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氣環境研究

大氣環境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氣環境研究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問題;制度建設

前言

近年來農村大氣環境問題多發,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導致人們生活受到一定的威脅,已經成為新時期人們關注的焦點。農村大氣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燃煤及秸稈焚燒大氣污染、農藥及化肥大氣污染、養殖場大氣污染、鄉鎮企業大氣污染等。上述污染直接造成農村大氣環境日益惡劣,導致我國可持續發展農業體系受到嚴重限制,在當前農村環境保護及控制中刻不容緩。

1 農村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

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依照要求進行秸稈處理,胡亂焚燒,使用燃煤、秸稈、樹木等作為生活燃料,在農業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胡亂圈地進行牲畜養殖、構建工廠,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大氣環境建設效益,導致農村大氣受到嚴重污染。對上述污染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導致農村大氣環境問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城鄉建設不完善,過于注重經濟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國城鄉發展的主要特征。在上述環境背景下,農村建設過于重視經濟利益,希望通過各項建設提升農村經濟水平,忽略了對農村大氣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農村大氣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尤其是現代化農村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工業化生產、農畜牧養殖,將經濟效益視為一切,過度開發農村環境資源,向大氣環境中排放污染氣體、有毒氣體、有毒物質等,加重了農村大氣環境污染。

第二,缺乏相應教育宣傳,沒有形成保護規范。我國農村建設過程中并未對大氣環境保護進行重視,在工作過程中并未將大氣環境保護作為農村建設的重點,這造成大氣環境保護的缺失,導致大氣環境保護效益大打折扣。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主要將核心放在大工程、大項目上,沒有結合農村大氣狀況形成有效的法律管理條例,缺乏針對性保護制度,僅采取末端處理措施,這根本無法全面控制農村大氣環境污染。與此同時,政府并未將農村大氣環境保護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沒有在該基礎上形成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大氣環境保護操作、保護事項、保護條例等進行明確,缺乏針對性教育,這也導致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效益受到限制,造成農村大氣環境污染加劇。

第三,脫離環境保護實際,無法實現高效控制。我國農村大氣環境保護與農村大氣環境污染實際相背離,沒有形成針對性控制策略,在管理過程中缺乏相關組織、資源及環境的支持,無法全面控制農村大氣環境污染,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村鎮農業環境監測部門僅為城鎮農業環境監測部門的三分之一。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機構明顯少于城鎮,根本無法滿足當前農村大氣環境保護需求,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農藥使用量明顯上升,農村環境保護形勢日益嚴峻。部分農村雖然設立了相關的監測機構,但并未形成完善的監測規范,沒有依照市場規律對大氣環境管理進行調控,最終導致大氣環境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造成其管理質量大幅降低。

2 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制度的建設策略

2.1 構建系統管理制度,強化宣傳教育力度

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大氣保護制度體系進行系統規劃,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基礎上形成針對性管理制度框架,其具體包括農村大氣環境目標責任制度、農村大氣環境整治處理制度、農村大氣環境定量考核制度等。

農村大氣環境目標責任制度要明確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內容,對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的目標、保護區域、保護責任體制進行科學設定,對各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進行調整,最大限度消除職能重疊;大氣環境整治處理制度需要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各項處理規范進行明確,對處理流程、處理操作、處理策略等進行制度設定,構建各個環節的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制度控制體系,從而全面提升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效益;農村大氣環境定量考核制度需要對環境保護落實效益進行考核,確定人員是否依照工作制度要求落實工作內容,對其落實狀況、工作狀況、工作質量及過程進行全方位把握,形成針對性懲處策略,定項定量,實現系統化、科學化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績效考核。

2.2 把握鄉鎮統籌發展,構建系統補償制度

系統補償制度作為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對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效益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該策略落實的過程中政府要把握好城鄉統籌發展,需要強調大氣環境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將其作為一項有價值的公共產品,向人們“有償”開放,形成“誰破壞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的大氣環境補償制度。該制度中需明確破壞者的補償額度及懲處限度,確保人們能夠充分認識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大氣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大氣資源被無節制利用或污染。除此之外,政府還需要在補償制度中明確大氣資源的“價值”,確保大氣資源可以像生態產品一樣獲得回報,通過經濟手段實現大氣資源的“市場化”,使人們能夠對農村大氣資源污染進行“付費”。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使人們主動參與到農村大氣環境保護過程中,大大降低了農村經濟發展成本,對城鄉統籌建設效益的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3 規范農業生產制度,強化大氣保護效益

