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大閱兵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視頻史料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傳統的教學模式僅靠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這樣空洞的教學是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與時代的發展和新課程標準格格不入的。當前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視頻教學來增強課堂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正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事實上,在歷史教學中采用視頻資料的做法由來已久。早在1989年美國歷史學家海登.懷特(Hayden white)教授在他發表的《書寫史學和影視史學》一文中,對影視史學做了如下定義“以視覺影像和影片的論述,來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 從此,國際史學界出現了“影視史學”這一新概念和新方法。
一、視頻史料教學的優點。
與傳統的口述教學相比,采用視頻史料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1、生動性,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指出“歷史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要讓受教育的對象產生興趣,賦予歷史讓人怦然心動的特點,使歷史永遠興趣盎然”。然而很多老師的感受是學生不愛上歷史課,認為歷史課程的內容跟他們的生活和現實都很遙遠,有些內容很難讓學生理解。而且大部分的歷史老師習慣于“照本宣科”,只是簡單的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勾劃”一下,就讓學生背誦。學生對學過的歷史知識并不理解,只能是“死記硬背”。 影視資料作為歷史教學的輔助手段,借助于聲、光、電、像、影的特點,通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生動再現,增強了歷史的生動性和真實性,能夠活躍課堂,有力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增強印象,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直觀性,可以促進初中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由于歷史知識的過去性、具體性特點,要求歷史教學應具有直觀性。人類對歷史現象的認識開始都是通過感覺器官直接去直接感受。影視史學作為一門以視覺為主,聲畫合一的綜合藝術,相對于以往的靜態教學方式而言,更加直觀。尤其是對于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初中生而言,這些活生生的影視無疑讓他們穿越時空,身臨其境,促進了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感覺器官參與教學活動越多,教學效率就越高,教學效果也就越好。
3、教育性,可以很好的對學生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在特定的歷史課中,可以利用影視資料中正面人物的生動形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在講述時補充關于鄧世昌的史料、中補充關于楊靖宇的史料,都可以對學生的心靈帶來極大的震撼,很好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此外,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還能夠提供教科書所沒有的材料,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視角的了解歷史也是很有意義的。
二、如何科學的利用視頻史料開展課堂教學
利用視頻史料進行歷史教學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的以下環節可以采用視頻資料輔助教學。
1、導入新課:創設歷史教學情境,把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引入歷史教學的氛圍中,課堂的導入是關鍵。每一節歷史課老師都要絞盡腦汁從不同方面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利用影視作品的播放,最能夠快速的抓住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導入部分更形象地讓學生接受,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講授新課:初中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立體感越強的事物,他們的接受效果就越佳。尤其是在講授重難點時,影視史學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重現了歷史的真實現象,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該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模型,并激發靈感,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教材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
3、在第二課堂中的應用:優秀的歷史影視作品是歷史第二課堂活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把歷史影視欣賞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可以借助學校力量在特殊的日子組織放映或號召全體學生觀看。比如在舉國歡慶建國60周年的時候,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名言的深刻內涵 ;觀看反映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影視片,組織學生寫出觀后感。
三、運用視頻史料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首先要明確視頻史料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起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合理把握限度,不能喧賓奪主。切忌用播放視頻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悟、探究。
2、要根據教材內容精選視頻。所選擇的視頻一定要與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不能牽強附會。同時選擇的視頻一定要是客觀真實的,能真實反映歷史的視頻史料。現在在網絡上都能搜到很多歷史記錄片的資料,如《兵林史話》、《百戰經典》、《探究·發現》《大國崛起》等都是很好的素材。選擇歷史電視劇中的視頻片斷時一定要認真甄別,因為電視劇中不乏進行文學加工和演繹的成分,如果選擇不好會誤導學生,甚至形成錯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