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流管理系統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出庫操作安排進行操作并記賬。通過點擊“出庫物品匯總”選項,查對每日發放情況;并通過“科室消耗統計”功能提取各科室物品消耗類別和金額。每月月初由核算員對上1個月各科室消耗進行查對匯總、打印列表,科領導審核簽字后交醫院財經管理中心。此操作系統與各科室聯網,方便科室對請領物資的管理。各科室能及時了解消耗情況,從而有效地調動其積極性,主動加強內部管理,杜絕漏帳及錯帳,做到有據可查、有證可詢。
2具體內容及應用
信息管理在消毒供應物流系統中的應用實現了多重的管理目的,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記錄回收員、回收物品名稱、規格和數量,并利用條碼槍自動錄入核對;記錄清洗器鍋號、清洗器清洗爐次、清洗方式、清洗內容、清洗的物品名稱規格、清洗消毒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及操作員;指示醫療包標簽內容,包括品名、包外化學指示物、滅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員、查包員、器械護士、條形碼、規格,以及具體物品的名稱與數量;記錄打包員、查包員、打包時間、滅菌時間、失效時間、條形碼信息等;記錄滅菌鍋號、滅菌爐次、醫療包條碼、滅菌方式、滅菌內容、滅菌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將滅菌過的醫療包存放到指定的儲物架,醫療包過期時,自動提示過期的醫療包所在儲物架;根據申請單,掃描醫療包條碼進行發放,并核對確認;通過條形碼技術,實現對醫療包所經歷全過程的跟蹤記錄,包括回收、清洗消毒、打包、滅菌、發放整個處理過程的追溯和相關信息的查詢,對于質量不合格者可立即處理;記錄醫療包使用情況,并將醫療包的條碼儲存在醫院服務器上,完成對醫療包整個過程的跟蹤;對供應科人員根據工作要求進行排班,為科室人員自主時間安排提供便利及工作班次跟蹤統計;針對每名工作人員進行工作量的數據統計并以此為考核依據;根據醫院財務制度,分別為一次性物品和可復用醫療包進行成本計算,并與醫院系統連接,根據耗材成本實時復用醫療包進行自動調價。
3效果評價
3.1實現信息及時準確傳輸
物流管理系統實現了同一數據錄入后,消毒供應科、器材科、臨床科室、經濟管理科及相關職能科室等網上單位信息共享。信息及時準確,將工作人員從手工記錄、統計的繁鎖中解脫出來,避免人為差錯,為成本核算提供了準確數據。臨床科室可以隨時查詢物品消耗,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管理,增效節支。
3.2有效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消毒供應物流管理中的一個核心內容即為少量和多批次供貨。施行消毒供應物流管理系統后,根據臨床科室需要量,準確進行配置,避免了以往憑經驗估算配置,增強了物品管理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減少物品積壓與浪費,力爭“零庫存”,對科室需求快速響應,有效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3.3加強醫院感染控制
運用物流管理系統后,消毒供應科與臨床科室的物品交換信息由原來的手工填寫交換單改為通過網絡傳輸,不僅簡化了物品交換的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徹底切斷了被污染的記錄紙可能造成無菌物品存放室的污染途徑,從而保證了無菌物品的存放質量。真正做到環節管理,加強醫院感染控制。
3.4有利于成本核算的進行
