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體的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媒體和技術;情境學習;數字化校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1-0058-02
1 時代背景
媒體和技術這兩個概念,好像孿生兄弟,總是走在時代的前沿。特別是對信息化社會中所衍生的“數字土著”們,媒體與技術對他們而言再熟悉不過了。每一次媒體變化,隨之而來就是技術的變革;每一次技術的革新,媒體卻又是日新月異。它們不斷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而最終改變人類的學習和認知。
對于科學技術而言,從最初西方工業革命蒸汽機時代到現在的原子時代的整個發展歷程,人們對科學技術發展觀已經不陌生了。而媒體與信息技術的的確確又成為新時代的寵兒。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Mcluhan H M)是當代系統論述媒體問題的最有影響的人物,他曾經在《理解媒體:人體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一書中提出三個關于媒體的觀點:首先是媒體就是信息;其次,他認為媒體是人體的延伸;此外,他認為媒體有涼熱之分[1]。這些觀點在西方學術界引起過強烈轟動,尤其是第二個觀點,正如他告誡人們:“現在充分認識人體延伸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顯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了?!碧貏e是在當今,信息和知識成為社會的基本資源,對他們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
正是由于這種社會的需要,1993年9月,美國政府推出一項引人矚目的高科技系統工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計劃,實質就是高速信息電子網絡,為了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祝智庭,2001)[2]。這之后美國先后四次“國家教育技術計劃”(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反映了美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心經歷了基礎設施建設(1996年計劃)、學習資源建設(2000年計劃)、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2005年計劃)和促進教育變革(2010年計劃)的發展途徑。直到今天,這項巨大的工程已經開始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成為了載體與典范,做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以最好的方式(圖、文、聲、像、數并茂)進行相互間的交流。
2 教育媒體多樣化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從傳統的教學方法到新穎的教學設計,都是不斷地適應社會大眾的需求而逐步向前發展的。從最初視覺教育、再到視聽教育、以及視聽傳播和現代教育技術,對媒體的正確使用逐漸成為合理使用教學模式的關鍵。在諸多經典視聽教育的研究者和研究文獻中,前美國教育傳播和技術協會主席戴爾及其名著《教學中的試聽方法》描述的“經驗之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是當時以及后來試聽教育的主要理論依據。
如圖1所示,“經驗之塔”提出了視覺教具層級分類模型的發展,它將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各種經驗依照抽象程度,分為三大類十個層次,說明人類學習經驗可以由“塔”底部做的經驗,再到中部“觀察經驗”,最終能上升到頂部“抽象的經驗”,甚至發展到最簡單的語詞或數字符號的布魯斯?喬伊斯等人在其《教學模式》(Models of Teaching)中的定義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長時間學習課程)、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他環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盵3]
總得來說,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最終達到教學目標,促使教育功能良好地發揮作用。換言之,是對具有特定教育目標的教育任務,找出現存的教育媒體的優化選擇和組合的問題。一般說來,按照教育媒體使用的物理特性,它分成五大類:
第一類是所謂傳統常規教育媒體,有印刷材料、圖片、黑板、實物和模型等;
第二大類是所謂的光學投影教育媒體,主要指幻燈、投影和電影;
第三類是所謂的電聲教育媒體,主要指擴音、無線電收音、錄音等;
第四類是所謂的電視教育媒體,包括電視接收和監視、電視和攝像等;
第五類是所謂的計算機教育媒體,有程序學習機、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計算機教育網絡。
現在的應用主要是將計算機與前述各類媒體的功能都整合起來,構成多媒體教學系統。
3 情境學習理論
