元性的。而且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以及社會的發展,英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來進行教學,這就使得老師的時間安排比較緊張,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有一定的不利影響的。
(三)學習的探究能力不強。
現在的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探究能力不強,而老師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是先講解相關的英語知識點,然后再布置一些類似的探究性的習題,但是這種探究性的習題,其實是一種機械式的學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性教學活動,這就使得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不強。
三、小學教育中英語繪本教學策略
(一)做好相關的英語教學準備工作。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關的課堂準備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老師是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夠使得英語課堂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存在一個錯誤,就是老師往往是指導學生先進行英語的閱讀檢查,然后對相關的學生進行點評。老師在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認為,學生的題目錯誤就代表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比較低的,而且有的時候,有的學生也會對老師說,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內容,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布置大量的探究性的習題,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經過長時間使用之后就會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對相關英語詞匯的掌握并不牢固。由于這種現象的出現,老師并不應該讓學生進行機械的閱讀,而是應該通過閱讀相關繪本故事來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并且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是比較小的,并沒有成熟的思維,所以通過故事以及插圖來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如下圖所示,相關的繪本課本中是有著較多的插圖,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增加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以及相關的練習。
(二)使用引導的教學方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英語教學的發展了,我們應該要改變以往以老師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要以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對學生要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還不成熟,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以情趣教學法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地參與課堂,主動的進行學習。我們利用英語繪本設計情節讓學生主動學習,并進行自由的發揮。例如,如下圖所示,森林里的動物們在玩耍,老師可以問學生它們都在玩什么呀?大家看大象想干什么?最后大象怎么了?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故事情節的說明,然后再說明大象、玩耍等相關的詞匯和知識點,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和理解。
(三)創新閱讀的教學方法。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開展繪本教學,我們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來進行英語的閱讀教學,而且還要不斷地創新閱讀教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例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進行積極的引導,如在“CanIplaywithyou”中,我們要學生根據“CanIplaywithyou”的內容進行繪本閱讀,并進行簡單的情境對話表演。
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也能夠全面的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課程改革的進行,對英語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老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并且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接受能力較弱,而繪本教學是能夠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本文就主要對小學教育中的英語繪本教學探究,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王瀟.新課改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3(8).
關鍵詞:英語繪本;閱讀興趣;圖畫
繪本就是圖畫書,圖畫中所畫的實際上就是故事。圖畫書對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可以以圖畫書為載體,來讓閱讀者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去體驗圖畫中的情境,去構建屬于自己的世界。將英語繪本運用到英語學科中,還會產生獨特的功效,使他們在英語單詞、語法、句型、聽力等的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動力。
一、巧用插圖,讓閱讀更具趣味性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簡單,形象思維發達是其主要特點。教師可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借助英語繪本來敲開學生興趣的天窗。在英語繪本中,圖畫占據較大部分,文字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這種畫多字少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獲得更為正確的引導和激發,使他們在讀圖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閱讀了整個故事。如我在進行繪本教學時,為學生們出示了《The Juice fruit tree》。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問題的答案。問題為:“Why are the animals happy?”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并要求他們仔細觀察圖片以便能盡快找到問題的答案,為本小組爭得榮譽。由于每個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均不同,因此,其答案也五花八門。對此,教師應秉持著賞識的理念,通過語言和眼神鼓勵的方式,使學生們能夠在今后的閱讀中更具積極性。
二、對焦繪圖,讓閱讀樂趣叢生
繪圖一般具有較為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人的故事,為閱讀者預留著無窮的想象空間,教師可通過對焦繪圖的方式,來讓學生們在接收和吸納文字知識的同時,也能徜徉在美妙的圖畫故事中。教師教學中,可以以繪本為載體來引領學生趣味閱讀、自主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學生在閱讀時,教師應適時地加以引導、啟發,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閱讀不僅是讀故事,更是讀更為寬廣的世界。
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單元時,我以“Storytime”為切入點,為學生們帶來了繪本故事。為了讓故事真正地走進學生,教師可安排學生們先觀察圖畫,然后從圖中提取關鍵詞,去復述自己看到的故事。
如在Picture 1中,我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并通過和學生互問互答的方式,來強化他們對英語單詞和句型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電子白板和學生們一起做了一個看圖猜謎的游戲,然后和學生們一起慢慢拼出了本堂課的主人公——一只小老鼠。接下來,我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圖片,回答我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列出的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由圖畫中及時轉移到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教學效果良好。之后,教師就可以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對這個故事改寫或續寫結尾,這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三、科學挖掘,實施情感教育
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充當著導師角色。為了扮演好這一角色,需要教師在課前做足功課,通過科學選取或下載搜集繪本資源,對繪本故事進行深度挖掘,可以讓英語繪本教學發揮出更佳的功效。此外,教師還應挖掘繪本中蘊含的人文因素,滲透情感教育,在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可以使學生們接收到更為多樣的教育,使他們的學習更具異域風情,感受故事傳遞的人文和情感溫度。
如在教學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這一單元時,我為學生們帶來的繪本故事為《The 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這個繪本故事倡導的是綠色環保理念。為了讓教學目標不偏離預定軌道,我首先向學生們介紹了地球一小時的提出者WWF。接下來,我從繪本內容出發,提出了幾個針對性問題,從而使學生對該組織和組織提出的倡議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之后,我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們提問,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在此環節,學生們積極響應,在主人翁意識的引領下,學習和掌握了更多的英語知識。有的學生為了獲得科學的答案,甚至走上了閱讀課外書的行列中。
總之,繪本里有豐富的故事、生動的圖畫、鮮艷的色彩,這些都符合小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因此,他們對于英語繪本教學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意愿。在此背景下,教師可通過巧用插圖,讓閱讀更具趣味性;對焦繪圖,讓閱讀樂趣叢生;科學挖掘,實施情感教育三個方面來加以實施,從而讓英語閱讀能夠隨時隨地發生。
參考文獻
一、培養閱讀興趣
1.樹立信心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基礎