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制度構建的過程中要對農業生產進行規范,通過構建生態型農業體系降低農業生產對大氣的影響,根治農業生產造成大氣污染惡性循環,治標治本,從而全面提升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效益。上述制度構建時要結合鄉鎮建設規劃,在農村區域生態環境發展基礎上融入生態理念,形成大氣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制度,如農業生產過程中結合大氣保護需求禁止使用“敵敵畏”、“滅蟲靈”等農藥,引入蟲子的趨光性進行集中殺蟲;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結合農村生態環境狀況形成針對性生態環保農業體系,構建針對性農業生產結構,從而降低農業生產對大氣環境的影響;要構建環境準入制度,對鄉鎮環境污染進行控制,防止鄉鎮環境轉移,加強昂企業環境保護準入控制,消除城鎮企業入村后造成的生產影響。

3 總結

農村大氣環境保護制度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農村大氣環境污染狀況及農村農業生產建設狀況,從上述兩方面出發形成針對性環境保護控制策略,對大氣環境保護進行規范和管理,從而實現農村大氣環境保護效益的最大化,從根本上加速農村大氣環境保護發展進程。當前我國在上述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仍需不斷深入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李真熠.農村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分析與防治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15,04:23-28.

[2]陶品竹.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困境與突破――以《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為例[J]. 學習論壇,2015,04:69-73.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第2篇

摘 要:將PSR模型作為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模的依據,從體現環境、社會、經濟是否協調發展的角度對許昌市2010年大氣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從時間尺度上(2001―2010年)對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進行定量評估和動態趨勢分析。結果表明:2010年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處于較安全級別,2001―2010年大氣環境質量變化穩定且呈好轉趨勢。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關鍵詞:大氣環境質量 PSR模型 綜合指數法

中圖分類號:X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a)-0084-04

大氣環境質量是城市環境質量綜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科學定量的評價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目前,研究某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的評價方法主要有污染指數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關聯分析法、屬性識別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它們無一例外地只考慮了根據監測結果對大氣環境質量現狀污染級別的評價,而忽略了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等因素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評價。筆者認為,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應不僅全面系統地反映出該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也應反映經濟、社會、環境是否協調發展,污染控制手段是否有效可行,從而判斷該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是否安全,進而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危險要素”甄別篩查,為進一步改善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基于以上考慮,文章將世界經濟合作和開發組織(OECD)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提出的PSR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壓力-狀態-響應)作為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依據,該模型考慮了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自然資源質和量的變化,人們對這些變化的響應,采取的減少、預防和緩解自然環境不理想變化的措施[1]。許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文章以許昌市為例,初探大氣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模式,旨在對各中原經濟區大氣環境質量的綜合評價和判斷環境、社會、經濟是否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1 評價模型

1.1 指標體系

依據壓力-狀態-響應概念模型建立指標體系[2](見表1),系統壓力指標表征人類活動、自然資源等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壓力與負荷;系統狀態指標表征大氣環境質量的狀況;系統響應指標表征人類對大氣環境問題所采取的對策、措施或效果。

參考值的確定依據:(1)已有國家標準,采用較優級別標準作為安全值,較劣級別標準作為臨界值。如C8、C9、C10均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值作為安全值,二級標準值作為臨界值。(2)國家或地方的發展規劃目標和環境保護計劃目標。如C6、C7分別依據《河南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考核指標》標準值7.4和17.6作為臨界值,取其值的50%作為安全值;C15依據《河南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考核指標》標準值40%作為臨界值,取其2倍值的80%作為安全值。(3)零值法。如C12將酸雨發生率為0作為安全值,酸雨發生率為50%作為臨界值;如C12、C13分別將同比SO2和煙塵排放減少幅度為0作為臨界值,取同比SO2和煙塵排放減少幅度為20%安全值。(4)類比標準。參考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國內或省內平均水平城市的現狀值做安全值,采用國際或國內公認的較劣值為臨界值。如C1和C4分別采用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均擁有汽車量較大的城市(深圳、上海等)的值作為臨界值,采用部分人口密度和人均擁有汽車量較小的中小城市的平均值作為安全值;如C2、C3分別采取河南省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電耗較大的城市均值作為臨界值,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電耗較小的城市均值作為安全值;C16采取河南省廢氣治理投資占GDP比重較小的城市作為臨界值,廢氣治理投資占GDP比重較大的城市作為安全值。

1.2 數據規范化處理

用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值表述評價對象現狀與安全狀態的符合程度和向目標接近的速度。該值越接近1,就越安全;該值越接近0,就越不安全。歸一化處理計算公式如下。

