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示范家庭農場申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6年農業補貼向種糧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傾斜。包括獲得有機認證,地理標志;省級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多的企業、具有科技含量的企業、高效節能循環經濟企業。
對單一養殖種植企業扶持資金很少,但若種、養、加、餐飲結合起來申報項目就很多,農業投資者應非常清楚良好的經營模式,不但能產生高幾倍的效益,而且能獲得很多的項目資金。
2 申報部門
(1)農業局、農辦、財政局、農綜辦、旅游局、科技局、林業局、發改委。這些部門每年都可報,每個項目在20萬-60萬元范圍的較多,如中央財政項目一般都在幾百萬至上千萬元。
(2)水利局、環保局、老區扶貧辦、經貿局等,但項目資金少些,5萬-20萬居多。
3 申報項目注意事項
(1)每年各省項目都很多,也有競爭,所以每個項目從通知到申蠼刂故奔潿己芏蹋因此平時應和農業局、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旅游局、科技局、林業局、發改委等涉農的主管部門,保持每個月有良好溝通。
(2)如果省廳有所溝通則最好,以便第一時間獲得信息而完成申報,而且一定每年都會有較多的項目資金。
(3)要找好一些科研院校并建立良好關系,因為一些項目要與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鉤、合作。
4 企業申報農業項目必備材料
企業在申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時,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經有關部門認定或登記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實力,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有較強的資金能力;
開發的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競爭優勢明顯。這一點主要看企業提供的可研報告;
帶動農民能力強,與農民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連接機制;
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機制;
企業經濟效益好,能夠確保用企業盈利歸還財政有償資金。也就是企業借資金后,能夠獲得盈利并歸還貸款。
5 申報深加工項目補貼所需材料
農產品加工企業項目申報更多,資金也更大,所以有條件的都要搞一些深加工項目,投資可以小些。此項目必須提供這些主要材料,才符合申報要求:
產業化龍頭項目申報單位的基本情況。包括法人、地址、電話、負債表、資產等。
做單個項目的可研報告;
項目的近期審計報告;
項目建設用地批準文件;
必須有環保部門的環境評價意見;
專家對本項目的初步評估意見;
申報產業項目的資金規模。
6 申報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
申報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以農產品加工(包括糧、油、果蔬、畜產品、水產品、特色農產品)為主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在5 000萬元以上,并占總銷售收入的70 %以上;
近3年內無質量安全衛生事故;
企業具有比較健全的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體系,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或HACCP認證;
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應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般低于60 %;企業銀行信用等級在AA級以上;帶動農戶增收作用明顯;
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過程中,通過訂立合同、入股和合作方式采購的國產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5 %以上(其中大豆國產原料使用比例為50 %以上);
企業產品在同行業中居領先水平,原料綜合利用率高,主管產品產銷率達90 %以上等。
7 申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每個省都有,投資額度一般是100萬元以下(科技部規定80萬元以上屬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由國家科技部審批;80萬元以下是一般項目,由各省科技廳審批即可),且一般為無償投資。資金由科技部管理,各企業通過所在地的縣、市直接報到省,如果省科技廳能夠批準,基本上這個項目就能被批準。
每個省每年還有星火計劃項目,資金在20萬-60萬元,一般企業申報成功率都很高。項目都可以通過當地科技部門直接申請這個資金。
8 申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企業申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首先要有科技成果資金申報報告,還要有一個可研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科技轉化項目都是變化的,所以如果在所列范圍之外則不支持。如果列在這個范圍內,每年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都有一個編寫要點,企業可以根據編寫要點準備材料,然后逐級申報。
9 申報支持農村合作組織的資金
申報支持農村合作組織的資金基本與產業化資金申報程序一樣,而且逐年增多。先由相關部委下發指南,各地方政府按照指南組織企業進行項目申報,申報以后進行評審。
企業要同時多注冊合作社和其他家庭農場、公司、研究院、民間學校等名稱,便于多申報資金。
10 申報國家項目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比例?
凡申報國家項目,都要求地方政府給予配套資金,這個配套比例是:比如一個100萬元人民幣的國家項目,要求地方給予的配套資金比例東部地區是1:0.6,中部地區是1:0.5,西部地區是1:0.2。
11 國家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有哪些支持
支持新農村建設,國家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支持主要包括:大宗農產品轉化、農產品加工轉化的研發、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發展綠色農業、出口基地、產業集群和示范企業建設。
12 2016年農業補貼申請變化說明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的《關于調整和完善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對2016年農業補貼變化作出了說明。農業補貼的申請有哪些變化?對農業經營主體有些什么利好?
