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班組教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教研工作以園務工作計劃、幼兒園業務計劃為依據,圍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服務宗旨,在不斷地學習和教育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各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及保教質量等,努力實現以幼兒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的教育宗旨,提高全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特擬定此計劃:
二、工作重點:
1、本期我組教師將在繼續深入學習《綱要》的基礎上,努力將《綱要》有關精神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環節;組織本組的教師狠抓一日活動環節和常規教育工作,做好中班幼兒的入園工作。
2、繼續開展集體備課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熟悉教材后進行集體討論,使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
3、抓好班級常規,規范一日活動,加強對班級常規教師常規的檢查工作。各班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班級計劃,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活動,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一日常規作為教師經常性的工作,杜絕各種安全隱患行為的發生,做到耐心細致,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園風。
4、游戲活動,資源共享。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游戲的趣味性,每位教師準備好選取游戲新穎,有趣的游戲活動,認真備好詳細的游戲教案,并分享資源。
三、方法措施
1、本期開展集體教研活動時間為每周三下午進行。每周一次碰頭會,每月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教研要結合《綱要》精神,著力于某個問題、某個領域、某個方面進行討論。開展小型課題,在課題活動開展中組織討論課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辦法,改進教學教育方法。
2、本期我組集體備課的重點存在于“積極開發、開展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社會化個性的發展”,指導幼兒開展生動的游戲,增進幼兒間的相互交往與合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教師之間進行互聽課活動,在聽課中相互了解他人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與教育行為,同時也了解幼兒的學習常規、學習習慣、發展情況等。聽課后要及時反饋,共同探討,學習他人的優點,以便指導自己更好地展開工作。
4、積極參加上級各相關部門和園內組織的各項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參觀活動,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
四、本期我組每月開展的主要工作
九月:
1、制定教研組計劃和各班班務計劃;
2、學習中班早操;
3、召開新學期家長會;
4、慶祝教師節、國慶節、中秋節主題活動。
十月:
1、園內賽教活動;
2、重陽節主題教育。
十一月:
1、組織開展冬季幼兒運動會;
2、幼兒園游戲開發設計;
十二月:
1、園本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認真分析,總結經驗,并形成文字。
2、“慶元旦”活動籌備。
元月:
案例一:五年級“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師共組織合作學習次數4次,占用時間近30分鐘。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自悟自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類似這樣的課堂還有不少,有的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時連簡單的解方程:2x+6=17的過程格式等也要通過學生合作來共同完成,好像學生合作探討成了唯一的靈丹妙藥。
案例二:在一次課堂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的話剛出口,只聽“叭”的一聲,前排的同學立即轉向后排,同學們七嘴八舌,你說你的他數他的,十幾分鐘過去了,有的小組能知道一些然而有的小組內的同學卻什么也不知道。
上述現象各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實際上這是一種合作“自由化”的現象。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合作時,一些教師要么在講臺前踱來踱去等待,要么象征性地到學生中去走兩圈,或在學生交流匯報時考慮下一步的教學,或在學生辯論時當作觀眾。許多教師每節課中擠出幾分鐘讓學生匆匆忙忙地討論。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無合作之實”現象,一看就知道是為公開課而臨時湊合的,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和合作的能力,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些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成了優生發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學困生則往往被忽視,給學困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次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沒有中心,整個課堂秩序混亂;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等等。
教師首先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么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教師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應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
關鍵詞:出納;小班;角色扮演;帶教法;實訓
