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四川樂山,三江匯流,人杰地靈,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所在地。
然而,長期以來,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集中與農村學校現代教育手段缺乏形成巨大反差,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反差成為困擾樂山教育人的一個隱憂。
如今,隨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以教育信息化為標志的教育現代化水平邁上了嶄新的臺階,讓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在小涼山麓、在大山深處、在貧困山區,山區教師和農村學生跟城市師生一樣,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如今在樂山市所有中小學校成為現實。
從推進建設到規范有序管理
2004年,樂山市犍為縣、市中區成為西部首批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點縣,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該項目列入當年市政府“惠民行動”重點項目之一。市、縣兩級政府按國家項目管理要求成立領導小組,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工程項目辦公室,市、縣、校層層簽訂項目管理應用目標責任書,做到目標到位、責任到人,每項工作有安排、有落實、有檢查、有記載,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2006年年底,市中區在項目模式三設備接收、分發和安裝調試中,由于方案周全、組織嚴密,使重達百余噸、多達46個品種、價值近500萬元的設備,前后不足11個小時,分別由66輛大貨車送到33個項目學校,并提前1個月在全省率先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
為加快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力度,2007年樂山市教育局自我加壓,決定在全市其余縣、市、區同步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并出臺《樂山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管理辦法》,以保證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科學、規范、有序地實施和管理。
據樂山市教育局局長劉建丹介紹,樂山市從2004年11月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到2007年最后一批工程建設結束,工程總投入達4157.9萬元。實施遠程教育項目4年來,樂山市教育局技裝處按照“省不漏縣、縣不漏校,市級督促、檢查、指導”的原則,組成市、縣兩級項目工程驗收組,對照工程項目的各項要求,嚴格進行工程驗收。與此同時,先后組織3次大規模的檢查督導,深入到全市200多所項目學校,檢查項目管理應用中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整改要求,確保了遠程教育項目的管理應用規范有序。
如今,樂山市234個鄉鎮總計354個教學點、471所農村小學、234所農村初中、28所高完中已經全部完成了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架構,11個縣、市、區建成以354個模式一“光盤模式播放點”、471個模式二“衛星教學收視點”、234套計算機網絡教室為基礎,三位一體、級級遞進的現代遠程教育模式,實現了全市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覆蓋。
樂山最邊遠的馬邊三河口中學語文教師楊艷深有體會,以前課堂上凡是需要朗讀的環節必須由她親自示范,有時連續3節課下來嗓子都會啞,現在在多媒體教室上語文課特別輕松。以前是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一本教案滿堂灌,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現在借助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學生興趣更濃厚、視野更開闊了,真是幫了教師,活了課堂。現代化的教學模式進入了農村中小學課堂;播放城里特級教師教學光盤,教師邊點評邊提問,師生互動,課堂氣氛熱烈;通過衛星下載大城市特級教師教案,提高了教師素質。
“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幫助我學習理解了知識要點。”彝族學生阿由興月告訴我們。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在廣大農村中小學的推廣運用,使學生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樂山,還有37萬多名像阿由興月一樣的學生,通過遠程教育項目了解大山外的世界,獲取更多的知識,享受到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給他們帶來的巨變。
從更新思想到學科教學整合
與此同時,樂山教育人也開始思考:如何借助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東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2006年,樂山市教育局召開全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應用現場會,與會140多人前往沙灣區、犍為縣項目學校觀摩在多媒體環境下、網絡環境下、光盤環境下的現場課,提高了各地學校校長、教師的積極性,為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拉開了大幕。
《樂山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管理與應用工作考核辦法及考核細則》應運而生,市對縣、縣對校、校對教師,都將遠程教育項目管理、應用、培訓納入了年度目標考核,全市上下提出了“領導帶頭、骨干示范、教師普遍使用”的工作要求,規定了每周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上課節數,并加強了考核和獎懲。學校每學期制定遠程教育工作計劃,重視過程管理,做到了計劃、實施、總結“三到位”,實現項目管理和運用效果的最大化。