對于數值越大越好的正向型指標:

Y= (1)

對于數值越小越好的負向型指標:

Y= (2)

式中:Xij為指標的現狀值;Xmax為指標參考值的最大值;Xmin為指標參考值的最小值。

1.3 權重的確定

對省市的環保專家、生態學家以及城市管理者進行Delphi問卷調查,在匯總專家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按層次分析法原理,采用方根法,得到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最后采用熵技術對AHP法確定的權系數進行修正得出權重值。

1.4 城市生態安全質量分級

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和成果,制定了大氣環境質量分級標準。具體見表2。

1.5 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2010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河南省環境質量報告書》、2001年至2010年《許昌市統計年鑒》和《許昌市環境質量報告書》。具體數據值見表3。

2 結果現狀評價

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及項目層、指標層評價結果分別見圖1、圖2。

從圖1可知,2010年河南省和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級別均為較安全,許昌市大氣環境綜合指數為0.6784,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從許昌市項目層評價結果來看,系統狀態> 系統壓力>系統響應。

從系統壓力來看,許昌市所受壓力小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處于安全級別。由圖2系統壓力各指標層數值可知:C1(城市人口密度)和C5(森林覆蓋率)劣于省均水平外,其余6項指標均優于省均水平且處于較安全級別以上,這說明許昌市單位GDP能耗、電耗、單位工業增加值SO2排放強度和煙塵排放強度等指標處于河南省前列,并未對系統造成較大的壓力。城市人口密度較大和森林覆蓋率低主要是由于許昌市土地面積較小,僅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0%,珍貴的土地資源使大面積植樹造林不能成為現實,但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13 m2)等指標均優于全省平均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森林覆蓋率低的不足。

從系統狀態來看,許昌市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指標層數值均優于省均水平,除C8(PM10年平均值)處于臨界安全級別外,其余均處于安全級別。主要是因為許昌市的能源結構仍以燃煤為主,屬于煤煙型污染。

從系統響應來看,許昌市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從指標層來看,C14(廢氣治理投資占GDP比重)幾乎為0,說明在廢氣治理投資方面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3 趨勢分析

從圖3許昌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氣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大氣環境質量總體比較穩定且有所好轉,綜合指數維持在臨界安全與較安全之間,年際間表現出2001―2007年間變化不大,2008―2010年明顯好轉的變化規律。系統壓力和系統狀態較好,基本維持在較安全級別以上,但2007年系統狀態降至臨界安全,主要是由于該年度SO2和NO2年均值同時高于往年造成的。系統響應能力整體較弱,維持在不安全與臨界安全之間,這主要與廢氣治理投資占GDP比重偏小有關。系統壓力、系統狀態和系統響應年際間變化規律與綜合指數相似。

采用國家環保局《環境質量報告書編寫技術規定》(1991年)推薦的Daniel的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對2001―2010年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趨勢分析。取0.05為顯著性水平,趨勢評價結果見表4。

4 結語

2010年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級別為較安全,綜合指數、系統壓力、系統狀態和系統響應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影響許昌市大氣環境質量的限制性因素主要為城市人口密度較大、森林覆蓋率較低和廢氣治理投資水平較低。從2001年至2010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變化呈一定的階段性,2001年至2007年變化不大,而近3年上升較快,綜合指數和系統狀態變化穩定,系統壓力和系統響應呈顯著好轉趨勢,說明許昌市在“十五”與“十一五”期間大氣環境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基本協調。

參考文獻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污染源;調查要點

中圖分類號 X8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1-0120-01

2008年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取代了1993年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然而在實施與審核時,部分環評單位就監測站中的大氣環環境評價與監測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存在疑惑。同時對新的導則中技術要點的理方面不熟悉,不利于環境評價與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對大氣環境的影響評價當中研究污染源的要點具有重要意義。

1 對大氣的污染源進行調查

項目污染源的調查中,新導則中對一級與二級的評價項目進行分析時,即對項目的全部污染源以及與項目排放的污染物相關的在建或者未建項目的污染源進行調查。舊版的導則僅對一級與二級的評價項目分析,主要有擬建的項目、評價范圍以內的工業以及民用等污染源進行分析。新的導則還對三級評價的項目僅調查分析其的污染源;而舊版的導則僅對擬建項目當中工業的污染源進行調查分析。此外,區域的替代方案進行了明確:需要對范圍以內的全部擬替代污染源進行調查,而舊的方案件中則未規定。

