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進一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71號)、衛生部《關于印發<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年—2015年)>的通知》(衛疾控發〔20*〕5號)及市政府《關于印發<*市加強精神衛生工作實施意見(20*—2011年)>和<*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陽光救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成府發〔20*〕30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加強我區精神衛生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2011年底前,建立比較完善的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實現“雙百”目標,即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到100%,被關鎖(以無理的辦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100%;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到8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90%;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達到75%。
(二)年度目標
1、20*年:初步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長效投入機制和城鄉統籌的社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網絡;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例達到100%;被關鎖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60%;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到6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70%。
2、2010年:被關鎖的精神疾病患者解鎖率達到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率達到7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80%。
3、2011年:建立穩定的精神衛生工作經費財政投入機制、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防治能力較高的精神衛生服務隊伍;重性精神疾病治療率達到80%,重性精神疾病社區管理率達到90%;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達到75%。
二、工作要求
(一)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長效投入機制
1、保證精神衛生防治專項工作經費滿足全區常規精神衛生防治管理、人才培養、應急處置、疾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和督導評價工作的需要。
2、加大對公共衛生經費和精神衛生工作經費的投入。
3、在社區公共衛生經費中,按每人每年1元標準列支,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社區精神疾病防治管理。
(二)完善精神疾病醫療保障體系
將精神疾病患者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實現精神疾病患者參保率達到100%,參保費用由市、區兩級殘聯解決,城鄉精神疾病患者參?;I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協調市級醫保部門對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定額撥付標準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
(三)建立精神衛生專業防治網絡
建立以精神疾病??漆t院為主體,綜合性醫院為輔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的精神衛生專業防治體系。
指定*市第一精神衛生防治院統籌管理我區精神衛生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指定專人負責精神疾病社區管理治療工作。
(四)加強精神衛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對精神衛生防治專業機構醫務人員培訓,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和應急處理能力。每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配備1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精神疾病社區管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導、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
(五)建立精神疾病監測網絡
組織開展全區精神疾病情況普查,掌握精神疾病患者基數,建立精神疾病健康檔案,準確掌握患者現況,配合市上建立精神疾病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善精神疾病信息監測網絡。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由區衛生局牽頭,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分局、區殘聯等部門參與,建立*區精神衛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組織和指導我區開展精神衛生工作;建立月報制度,有關部門每月7日前將開展工作情況分別報市衛生、殘聯、醫保、民政等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指定1名業務科室負責人為聯席會議辦公室成員,并指定1名工作人員為該項工作的聯絡員。
(二)部門職責
1、區衛生局:負責對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組織專業人員培訓,開展精神疾病普查,負責精神疾病患者建檔立卡工作,開展精神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對精神衛生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
2、區教育局:要依靠學校現有工作隊伍和網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針對不同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的特點,開展心理健康與咨詢服務,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導和幫助。
3、區民政局:負責低保對象和孤老等“三無”對象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參保和醫療救助工作。
4、區司法局:負責協助市司法局做好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管理工作,以及服刑人員、勞教人員精神疾病的預防、治療與康復工作。
5、區財政局:負責落實精神衛生工作經費,保障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持續發展。
6、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進一步協調市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將精神疾病患者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逐步提高報銷比例,減輕患者的費用負擔,并逐步提高對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定額撥付標準。