經有關部門認定或登記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可以納入產業化經營項目的扶持范圍,不再受獨立法人資格條件的限制。
申報材料中取消“70 %以上來自企業注冊地、兩年連續盈利、資產負債率、銀行信用等級、‘三不欠’、固定資產凈值”等規定。
鼓勵部分財政資金的投入,由農民或農民通過合作社,對龍頭企業持股。
農業經濟組織不用等錢再建設,申請成功后即可開始項目建設,只要留好各種票據,到項目結算時都給補上。不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環境評估等前期費用不能報。
上半年,區農業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指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各級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科學發展觀為總要求,精心謀劃,狠抓落實,全區農業生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各項指標基本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一、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1、農業增加值指標。據統計部門反饋,一季度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億元,同比增長**%;預計上半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億元,同比增長**%。
2、農民增收指標。預計上半年全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5293元,同比增長12%。
(二)農業產業化優化工程
一是糧油生產。全區糧食種植面積**萬畝。夏糧6.98萬畝、總產預計達到1.24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良種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527公斤,最高單產達到676.09公斤。秋糧作物面積達到9.52萬畝,其中玉米面積達到8萬畝,目前長勢良好。油菜播種面積1萬畝,預計總產量超過1300噸。全區共建立糧油示范點5個,其中小麥2個、玉米高產示范點2個、油菜高產示范點1個;二是畜牧業。我區春防工作于5月底全面結束,全區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建檔率、掛標率均達到100%,并順利通過上級業務部門檢查驗收;萬頭生豬場改造工程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落實“120”模式養豬10戶;完成能繁母豬保險2641頭,完成任務量的147%;奶牛保險267頭,完成任務量的178%;人工種草5340畝,完成任務量的101%;創建動物防疫示范村10個;省級標化場和市級標化場創建方案已報市農業局;開展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防控“七項工程”建設培訓1次,采集畜禽流感病源學樣品380份,布病樣品320份,經過檢測均為陰性;據統計:上半年全區存欄牛10009頭,其中奶牛1893頭;羊10677只,生豬10829頭,家禽84.4萬羽;肉蛋奶總產量可達到10000噸。三是蔬菜種植。我區上半年蔬菜播種面積19萬畝。發展設施蔬菜村2個,設施蔬菜基地4個,蔬菜專業合作社9個,設施蔬菜面積0.4萬畝,截止目前完成蔬菜生產0.5萬噸。四是中藥材種植。新建了百畝黨參示范點1個,新建百畝丹參示范點1個;培育連翹種苗5萬株,預計栽植面積達到200畝;培育中藥材種植大戶10戶;截止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
(三)農業經濟主體培育工程
我局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重點放在抓好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上,全區已在農業部門登記備案農民專業合作社**個,認定家庭農場13個。一是開展“五有”社創建工作,深入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檢查指導,使其完善規章制度、檔案管理、財務管理、發揮帶動作用等,共發放農民專業合作社檢查指導整改通知書26份,規范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16 個,帶動農戶850戶;二是申報市級示范社8個,已上報待審批;三是對家庭農場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并實地考察檢查,認定家庭農場6個,《家庭農場管理辦法》正在起草中。
(四)農業園區升級晉檔工程
一是認定命名了兩個區級園區,推薦上報兩個市級園區,完成推薦**園區申報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工作;二是三個省、市級園區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園區完成了園區內蘋果樹、桃樹等進行剪枝、病蟲防治、施肥等春季管理工作,園區土建正在施工籌備。**園區完成1500平方米綜合辦公樓室內外裝修及配套設施安裝;選購景觀樹苗3600多株對園區予以了綠化;修建寬6米的水泥混凝土園區主干道路2公里;擬新建蓄水池三座,現已完成平整土地,扶貧園區項目實施方案已批,待國投備案表報批后即可實施。**園區完成園區服務中心綠化,栽植圍欄3000米,園區沿山路完成路基整修,全面完成葡萄園設施建設;密植園移栽大田櫻桃樹1500株;對園區內櫻桃樹、葡萄樹進行剪枝、病蟲防治、施肥、灌根、除草、疏果等;園區服務中心倉儲樓正在裝修。三是四個區級園區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園區完成了“山居坊民俗文化街”的整體規劃和項目用地的前期準備工作。栽植優質蘋果7.5畝、櫻桃5.25畝、葡萄3畝、孟姜紅仙桃9.75畝、優質核桃50畝;完成500平方米綠色主題餐飲接待服務中心以及配套休閑廣場建設,目前正在裝修;7000平方米垂釣休閑魚塘完成加固,鋪建景觀道路2000米、休閑長廊200米;200平方米游客停車場、1500米玉蘭苑休閑道路、2個觀景亭閣及辦公區改造工程完工;采購5000羽烏苗,引進孔雀、梅花鹿等。**園區建成150畝綠化苗圃,完成大棚智能監控設施的安裝,栽植綠化苗木5000棵,建成園區宣傳網站,一期30孔窯洞已建成主體;平整土地200畝,完成3000畝果園管網鋪設、2000米生產道實現水泥硬化和2000米生產道路砂石硬化;新建500方蓄水池1個,園區500米色長廊正在準備階段。**園區完成2000畝核桃,300畝連翹栽植。北塬園區4000立方米氣調庫建設完成,制冷設備安裝到位,待調試驗收;新建1000畝有機蘋果,改造老化果園1700畝、培訓果農300人次、購買高效噴霧設備216套;8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土建已完成,準備安裝設備。