2 對污染源的調查分析

在污染源的調查分析過程中,新舊版的導則具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3 污染源的調查內容

3.1 一級評價中項目污染源的調查內容

3.1.1 污染源的排污調查

新版的導則對組織或者無組織的污染源排放量過程中,多增加了滿負荷進行排放的規定,有效減少了負荷未滿的情況下,所調查得到污染源的數據較小的現象。因此,與舊的導則相比更加嚴謹,同時新的導則還對具有周期性的排放污染源進行其排放系數的確定,即排放的系數值在0到1之間,通常按照季節或者月份以及星期的不同確定其排放的系數。

3.1.2 污染物的排放方法

對于污染物的排放方法當中,新版的導則把排放的方法劃分成點源、線源、面源以及體源等方式;對于對污染源的調查內容也是根據點、線、面與體這四種排放的方式進行確定的。舊版的導則僅將污染源分成面源與點源兩種,并將廠區以內的部分屬于線源的排放源劃入面源,根據面源的排放進行統計,未考慮對體源進行統計。為此新版的導則比舊版的導則更加先進、合理與科學。

3.1.3 點源的內容調查

新導則與舊的導則在點源的內容調查方面大致相同,對于排氣筒的出口內徑、底部的中心坐標、以及其的高度、煙氣的出口速度與溫度等方面整體變化不大。新版導對于毒性排放量很大的物質用g/s作為排放量的單位;而久版的導則用kg/h表示,由此可見單位越小就越說明毒性排放量的峰值對環境具有很大的影響。此外,新版的導則對排氣筒中底部的中心坐標進行調查之時,必須對其底部海拔的高度進行調查。

3.1.4 面源的內容調查

新與舊的導則對于面源的內容調查僅在面源排放的高度、項目污染物的排放量方面相似。然而新導則對于大氣環境影響進行預測之時,考慮到地形的參數計算問題,面源是把評價范圍在劃定的坐標系中網格化;而舊導則無須考慮地形參數,加上對面源進行劃分較為簡單。因此可使用相對坐標表示污染源坐標。

3.1.5 體源以及線源的內容調查

舊版的導則當中對污染源的調查未涉及體源;而新版的導則在體源內容的調查當中涉及體源高度、體源的邊長、中心坐標以及排放的速率等內容。此外,舊版當中對線源的內容調查時,把線源歸入到面源進行考慮;而新版的導則在線源的內容調查時主要為線源距離地面的高度、尺寸大小、污染物的排放速率以及道路的寬度等方面。

3.2 二級與三級的評價項目中污染源的內容調查

對于二級、三級的評價項目污染源內容進行調查時,舊版與新版導則在二級當中評價項目的污染源內容調查,均根據一級的評價項目進行從簡調查。在三級中評價項目的污染源內容時,舊版的導則僅調查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量、面源以及點源的排放參數等內容;新的導則對對污染源的內容調查時較為簡潔。

4 結語

總之,新技術導則在舊導則基礎上不斷補充與完善,更顯得合理、科學以及嚴謹,并且可靠性與操作性更強,有助于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因此研究大氣環境的影響評價當中污染源的調查要點問題,能夠提高環境測評的準確性,促進大氣環境的評價事業更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育紅.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污染源調查要點分析[J].能源環境保護,2010,24(03):49-51.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蘭州;大氣環境質量

中圖分類號:X8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8008404

1引言

層次分析法(The Analt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其原理在于把問題層次化,根據問題的性質和需要達到的總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因素按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由高層次到低層次分別包括: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方案層、措施層等。并最終把系統分析歸結為最低層(供決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列問題,進而根據綜合權重按最大權重原則確定最優方案。該法廣泛應用于地區經濟發展方案比較、科目技術成果評價、資源規劃和分析及企業人員素質評測等方面[2]。其在環境質量評價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學者們多方面的研究\[3~6\]。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蘭州市“十二五”期間的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真實、客觀的反映蘭州市大氣質量狀況。

2層次分析法

2.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層次結構模型中的層次一般由上至下分為三層:第一層為目標層,表示決策者要達到的目標。第二層為準則層,表示衡量是否達到目標的判斷準則。第三層為方案層,表示可供選擇的方案。這樣的層次結構確定了這三層的隸屬關系,即同一層次的因素對下一層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時它又受上一層次因素的支配,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遞階層次。