7、區*分局:負責對具有肇事肇禍行為和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強制治療和保護性治療。
8、區殘聯:負責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線索調查,協助組織患者就診,建立社區康復站,工療站(社區精神康復日間照料站)、庇護工場等,開展精神疾病患者的后期康復工作,并協助相關部門做好貧困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解決貧困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
9、各街道辦事處:配合區衛生局、區民政局、區殘聯等部門開展轄區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
(三)技術保障
成立*區精神衛生防治專家委員會,負責為工作決策提供咨詢、論證,并擬定全區精神衛生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市第一精神衛生防治院成立“關鎖”病人陽光救助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區“關鎖”病人救治管理及協調工作;成立技術專家指導小組,負責“關鎖”病人救治方案的制定及相關工作,按照市衛生局、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關于聯合下發〈*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方案〉等6個方案的通知》(成衛發〔20*〕70號)開展醫療救治。
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建立精神衛生個案管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精神疾病患者隨訪和質量控制工作,按照《*市重性精神疾病陽光救助社區管理治療方案》開展工作。
(四)經費保障
1、加大對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的投入,將精神衛生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精神疾病社區管理、治療經費納入城鄉公共衛生經費統籌安排。
2、將參保的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經費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非城鎮戶籍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等制度報銷范圍,區殘聯為貧困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醫療救助經費,區民政局對符合低保條件的精神疾病患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
一、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為了確保規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減少對家庭、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這一工作作為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之一,縣政府成立了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落實了縣級各相關部門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中的職責;縣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結合我縣衛生系統實際情況,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實施方案》,組織各醫療衛生單位認真學習了《方案》內容,使各單位明確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范圍、服務方式、職能分工,并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了年終衛生綜合目標考評;各實施單位按要求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置了管理辦公室,配備一至兩名專(兼)職人員負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使我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參與、衛生主動的工作格局。
二、積極多方協調,確保資金到位
為確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順利實施,提高工作效率,衛生行政部門積極向縣政府匯報,申請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我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穩步推經提供了經濟保障。
2014年,我縣委縣政府撥付專項工作經費10萬元,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篩查工作,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配套資金中2%用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項目(包括重性精神病患者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體檢、康復指導、信息更新、隨訪記錄)。按照項目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管理、合理使用,確保項目專項資金??顚S?。
三、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為了不斷提高基層精防工作人員業務能力,進一步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工作,2014年,我中心積極派員參加上級各部門組織的培訓,舉辦對基層精防人員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共計100余人。重點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國家重性精神疾病數據收集分析系統錄入、隨訪記錄更新以及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醫療、生活照料、功能訓練等,有力地提高了我縣基層精防人員業務能力,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四、扎實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普及精防知識
為了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在全縣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識,我中心利用“世界睡眠日”、“世界預防自殺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等衛生日,在車站、廣場等人群密集地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車廣泛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核心內容、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知識。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宣傳欄、展板、視屏等開展宣傳活動。全年共發放宣傳單頁10000余份,發放宣傳畫報3000余張,進行現場咨詢活動20余次,宣傳覆蓋了農村及城鎮居民、離退休老人、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人員及流動人口等各類群體,累計受宣傳達到50000余人次,為普及全縣人民精防知識夯實了基礎。