消毒供應物流系統最大的優點是信息準確及時、物品發放準確、核算精準,解決了以往信息紊亂、配發繁瑣,甚至漏帳、錯帳的問題,利于成本核算。消毒供應科發放的物品可以通過電腦網絡顯示在臨床科室的終端計算機上。臨床科室可以隨時通過終端查詢各種物品請領的名稱、數量和價格,控制醫療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4結語
超高頻RFID具有遠距離批量自動讀寫功能,能夠對貨物信息及車輛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是現代化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技術手段.在運輸環節中,將RFID的標簽貼在運輸的貨物和車輛上,并且在運輸路線上的一些檢查點安裝RFID技術的接收裝置.當RFID技術的標簽發出信息后,接收裝置即閱讀器將商品當前情況等信息作存儲處理后,發送至運輸調度中心,送入數據庫.在車輛的行駛路線中安裝RFID閱讀器,當車輛駛入閱讀器發射的電磁波范圍內時,車輛及貨物的電子標簽被電磁波激活,電子標簽將車輛及貨物的基本信息發送給閱讀器,閱讀器將獲得的信息經過處理后發送給應用中心,貨主通過查詢物流信息網絡即可獲得貨物的在途基本信息(如是否損壞、到達地點等).當貨物已經到達目的地并經過驗收后,該系統能自動返回貨物的已收到信息,并將其RFID信息銷毀;同時將歷史數據存入數據庫,供查詢.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圖1系統總體結構圖
2、硬件系統
RFID防碰撞算法的設計是研究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RFID設備在批量讀取過程中的效率和準確性;其次,RFID設備與主機之間的通信協議的選擇和指令格式的設計是研究的重要內容,它決定了RFID設備在不同應用平臺上配置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兼容性、擴展性以及二次開發的效率;最后,RFID卡格式的設計是RFID系統的關鍵問題,一方面,RFID卡是貨物和車輛進行身份識別的唯一標記,卡的編碼必須具有唯一性,且容易生成,另一方面,為了方便和上下游的企業進行信息交換,構成物流鏈,卡的編碼必須符合一定的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另外,RFID設備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注重低功耗、低成本、微型化等符合實際應用的工業特性和標準.系統采用ISO18000-6B/6C標準,設計RFID卡的數據存儲格式,以實現對批量貨物信息、車輛信息的有效識別;在GPRS模塊中,使用SMS,EMS和MMS協議,以實現識別后貨物數據信息的分組、封裝、加密以及無線傳輸,完成貨物定位信息的發送和查詢管理;按照串行通信標準,設計出單片機、RFID模塊、GPRS模塊間的數據傳輸協議,實現系統各模塊之間的實時數據傳送、數據格式轉換、異常數據處理等功能.
2.1RFID讀寫器指令格式
在RFID系統中,需要PC機通過應用軟件向讀寫器和電子標簽發出各種命令,包括讀寫器的設備控制、通信參數設置、功率設定,電子標簽的存儲區選擇,讀寫控制等,指令格式和指令的設計直接關系到RFID設備在實際使用中的穩定性與應用程序開發的快捷性.指令幀的格式如下.幀頭:2字節長度,為55ACH,表示一個指令幀數據的開始.ID號:2字節長度,是設備出廠時設置的唯一編號,作為設備和上位機通訊時的身份識別號.指令長度:2字節長度,指令長度值包括“指令碼”和“指令數據”2部分數據的字節長度值,該值不包括自身和CRC16校驗的長度.指令碼:1字節長度,表示上位機對讀寫器發送的不同類型操作指令.指令數據:M字節長度,不同指令其指令數據不同.CRC16:2字節長度,幀頭和指令內容所有字節的循環冗余校驗碼.應答幀格式如下:幀尾(AA53H)ID號應答長度指令碼應答數據CRC162字節2字節2字節1字節M字節2字節讀寫器的指令包括參數設置指令集、運行指令集、保留指令集、內部指令集、特殊指令碼、心跳包指令碼6部分,指令采用二進制流形式,具有控制靈活、速度快、不受平臺和開發語言的限制的優點.
