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獎懲細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執行力是理解并組織實施的能力,是將計劃轉化為實踐結果的過程。護士的執行能力就是護士完成各項工作的能力,執行力的強弱決定著護理質量的高低。重癥監護室作為一個危重患者密集的特殊場所,護士面對的是病情重、變化快、生活不能自自理的患者。工作勞動強度大、專業性更強,需要承受很強的壓力,壓力過大會導致護士身心疲憊,執行力缺失,最終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質量下降,護理風險增強。護士執行力缺失有可能導致的風險入手,探討提升護士執行力的方式和措施,提高護理團隊的競爭意識,提高患者滿意度,合理規避護理風險。
1 因執行力缺失所導致的護理風險
1.1 社會地位相對較低,護士責任心不強。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科學的快速發展,護士面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考驗著護士的心理防線,稍有差池便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醫學專業地位明顯高于護理專業地位,護士的待遇和福利低下,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充分的回報,內心的信念與現實的差距使護士產生無力感,致責任心不強造成責任風險,如床頭交接班倉促,核心制度執行不仔細、不認真,危重患者巡視不到位等導致差錯類事故發生。
1.2 護士缺編嚴重,護理質量下降。監護病房護士要求護理人員在完成各項護理操作的同事,必須為病人提供除治療、護理意外的生活照顧,而且隨時迎接新入院搶救患者,工作一直處在忙碌、頸椎、緊繃的狀態,護理質量明顯下降。
1.3 護士的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不夠,監護病房患者病情瞬息萬變,絕大多數是患病時間長,病情危重,隨時都生命垂危,監護病房護士護士需要有多專科醫療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低年制護士專科知識和經驗欠缺,對搶救儀器的使用不規范,技術操作不熟練,對特殊藥物的使用及不良反應不知曉,以及對各種惡性腫瘤的患者病情突變沒有足夠的識別能力等,都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1.4 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舉證倒置”使醫務人員“一腳踏在醫院,一腳踏在法院”,護理記錄作為病歷的一部分也充當了“舉證”的角色,護理評估記錄不準確、護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護理記錄與醫囑不相符,不完整,前后矛盾,存在著發生醫療糾紛的隱患。
2 應對措施
2.1 提升護士執行力的方法
2.1.1 創建具有活力的護理團隊執行力文化。①護士長在工作中應淡化個人的作用,強調整體利益為先導,工作中堅持按程序辦事、按制度辦、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原則。②通過全員培訓提高護士對執行力的認識,組織“如何提高執行力,護理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專題討論會,形成共同的理念、情感。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③樹立團隊協作的護理文化,構建團結協作的護理環境,并通過培養護士的責任感、敬業和奉獻精神來增強護理團隊的凝聚力。④提升護士的文化素質,鼓勵護士通過各種渠道參加學習,提高文化素質,并通過培訓增強專業知識和技能來提高護士的執行力。
2.1.2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定開放、透明的管理制度,增加內部管理的公平性。同時,建立法規制度實施細則和檢查細則,將查對制度具體化、量化于各操作環節中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
2.1.3 建立激勵機制,合理授權:營造競爭氛圍,重要崗位競聘上崗,開展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術競賽,使護士產生學習壓力和動力。給予有效懲獎,每月考核兌現,實施獎懲必須公平獎懲結合、以獎為主、獎懲及時。通過建立護士生日慶祝制、護士及親屬生病慰問制,以達到情感激勵的目的。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能力進行授權,根據個人的不同優勢分配崗位。落實任務的執行情況,護士長定期進行監督,明確執行者和執行任務的先后順序、關鍵點,重要的任務明確獎懲條例;執行過程中護士長隨時跟蹤,詢問任務的執行情況,查看存在的問題,需要提供的幫助,隨時指出應該改進的方面,并總結執行的情況。
2.1.4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 利用護士座談會了解護士對護理管理者、工作環境、待遇等方面的意見,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建立護患溝通本,獲得患者的第一手資料。
參考文獻
[1]高小玲.如何提升護士長的執行力[J].現代醫院管理.2006,24(6):35
一、強化根基護理,進步辦事質量。
在全國上下紛繁爭創“優質護理辦事示范醫院”和“優質護理辦事示范病房”的大情況下,科室積極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住院患者根基護理辦事項目》、《根基護理辦事規范》、《常用臨床護理技巧辦事規范》等件內容。
通過學習,科室要求每位責任護士了解控制辦事內涵、辦事項目和工作標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了熬煉患者的生活自理才能,對付病情穩定的康復期患者要求護理人員耐心的給予指導、幫忙,對付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病(危)、臥床等患者要求我們護理人員按期為其剃頭、修剪指甲,每天準時為其洗、擦、喂水、喂飯,幫忙其大小便等。通過對《住院患者根基護理辦事項目》、《根基護理辦事規范》、《常用臨床護理技巧辦事規范》的學習,規范了根基護理的范圍,強化了根基護理的落實,進步了護理辦事的質量。
二、增強質量節制,晉升護理工作質量。