五、定期開展督導,逐步完善存在問題
為了確保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全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策落到實處,我中心開展了對全縣72個鄉鎮(地名)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輪督導,對在督導中發現的問題,以《督導報告》下達限期整改。
六、積極開展排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
按照《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排查暨危險性評估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4年,我中心積極與市身心醫院銜接,抽調專業技術骨干15名,利用3個周末對我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進行排查及危險性評估工作。根據縣衛生局《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摸底排查任務數》和各衛生院上報的《縣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行動發現患者信息登記表》,對3023人疑似精神障礙患者開展了排查及危險性評估工作,最后確診重性精神病患者2503人。
七、強化隨訪管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各鄉鎮(地名)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國家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的有關要求,為確診的重性精神病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并落實專人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治療和康復指導。截止2014年12月底,全縣累計排查出五大類精神疾病患者3102人,建立檔案3102份,參加管理2709人,管理率為87%,監護率95%,社會參與率65%,顯好率60%,肇事肇禍率控制在0.3%以下。全縣接受精神衛生服務的人群覆蓋面達95%以上,提高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和諧作了不懈努力。
八、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員匱乏。受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等因素的影響,人民群眾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日益增多,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任務更加繁重。然而我縣目前尚未設置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無專業的精神疾病治療專業人員,嚴重制約著我縣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發現率偏低。相關部門對精神病人重視不夠、配合不力等導致我縣精神病人發現率偏低。
(三)基層衛生單位人力不足。絕大部分基層精防工作均是兼職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導致全縣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偏低。
九、今后工作安排
針對我縣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督促各單位認真對照督查考核中存在的問題,按照考核組現場指導和一對一書面反饋意見,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整改落實工作,確保在盡快完成整改工作。
(二)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領導,落實專門人員,強化工作職責,及時統計上報發現的疑似重精患者以便組織排查,按要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三)加強業務指導,完善考核制度。在縣級精防機構業務培訓、指導的基礎上,各單位要做好對轄區醫生及村衛生站醫生的業務指導工作,保證檔案的真實性。
新入院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的精神癥狀基本得到控制,認知能力恢復,進入所謂的康復期。此時應對患者進行精神疾病常識的宣教,介紹有關精神疾病的病因、癥狀及各種治療的反應,特別是藥物劑量的增減所引起各種情緒的改變,使患者對精神疾病有所了解[1]。同時還應仔細觀察,發現隱性癥狀或病情復發的苗頭,及時對癥處理,減輕患者的痛苦,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下面就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與體會,談談筆者的意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一對一交談答疑式教育 一般由分管該患者的責任護士進行。優點是:可以隨時進行,效果好,針對性強,患者接受內容多,教育時間長短靈活;缺點是:一次只能對一人進行健康教育,效率低,目前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只能用于少數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觀察患者的反映要細致,進行教育的場所要恰當,特別是對異性患者時更要注意。
1.2 課堂式集體教育 以口頭講解為主,配合圖片、多媒體等形式??捎韶熑巫o士組織分管的患者進行,也可由病區統一組織。優點是:一次可對多人進行健康教育,效率相對較高,患者之間易形成互動;缺點是:組織不方便,有時課堂秩序不易保持,患者接受內容少,效果相對1.1較差;需要注意的問題:患者以十至二十人為易,需護理人員二、三人共同維持秩序。
1.3 板報式文字教育 病區設立健康教育專欄,每一月左右一期,文字內容為主。優點是:簡單明了,閱讀患者多,省時省力;缺點是:針對性不強,患者接受內容比1.1、1.2少;需要注意的問題:專欄一般應設在患者活動室,內容不易更新過快,要避免流于形式。
1.4 傳單式集中教育 對于共性的易于接受的內容,可采用傳單式集中閱讀學習。需要注意的問題:督促每位患者閱讀,可提問提示以加強記憶,每次閱讀內容不宜超過三個,閱讀學習后及時收回。
1.5 示范式健康教育 針對患者的知識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淺程度,對某些行為方面進行示范或糾正,主要用于生活機能恢復訓練。如:指導患者整理床鋪,病室內務日常料理等,鼓勵患者參與病房的組織管理,倡導患者提合理化建議。這樣既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又使患者把注意力逐漸集中到提高自信方面,從而起到示范性的教育作用??梢噪S時進行,但需反復強化。
1.6 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書籍 筆者所在醫院,編印了一本包含精神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內容的,以健康教育為主的書籍,對每位出院患者,均免費送閱一本。對患者及患者家屬普及精神衛生知識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得到了廣泛好評。對住院患者,一般不提倡發放內容過多的健康教育資料及書籍。
2 體會
2.1 責任護士經常與患者溝通,運用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建立了和諧的護患關系。精神科健康教育的對象復雜,須因人而異、靈活多樣。但儀表整潔、舉止禮貌大方,保持良好的情緒,注意語言藝術是基本要求。
