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培智學生人民幣使用的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生活數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培智學生能夠掌握的、必須的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在生活數學課程中,其明確了培智學生人民幣使用的階段課程內容。本文作者通過一定的實踐研究探索了適合本校學生人民幣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培智學生;人民幣使用;教學策略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生活數學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培智學生能夠掌握的、必須的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對于培智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能力和生活實踐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難,人民幣的習得和應用能很明顯地反應此類問題。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過程中,基礎的認數和計算是認知的基礎。學生通過人民幣的認識學習反饋之前學習的數學知識,這是數學知識的延伸和運用。然而,會使用人民幣的學生寥寥無幾。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索將數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本研究主要以本校中高學段的學生為對象,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和訓練方法,嘗試探索一些有效方法,提高學生整體運用人民幣的能力。
一、情況分析
人民幣使用教材教學重難點為解決購物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由于購物活動中的實際問題不僅會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識別、而且還會涉及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包括不同單位人民幣的換算。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即是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過程,也是應用知識、鍛煉思維、培養能力的過程。我們通過對本校范圍內的學生學情進行了解,初步選定人民幣運用能力訓練對象,研究對象為本校正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培智學生。中年級段的學習內容為認識和運用人民幣,高年級段為復習元角分和進行實踐活動“特價超市”。
二、教學方法
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本文作者總結出了以下可以提高學生人民幣使用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使用直觀教具教學。培智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表現得比較直觀,往往會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吸引,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例如,中年級段的認幣教學,教師要求學生區分1角紙幣和硬幣,簡單的實物立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可以通過摸一摸來說這是1角的紙幣還是硬幣,然后提出生活問題積極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民幣和硬幣呢?相對于正常學生來說,教師要多利用直觀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簡單形象的教學用具在培智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培智學生注意力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而培智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更傾向于形象直觀。同時,學生前階段學習的認數也很好地反饋在人民幣上。這將有利于抽象知識和形象認知的結合,激發學生對人民幣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有效學習。[1]
(二)操作活動教學。操作活動是特殊學校教育中常用的形式。教師通過動手操作能讓培智生主動獲得感性經驗,增強思維能力。例如,高年級段的“特價超市”教學,學生在購物或模擬購物活動中付幣、找幣,學習人民幣的加減計算。教師若光講解比較抽象,培智學生難以有親身體驗。對于知識,學生是掌握了,應用人民幣時又束手無策,究其原因是與實際操作活動脫節。如果采用了動手操作這一手段,可以有效地將知識遷移。這樣,對于操作類活動,培智學生也很喜歡,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增強了動手能力。
(三)分層教學。智力障礙學生的異質性相比普通學生更加明顯,加上實際安置學生各種條件的限制,培智學校中同一個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往往也是非常顯著的。教學要依據學生的能力特點來設置,有時需要分層教學。例如,在“復習元角分”一課的學習中,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請他直接拿出盒子里的1角;對于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學生,教師可以指一指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提示;還有一部分,教師可以采取跟說的形式,并對各類有進步的學生及時給予獎勵。這種方法有針對性和鼓勵性,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2]
三、實踐反饋
培智學校的課程需要整合,以幫助學生將片段、零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用技能,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在實踐中學習。教育部明確提出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有效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殘疾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在學校學習使用人民幣知識,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實踐操作。培智學生因為能力有限,通常缺少培養生活技能的實踐機會。學生初步掌握人民幣使用知識之后,筆者設計了“小小商店”等綜合與實踐課,讓學生積累購物經驗,并在課后布置購物家庭實踐活動,以提高他們與人溝通和適應生活的能力,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四、研究成效與思考
特殊學生社會交往技能欠缺,不善與人溝通,大多數學生生活環境比較單調封閉。教師通過模擬生活場景為他們創設與人交往的環境,一部分學生能做到分享購物經歷,購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文具;還有的學生能夠在家長要求下拿出相應價格的人民幣;剩下一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人民幣的功能是買東西。有針對地實行人民幣使用教育,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潛能得到了良好的開發。部分學生能跟隨家長完成實際的購物了,并跟大家分享了成功的喜悅。這便增強了大家參與購物的意愿和動力,也促進了學生學習人民幣的熱情。對于無法使用人民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認幣能力有限,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提高這部分學生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曉輝.適應培智學校生源變化特點的課堂教學原則[J].文教資料,2014(23):155-156.
[2]鄧猛,雷江華.培智學校課程改革和社會適應目標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6(8):19.
作者:周雪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