科室認真落實護理部—科室兩級網絡的護理質量治理,在科室內抽選部分有責任心的護理人員參加科一級的護理質量治理,每周、每月堅持自查、抽查,對自查及抽查的結果實時反饋,分外是在簡化護理文書之后,科室加大了對簡化后護理文書書寫的規范的自查,發明問題實時反饋給當事人。
除此之外,還增強了對科室中、夜班、雙休日、節沐日的查房,以便于實時發明科室護理工作中的不夠及缺點,并實時給予矯正。
三、開展康復訓練,進步患者生活自理才能。
針對科室患者的特殊性,為了進步患者的生活自理才能及社會適應才能,科室顛末精心的籌備、組織,先后開展“包粽子”大賽,象棋、麻將、撲克角逐,洗臉、刷牙、洗衣、整理床單位等訓練,通過這些運動及訓練極大地進步了患者的生活自理才能。
四、開展各類形式的學習,進步護理步隊素質。
科室依據收治患者的特點按期開展相應的業務學習,在每月的護理工作會上護理人員之間相互交流這一段光陰護理工作感想感染、經驗,包括對不合患者應該怎么樣護理,某項操作怎么做更有利于患者的舒適等等,分外是外出學習、進修、參看的護士,回來就要向其他同事回報學習的感想感染極其經驗,不合形式的學習使護理人員之間獲得了很好的交流,與此同時也進步了護理步隊的整體素質。
五、增強科室稽核,匆匆進治理。
為了很好的落實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各項工作,針對科室人員散布的特點科室訂定了《五病區護理人員稽核細則》,《稽核細則》包孕了勞動規律、護理質量、護理平安、辦事態度等內容,《稽核細則》中不但有明確的處罰金額,也涉及到了對規避了護理平安、風險及表現出色受到醫院、護理部等各級表彰人員的獎勵步伐。總之,獎懲兼并制度的實施定不只匆匆進了治理,同時也進步了人人的積極性。
六、工作中的不夠。
固然xx年的工作很順利,沒有發生任何醫療膠葛及投訴變亂,然則,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夠,表現如下:
1、個別護士無菌看念不強,無菌操作時不帶口罩,一次性無菌物品用后處置懲罰不實時。
2、學習風俗不敷濃厚,撰寫學術論文較少。
關鍵詞:護理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應用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醫療改革的深入,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自然就對當下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引進先進的護理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我院自2015年3月起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并且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效,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為后期醫院護理管理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50例護理工作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護理人員的年齡在22~45歲,平均年齡為(29.3±3.1)歲,以上所有人員在一般資料上僅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2015年3月以前我院實施的是一般護理管理,2015年3月開始實施的是全面質量管理,具體的管理方法如下。
1.2.1完善規章制度 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和二甲醫院標準將相關護理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將工作制度、操作要求、細則、工作流程和相關標準明確,將詳細的危重患者護理管理規范、醫療器械管理規范、急救藥品管理規范、治療室護理管理規范、消毒隔離規范等制定。并且加強護理工作者的培訓,保證其操作的規范性,同時保證考核的多樣性,將各項工作細化分解,使護理工作者明確自身職責、工作內容和目標等[1]。同時還將帶教能力、服務態度和應急能力等納入考核中,保證有獎有罰,將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營造。
1.2.2提升護理工作者的質量意識 這是讓全員參與全面護理管理的重要手段。具體的方法是采取分層教育,院領導先外出學習,回來再對全院中層進行相關培訓,使管理層將質量管理方法掌握的同時,也將質量管理意識提升,在此基礎上中層對所有護理工作者展開培訓,促進全員質量意識的提升,并將全面質量管理知識掌握。
1.2.3將考核制度全面落實 將管理標準通過考核和培訓的形式在醫院普及,使護理工作者將質量管理思想樹立,并將良好的工作習慣養成。并且在實施初期,相關部門和護士長也要加強巡查,對患者的護士的感受予以了解,進而在綜合多方意見的情況下,不斷完善和改進護理質量考核標準。
1.2.4采用彈性排班 所謂的彈性排班就是在保證正常安排休息的情況下,低峰放班、高峰停休,以此來加快突況的處理,滿足患者的需求,同時一部分護理工作者的手機要保證時刻開機,隨叫隨到,進而將更優質的服務向患者提供。
1.2.5將責任制管理推行 實行優質護理,分床到護,保證每位患者都有對應的護理人員服務;再者就是依據科室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實際數量進行合理分配,通常1名護理人員負責6例左右患者。并且在護理過程中,還要加強患者的病情觀察和心理護理等。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護理工作者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明確護理要點和臨床治療原則,進而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在此期間,護士長要征求家屬和患者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護理工作者日常工作的檢查和抽查,如重點制度、重點人員、患者的病情等[2]。
1.2.6查找問題,全面梳理 結合醫院的等級評審目標,同時根據上級衛生部門制定的相關標準制定年度工作重點和工作計劃,并結合護理管理的現狀進行相關問題和難點的查找,對于各個科室普遍存在的護理問題,制定考核細則和專項細節化管理指標,如安全用氧細則、病房管理細則等。而針對專科問題,則有護士長進行相關考核細則的制定。