2.2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住院治療的意義、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怎樣克服抗精神病藥物的副反應等醫學知識,積極配合治療,自覺采取行動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的情緒,定期復查,預防復發,降低了醫療費用,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增強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2.3 責任護士為了健康教育或為患者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經??磿?、查閱資料、請教醫生或護士長,促進了自身理論知識、業務水平的提高,增強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主動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意識,使健康教育真正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顯示了護士的自身價值,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
2.4 在健康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情況,其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健康教育,選擇適合的時機,恰當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方法應因人而異,針對具體情況因人施教。對年輕、文化程度高、性格開朗的患者,可采用宣傳材料,介紹書籍,教育講座等,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性格內向的患者,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通俗易懂。
2.5 采用幾種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宣教。對患者不了解的共性知識,采用課堂式集體教育與傳單式集中教育的形式;對特殊的知識采用一對一交談答疑式教育或示范式健康教育;對于普及性的知識采用板報式文字教育及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書籍的方法。
3 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僅要對患者,還要對其親屬進行指導。最好有定期的患者和家屬健康教育講座。
3.2 不可操之過急,有的護士為了盡早完成教育任務,向患者講解一些敏感問題,導致患者反感。因此有必要強調具體患者具體分析,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3.3 健康教育也要做好醫護分工,避免重復教育或教育內容發生矛盾。
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簡介“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
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國內精神疾病知曉調查數據
調查顯示我國普通人群精神衛生知曉率偏低衛生部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天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普通人群的精神衛生知曉率偏低。
這項調查共在10個監測地區發放了4000份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10個抑郁癥狀和9項關于精神衛生的基本知識和信息。調查顯示,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經病混為一談;46.5%的不知道哪里有精神衛生機構;認為人人都有可能產生心理障礙的人占64.5%;而認識到緊張恐懼可能與心理問題有關,應推薦去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的人不足一半。調查中列舉了5種精神疾病,其中聽說過精神分裂癥最多,占被調查人群的80.8%,知道老年性癡呆的占66.5%,知道抑郁癥的剛剛超過50%,而知道多動癥和焦慮癥的都只占被調查人群的三分之一多一點。5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人只有15.9%。
專家指出,調查結果表明,導致我國精神疾病治療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精神衛生知識匱乏,尤其是對與心理問題有關而且應該尋求心理幫助的常見問題缺乏了解。
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專家建議如果不重視早期的抑郁傾向并進行積極的干預,病人很可能會發展成為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時的緩解壓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癥的發生。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臨床心理科主任李冰:“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我們建議大家在遇到一些壓力的時候盡量能夠想辦法釋放自己的壓力,比如說找朋友聊天,實在覺得壓力大,不妨找心理醫生傾訴,做一些戶外運動或者是做些體育活動,我們建議,遇到壓力及時緩解,在壓力中更好的適應,這樣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平時比較容易煩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進行適度的放松訓練,穩定自己的情緒。一旦出現心理不適癥狀,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咨詢求治。
10月節日一覽表西方十月的來歷:英語十月,來自拉丁文Octo,即“八”的意思。它和九月一樣(凱撒大帝改革歷法),歷法改了,稱呼仍然沿用未變。
10月1日
國慶節(法定假日)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10月1日
國際老年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1日
國際音樂日
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
世界素食日
World Vegetarian Day
10月2日
國際非暴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Non-Violence
圣雄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
10月3日
10月第1個星期六
世界臨終關懷及舒緩治療日
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World Animal Day
意大利傳教士“圣方濟各”于1220xx年10月3日逝世
10月5日
世界教師日
World Teachers' Day
1966年10月5日通過《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
10月5日
10月第1個星期一
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
World Habitat Day
10月8日
10月7日至10月8日之間
寒露
Hanlu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National Hypertension Day
10月8日
10月第2個星期四
世界視覺日(世界愛眼日)
World Sight Day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
World Post Day
萬國郵聯于1874年10月9日成立
10月10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1日
世界鎮痛日
Global Day Against Pain
10月11日
國際女童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
10月12日
國際關節炎日
World Arthritis Day
10月12日
西班牙文日
World Arthritis Day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
10月14日