出納綜合實訓是財務專業士官學員將在校期間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實踐手段之一,是學員正式實習、上崗前的“技能綜合演練”。出納綜合實訓具有專業內容廣泛、演練科目眾多、場地轉換頻繁、溝通協作困難等諸多特點,按照傳統單一的帶教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實訓科目正常推進,實訓效果差,所以,如何進行有效的出納綜合實訓,以期將多課程專業知識整合轉化為學員實踐操作技能,這對于出納綜合實訓意義重大。我們在襄陽士官學校基層財務系對財務專業課程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實驗發現在出納綜合實訓中將傳統的由專業教員帶教模式結合小班分組角色扮演,教學效果較為理想。
一、研究樣本與研究方法
(一)樣本抽取
本次實驗選擇財務專業(中職)2011級學員22隊共100名學員作為研究樣本,按照教學計劃,在2012年5月份出納課程綜合實訓中,學員22隊一區隊45名學員作為對照組,采取傳統單一帶教法,實訓作業在固定位置的教學樓306大教室進行,學員不分組,主要依托專業教員的示范帶教進行;在2012年6月份出納課程綜合實訓中,學員22隊二區隊55名學員(含17名女學員)作為實驗組,采取小班分組角色扮演與傳統帶教法相結合的模式,實訓作業在不固定位置的教學樓505財務實訓中心進行,學員按每5人為一組,共分成11個財務作業小組,區分人員角色和作業場地,實訓科目主要由實訓作業小組共同協商討論,專業教員個別指導幫帶進行。
(二)實驗方法
2012年5月份對照組45人按傳統單一帶教法進行,2012年6月份實驗組55人除重要科目接受傳統的專業教員帶教外,在實訓全過程還采取分組角色扮演的小組共同作業模式進行,具體作業方法如下:
實驗組學員每5人為一組,成立財務作業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財務科長、會計助理員、出納助理員、業務經辦人員、銀行等其他機構工作人員等角色。專業帶教教員主要是引導學員對模擬業務進行判斷分析,協調同一作業小組不同成員達成共識,形成業務處理意見,指導各作業小組有效完成整個實訓作業流程,同時在實訓過程中對學員綜合表現進行評判打分,為實驗提供數據。
(三)評價指標
軍隊出納綜合實訓結束后,學員實訓成績根據最終形成的會計實訓資料進行綜合評價,其主要根據財務業務工作流程按模塊重點考核以下幾個方面:1.財會基本技能,2.票證處理技能,3.現金銀行業務,4.賬簿處理技能,5.會計檔案整理
以上內容共分成10項考核指標,包括職業態度、財會三功、現金業務、銀行業務、數據較驗、票證處理、賬簿處理、運算能力、憑證裝訂、協作能力等10項考核點,每項10分,滿分100分。
(四)數據分析
實驗結果采用分類比較法,其中計數項目采用卡方檢驗(chi-square test),計量資料采用秩檢驗。
二、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兩組學員的實訓綜合成績主要指標數據比較如表1、2所示:
三、實驗結果分析
從實驗過程中實驗組樣本學員的得分情況就可明顯看出,在實務操作中其得分普遍高于對照組,可以說小班分組角色扮演模式結合傳統帶教法在實訓過程中有以下顯著優點:
第一,按軍隊財務工作業務流程和崗位分工設置了不同角色,由各小組學員分工協作完成,這可以使學員更加直觀的了解軍隊單位財務業務流程、崗位職責分工,同時在作業過程中學會協作溝通的工作技巧,這種實訓模式還能理清學員在實訓過程中的工作思路,對軍隊出納工作形成整體認識,為今后部隊實習、上崗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軍隊出納綜合實訓科目涉及軍隊財務專業眾多課程,知識面廣泛,專業帶教教員由于專業限制,無法精通各門課程的相關內容,因此,在實訓過程中實行小組作業模式可方便學員集體協商討論,共同整合業務處理意見,將專業課程知識融會貫通。
第三,分組實訓可有效提高實訓效率,在較短時間內可開展更多演練科目,同時分組角色扮演模式形式有趣,參訓學員興趣熱情高,互動交流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隨著基層財務系軍隊財務教學實訓中心軟硬件設施設備的不斷完善,在今后的軍隊出納綜合實訓中采用小班分組角色扮演模式結合傳統帶教法的教學實訓方法將極大的提高綜合實訓效果,增強學員崗位任職能力,從而縮小與部隊用人單位對后勤士官人才需求的差距。(作者單位:1.襄陽士官學校;2.信息工程大學第二干休所)
參考文獻
關鍵詞:自制手插矯形板,腦卒中偏癱,手攣縮,臨床效果;
偏癱患者發生手部痙攣主要是由于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后脊髓反射活動性增高所引起的,是一種以速度依賴性牽張反射增強為特征的肌肉張力異常[1]。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自制手插矯形板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痙攣的治療效果,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研究對于2009年4月起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23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進分為兩組,觀察組:共118例,男57例,女61例,患者的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為57.8±3.5歲;其中有43例患者伴有高血壓史,有3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對照組:共118例,男55例,女63例,患者的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為58.2±3.7歲;其中有40例患者伴有高血壓史,有3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入選標準及排除表準
1.2.1入選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為腦血管病并伴有偏癱者;②病后滿2周;③伴有手部痙攣者;④肌肉萎縮不明顯。
1.2.2排除標準: ①嚴重的認知障礙或精神障礙;②各種類型的失語; 1.3 方法:
1.3.1實驗分組及方法:對于2009年4月起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的23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進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常規進行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并由相對固定的康復師采用Babath、Rood等易化技術為主的運動療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自制手板進行牽張訓練,患者在24小時內持續牽張時間不少于8小時,僅在可能影響其平衡或安全活動時才能取下。1.3.2 自制手插矯形板的應用方法:將患者的整個手掌及腕部放入模具內,手指分別放到分指塊之間的指槽內,使5個手指呈分離狀態,保持手指在正確的伸展位,根據手指的粗細及痙攣程度,調整尼龍搭扣的松緊程度,并隨著痙攣狀況的減輕,逐步將尼龍搭扣調緊。