2.2構造各層次判斷矩陣

同一層次之間的各因素,相對于上一層來說會有權重的大小決定其重要性。將本層次的有關因素兩兩比較,進而評定其對于上一層某一準則(或目標)的重要程度。若某一層有m個因素,將這m個因素兩兩進行比較,用數值表示出來,并寫成判斷矩陣。把這第i個目標(i=1,2,……,m),記作A=(aij)m×m。其中,aij>0,aij=1eji,aii=1。

2.3層次單排序權重的計算及一致性檢驗

層次單排序是指,對于上一層某因素而言,本層次各因素對其影響的重要性的排序,以權值表示影響程度。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在進行兩兩比較評分時,作出的判斷矩陣一般不具備完全一致性。因此,需進行一致性檢驗,否則得出的因素優劣數值排序就會有邏輯上的矛盾。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Mi=∏ni=1,i=1,2,3…n;

(2)計算Mi的n次方根,i=Mis;

(3)對向量=\[1,2,…n\]T歸一化處理:Wi=i∑pi=1i;

得特征向量:W=\[W1,W2,…Wn\]T,即為各因素對上一層某要素的相對重要權重。

(4)計算兩兩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ni=1(AW)inWi=1n∑ni=1∑ni=1aijWjWi

(5)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兩兩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指標為CI(Consistency Index):CI=|λmax-n|n-1,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為RI[7](Random Index),見表1, 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CR=CIRI。當CR

3.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依據評價因子,依照《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2000修改),見表4。建立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層次結構模型。該模型分為三層:以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層,以大氣質量評價因子為準則層,以大氣環境質量級別作為層次分析的方案層[7]。見圖1。

表4環境空氣質量標準mg/m3

評價因子一級標準(C1)二級標準(C2)三級標準(C3)SO2(B1)0.020.060.1NO2(B2)0.040.080.08PM10(B3)0.040.10.15

3.2構造判斷矩陣

在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層(A)下,構造準則層(B)中各評價因子(Bi)的相對重要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B)。其構造方法是以各評價因子的污染指數為標度,兩兩比較得到矩陣元素。而評價因子污染指數是評價因子實測濃度與該因子相應的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比值,即BB二級標準,本文中3個因子的污染指數分別為B(SO2)B(SO2)二級標準、B(NO2)B(NO2)二級標準、B(PM10)B(PM10)二級標準。由此構建的各因子(準則層)的相對重要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B)如表5所示,數據以2010年為例。

3.3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從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2010年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可見各判斷矩陣都有滿意的一致性。

3.4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將2010~2015年準則層對目標層做圖,見圖3。2010~2015年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主要受PM10的影響,其權重在0.5102~0.6077之間。其次是SO2的影響,而NO2的影響則最小。因此要提高蘭州市的大氣環境質量,關鍵是要加強對PM10和SO2的污染控制。

5結語

層次分析法具有系統、簡潔實用、適用性強的優點[8]。利用層次分析法評價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能夠真實有效的反映蘭州市大氣污染程度以及客觀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評價結果表明:“十二五”期間,2010~2013年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為三級標準,2014年和2015年蘭州市空氣質量符合一級標準。這說明在“十二五”期間,蘭州市空氣質量是有好轉的趨勢,這與蘭州市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的評價具有一致性。在此期間,蘭州市的大氣環境質量受PM10的影響最大,其次是SO2,而NO2的影響相對較小。

張勤虎,等:層次分析法在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環境與安全

參考文獻:

[1]許樹柏.層次分析方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4.

[2]卓倩,楊文卿,錢慶榮,等.層次分析法在福州市大氣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1):60~65.

[3]易睿,丁志成. 層次分析法(AHP)在揚州市“十一五”環境空氣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8(12):154~157.

[4]許文杰,陳為國.應用灰色聚類法評價水體富營養化[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 2007, 22 (1): 49~52.

[5]吳立根,張江山,陳盛.灰色聚類法評價山仔水庫富營養類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 32(4): 190~192.

大氣環境研究范文第5篇

[關鍵詞]環境經濟分析,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

中圖分類號:X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3-0160-01

1、背景

目前,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燃煤電廠在電力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煤煙型大氣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電力行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大量燃煤電廠的投運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周圍環境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降低了大氣環境,嚴重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

目前國內燃煤電廠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著眼于對污染物的濃度分布預測和對污染物產生的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對所投入的污染治理設施的經濟評價也只是對工程總投資、運行費用和相應的效率進行比較。由于無法將環境效益定量化的描述和比較,因此項目的相關決策者尤其是非專業的決策者對很難對環保效益有客觀公正的了解。這種結果也很難直接應用于環境影響評價的經濟損益分析。目前環境成本還并沒有完全被發電企業成本核算體系中考慮在內,在現行的電價機制中環境成本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這樣情況必然導致燃煤電廠在經濟決策過程中忽視社會效益,片面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最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這也是目前燃煤電廠造成環境污染惡化的重要原因。