10月第2個星期三
國際減災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10月14日
世界標準日
World Standards Day
國際標準化組織
10月15日
國際農村婦女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Rural Women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White Cane Safety Day
10月15日
世界洗手日
Global Handwashing Day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World Food Day
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于1945年10月16日
10月17日
消除貧窮國際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18日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World menopause Care Day
10月20日
世界骨質疏松日
World Osteoporosis Day
10月20日
世界廚師日
World Chefs Day
10月21日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Double Ninth Festival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藥日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Day
10月24日
10月23日至10月24日之間
霜降
Shuangjiang
10月24日
世界發展宣傳日
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United Nations Day
聯合國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10月27日
世界音像遺產日
World Day for Audiovisual Heritage
1980年10月27日通過《關于保護與保存活動圖象的建議書》
10月28日
男性健康日
Men's Health Day
10月29日
世界卒中日
World Stroke Day
10月31日
世界勤儉日
World Thrift Day
10月31日
【關鍵詞】 社區;重性精神病人;風險評估;信度;效度
中圖分類號:R74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03-0202-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3.008
精神疾病患者危險行為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1],而且往往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后果。北京市朝陽區現有在冊管理的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近萬人,而從事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的精防醫生人數和技術力量均有限。2008年,朝陽區精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奧運精神衛生保障工作需要,依據既往預防精神疾病患者發生肇事肇禍事件的工作經驗,設計編制了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風險性進行量化評估,篩選出高風險病人,以便在重點保障時期有針對性地分級分類落實監管。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3月,在北京市朝陽區43個街鄉中隨機抽取8個社區,對在朝陽區社區精神衛生信息管理系統中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必須同時符合以下2個納入標準:①朝陽區社區精神衛生信息管理系統中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或既往有肇禍滋事史的精神疾病患者;②目前屬地轄區內居住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因住院、拆遷等原因目前不在所屬社區居住的患者;②合并嚴重軀體疾病及妊娠的患者。共篩選出患者930名。
調查分預測和正式調查兩部分進行。預測對象為8個社區中隨機抽取的1個居委會的30名患者,其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齡21~72歲,平均(41.1±11.4)歲;精神分裂癥17例,情感性精神障礙1例,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9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例,其他1例。正式調查共發放問卷900份,將條目缺失率>10%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860份,回收率為95.56%。其中男性407人,女性453人;年齡18~91歲,平均(47.9±14.3)歲;精神分裂癥620例,情感性精神障礙36例,偏執性精神障礙8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7例,中度以上精神發育遲滯及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133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34例,其他22例。
1.2 方法
1.2.1量表編制
國外對精神疾病患者危險行為的研究發現[2],既往暴力史、精神癥狀、物質濫用、不良家庭環境等是引發其危險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國內也有相關研究指出[3-4],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與性別、疾病狀態、藥物治療、既往暴力行為史及誘發因素等有關。在文獻檢索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根據以往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經驗,初步形成理論構想并確定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所需涵蓋的項目內容。量表從4個方面來評價病人的安全風險度:既往肇事肇禍史、目前病情、治療監護情況、有無誘發因素。隨后組織20名從事社區精神衛生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進行訪談,篩選出8個項目納入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并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并賦予分值。從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順序依次是:既往肇事肇禍史、肇事肇禍危險度、治療情況、近1個月有幻覺癥狀、近1一個月有妄想癥狀、監護情況、物質濫用史、應激性生活事件。每個項目再細化出不同的等級,按照等比關系在等級間分配分值,建立量表的初稿。
量表初稿完成后,聘請15位國內知名或在相關領域經驗豐富的精神科或臨床心理學專家對量表進行審核,對語義不清、描述不恰當的項目進行修改,并對個別項目分值進行調整。量表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后,確定在結構和內容上沒有疑義,形成最終問卷,包括8個大項10個條目,分別是既往肇事肇禍史(I1事件類型、I2發生時間、I3發生頻度),近1個月行為異常表現(II),近1個月情緒情感表現(III),近1個月幻覺和妄想癥狀(IV),治療情況(V),監護情況(VI),物質濫用史(VII),應激性生活事件(VIII)。量表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發生肇禍滋事事件行為的風險性越大。
1.2.2 量表施測
