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全監控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頻率干擾與信號失真
變頻器產生的高次諧波會對電源及鄰近用電設備產生諧波污染,且與其他無線電電磁干擾一樣,諧波污染的方式包括傳導、電磁輻射及感應耦合等。其中傳導會對并聯的電氣設備產生干擾,而感應耦合則會與變頻器輸出線平行敷設的導線產生電磁耦合而形成感應干擾,電磁輻射則會干擾鄰近的礦井安全監控系統設備。
1.2漏電流干擾
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工作環境體現出潮濕、煤塵大、空氣中含有腐蝕性氣體的特點,接線盒中或傳感器電子線路內部包含大量的元件支架、接線柱、印刷電路板、電容內部介質等,任何一處發生絕緣不良,即會導致漏電,尤其是傳感器的應用環境濕度較大,絕緣體絕緣電阻下降,漏電電流增加則會引起干擾。傳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把被測物理量轉換成電信號輸出,其包括敏感元件、轉換電路、測量電路、輔助電源等部分,而傳感器在進行非電量向電量的轉換過程中,測量電路本身會成為一個放大器,實際檢測時,漏電流會對檢測精度產生影響,特別是漏電流進入測量電路的輸入級時,影響會更加嚴重。
2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干擾防治策略
2.1提高選型的合理性
在進行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建的設過程中,由于相關技術標準中未明確抗干擾性能檢測的相關要求,也未取消快速斷電性能要求,所以一些廠家會把傳感器數據采集方法改成脈寬計時方法,以實現2s快速斷電,而改用脈寬計數法僅捕捉傳感器輸出信號的一個脈寬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為避免這一問題,一些監控系統分站采用雙CUP設計,或者傳感器采用數字式串行碼傳輸方式,將實際應用過程中將頻率傳輸所致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降至最低,因此在安全監控系統選型過程中,抗干擾能力是一項重要考慮因素,以保證安全監控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2.2嚴格按照標準施工
線路間干擾可以通過屏蔽電纜的方法來消除或抑制,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執行。井筒與巷道內的通信、信號電纜要與電力電纜分開,分別掛在井巷兩側;如果井筒內條件不允許,則通信與信號電纜必須與電力電纜保持0.3m以上距離;如敷設于巷道內,則要與電力電纜保持至少0.1m以上距離,且敷設于上方。如果高低壓電力電纜必須敷設于巷道同一側,則電纜之間的距離至少保持0.1m;且高壓電纜與低壓電纜之間至少保持50mm以上的距離。吊掛纜線或者加大平行吊掛的纜線間距可有效降低干擾。此外,還可以合理運用信號屏蔽電纜,以消除線路間的干擾,全面改造主傳輸電纜,防止長距離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干擾;如果巷道中使用變頻調速設備或者電磁干擾比較嚴重,也可以使用屏蔽電纜,不過需要注意屏蔽層的有效聯接與接地。
2.3合理設置分站位置
供電距離越長,供電能力就更弱,線纜間分布電容及分布電感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對信號的傳輸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傳感器與執行器至分站之間的傳輸距離盡量控制在2km以內;分站至傳輸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也要控制在10km以內,但在實際系統建設中,往往存在傳感器至分站間距離大于采煤工作面順槽或掘進巷道長度的現實,無法滿足2km的規定值,并且分站之間、分站與接口之間的距離大于10km的情況也比較常見;此外,根據目前國內安全監控系統所用的移頻鍵控模式的主信號傳輸模式的特點,多數廠家在進行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時,其中分站間或分站到傳輸接口間的距離均在20km以上。針對上述情況,在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建設過程中,要盡量縮短傳感器到分站的距離,以有效對抗干擾;并保證系統設計供電電壓的穩定性,纜線截面積要與相關標準相符,以提高信號傳輸的準確性。
3結束語
1.1個人和集體的信息得不到保密。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已經是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計算機網絡的存在給人們的工作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目前,我國的大中小型企業都應用了計算機聯網技術,這樣給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由于聯網工作的原因,公司的一些內部文件和機密信息就得不到保護。入侵者完全可以通過網絡來竊取一切他所想要得到的內容,使得個人和集體的信息得不到保密。這也是為什么每個國家的軍事部門要有自己獨立的網絡以及防護措施的主要原因。因此,個人和集體的信息的保密工作將是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首要解決的問題。
1.2計算機安全系統不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導致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然而,在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的同時,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系統卻不是很完善,其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我們解決。例如其防火墻做的不夠堅實,很容易就被入侵者攻破,沒能達到防護的作用。還有就是密碼方面容易讓人破解。目前很多的密碼設置都是過于簡單,而且對其保護的方法過于普遍,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被黑客識破,進而被其攻擊。完善計算機網絡安全控制系統將是未來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系統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
1.3個別網站對用戶個人信息不保密。
現代化科技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同時也悄悄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網絡漸漸的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然而,在人們利用計算機網絡瀏覽網頁時,個人信息已經被一些網站給透漏出去,從而使得個人信息泄露等現象。例如,當我們用手機上網瀏覽了一些有關于房子的問題時,我們并沒有留任何有關個人的信息。但是過幾天就會有相關行業的人員給你發短信或者打電話,對你進行推銷。這種現象只能說明是你瀏覽網頁的時候,該網頁將你的個人信息透漏給了相關行業,以至于他們能很準確的知道你現在的需求并且對你進行針對性的推銷。個別網站對用戶個人信息不保密的這種行為也是當今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中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2、對目前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的一些解決辦法