環境影響經濟評價也稱為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主要任務是衡量建設項目需要投入的環保投資所能收到的環保效果, 包括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入的費用和控制污染后可能收到的環境與經濟實效。經濟效益比較直觀,容易進行貨幣化計量。而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則很難進行貨幣化計量。目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未能充分考慮建設項目的外部性因素,因此經濟損益分析實用性較差,未能在項目建設中起到應有的評估與參照價值。

2、解決思路

因此加強燃煤電廠的環境污染損害的基礎性研究,加強對項目實施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評價,對電力行業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提供準確詳盡的參考便成為需要我們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們將問題的解決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⑴ 在深入研究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開展環境影響經濟評價的意義和進行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環境損害成本估算的必要性。同時對國內外環境影響經濟評價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闡述,以便了解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

⑵ 研究環境損害成本計量相關理論,包括環境價值的評估理論和環境破壞實物型損失的計量理論,并對環境損害成本估算中涉及的環境經濟學概念進行專業性介紹。

⑶ 在深入研究點源長期擴散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中對污染物暴露濃度預測的實際需求,在點源長期擴散模式計算思路上進行適當改進。使其在環境損害成本估算中污染物暴露濃度的預測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⑷ 確定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環境損害成本估算體系,提出了“估算分區,各區細化單元格”的估算方案。引入污染物暴露水平預測模型,建立以污染源強、區域氣象要素、區域環境敏感要素和區域經濟要素為基礎參數的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環境損害成本計量模型。

⑸ 以面向對象語言(Visual )為工具,對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計量模型進行程序設計,最終實現具有可視界面的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計量的應用軟件。能簡單、直觀的計算各種基礎參數下的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環境損害成本。

3、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研究旨在建立關于污染源、敏感點、氣象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連動模型并編制相應的軟件程序。本研究不僅能完成燃煤電廠的環境損害成本估算,為環境成本內部化和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軟件同時能進行各計算參數的修改,以判斷各影響因素對環境損害成本估算的貢獻程度,為采取相關措施提供可靠依據。研究技術路線如下所示:

對點源長期擴散模式在計算思路上進行改進,使其滿足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中對污染物暴露濃度預測的實際需求。通過研究污染物劑量與環境損害成本的關系,將改進后的污染物擴散模型和環境損害成本計量理論相接合,建立以建設項目污染源強、區域環境敏感要素、區域經濟要素和區域氣象要素為基礎參數的環境損害成本計量模型,并實現有效的程序計算和可視的輸入、輸出界面。

4、結論

通過對燃煤電廠環境影響經濟評價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主要拓展兩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適合于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計算的污染物預測方法;二是建立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體系和計算模式并編制計算機程序,能方便的進行多次計算,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在進行污染物暴露濃度預測時,預測單元格中心點坐標采用合理簡便的極坐標表示。在小風時的計算模式中要考慮污染物橫向擴散,計算各個方向小風對預測單元格內污染物長期暴露濃度的貢獻值則更為合理。

(2)通過建立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體系,提出“分區估算,各區細化單元格”的估算方案,確定了以建設項目污染源強、區域氣象要素、區域環境敏感要素和區域經濟要素為基礎參數的環境損害成本計量模型。

(3)開發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軟件。該軟件具有友好的用戶界面,操作者通過工具菜單發出指令,進行參數輸入,計算機自動完成數據庫調入、計算顯示和輸出保存等功能。該軟件能簡單的修改各計算參數,方便的完成多次計算并進行相應存儲。

5、展望

本文在燃煤電廠環境損害成本估算的污染物濃度預測及其模型建立并程序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著改進的空間。

⑴ 通過模型的劑量-反應關系參數和貨幣化參數的進一步改進,提高計算參數的準確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专区欧美 |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变态 | www.日韩av.com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冷 | 金瓶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 亚洲欧洲成人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三级网站 |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 国产黄色小视频 | 国产福利资源 | 国产美女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a级黄色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冷 | 欧美第一页 | 午夜国产在线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 欧美日韩成人 | 日日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av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一区三区 | 91麻豆精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只有精品 | 日韩欧美小视频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裸女 |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 午夜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男人操女人网站 |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99 | 一个色av | 日日操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