(五)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工程
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努力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建立了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區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對全區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及數據庫建設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6月1日在陜西正大招標有限公司進行開標,確定陜西圖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中標單位,并簽訂了土地確權登記項目合同,土地確權測繪工作將于7月份開始展開。
(六)農業保障工程
1、農業科教工作。一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項目,已建成示范基地2個,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00余人次,與3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主導產業包括(玉米、蔬菜、果業),目前已開展技術指導30次,發放物化補貼卡300張,共計肥料、種子24000斤;二是圍繞種養殖、蔬菜等方面開展培訓45場次,培訓農民5500人次,其中實名制培訓800人。
2、農業信息化工作。開通了“**農業”政務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完成全區涉農網站摸底調查,截止目前,全區共開通涉農網站10余家,并有2家農業電商交易平臺相繼上線運營;各類信息108條;完成農業視頻會議系統一期項目的選址工作;完成金圪塔農業智能化日光溫室大棚管理系統研究與推廣項目的上報工作。
3、農機化工作。截至目前,我區共發放農機購置補貼指標告知書55份,發放補貼資金60萬元,補貼各類機具55臺(件),受益農戶43戶;全區共完成機耕8.5萬畝,玉米機播7.82萬畝,機械深施化肥5.5萬畝﹔小麥機收6.11萬畝,秸稈還田面積6.11萬畝,小麥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共檢審驗拖拉機、聯合收割機236臺,新增登記68臺,辦理農機互助保險210份,簽訂農機安全目標責任書460余份,農機登記率達到95%,檢驗率達到23.3%,持證率達到31%;共組織農機安全巡查21次,糾正違章137人(次),受理農機事故3起,事故處理人員出現場3起,現已全部處理完畢。
4、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根據省市區有關安全生產的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新《安全生產法》全面貫徹落實,5月初制訂農業生產監管“鐵拳執法行動”百日行動,期間出動安全檢查人員300人次,排除各類安全隱患150余處,發放安全生產宣傳冊3000余份。一是對農產品生產基地采取“定人、定責、定期”的跟蹤檢查措施,對我區9家農產品生產監管基地進行了5次檢查,對符合要求的種養殖生產基地,制作了“一對一”監管公示牌;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通過“鐵拳”執法行動對全區的蔬菜種植大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投入品經營門店等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檢查,糾正不法行為20余次,取締不具備經營資質銷售戶8個;上半年,共推廣無公害標識10萬枚,完成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樣品2560個,合格率100%。二是實行產地檢疫“鎮(辦)官方獸醫檢疫,區縣官方獸醫出證”的模式。截至5月底,共檢疫生豬6042頭,活雞687971羽,產地申報檢疫率達到了100%;全面完成春季防疫工作,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四種疫病進行了強制免疫,免疫密度和掛標率均達到100%,免疫抗體達77.6%以上;三是在全區共建立的各類有害生物監測點8個,通過病蟲檢測、現場指導等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設立蘋果蠹蛾的監測點44個。
(七)農業生態工程
一是農村環境衛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整體要求,今年重點對210國道、305省道、銅罕線、益陳線等主要交通沿線環境衛生進行了全面整治,對各鎮辦農村環境衛生以及城郊環境衛生進行了6次督查,發現整改問題56處;期間全區共開展“清三堆、治六亂”集中整治行動60余次,出動車輛900余臺次,出動勞力14000余人次,清理垃圾600余方,清理三堆3000余方,清理野廣告6000余處。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已完成井家塬村旅游規劃編制工作。 按照創建市級美麗鄉村建設重點任務,完成湫洼村巷道綠化4800米(綠化涉及村東、村西及村內未綠化地段),完成新建蘋果園500畝建設任務;完成西村三組防護欄110米,改造居民門頭48戶。長城墻、花壇綠化、墻體美化工程、150畝高標準蘋果示范園等工程正在實施當中;完成井家塬村主巷道長城墻建設200米,文化墻美化工程已到收尾階段;完成崾先村74戶農戶門前雜物間建設工程,對全村8條水渠進行維修改造,完成安裝路燈57盞,建成休閑文化廣場一個。六個區級美麗鄉村的前期摸底調研工作已備案完成。下一步將聯合有關部門進行協商評審;三是加強了對減排企業的監管和督查,完善污染減排設施。
(八)一村一品示范工程
一是全力抓好以蘋果為主的一縣一業各項工作。重點抓好示范園的建設、蘋果生產關鍵技術推廣和**蘋果公共品牌建設;二是完成了**鎮國家級示范鄉鎮的申請;三是加快**區一縣一業項目和**鎮上店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建設,目前項目建設已經完成,等待審計驗收。
(九)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為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解決缺乏爭創一流進取精神的問題,農業局今年決定在全系統開展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群眾滿意型、務實型”四型機關為主題的“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并下發了《**區農業局服務能力提升年實施方案》,年初至今,系統干部承諾事項共計70 條,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廣泛開展科技下鄉、結對幫扶和科技服務;開展“微講堂、微黨課”共計9期。