2.1加強對個人和集體的信息的保密重視程度。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和集體信息被竊取的事件屢見不鮮。因此,要保護好個人和集體的信息就必須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很多時候,個人和集體的信息泄露不是由于外來入侵導致的,而是由于內部人員對信息的保密程度的重視不夠,無意中就將信息透漏出去,從而導致了個人和集體的利益得到損失。因此,加強對個人和集體的信息的保密重視程度是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系統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2.2不斷對計算機安全系統進行研發。
科技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并且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不斷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系統的研究才能使得計算機網絡更好更快的發展下去。在當今社會中,只有新型的計算機安全監控系統才能阻礙外來入侵者的入侵。還有要加強防火墻的防護和建立工作,從而使得防護工作更加牢靠穩固。在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監控系統的研究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加強對密碼的保護。目前很多的密碼設置過于簡單,而且只有一個,這樣對于用戶來說很不安全,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系統設計中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多設計幾道保護措施和密碼,并且幾道密碼在設置時應注意,最好設置為不同的密碼。從而使得用戶的個人信息得到大力保護;其次,加強團隊人才的建設,并且積極研發新型系統,使系統的防護性能達到最好,從而有力的阻礙外來者的入侵;最后,要讓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不斷更新,以至于使得其更有利的阻擋新型病毒的入侵。
2.3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力度。
目前由于網絡的快速發展,對網站的管理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了一些網站將其用戶的信息透漏給商人,從而導致了用戶的個人利益受到破壞。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就必須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力度,當然這也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設置相關的監管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用戶信息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監控的最后環節得到保護。
3、結語
確保全國糧食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這就要求對糧食安全進行預警和監測,并用正確的決策對糧食安全進行調控。為適應新形勢下湖南省糧食安全領域發展變化的新要求,研究適合省情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為糧食宏觀調控部門提供科學快速的決策支持工具,成為當前糧食安全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務。由于每個省的地理人口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存在種種差異,使得各省在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盲目引用。
1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分析
目前,國內對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儲備等各個環節,其指導思想就是在出現糧食不安全時,立即啟動系統中相應的調控措施,確保糧食市場安全、社會穩定。當然,系統采取的措施應當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是應對糧食不安全警報而建立的,用來消除、防范、抵御糧食不安全,實現糧食安全。本文分別以上海、河北、福建為例介紹。
(一)上海市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上海是一個特大型的糧食消費城市,一個由市場檢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環節有序銜接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在上海已經逐漸成型。這個預警監測模式的特點是能夠即時應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波動。上海信息監測網絡涵蓋了九個大型糧食批發市場、五個糧油加工、銷售骨干企業以及19個區縣的糧食市場。其中有33個監測點,這些監控點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將各自的進貨量、銷售量、價格等數據上報匯總。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就根據這些數據進行監測。
隨著上海糧食流通市場的發展,監測點的數量和檢測網絡的規模都將不斷的擴大。除此之外,上海還密切關注周邊地區和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的市場走勢,以及國際農產品現貨、期貨的市場行情。業內人士認為,在廣泛監測和信息收集的基礎上,糧食預警監測體系將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糧食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而實現先兆預警,然后即時采取應對措施。
(二)河北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建國以來河北省的糧食生產得到了穩定的發展,1949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僅為469.5萬噸,到1998年河北省糧食產量已經達到2917萬噸,50年來增長了521.96%。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糧食生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7年河北糧食產量為2841.6萬噸,與1978年相比河北省糧食年產量增長了68.3%,增加了1153萬噸。但是河北省糧食增產速度時快時慢,有時甚至出現負的增長,由于種種原因河北省糧食產量在年度間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還存在品種結構不合理,因而需要生產預警系統來對其進行監測和預警。目前,河北已經研究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把經濟波動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糧食安全預警監測分析之中,并運用灰色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計算手段,以及擴散指數法和預警燈圖法對河北的糧食生產進行了實證和預警。這種模式的建立已經成為河北省研究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的一個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型
