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探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高職教育創辦的初衷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讓他們更好的從業,更好的工作。高職院校要想提高學生的就業,就得從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兩個方面出發,其中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辦學的根本,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
目前,我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有1000所左右,本科院校設立的職業技術學院有600多所,在校學生共計達到400多萬人,一個成規模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伴隨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不少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愈來愈困難、初次就業以后的轉崗適應能力較差、創新精神不夠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各高校畢業生工作定位下移: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搶專科生的飯碗。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就會被社會淘汰,這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筆者從學生就業角度探討高職教學的改革。
一、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一)扒識培養目標.明確發展方向
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關系到其自身的發展方向。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只有進行明確和恰當的自身定位,高職教育才能真正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才能有持續的生命力。
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在發展中都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這是兩者的共同點。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因此高職教育主要是解決“如何做”的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一般沒有必要探尋學術理論上的為什么,高職畢業生只要具備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一定的基礎專業知識就行了,這就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本科教育的界限之所在。但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基本是本科教育的翻版,往往只是對課時和科目作了簡單壓縮,以適應高職教育的學制,因而對共同點體現有余而對區別體現不足。
中等職業教育也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這一點與高職教育是相同的。但高職教育的學生都接受過高中文化教育或具有與其相當文化基礎,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般只接受過初中文化教育,因此兩者的文化基礎不同。不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上與中等職業教育不同:高職教育要求學生所具備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礎專業知識比中等職業教育扎實,經驗和應用知識應比中等職業教育更寬泛,也要有連貫性和系統性,技能應比中等職業教育更高。但目前的高職教育過于強調文化科學知識和基礎專業知識與中等職業教育的不同,而忽視了上述的其它幾點。
(二)加強紊質教育.注重學生職業發展能為的提畜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加速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舊的工作崗位的不斷消失,技術含量更高的新崗位的不斷涌現,使得一個人終其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的可能性變小,也使得一個人在學校掌握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其終生職業生涯的需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面對的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崗位群集,它的教育目標不是簡單地針對職業崗位進行的終結性教育,而應是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的職業發展或職業生涯的一種終身教育。因此,在高職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制
1、開展個性化、開放式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高職教育的實用性特點,決定了教學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積極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他們多動腦、多開口和多動手,多進行實際綜合案例講解;積極創造條件多讓他們參與實習和實際工作,不斷培養和提高他們本專業的實際拉能,并盡可能使他們掌握相關專業的實用知識技能,使之成為復合型應用技術型人才。要尊重和鼓勵每個學生的個勝和創意,培養他們開放式的學習思維,鼓勵他們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共資源和機會自覺學習、不斷學習、開放式地學習,以培養他們自我學習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使他們具有對社會不斷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2、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吸取先進教學經驗
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科技、新的產業成出不窮,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高職教育必須根據新的社會需求和各行各業的最新發展,把新的科技、教育和產業成果有針對性地及時引人到高職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吸取先進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培養出真正符合經濟社會需求的,掌握最新實用性知識和技能的高職人才。
3、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我國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進社會適齡青年的充分就業。盡管畢業生的就業主要取決于其專業化知識技能和創新精神,但與畢業生的就業知識和就業技巧也有關系。在這方面,已有不少高校做了嘗試和努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競爭愈來愈激烈,就業的壓力也愈來愈大,各學校必須為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而有更多的投人,不僅為畢業生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聯系更多的適需就業單位,還要對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專門培訓,以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思路。向畢業生傳授有關就業的知識,使畢業生了解有關就業的法規政策,提高畢業生與人溝通和“推銷自己”的技巧。同時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幫助畢業生了解有關自主創業的法規政策、路徑和所需要的條件。
(四)結合社會實際設置課程體系
當前是知識和信息的時代,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從知識型勞動者和智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根據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加強學科間的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追蹤和引進高科技和社會發展最新成果,盡量把體現高新科技發展特征的多學科知識交叉、滲透、融合地反映到教學中去;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注重教給學生學習高新科技知識以及高科技本質和內在規律的思維方式,為他們探索新事物,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特別要借鑒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深入地思考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和本國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此來促進本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設置。超級秘書網
要堅持做企業調研和征求企業專家的意見,形成適合于工作崗位需求的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企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對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進行模塊化整合,在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訓練的同時,重視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努力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
目前,一方面有大批待業人員在尋找崗位;另一方面卻有高新技術工種無人頂崗。這種矛盾也只有讓職業教育發揮其優勢才能解決。
除了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高職院校還應盡力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校企合作可以較好的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工作的機會,采用“訂單”培養和課程體系置換等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修訂工作;讓學生到多個實訓基地進行實習;聘請多名企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驗企業員工的工作,接觸企業的管理,使學生畢業后具備企業員工的素質,也可以讓企業接觸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就業提供機遇。
當前,畢業生就業壓力非常大,要想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必須從學生人校開始培養學生明確目標,提高就業能力,建立就業信心,并以各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機遇,雙管齊下,相輔相成。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辦學目標,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