(十)項目建設工作
一是農村能源建設項目2個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已完工;二是設施蔬菜產業項目。2000平方米育苗智能溫室主體鋼架和內外風機及頂部遮陽板已安裝完成。三是開工建設了2個500頭奶牛場,其中鑫瑞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已完成地基平整正負零、通水通電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牛舍的地基土建工程;四是由豐盛農產品有限公司承擔的奶牛改造提升項目進展順利,青貯窖和3棟牛舍的新建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五是3個肉羊規模場和10個牛羊家庭牧場的分戶實施方案已制定完成;六是種公豬站建設項目土建工程、儀器設備采購已基本到位,從陜西華陽良種豬有限公司購買的50頭種公豬目前正在隔離中。
二、存在問題
半年來,經過農業系統工作人員共同努力,我區農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在加快,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災害頻發,農業設施裝備水平還不高,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土地、水資源約束加劇,環境保護,刻不容緩,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二是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現代生產要素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農業生產領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土地、勞動力要素價格上升,農業生產成本提高,高成本導致糧食和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種糧口糧化、農業副業化、農民兼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糧食和農業安全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4%;
2、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總產3萬噸以上;種植蔬菜2萬畝,產量2萬噸;種植中藥材在1萬畝;
3、肉、蛋、奶總產達到2.1萬噸;
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
(二)重點工作
1、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繼續是2015年農業工作的重點。要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一是要穩定全區糧食播種面積,大力推廣旱地作物間作、套種栽培技術措施,加大小春和冬季農業開發,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在抓好全區糧食面積鞏固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加強銅麥6號的推廣工作。三是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認真落實抗災減災工作措施,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降低糧食因災損失。四是根據省、市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要求,狠抓玉米高產創建工作,促進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生產發展。
2、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支農惠政策。進一步扎實抓好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宣傳貫徹和組織實施,確保農民生產資料增支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畜牧支農補貼、種糧補貼、小麥其它各農作物補貼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促進全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3、全力以赴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制定完善種植業、養殖無公害技術措施,大力推進農產品安全執法“鐵拳行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三品”申報認證和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提高我區農產品進入市場、占有市場的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投入,逐步提高我區農產品檢測能力和水平。
4、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
以實施農業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組織化生產經營為重點,大力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如優質畜禽產品、水果、蔬菜等,努力培育支柱產業,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積極協調引進、培育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大力推行訂單生產,逐步引導建立完善利益連接機制,依法加大農村土地流轉程度,提高現有耕地的規模利用,建立多種形式并存,利益連接緊密的新型產銷合作關系,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進程。
5、強化農機監理工作,加大農機技術推廣,推進農機化事業健康發展
一是牢固樹立“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責任思想,認真履行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的職責,切實抓好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確保全區農機“掛牌率、檢驗率和持證率”達95%以上,確保農機安全事故指標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