為了確定糧食生產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它的特點是研究福建省糧食總產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定量關系,以糧食產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計量經濟學方程。福建省對糧食生產一直持積極支持與鼓勵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糧食生產尚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應選擇主要投入要素作為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變量,諸如農業勞動力X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X2、化肥使用量X3、農機動力X4等,用這4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數據來源:福建省統計年鑒),建立方程,經參數估計和檢驗后發現,由于我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充足,農業機械雖然在提高產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關鍵的作用,因而農機勞動力在方程中并不顯著。重新建立模型,計算結果如下:
模型1:ln(Y)=O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0.10234)
(13.02)(1.824)
R2=0.99987,F=59234.33832,
SE=0.07582,D.W=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為參數估計值的標準誤差,第2行為對應參數的T的檢驗統計量值。R2為較正可決系數。模型1的參數估計值0.734074,0.18669分別為播種面積,每畝化肥使用量的產出彈性。即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734074%;每畝化肥使用量是這樣的:播種面積增加1%,產量增長0.18669%。所以模型1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類似地,模型2也通過經濟意義的檢驗兩個模型的方程和變量都很顯著,擬合優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兩個模型的隨機干擾項都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由于未采用截面數據作樣本,且觀察值全部為實物量單位,兩個模型隨機干擾項的異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兩個模型都是較理想模型。
(四)糧食安全預警監測體系相關研究
盡管國內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是根據不同的省份來設計的。不過它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模式。這種共同的模式可歸納如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由信息網絡、信息處理、信息、預警指標、發出預警信號等子系統構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信息網絡,它能借助現代互聯網工具將遍及全省的糧食信息網點相互連接,并有效且及時的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遞到預警系統進行處理。這種預警監測系統,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早作防范,然后信息處理。信息模式的特點是將信息處理形成信息網絡,加強對糧食市場監測,及時收集、分析監測省內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根據信息處理結果,即時將這些信息定期提供給政府及有關部門,作為糧食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的參考,采用適當的渠道定期向社會,使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有關政策法規,調整生產計劃或經營策略,以期達到調節市場供求平衡目的。預警指標,建立靈敏、準確提供信息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進行糧食安全預警。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預警指標,因為從這些指標中可以判斷糧食安全與否,如糧食生產、需求、進出口、儲備、糧食價格等方面的指標。所以要建立某省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就要根據該省糧食生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對系統進行設計。
2國內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啟示
通過對以上三個省份的具體分析,以及對國內研究的歸納,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種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都是根據各自省份的具體情況來設計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我們不能盲目的借鑒。但是可以借鑒別人好的經驗。其中適用于湖南省的可歸納成如下幾個方面:
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指標體系的設置是建立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的關鍵,國內對有關糧食安全的研究比較多,但對地區糧食安全預警的研究較少,分省尺度上的糧食安全預警監測不僅受國家整體水平上的糧食安全的制約還受各省具體糧食安全影響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湖南省糧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時考慮的警情指標較全國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國際糧食供需變化的影響,同時重點考慮涉及湖南地區本身的指標。