1.2.7重視并加強護理質量監控 也就是將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監控作為重點,總結分析護理工作的開展實效性,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優點,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策略,發揚護理工作優勢,并以獎懲措施來促進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服務意識的提升。
1.3統計學處理 對調查的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前后的護理服務質量和護理服務效果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分析,以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當P
2結果
2.1實施前后的護理服務效果比較 實施前,護理糾紛率和護理差錯率分別為1.80%(65/3611)、5.19%(235/4526),實施后,在以上指標上分別為0.44%(15/3421)、2.36%(121/5120),可見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比較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后在護理操作技能和理論水平上與實施前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結論
通過以上探討我們了解到,在醫院護理管理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能夠顯著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效果,降低護理糾紛率和護理差錯率的同時,還能促進護理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能力的顯著提升。并且以上的調查研究結果與眾多學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見,在后期的醫院護理管理中,應該將全面質量管理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勇.強化醫院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6):3494-3495.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護理人員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掌握情況,為實施更好護理管理提供依據。方法:護理部首先對全院護士長進行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培訓,明確初步考核標準,然后護理部召開護士大會再由各病區選派一名護士進行現場操作,最后由護理部對全院臨床護士進行培訓,并進行示范性操作,最后確定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標準,由各病區護士長組織練習后統一在醫院示教室進行操作考核。結果:對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考核成績優秀68名,占51.91%;考核成績達標55名,占41.98%;考核成績不達標8名,占6.10%。結論:精神科護士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成績不夠理想,嚴格考核標準,加強分級培訓,落實獎懲措施是長效護理管理的關鍵。
【關鍵詞】精神科;密閉式靜脈輸液;考核成績
我院護理部于2008年3~4月對全院131名護士進行了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考核,了解全院護理人員對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掌握情況,為護理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131名護士中,男25名,女106名,年齡在20~50歲,平均(32.00±1.26)歲。文化程度:中專40名,大專79名,本科12名。職稱:主管護師46名,護師45名,護士40名。護齡
1.2 方法:護理部首先以河南省醫療機構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與方法中規定的《密閉式靜脈輸液評分標準》為依據對全院護士長進行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培訓,學習評分標準,掌握平分技巧,再由各病區護士長組織本病區護士進行練習并選派一名護士在全院護士大會上進行現場操作,護理部組織全院護士進行現場觀摩,最后由護理部再進行示范性操作,確定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標準,由各病區護士長組織練習后統一在醫院示教室進行操作考核。《密閉式靜脈輸液評分標準》滿分100分,≥90分為優良,85~89分為合格,
2 結果
131名護士中,成績優良68名,占51.91%;合格55名,占41.98%;不合格8名,占6.11%。不同護齡、學歷、職稱護士考核情況比較見表1。
3 討論
3.1 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成績分析: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是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操作,對糾正病人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堿平衡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搶救危重病人時尤為重要。本次考核總體成績不夠理想,成績優良者51.91%,不合格及合格者占48.09%。
3.2 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3.2.1 存在問題:本次考核總體成績不夠理想,成績優良者51.91%,不合格及合格者占48.09%。不合格及合格者主要表現為操作不規范、無菌觀念差、程序不熟悉、人性化關懷不夠、一針穿刺失敗、滴速調節不準、重視不夠等。