對情境理論要從生態心理學和人類學兩種視角下來進行分析。Young(1993)和Greeno(1998)曾討論過情境學習理論的生態原則,那就是,人的頭腦中存在無需中介性變量的直接感知;其次,作為對結構主義的二元論和唯物主義的一元論的補充,人們提出了功能主義,它假定心智狀態作為系統一個功能而存在;最后,關鍵是系統的組織方式,而不是組成系統的材料,因而使系統(不一定是人腦)可以產生心智狀態(Fordor,1994)[4]。
一般說來,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有啟發式、探究式和情境式這三種。那么,在情境學習理論下如何來引導教學模式正常地運行呢?例如,當代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知識載體的自由學習模式,它強調的是有機體―環境之間存在交互和互惠的關系。應用到學習理論,就是萊夫和溫格的合法邊緣參與(Lave和Wenger,1991)。這種假設也更加說明了媒體是傳遞信息載體,同時媒體也是人體延伸,特別是體現在現代教育技術領域尤為突出。因此,以現代化媒體為載體的數字化技術無疑成為整個社會文化關注的焦點。
4 數字化校園
中國國內的數字化模式,主要是用技術創造和支持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合理使用和高效開發,來完成數字化環境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從而促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多媒體數字化技術是以網絡為載體,將多媒體信息資源處理為數字資源,同時開發和利用其數字資源的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數字化校園來源于“E-Campus(數碼校園)”,要求網絡基礎、環境(設備、教案等)、資源(圖書、課件)和活動(教學、管理、服務和辦公等)全部數字化。在數字校園這四大系中,應用支持系統是校園數字化的核心[5]。目前內許多高校已經開始研發基于最新、最具發展前景的分布式計算模式――云計算,建設基于云環境中的數字化校園網絡平臺。
與此同時新的嘗試已經開始。由于手機通信已經發展到4G時代,它在傳輸聲音和數據上大大超過前代,同時也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無線漫游。正是新通信技術的革新,使新的傳播媒體也迅速進入校園及社會方方面面,如微信。特別是高校已成為整個社會最重要的數字化社區的組成部分。
5 結束語
從2005年開始,中國絕大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始了最基礎的信息應用技術建設,直到今天,數字化校園已經開始同教學和管理活動融為一體。但是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媒體卻沒因此止步,中國的教育現代化仍然處于不斷的變革中。整個社會在這種趨勢的推動下,實現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對任何年齡和背景的學習者已經不再是夢想。與此同時,任何媒體和技術都有自己特定的周期,可以稱作冷熱媒體與新舊技術的交互,但是整個周期內人們使用他們所積累的經驗都是十分寶貴的。在新的周期內,新的技術和新的媒體如何支持中國現代化進程穩步前進,是值得繼續深思的。
參考文獻
[1]章偉民,曹揆申.教育技術學[M]//瞿葆奎.教育科學分支學科叢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
18(1):75-84.
[3]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訊:社交媒體的熱度減退,內容營銷嶄露頭角
Econsultancy和Adobe了《季度報告:2013年數字媒體趨勢》,該報告顯示數字營銷人員已經迅速理解了渠道資源對內容營銷的重要性。該報告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告客戶進行調研,發現在面對各種數字營銷趨勢時,營銷客戶已經將內容營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39%的受訪者認為內容營銷很重要,而在2012年還只有29%。與2012年相比,其他發生顯著變化的還有“轉化率優化”,從2012年的34%提高到2013年的39%。
與此同時,營銷人員對“社交媒體分析”的需求有所降低:2013年僅有9%的受訪者將其列為重要的營銷手段,而2012年為19%。盡管如此,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參與度仍然是營銷人員的關注重點,38%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字營銷指標,與2012年持平。這似乎反映了這樣一種現狀:企業已經理解社交媒體作為用戶接觸和搜集名單的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卻在評估投入回報率方面缺少有效的手段。
這似乎預示著隨著社交媒體不再是新生事物,營銷人員參與并嘗試的熱情將有所減退。報告顯示:35%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是2013年最令人興奮的數字營銷機會,比2012年的54%下降很多。盡管如此,營銷人員對社交媒體的興致仍然很高,僅次于“面向移動優化”(43%),位列第2位。
也許是察覺到這一變化,Facebook近期推出收費消息業務:用戶繳納1美元費用便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向他的朋友圈之外的人發送一條信息。這個業務目前僅對個人開放,如果這項業務流行起來,將會吸引企業和其他機構去想辦法接觸那些關注自己品牌頁面的用戶。
