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美術素描課程中教學誤區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下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誤區,主要有教學方法傳統、忽視學生差異性、教學內容固定化等。基于此,文章從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科學安排素描教學內容這幾個角度就課程教學優化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誤區;對策
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雖然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但是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粗淺實踐與既定經驗對課程教學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就當前情況來看,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為了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需要針對素描課程教學進行研究并根據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本文對此展開研究。
一、素描課程的概述
素描是高職美術教學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與觀察能力,此外,有效的素描訓練還能提升學生造型能力與空間表達能力。這門藝術課程可以為學生學好美術、設計等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高職的素描課程主要引導學生觀察靜物、人體、人頭雕像、石膏幾何體等物體,以此鍛煉他們的表現能力、理解能力與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對物體結構、比例和形態的觀察掌握構圖、透視等基本知識,這對提升學生創造力、專業課技能與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美術素描課程中的教學誤區
(一)教學方法較傳統。通過對當前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局面的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在教學體系中,教師有意識地引進多種流派的理論,然而,這些優秀的理論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成為一種固有概念和既定經驗。在現階段素描課程教學中,包括比例、虛實、結構等概念和規律,已經成為課程教學中的“常用語”。學生描繪對象,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對固有規律和既定經驗的描繪。這種形式下的素描教學雖然易于掌控、易于檢查,但是缺乏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作品中未能融入他們的思考與個性,處于形而上層面。這樣的素描教學毫無生趣、乏味枯燥,不利于學生高質量學習,甚至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二)忽視學生差異性。高職院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部分專業的招生采取自主招生、高招、混合等方式,還有的專業采取3+2、對口升學等招生形式,所以可能會出現非藝術生與藝術生同班授課的情況。在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基礎扎實、藝術素養較高,而有的學生美術基礎薄弱甚至無任何美術基礎,所以在學習中存在跟不上、聽不懂等問題。然而,在素描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是采取統一授課的原則,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均是“一刀切”,這讓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有效滿足,降低了素描教學效率。
(三)教學內容固定化。教學內容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就現階段高職素描課程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素描本身的教育,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學習素描的主要目的,沒有站在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與安排。例如,在課程教學中一味強調形的準確性,導致很多學生剛入門就用畫筆等測量物象的比例,卻沒有從內在去理解和體會其中的生命內涵,所以對物象的描繪停留在表面。這樣的教育內容讓課堂上只見“花拳繡腿”,而毀掉了學生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最直接的表現是學生對照著靜止、客觀的物象可以描繪,但是脫離了這些物象便無從下手,不利于學生設計表達能力和創造意識的培養。
三、優化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讓整個課堂呆滯、壓抑、沉悶,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只能被動地聽和記,然后按部就班地操作,個性化未得到體現,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致的培養。之所以很多教師依然沿用這種傳統方法,是因為它教學效率高,但是只適用于有著較強求知欲望的學生。然而,在高職美術素描課程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缺乏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一味地講授課程,勢必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效教學目標下,教師應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教學法的合理運用改善教學流程與整體教學效果。一般來說,素描課程包括創意素描表現、結構素描寫生、靜物組合形體寫生、石膏幾何組合形體寫生、石膏幾何單體寫生等多個模塊,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采取實踐練習、小組討論、PPT課件、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素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例如,在結構素描教學中,這是對學生進行基礎技法的教學,主要圍繞不同形體位置透視規律、物象外在形狀等分析幾何體或物象的各個部位,并且針對不同物象組成結構的關聯性進行探討。首先,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物象,或者根據教學需求和目標給出靜物組合。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幾何體物象的外部結構以及內部結構,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通過旋轉、移動等功能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欣賞,掌握明暗關系并把握光線特征。再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物象組合的結構關系、透視規則等。最后,利用切線、水平線、中軸線等搭建結構,包括物象外部結構、內部結構重合部位的設計,增強物象結構的協調性。通過這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描繪物象的結構,使學生真正參與知識結構過程。經過這樣的探索,學生繪制出來的作品更具有內涵,能夠展現出較強的生命力。
(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要想保證素描課程教學效果,教師在工作中需要因材施教,針對素養參差不齊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長。這意味著教師要調整、優化授課形式,遵循集體講授、分類自學、分層練習、分類指導的教學原則,讓素描課堂呈現出來的局面是“合而不死”“分而不散”,有效解決各層次學生動靜支配的矛盾,實現教學資源最優化配置,從而取得優質的教學效果。對于基礎薄弱甚至沒有基礎的學生,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多動手、多動眼,著重培養他們理解和觀察畫面表現的能力,而對基礎扎實、藝術素養較高的學生,則著重培養他們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再創造能力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擺多組不同的靜物,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去選擇,再這個基礎上展開寫生練習。在此期間,教師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解決問題,如常識性的繪畫方法、構圖技巧、角度選擇以及位置選擇等,這樣可以避免無效勞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得到有效利用,既提升了教學效果,又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三)科學安排素描教學內容。在素描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全面發展,在這個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生活經驗表明,設計師的創新思維直接影響設計作品的好壞,然而,在素描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再現客觀事物,著重培養學生描繪客觀事物的能力,卻忽視了他們創新思維的培養,這樣很難讓學生今后有效適應社會,因此,教師要科學安排素描教學的內容,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鼓勵學生改變一直以來固化的審美角度,嘗試從新的角度去描繪客觀的事物,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在不同條件下感受事物形態特點,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固有思維,使學生獲得新的感悟與體驗,從而把握不同客觀事物的表現與性能。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越來越強。又如,培養學生將具象轉化為抽象的能力。在藝術設計造型中,抽象和具象是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一直以來,高職學生在素描課程教學中接受的是比較單一的具象練習,這不符合當前美術教學要求,新形勢下,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將具象轉化為抽象的能力,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握各種色調、顏色、圖形和質感的靜物,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平面練習與立體練習。與此同時,讓學生利用韻律線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外在與內在。通過這類方法培養學生將具象轉化為抽象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合理安排素描課程內容,譬如,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當以結構素描為主;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的安排應當以室內外效果圖、水彩風景為主,只有這樣,才能在各個不同專業中將素描課程教學的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推動高職院校美術教學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克斌.試論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的素描訓練[J].大觀(論壇),2019,(09).
[2]鄔瑞瑤,何婧.高職設計素描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農家參謀,2019,(13).
[3]劉快.高職建筑設計手繪表現素描課程改革初探[J].才智,2018,(35).
[4]夏秀麗.淺談如何提升高職繪畫素描課程教學效果[J].教育現代化,2018,(15).
[5]王瑋璐.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設計素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
[6]周少云.高職美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以《設計素描》課程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6,(01).
作者:夏秀麗 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