2.2防碰撞算法當1個閱讀器的識別有效范圍內有多個電子標簽的時候,多個標簽會同時響應閱讀器的命令回復信息,由于它們工作在同一頻率下,會造成信道競爭,讀寫器將不能收到正確的標簽信息,產生沖突,這種情況必須采用防碰撞算法來解決.目前常采用ALOHA算法防碰撞,它是隨機接入算法,容易實現,實際應用方便,但在標簽數量多的情況下發生沖突的幾率會增大.利用動態幀時隙AOLHA算法可以克服AOLHA算法幀長固定的缺點,其基本原理是:閱讀器首先估算未識別的標簽數量,設定初始幀長,在1個識別周期完畢之后,根據傳輸成功的時隙數、發生碰撞的時隙數、空的時隙數再次估算未識別的標簽數量,調整幀長,直到所有的標簽識別完畢.在動態幀時隙AOLHA算法中,對標簽數量的估計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常用的方法有最小值估計算法、泊松估計算法、碰撞概率估計算法、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計算法等.在本系統,RFID設備采用了泊松估計算法對標簽數量進行估計,并在此基礎上采用動態幀時隙AOLHA算法防碰撞,這使得算法的復雜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較好的效果.設定等待識別的標簽數為n,閱讀器發出的幀長為L,則選擇同一個時隙中的標簽數R是一個服從總數為n,概率為1/R的二項分布.空時隙的概率Pe=P(R=0)=Cn0×1()L0×1-1()Ln=1-1()Ln成功時隙的概率Ps=P(R=1)=Cn1×1()L1×1-1()Ln-1=nL×1-1()Ln-1碰撞時隙的概率Pc=P(R>1)=1-1-1()Ln-nL×1-1()Ln-1發生碰撞的標簽數目為x的概率P(X)=Cnx1()Lx1-1()Ln-x1-Pe-Ps發生碰撞的平均標簽數目E(X)=∑nx=2Cnx1()Lx1-1()Ln-x1-Pe-Ps=2.39結果表明,1個識別周期完成后待識別的標簽數n=2.39×發生碰撞的時隙數.
3、軟件系統系統
利用MFS搭建分布式存儲架構.系統客戶端需要將MFS的目錄以網絡盤的形式掛載到本地使用,在Linux系統下需要安裝用戶空間文件系統FUSE,本項目中客戶端是Windows系統,在Windows系統上需要使用Dokan庫.Dokan庫包含1個用戶模式庫文件(dokan.dll)和1個內核模式文件系統驅動文件(dokan.sys).Dokan文件系統驅動安裝后,就可以調用系統API函數完成存儲數據文件向數據庫服務器的映射,在Windows上創建文件系統而不需要編寫設備驅動程序.通過云存儲架構,可以很好地完成數據分塊、備份及讀、寫功能,實現存儲設備和數據庫服務器的分離,以及完成云存儲的部署.系統通過TCP/IP協議和CRC-32數據校驗技術將客戶端的請求通過應用服務器送至數據庫,并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實現了物流管理中的貨物管理、車輛調度等基本功能.
4、系統應用
本系統采用4臺配有5塊2T容量的SAS硬盤的Linux服務器構成系統的MFS分布式存儲系統,通過磁盤映射向數據庫服務器映射1個分區;在上海實甲公司SR-5101型開發板進行RFID超高頻讀卡器二次開發,其他方面選用了XCAF-12L天線、深圳華為GTM900GPRS模塊和ISO18000-6C電子標簽.系統采用SQLServer數據庫和.NET前段開發平臺,實現了訂單管理、貨物識別、車輛調度等功能.在鄭州某物流園區近1年的應用實踐表明,該系統在增強物流在途管理、提高物流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結語
論文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就電力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就如何加強電力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徑提出自己的觀點。
在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中,由于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大部分都是在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因此,在實現各項物流活動的協調與配合是控制物流成本的關鍵。同時改善物流管理技術,利用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
許多人一提到物流成本管理,就認為是“管理物流成本”。如果不限于物流成本的范圍,單說成本,那么成本就是用金額評價某種作業的結果。不超越這個結果的成本本身,即使可以進行計算,但卻不能從事管理等項活動。能夠成為管理對象的只有作業本身,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能夠成為管理對象的也是物流作業本身。成本處于管理手段的位置,可以明確地表示出來。就是說,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過成本目標管理物流”
二、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內涵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1992年關于物流的定義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對產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計劃、實施和控制過程。”1998年,cl m 重新定義物流概念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它不僅把物流納入了企業間協作互動關系的管理范疇,而且要求企業在更廣闊的背景上來考慮自身的物流運作。
物流管理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基本的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的。主要有四個特點:(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一目標;(2)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3)以信息為中心;(4)注重效率更注重效果。
三、電力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現狀
(一)電力物流的內涵與特點
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同時也是各種物資的消耗過程,電力物流是為了滿足終端用戶需求,是對電力從發電到終端用戶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動,以及流程各環節的服務和相關信息在此過程中的正、反向流動所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電力物流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的含義:首先,從電力產品特性來看,它雖然不是有形實物,卻客觀存在著電力發、輸、配、售這一從產品生產點到消費點的物資消耗過程,而且同樣存在著要以高效率、低成本運營的要求。其次,電力物流應該對電力供應鏈流程的各個環節發生作用:在輸、配電過程中通過加強電力市場建設、實現全國聯網,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在售電過程則是提高供電可靠及穩定性,加強電力市場營銷,開拓電力市場,增強與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競爭能力。第三,電力物流應該加強采購管理,從而最終降低整個流程的成本。