本文認為可以將預警指標設置如下:糧食畝產增長率,受災面積增長率,播種面積增長率,食品工業產值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化肥銷量增長率,農藥銷量增長率,役畜擁有量增長率,農民與非農業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比例增長率,財政支農資金增長率,有效灌溉面積增長率,農業商品率增長率,農業生產資料零售價格指數,糧食收購價格指數,糧食經濟作物比價,農用機械動力增長率,化肥價格指數,另外,農資價格是一個重要指標,由于受農民本身貨幣購買能力的限制,農資漲價對農民的購買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監測好農資價格是影響農民投資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一套自動的預警監測系統。網絡不僅可以提高預警監測的準確性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統計信息和遙感估產信息動態分析區域糧食的年度和年內供求狀況,對湖南省糧食供需總量和結構平衡進行預測和預警。這將為我省糧食宏觀調控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為各糧食部門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參考發揮著重要作用。
3湖南構建糧食安全預警監測模式的思路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把經濟理論、經濟預警理論運用到湖南省糧食生產中,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根據監測、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先兆預警等有序的環節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從糧食生產增長率的角度去發現湖南糧食生產中潛在的問題。
從湖南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運用預警的有關理論,進行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研究,構建湖南省糧食生產監測預警系統。這種系統從邏輯上講應包括這樣幾個階段:明確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預報警度。這里,明確警情是大前提,是預警研究的基礎,而尋找警源,分析警兆屬于對警情的因素分析,預報警度則是預警的最終目標。湖南糧食生產監測預警是根據糧食生產所出現的嚴重偏離正常的狀態,在未造成糧食生產災害之前進行預測、預報及調控。湖南糧食安全監測預警模型就是依據宏觀經濟預警的邏輯過程,即確定警情,尋找警源,分析警兆,預報警度,并對湖南省進行糧食生產預警研究。通過探索建立湖南糧食安全預警監測系統,做到有備無患,加強對湖南省糧食市場供求形勢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科學分析市場走勢,確保湖南省糧食安全。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穩定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預警就是對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態進行測度,預報不正常的時空范圍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糧食生產預警系統是為了防止糧食生產運行偏離正常發展軌道或可能出現危機而建立的報警系統。湖南是農業大省,自然條件優越,水稻產量居全國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2000年湖南耕地面積為507.98萬頃,而到2003年耕地面積只有452.98萬頃,平均下降13.75萬頃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耕地面積少有回升,但是增長速度緩慢。
參考文獻:
1.貢光禹譯.誰來養活中國——中國未來的糧食危機.未來與發展[J],1995.2
【關鍵詞】施工安全;控制;管理
0. 引言
安全生產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是保證建筑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其它相關的產業發展,從而增加就業機會,由此可以看重出,建筑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當中,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事故,建筑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加強建筑業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從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1. 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
1.1人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當中,絕大多數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為引起的,具體體現在:①管理人員違章進行指揮:②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安檢力度不夠,客觀存在的安全隱患沒有及時被發現和重視;③操作人員不按照操作規定進行違章操作;④管理人員沒有給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⑤操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等因素可能會形成安全隱患,進而有可能演變成安全事故。
1.2客觀因素
物料、機械及生產對象等生產要素統稱為物,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物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釋放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些能量過量的釋放出來,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有:設施的安全度不夠;所用的材料不合格;施工所用機械不合格;缺乏物的防護措施以及有害物質。在建筑施工過程總中,要特別注意這些因素,隨時可能發生安全事故。
2. 安全問題控制措施
2.1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
在施工現場一線的操作工人,他們普遍文化素質偏低,而且流動性大,自我防護能力較差,沒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在近年來發生的施工安全事故當中,大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都是民工自身原因,因此要不斷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要杜絕施工過程中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讓不安全因素被消滅在萌芽當中。
2.2加強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1)在施工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思想,切實落實“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嚴格遵循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的安全的法律法規。