3.2.2 原因分析:本次考核后護理部對考核成績不夠理想進行原因分析如下:護士長重視不夠,沒有在病區的訓練中做好督促檢查;大部分護理人員重視不夠,沒有達優意識,抱著能達標就行的思想;部分護理人員把技術操作考核當成一種負擔;平時精神科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數量比較少,護理人員真有操作時也不重視;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等等。
4 對策
精神科護士面對的病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就要求護理管理者積極加強各級護理人員的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并將其作為護理管理工作的目標列入護士繼續教育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4.4.1 制訂培訓計劃,規范操作標準,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培訓考核每年一次,納入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考核計劃中,在操作中建立規范,在訓練中掌握要領,使訓練真正起到提高的效果。
4.4.2 分層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護理部首先組織護士長學習考核標準,理解內涵,然后召開護士大會進行集中培訓,首先由各病區選派一名技術操作骨干進行示范操作,然后再由護理部人員進行點評,最后形成操作考核細則。
4.4.3 分層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護理部每月對護士長進行一項操作考核,每年選擇1~2項對護理人員進行集中考核,其他項目由各病區護士長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護士長不及時完成的,護理部在每月護理質量考核中進行控制,護士考核不達標者與獎懲掛鉤。
4.4.4 護理人員輪流培訓:為了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操作水平,護理部每年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安排部分護理人員到急診病區進行輪訓,以提高護理人員實際操作的機會,實現理論向實際轉化,達到提高護士技術操作水平的目的。
4.4.5 建立護理部、護士長二級管理體系或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管理體系:采取不定期臨床抽查、定期考核和技術比武等形式進行強化,達到提高護士護理技術操作水平,確保醫院整體護理水平提高。
【關鍵詞】低年制;護士;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70―02
1 培訓機構:
規范化培訓以護理部為主管單位,成立護理部主任為首的領導小組,制定計劃進行實施將培訓落實到位。
2 規范化培訓的內容與方法:
2.1 嚴格落實考試程序:
規范化培訓標準制定后確定考核領導小組,質量控制小組從護理專業講座、新技術、新項目、護理技術操作、護理業務查房等方面進行考核。從而提高低年制護士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2.2 制定評分標準:
根據年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到年終按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包括:夜班實數、職業道德等按照規范的標準進行細化有患者表揚、錦旗、感謝牌加0.5分,有新技術、新項目加1分,有核心論文加1分,年終總結評分,公布成績。進行獎懲制度,超標者給予獎勵,未達標者給予懲罰。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良心態。
2.3 進行護理技術專業技能操作培訓:
由護理部組織選拔護理技術操作技能比較強的護士長、主管護師對低年制護士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培訓周期由護理部制定,培訓后由護理部組織每位學員進行考核,并制定考核細則,對考試不合格的人員進行再次培訓、再次考核。考核標準按照全國衛生教材《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為依據做到標準一致達到客觀、完整、系統、全面。
2.4 進行安全意識培訓:
安全意識培訓一直是我院培訓中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身安全和護理安全,包括正確執行醫囑、正確規范進行護理操作、做好查對制度:包括醫囑查對、飲食查對、服藥、注射、輸液查對、輸血查對、手術查對等熟練掌握查對內容并嚴格執行,杜絕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按規定處理醫療廢物,防止醫源性損傷。
2.5 加強理論培訓,鞏固專業知識:
我院每月由護理部組織低年制護士進行理論學習,選拔護士長給予培訓,內容包括護理基礎知識、護理專科理論,同時組織專題講座,護理業務查房、英語學習,學習后進行考核。加強禮儀培訓,使低年制護士在工作之初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儀表、技能、理論等各個不斷完善自己。
3 體會:
我院經過多年的低年制護理人員規范化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1)考核結果真實,由于我們制定方案全面、系統,考核內容合理、客觀。使得廣大護理人員能夠接受、認可,并且比較重視培訓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努力、態度認真取得了預期效果。(2)對低年制護理人員做到了科學規范的管理,通過規范化培訓更加細化了臨床護理工作的內容,使得護理人員們有依可尋、有據可查實施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氛圍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學習的緊迫性。使護士們有動力、有目標、有信心、有方向。(3)對中級以上的高年制護士起到了推動作用,推動全員人員共同學習,不段努力。通過各種培訓、考核使得護士們更加有緊迫感,不能停留在目前的狀態停止不前,使他們感覺到如果不認真學習、與時俱進,最終將會被淘汰。從而在全院興起循環學習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