(二)電力企業物流成本構成
電力企業物流成本是指企業進行采購、銷售、生產等與物流相關活動的成本總和。主要包括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倉儲成本、批量成本、缺貨損失、訂單處理及信息成本、it成本、采購成本和其他管理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包括與物流管理及運作相關人員的管理費用。
單項物流活動成本降低必將導致其他部分成本增加,處理不當,甚至有可能導致總成本的上升。物流總成本分析是進行一體化物流管理的關鍵,運用總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降低成本。
(三)電力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現狀
在我國的電力企業的運營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有較大的比重。在基建總投資中,大型發電工廠的設備和材料投資占其總投資的70%左右,因此,用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大力降低電力建設、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是加快電力企業發展的關鍵之一。電力企業的設備和配件都處于不斷變化和更新中。加強市場調查,開展市場預測,是電力物資企業物流管理的重要工作。通過市場調查,在獲得相同質量的前提下,可迅速得到價格低、路途近、交通運輸方便的物料貨源信息;同時也可為企業提供新型材料、新型工具等資料,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當前我國電力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物流成本沒有分列記賬
電力企業會計制度中物流成本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將企業的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因而,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做出明確、全面的計算與分析。
2、物流費用采用的核算方法,不能準確反映企業實際的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電力企業財務決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費用核算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或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所支付的運輸費,對于企業內部與物流相關的人工費、設備折舊費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營費用統一歸集核算,因而,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難以從外部正確把握企業實際的物流成本。
3、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過于分散,不利于進行成本分析
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電力企業通常是分散進行的,電力企業的物流管理大都分散在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涉及物資采購與供應、設備管理、倉儲管理、生產物流管理等方面。
4、物流成本計算內容不全面
物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物流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物流成本內容的多樣性,物流成本涉及的因素眾多,物流成本的計算結果千差萬別。許多企業把對外支付的物流費用計入營業費用,內部發生的物流費用按照用途分別計入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和營業費用。
5、對物流成本的組成不能清楚地劃分
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門無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費中過量進貨、過量生產、銷售殘留品的在庫維護以及緊急送達等產生的費用都是納入其中的。所以,它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四、加強電力企業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徑
積極使用高科技物流設備,改善物流管理技術,降低物流成本。應大力推廣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專用車輛、先進的裝卸、倉儲技術等。引進國外物流管理技術,有助于縮小電力企業物流與現代物流的差距。企業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配送資源計劃,在dr p(配送需要計劃)的基礎上提高各環節的物流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達到系統優化運行的目的。
對電力物流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應鏈物流成本。因此,通過締結戰略聯盟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電力物流成本。中國的電力企業集團要不失時機地與合適的供應商(如煤炭企業)、儲運商等合作,積極尋求與核心企業的戰略合作,成為核心企業長期的、穩定的戰略伙伴,提高電力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市場份額。
借助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控制來降低物流成本。電力企業采用信息系統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因此,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筑能夠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
五、結語
綜上所訴,只有實現電力各項物流活動的協調與配合,改善物流管理技術,利用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是控制物流成本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紅巖.電力物資管理與電子商務[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0.
[2]洪健.電力物資招標中的評標模型[j].商場現代化,2005.
[3]林其豐.電力企業物流管理[j].科技資訊,2006,(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