(2)要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樹立安全的價值觀,共同創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環境。
(3)不斷完善企業的教育和培訓體系,讓員工定期進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學習,開展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訓和競賽,從實質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4)建立一整套包括安全獎勵、員工福利、人文關懷、安全考核、安全行為和責任約束等機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2.3加強落實和考核安全生產責任制
(1)要明確責任主體,使員工增強責任意識,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其制度,把相關的安全責任核實到各個部門和具體崗位上,真正落實到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要定期對各部門各崗位各個人員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同時項目的總包要對各分單位進行督促,是各分單位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予以落實。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企業和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簽訂安全責任制合同,依據合同進行抽查,并在每一季度末對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年終進行評定。
2.4加強安全生產科研和技術開發
(1)要建立有效的防護體系,有計劃和步驟的對安全技術進行開發和改造,使其安全措施接近標準化。
(2)不斷對工藝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施工的技術水平,減少不安全因素,為建筑施工過程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對新設備和新技術的使用,要同步實施安全技術。
2.5建立新的安全工作管理方法
(1)采用“抓兩頭、促中間”的管理模式,制定標準化工地的相關標準,并以標準化工地為榜樣,不斷落實現場的基礎管理。
(2)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要對安全的監管模式進行改進,要對二級單位進行重點檢查,督促檢查二級單位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和落實。
(3)建立安全信用體系,對分包單位的安全資金投入、安全生產意識等方面進行信用體系評價,使企業內部真正建立誠信制度,對有關不良行為要嚴厲制止。
2.6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實
在施工過程當中,一定要要將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對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安全措施嚴格進行檢查。不管是做什么什么樣的工作,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素質,要從根本上做到安全生產,就要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切實做到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和生產教育培訓,然他們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2.7建立安全生產統籌基金
企業應該建立安全生產統籌基金,將安全生產中必須的投入作為一種制度,以企業的銷售收入為基數,根據一定比例投入安全技術經費,這些經費將用于安全經費、獎勵及緊急情況處理等方面,為安全生產管理和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堅強的經濟后盾,企業還應該制定不同招標方式項目的安全經費標準,制作經費使用明細表,從而確定各項工程應該投入的安全經費的標準,不斷完善企業提取安全經費的制度。
2.8加強重大危險源工程安全監督管理
想要從根本上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就要控制重大危險源。針對重大危險源,企業與項目部必須簽訂“重大危險源工程安全控制責任狀”,在施工前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以及應急方案、監控措施及緊急救護措施等,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定,對有重大危險的工程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
2.9需要處理好的六大關系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除過采取以上幾點措施以外,還需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1)安全與規模的關系。(2)安全與進度的關系。(3)安全與質量直接的關系。(4)安全與效益之間的關系。(5)認識到安全與危險并存。(6)安全與工程實施過程的統一。處理好這幾方面的關系,可以保證施工的安全進行。
3. 結語
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問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過程,它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建筑業所有的施工操作都與施工安全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施工過程當中,應該將現場操作和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有機結合,嚴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規,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從而盡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如果每個人都高度重視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就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寧.加拿大工程公司開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的考察報告[J].中國勘察設計2002(2).
[2] 李有國.EPC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
[3] 楊慶山,李敬楠.淺談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價值工程.2010(4).
[4] 游普元.當代建筑施工中的技術控制要點[J].煤炭技術.2011(2).