自信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英語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對于小學生來講在閱讀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他們的自信心會容易受到很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2、及時多表揚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中國有句諺語“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揚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及求知欲望,同時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即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的做得不好,老師都不要嚴厲的責怪、批評,而應鼓勵他們。一旦學生讀得好時,就及時表揚,使他們的積極性長期保持下去。
二、培養單詞的拼讀能力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尤其是中低段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采用了廣州外語學院高敏教授的“phonis”的語音教學法。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見詞能讀音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
中高段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后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高段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于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簡單的小故事并作出反應,能表演簡單的童話劇,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能在教師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按意群閱讀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話劇。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階段實施。(1)小學低段的閱讀應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中段的閱讀應首先聽錄音看范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課后練習并能復述或表演所學內容。(3)小學高段的閱讀應首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后,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后,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五、正確應用教學策略
1.研究背景
2.課題研究的國內外現狀綜述
3.研究目標和內容
4.研究方法
5.研究計劃
1.研究背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指出:“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能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英語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語音,發音的準確是關乎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記憶單詞的方式就是一遍遍地重復書寫,造成了這部分學生只會默寫單詞,而不能讀出單詞的現象。Phonics直拼法通過講授字母在單詞里的發音規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發音,是提高小學生英語接受能力的較佳方式。
1.1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采用中文注音現象頻現,拼讀能力欠缺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英語語音的學習能力較為薄弱,通常是機械地進行死記硬背,沒有學習頭緒,缺乏記憶熱情。學生在進行拼讀學習的過程中,大多采用中文注音的方式來記憶發音,不看漢語就想不起單詞的發音,拼讀能力遲遲得不到改善。
2)單詞拼寫寫能力普遍薄弱
學生單詞的拼寫能力與發音能力一樣,忘得比記得快,在聽寫單詞的過程中,很少有同學能夠將單詞全部拼寫正確,這對于英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影響。不會讀也不會拼寫的現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時常發生,學生的單詞拼寫成為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阻礙。
3)語音及詞匯教授方法上存在問題
教師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擔任著重要作用。目前,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詞匯,不觀察學生的學習細節,只是盲目地進行授課,造成學生學習效果一般。
1.2原因分析
1)機械記憶單詞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對于低段小學生如果機械學習死記硬背語音、單詞會很大大降低學習英語的興趣。相比機械記憶,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更相契合。學生能夠發現英語發音規律,使英語學習更具趣味性。基于該方式,小學生能夠通過音標、音節、發音規律等方面而學習單詞,規避傳統錯誤學習方式,因而可提高其學習能力。
2)傳統小學語音學習方式急需變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小學階段二級標準關于語音的要求是:“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關于詞匯的要求是:“知道要根據單詞的音、義、形來學習詞匯”。想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就要對傳統的小學英語語音學習方式進行變革,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上述目標。Phonics直拼法就是講授這個字母有哪幾種拼讀的規律,以及每種規律的發音,由此建立音、形二者之間的聯系,讓學生來學習詞匯。
2.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綜述
Phonics 直拼法,最早使用是從 18 世紀 90 年代的美國閱讀教學。我們所熟悉的直拼法教學專家 Blevins認為這種方法很直觀的揭示了音形之間的內部關系,按照這種有規律拼讀的方法,學生都能容易拼讀出單詞并能聽音做到書寫單詞。
直拼法在國內開始流行的時間大概是在于20世紀90年代,高敏的研究顯示,英語直拼法教學英語單詞語音與拼寫統讀起來,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能力。蘭華芳的研究顯示英語直拼法從兒童容易接受的拼讀入手,通過一些繪本和游戲極,大地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要,調動了學習主體的動機。
大量的研究都表明,Phonics直拼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建立字母以及字母組合與發音之間的聯系,能夠有效幫助學習者記憶單詞,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3.1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通過借鑒國內外 phonics 直拼法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將 phonics直拼法作為為語音輔助教學工具進行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探索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的應用策略與基本方法;解決語音教學長期存在的低趣、低效問題。
3.2主要研究內容
1)分析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以及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的價值及可取性。
2)以相關學習理論和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論為指導, 構建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優化的教學設計框架。
3)在遵循 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的原則的基礎上,對比研究繪本直拼法和直拼組合法,并提出教學應用策略。
4.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法和案例研究法,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兩個層面開展phonics 直拼法對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促進的研究。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三個層面進行教學活動記錄,并圍繞研究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及時反思和總結,再繼續研究并不斷反思,最后解決問題。
4.1文獻法
利用中國知網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查找與本課題相關的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閱讀、整理和分析,形成文獻綜述;在現有理論的指導下,制定相應較完整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4.2案例研究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針對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存在的低趣和低效等問題,將 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進行優化融合;在相關理論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記錄課堂上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使用的不同評價方式,比較、研究、分析、總結更適于英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5.研究詳細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周期為一年,詳細計劃如下:
2018.03—2018.04
課題調研,相關文獻資料收集,進行課題的前期準備。
2018.05—2018.06
完成分析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以及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的價值及可取性的研究。
2018.07—2018.08
完成 phonics 直拼法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融合優化的教學設計框架構建。
2018.9—2018.10
采用文獻法,對繪本直拼法和直拼組合法進行研究,分析兩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并給出教學策略和應用方案。
2018.11—2019.02
通過案例研究法,進行實踐教學;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記錄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研究方案進行評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