“騰訊社會化營銷平臺的上線,是騰訊社會化變革最主要的動作,是廣告產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級的最重要環節?!彬v訊高級執行副總裁、網絡媒體業務系統總裁劉勝義接受采訪時說到,“整個騰訊的社交變革,包括有網絡媒體、廣告產品、和騰訊營銷方法論三大塊的全面升級?!?/p>
據了解,騰訊網絡媒體變革戰略已全面啟動,騰訊社會化媒體和社交網絡的內部融合也隨之展開,通過對旗下騰訊網、騰訊視頻、騰訊微博、QQ空間等平臺的社交化改造以及平臺融合,進而增強了騰訊的社交價值,提升了騰訊網絡媒體在社會化營銷領域的實效。
目前,騰訊微博與QQ空間已經開始了全面的融合,完成后將形成全網最大最活躍的社交網絡。各媒體產品也將在戰略指導下進行升級,比如:騰訊網將著力于向社交集成、產品智能、資訊交互三個方向發展,騰訊微博將朝著展現智能化、內容簡約化等方向發展,騰訊視頻則將朝著移動化和社會化發展。
騰訊網絡媒體變革的第二步是推出社會化營銷平臺,這是廣告產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級后的聚合平臺。目前已有精準廣告系統投入了使用,初步在多個社交平臺展開投放,更多的社會化營銷廣告產品會在后續推出。
除此之外,騰訊社會化營銷平臺的上線后,騰訊的營銷資源將對廣告主開放,重點著力于平臺、工具和數據三個維度的開放。QQ空間的開放平臺和微博的微空間,目前都已經開始為第三方提供開放式的自主營銷服務,Discuz等平臺覆蓋的眾多社區,也將建立起廣泛的社交廣告聯盟。
最后,騰訊網絡媒體變革將帶來營銷方法論的提升,新的方法論是基于社交化、人性化和便攜化的思考,將會在4月下旬出爐。升級后的騰訊智慧營銷方法論將以影響人的內心和價值觀為核心的營銷3.0時代為背景,體現了互聯網眼球經濟向互動經濟演進。
在營銷3.0時代,“消費者”被還原成“整體的人”、“豐富的人”,而不是以前簡單的“目標人群”,“交換”與“交易”被提升成“互動”與“共鳴”,營銷的價值主張從“功能與情感的差異化”被深化至“精神與價值觀的相應”。品牌借助騰訊社會化營銷平臺,彼此間形成溝通與互融,也就真正的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營銷。毫無疑問,騰訊網絡媒體的社交化變革,最終目標是為了讓網媒的用戶服務及互聯網營銷,變得更加的人性化。
數據顯示,2011年Facebook營收達37.1億美元,凈利潤達10億美元。其中80%的營收來自于廣告。而騰訊目前90%的營收來自于用戶的付費,從Facebook在全球取得的成功,可以預見騰訊歷經社會化變革后的光明前景。騰訊在國內擁有數量最多的社交用戶,在社會化營銷方面擁有巨大能量可以釋放,并有望籍此讓廣告主從中獲得更多營銷價值。中國的社交廣告才初見端倪,很多廣告主對社交廣告及社會化營銷的價值還處在認知階段,騰訊率先引發的這場變革風暴,將讓更多營銷人認識到“社會化營銷”的實效。(來源:天極網)
近年來自從 Twitter 、 YouTube 、 Facebook 、Google+ 等社交網站興起后,許多人獲取新聞來源的渠道,也逐漸從傳統的新聞媒體轉向社交網絡上,尤其是突發的新聞事件,通常會透過社群的力量在第一時間迅速散播出去。 mashable制作了一份資訊圖表,體現突發新聞來源的轉變。
隨著社交網路(social media)的發達,許多人也長時間關注社交網路上的訊息,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聞第一時間不是透過正職、業余和地方記者在傳統電視媒體播出,而是先在 Twitter、 Facebook 等社交網站傳開,例如奧薩瑪賓拉登遭捕獲死亡、惠妮休士頓意外過世、美航班機迫降哈德遜河等消息,這些新聞都由普通民眾在 Twitter 上發表訊息,隨即擴散到全世界。
除了社交網路的發達,線上新聞(Online News)網站的收入也已經比傳統報紙等產業還高。但這類講求即時快速的網路新聞,也隱藏著一個陷阱:容易出現假消息。美國有將近50%的觀眾,看了社交網站、線上新聞傳達的新聞,事后才發現來源消息是假的。
mashable網站分享了以下這則資訊圖表,是由線上教育機構 Schools.com 協同華盛頓郵報、佩尤研究中心和路透社一同制作,檢視現今社交網路主宰新聞行業的現狀。
Social Ad Effectiveness 的研究在 Unruly的社交視頻平臺開展,分析了 Guinness, Coca-Cola, Cornetto 和Energizer幾大品牌的營銷數據。
報告調查了推薦對18-34歲的群體品牌指標的影響,發現社交推薦對提高廣告表現影響很大,尤其在以下方面:
從推薦看到視頻的用戶,相比未盡推薦觀看品牌視頻的用戶,視頻的沉浸度提升14%.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社會化媒體營銷市場火熱發展。美國的Facebook估值千億,即將上市也令其愈發搶手。國內無論是騰訊的QQ空間,還是人人網 ,或者微博,都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電子商務與社會化媒體的合作加強。未來社會化營銷市場一定是個趨勢,它激起越來越多的人對其的研究與探索。
為深入了解我國乃至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數位分析師歷經數月撰寫了《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詳見:/zt/mtyx/) 該報告從各方面深入剖析社會化媒體營銷進行全面調研與分析,包括:社會化媒體營銷概述、發展現狀、特征、趨勢、社會化媒體工具、社會化電子商務、SoLoMo模式下的投資機會等等。現此報告征訂活動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