危化品儲存
目前,口岸檢疫處理工作中,危化品多數僅儲存在一些簡易倉庫中,簡易倉庫缺少必備的一些硬件設備和設施,且未取得危化品儲存資質,儲存中存在著較大的漏洞,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只有少部分口岸在港區公安派出所中有備案接受監管,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①安裝24h不間斷視頻監控系統,對倉藥品進行實時監控,并建立24h值班制度。②在倉庫內、外部增設滅火器,配備存放箱,滅火器箱設在方便、易拿的位置,并定期對滅火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使用有效性。③在倉庫的外部增設防護用品箱,防護用品箱中應布放防毒面具、濾毒罐、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相關的防護用品并定期進行有效性更換。④在倉庫大門處布放兩把鎖,進出實行雙人雙鎖管理。⑤倉庫內部增設工具箱,布放磅秤、扳手、開瓶器、手電筒等相關工具,以便發生泄漏后能夠及時處置。⑥倉庫內部低端增設至少2個通風裝置,以方便內部空氣進行對流,以減少倉庫內部危化品氣體的殘留。⑦倉庫頂棚增設防曬、防雨頂棚,防止陽光暴曬而導致倉庫內部溫度過高及雨水滲漏而產生安全隱患。⑧倉庫內部增設溫、濕度計,從而掌握倉庫內部溫濕度,進而確保危化品的安全儲存。總之,做好物防、機防、人防的建設或配備,以確保危化品存儲的安全。
危化品運輸檢疫處理
工作的危化品運輸,目前,主要為皮卡車輛為主。各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因皮卡車為小型貨車,且規模較小,不屬于營運車輛等原因不予發放危險品運輸證。現實口岸檢疫處理工作的危化品運輸,主要是在港區公安派出所中備案,車輛在運輸危險化學品時禁止上路行駛。但筆者認為,應最大限度的加強車輛安全管理,減少安全隱患,進而確保危化品在運輸環節的安全,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在皮卡車后斗頂部增加可折疊的不銹鋼蓋板,在蓋板的后部與車輛后箱蓋處在增設索栓,用長鎖將車輛蓋板與車輛后箱蓋鎖住,形成車輛后斗鎖,車輛蓋板與車輛后斗鎖之間鎖的“雙鎖”管理,增強危化品運輸的安全性。②將危化品的放置與車輛后斗內部,用物品將其固定,以免鋼瓶之間相互碰撞,鋼瓶與車輛之間相互碰撞。如有條件,可增設車載熏蒸劑鋼瓶固定器,確保危化品的運輸安全。
危化品使用
在檢疫處理工作中,針對不同的貨物要選擇不同的熏蒸劑,嚴禁對貨物造成損害,嚴禁對裝載物造成損壞。筆者認為,在危化品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在硫酰氟熏蒸過程中:PH值在6以上的藥劑可用于文檔、檔案、精密儀器設備及住宅和大船內人員住所的熏蒸;可用于種子糧、豆類的熏蒸;不適用于糧食、食品及含脂肪物品的熏蒸。②在溴甲烷熏蒸過程中:不能用于含有橡膠墊的高精尖儀器設備及橡膠制品的熏蒸;不適用于皮革和高級皮毛制品的熏蒸;不適用于住宅和大船內人員住所的熏蒸;不適用于高脂肪含量的食品的熏蒸。③在磷化鋁熏蒸過程中:不適用于文物、文史檔案、儀器設備及紡織品類的熏蒸;對人畜有劇毒,應避免吸入體內,接觸藥物時不得吸煙及吃食品;施藥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及橡膠手套;施藥時不得集中投藥以免發生燃燒。④在檢疫處理過程中:藥品進出庫時要嚴格進行交接,在領用藥品時,應在進出倉單上寫明領用藥品名稱、數量、藥品剩余數量、領用人及倉管員;在藥品領出后,由領用人全權負責藥品的運輸、使用及歸還等環節藥品的管理;在藥品歸還時,寫明歸還藥品名稱、數量及空瓶數量、剩余藥品數量、剩余空瓶數量、歸還人、倉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