培訓教師增強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能力是高效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關鍵,也是提升教師教育技術的重要舉措。樂山市項目辦制定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骨干教師培訓方案”,明確了培訓內容、教學目標、課時安排和考核辦法。每年組織舉辦“遠程環境下應用培訓會”,配合四川省舉辦的賽課活動,組織各種賽課、交流活動和現場觀摩學習。幾年下來,市項目辦為項目縣、校培訓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562人次,送省培訓368人次,提高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保證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充分應用,開拓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視野。
井研縣學校在應用初期,采取“逼迫”的方式要求教師改變不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理念的教學習慣、教學方式,規定教師上課必須利用遠程教育設備、資源進行學科教學。現在,很多教師已從“要我用”,發展到了“我要用、爭著用”。
結合樂山實際,市項目辦還專門成立了遠程教育研究室,指導學校對遠程教育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組織學校骨干教師進行“現代教育理論與傳統教育模式的碰撞”、“現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等專題培訓,使全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遠程教育優質教學資源解決教學中的疑點、難點。
從2006年開始,樂山市開始實施了一系列國家、省、市級遠程教育方面的課題研究,得到全市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積極響應和熱情支持。“十一五”期間,樂山市成功申報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課題5個,確定市級課題1個。沙灣小學主研的國家級課題《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的校本管理與應用研究》已經出版第一本研究論文集,其他課題也在進一步修訂實施方案。
至此,全市農村中小學拉開了校際間科研共享、廣泛整合,利用優質遠程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序幕。
從教育信息化到教育均衡化
有人說,從地方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的力度和各項舉措中,可以知曉一個地方政府和當地教育部門對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解程度。據樂山市副市長徐建群介紹,近年來樂山市在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實現以縣域均衡為主的教育均衡發展目標。樂山市教育局提出“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即在對以縣域為主的區域內學校進行現代遠程教育統籌規劃和整體部署的基礎上,建立以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中心的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實現校際教育資源共享、思維共商、協同發展的信息化建設目標。樂山市政府積極與省、市電信部門加強協作,省、市電信部門先后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作為后臺技術支撐提供網絡支持服務。2007年,樂山市教育城域網建成并投入運營,第一批接入學校30所。目前,樂山市11個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全部實現了接入教城域網并建起門戶網站,全市80%以上的學校也都將在今年實現接入并網。樂山教育城域網的合作建設方式為全省首創,全市基本實現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師培訓工作信息化”、“學校教育教學環境信息化”的架構。
樂山市教育局專門成立了遠程教育管理中心和樂山市教育城域網網絡管理中心,專門負責遠程教育項目和城域網的建設、管理、培訓、應用和技術服務。犍為縣教育局設立了項目運轉專項經費,各縣也在人員安排緊張的情況下成立了專門的技術服務隊,負責設備維護、維修、技術指導和具體管理。
為不斷更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樂山市政府撥出專款120萬元,配置了成套中央電化教育館和同方思科城域網版教學資源,作為項目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補充,免費向學校開放下載。同時,攝制市級優質課50節,評選出教師優質課件52件、學生電子作品71件,免費供全市學校使用。
樂山市“天網”、“地網”資源的相互補充和完善,極大地滿足了學校、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有車無貨”的矛盾,減輕了學校購置優質教育資源的經濟壓力,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市范圍內的共享。市中區教育局局長呂申堂說:“資源內容很好,僅就免費接收資源一項,全區每年就可減少十多萬元的支出。”
目前,樂山市教育局與縣、市、區教育局,縣、市、區教育局與學校會議也可采用網絡會議方式進行。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基本具備了網絡素材的收集整理、制作教學教案的能力,校內教師的交流和校本研修依托網絡資源,與省內外教師建立了長期交流互動。校際網絡和教育城域網不僅為城鄉學校的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拓展了鄉鎮學校的視野,拉近了全市學校與全國教育先進地區的水平差距。
在抓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和信息化為學校服務的同時,樂山市還充分利用其設備和資源,深入開展農村黨員教育和農村實用科學技術培訓。周一至周五向師生開放,周六、周日向農民開放,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整合資源,使農村黨員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致富奔小康更有門路。
可以說,正是教育信息化讓樂山市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實現全市教育均衡發展的推手,成為實現城鄉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