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由社區精防醫生在征得社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逐人面談后評估填寫。在實施評估前,對社區精防醫生進行了量表使用的培訓,明確量表中每個項目的含義,統一評分標準。
1.3統計方法
對收集的數據采用Visual FoxPro6.0錄入數據,并建立數據庫。用SAS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進行項目分析,使用等級相關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2 結 果
2.1項目分析
30名預測被試者的量表總分按高低排列,得分最高的27%為高分組,得分最低的27%為低分組,對高低分兩組被試者間每題平均值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該量表10個條目的鑒別能力均較好(P
2.2 相關分析
860份有效量表中總分最高79分,最低0分,平均(20.19±9.10)分。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間的Spearman相關系數在0.40~0.56間(表1)。
2.3信度
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的同質性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86。由兩名評分者分別給同樣30個患者評分,通過計算兩次評分的相關系數評價量表的評分者信度。結果兩次評分的相關系數為0.92,二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效度
2.4.1內容效度
采用專家評定法評價量表的內容效度。組織15名相關領域專家,就條目設置是否適合、分數設置是否適合征求專家意見。專家均表示條目設置合理,具有較好敏感性。
2.4.2 結構效度
為檢驗量表結構效度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對量表10個條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極大方差旋轉因素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個,特征值在1.03~3.13之間,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8.14%,各條目因子負荷見表2。根據每個因素包含的條目,對4個因素做出解釋和命名:因素1命名為既往肇事肇禍史,包括最重一次事件類型、最近一次事件發生時間及發生頻率;因素2為目前疾病表現,包括近一月行為異常、情緒情感異常和幻覺妄想癥狀表現,以及應激性生活事件;因素3為治療和監護情況;因素4為物質濫用情況。
2.5 風險等級劃分
對量表總分進行正態性檢驗,檢驗統計量W=0.99,P>0.05,符合正態分布。將量表評分高于單側95%置信區間,即≥35分者定為高風險病人,
3 討 論
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0.8以上,表明本量表內部一致性較高,性能穩定。兩名評分者的評分間相關性較好,表明本量表在不同評分者間一致性較高。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間具有顯著相關性,顯示了項目反應的高一致性。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得出4個主要因子,可解釋的總變異為68.14%,符合最初設計時對該量表的理論構想,表明該量表的結構效度良好。
既往曾有肇事肇禍行為的患者再次發生肇事肇禍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在近期發生過肇事肇禍事件[5]。因此,本量表將既往肇事肇禍史作為預測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的首要指標。同時,量表注重患者目前精神癥狀、情緒情感和行為方面的異常表現。為便于操作和方便在社區中應用,本量表條目設置盡量精簡,并選擇對開展社區干預有指導意義的項目,經反復討論和專家審核,性別、年齡、患者的人格特點等因素未納入量表中。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往往具有隱蔽性、經常性和嚴重性等特點,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發生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雖然是一系列復雜、多元的相關因素,但仍具有一定可預測性。因此,有效的安全風險評估可以使家庭和社區對高風險病人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監護管理,有利于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穩定。但經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外相關研究多為針對已發生肇事肇禍行為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缺少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進行預測的工具。
2008年4月,朝陽區使用社區重性精神病人安全風險評估量表對全區420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評估,篩選出高風險病人525名,實行風險分級管理,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可見,本量表作為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風險評估的一種前瞻性工具,對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按風險等級分級管理具有一定指導性。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風險性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病情波動而變化。因此,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風險評估應定期進行,根據量表得分調整患者風險等級,實施動態管理。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時間較短,未能對研究對象進行長期的追蹤,定期復測;缺乏重測信度方面的數據;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缺乏公認的社區應用的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風險評估統一標準,本量表缺少效標效度的評價。因此尚需對量表進一步修正。
致謝:北京安定醫院科教科主任王傳躍和心理檢測中心主任姜長青、北京精神衛生保健所副所長侯也之、北京精神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汪平和專家組成員陳建生、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辦公室主任唐永怡、北京回龍觀醫院科教辦主任王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王向群等在研究過程中給與了支持與指導。
參考文獻
[1]張欽廷,蔡偉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暴力攻擊行為[J].上海精神醫學,2005,17(3):178-181.
[2]Doyle M,Dolan.M.Predicting community violence from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mental health services[J]. Br J Psychiatry,2006,189:520-526.
[3]王躍,衛舒麗,汪雅敏,等.社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7):610-611.
[4]黃先娥.對社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相關因素調查及干預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07,19(8):60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