1.4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中的手指評定部分對患者的手部功能進行評價;ADL能力測評采用Barthel指數;對于兩組患者的有效率評價時主要根據神經功能評分,當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大于90%以上為痊愈,若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在45%-89%之間為顯效,若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在20%-45%之間為有效,若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小于20%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有效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有效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ADL能力、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ADL能力、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比較
3討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早期應用本院自制的手插矯形板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痙攣的治療效果。
本院自制的手插矯形器具有很大的優勢:(1)患者角度分析:因為是便攜式,隨機性好,可在夜間和休閑時使用,能保證足夠的使用時間,有利于取得好的預防、矯正效果,對防止偏癱的"鉤形手"十分有用。該手插矯形板的固定帶可滿足不同病人的需求而任意調整,還可以在睡覺時配戴,比較舒適,效果較好[5];(2)家屬角度分析:對患者家屬來說,照顧住院的親人在人力與經濟方面一直都是沉重的負擔,手部模具制作方法簡單,費用較低,既減輕了負擔,又相對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本研究對于23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進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進行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痙攣初期應用自制手插矯形板,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4%(109/118)和79.6%(94/118),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應用手插矯形板后,觀察組患者的ADL能力、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早期積極使用自制的手插矯形板對手部痙攣的患者進行持續牽張訓練,可減輕肌痙攣,防止攣縮畸形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努力將《綱要》有關精神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環節;組織帶領本組的教師狠抓一日活動環節和慣例教育工作,本期我組教師將在繼續深入學習《綱要》基礎上。做好中班幼兒的入園工作。
二、具體安排如下:
1組織本組教師就對中班的幼兒年齡、身心的發展特點,九月利用業務學習時間。以及各班的具體情況制定教研組計劃和各班班務計劃;確定本期“綠色環保”德育主題活動”愛家鄉”交通平安”樓道消防平安”大中型玩具平安”健康教育”主題計劃。
2從慣例工作入手加強各班對“種養區”妥善管理。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保教配合,保證一日各環節活動的工作質量。
3定期將“每月生日寶寶”月教育活動內容交給電教老師。堅持積極使用電教多媒體進行教學。
4及時更換“家長園地”教學活動公開欄”內容。
5保證“主題活動”德育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德育和安全教育。
6做到動靜交替,編排一套中班新早操。運動適度;保證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認真做好慣例,消毒衛生和疾病防治工作。
7秋冬兩季加強戶外體育活動保證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積極組織幼兒參與冬季運動會。
三、教研工作方面:
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充分發揮集體教研活動的優勢。充分調動本組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組織好班組教育、教研工作,以《綱要》精神為指導,針對中班組教育教學中存在問題開展討論,找到突破口。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開展小型課題,結合各主題教育活動及科研課題的發展,及時提取反饋信息,調整本組教育教學進度,積累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確保教育教學及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一)具體內容、措施如下:
1每月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本期開展集體教研活動時間為每周三下午進行。每周一次碰頭會。教研要結合《綱要》精神,著力于某個問題、某個領域、某個方面進行討論。開展小型課題,課題活動開展中組織討論課題過程中存在問題,共同尋找解決方法,改進教學教育方法。
2交通、樓道消防、大中型玩具平安教育目的及具體措施”本期我組集體備課的重點存在于“討論每日教學活動、德育活動、環保教育主題。
3本期我組教師將積極參與上級各相關部門和園內組織的各項教學活動、學習觀賞活動;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
4培養輔導青年教師(易張)
四、課題研究工作方面:
認真分析,協助各課題組完成各階段研究工作。作好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積極支持課題組主研老師的每月研討活動。總結經驗,并形成文字。
五、家長工作方面:
1保證園地內容和網上資料的及時更新,好家教園地的宣傳工作。以及宣傳欄目的多樣性;
2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分利用家訪、早操及戶外活動、環境布置等活動。解幼兒園教育的目的爭取家長支持、配合。
3達到家園共建的目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六、本期我組
每月開展的主要工作
召開了新學期家長會。主題活動:平安、健康、教師節、飲食食品衛生、維護國家利益主義)等活動的教育。1九月:本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綱要》精神集體創編了一套新早操。
2十月:組織本組教師認真開展“德育主題活動”環保主題”教育。
3十一月:開展“交通平安主題活動”樓道消防平安”大中型玩具平安”教育效果好。
4十二月:組織開展幼兒參與“冬季親子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