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聲樂和服裝設計融合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藝術同源來看,藝術來源生活,各類藝術的產生在歷史文化意義中具有融合性,傳統藝術身上具有很強的融合性,包括音樂藝術與服飾藝術。音樂藝術與服飾藝術的融合可視為藝術元素的交融,在民族聲樂藝術與服裝設計藝術中,二者呈現出審美藝術構圖中的分支形態。民族聲樂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唱腔、詞作、演唱技巧、演唱風格等方面具有影視文化內涵特性,服裝設計則在色彩、款式、材質等設計元素中也具有文化內涵,民族聲樂藝術可為服裝設計提供設計靈感元素,服裝設計則為民族聲樂演唱提供服飾的搭配以及創作內容。單從聲樂藝術來看,聲樂演唱需要通過服裝來達成藝術的統一美學要求,影視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風格,因而在語言、習俗、服飾等方面具有差異性,在這種差異性之下,我國影視民族聲樂藝術也存在多元化的演唱。《影視服裝設計》認為影視文化元素是服裝設計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影視文化元素為服裝設計提供多樣化的設計主題,通過服裝設計,不同的影視文化得到藝術性的塑造。民族聲樂與服裝設計的融合恰好在這種差異性的藝術結構中得到充分體現。該書為影視服裝設計教材,從影視人物整體造型的基礎理論入手,結合大量的影視劇設計實例,對不同類型影視劇風格的人物造型設計進行分析,以引導學生及讀者對影視人物造型有全方位的了解;再進一步著重從影視服裝設計的專業角度,從設計元素的運用到設計創作流程和方法以及設計繪圖表現方法進行了逐步深入地講解與示范。
一、民族聲樂藝術的語言與風格
中國傳統民族聲樂是傳統戲曲、曲藝與民歌的集中表達,在傳統音樂藝術中,影視民族聲樂是底層民眾的娛樂主流方式,在傳統戲劇中,南方與北方、東部與西部因為文化的差異性形成了戲劇演唱藝術的多樣化。現代民族聲樂將傳統聲樂與西洋美聲結合,傳統戲腔內容逐漸減少,具有現代音樂風格,民族聲樂在唱腔發生了許多改變。然而,民族聲樂的文化差異淵源未曾改變,基于現代音樂元素與中國古典音樂的交融,民族聲樂至今仍然受到許多聽眾喜愛的原因如下。
(一)民族聲樂的語言差異
民族聲樂的語言差異體現為地域性的方言使用,這種語言上的地域性差別早在中國古典戲劇多元化的劇種中有所體現。如京劇唱腔具有安徽安慶地區的語言特色,曲調清麗高昂,具有北方高原地帶剛烈之氣;昆曲唱腔帶有江蘇蘇州地區方言特色,作為南方戲曲的代表,昆曲具有江南水系地區的溫柔婉媚,唱法低吟含蓄。傳統民族聲樂包含的戲曲音樂在語言上有差異,現代影視音樂因為地域文化、影視文化的差異性,演唱使用語言也不同。如蒙古族聲樂中,演唱以蒙古族語為主,根據蒙古語輕音與重音發音規律演唱,整體上呈現為北方草原粗狂與豪放的影視性格特色。在音樂藝術中,語言的差異性使得各地區音樂唱腔不同,地區習俗與地域分類使得各地影視音樂創作風格不同,在這種地域文化差異中,形成了影視音樂藝術“百花齊放”的現象。
(二)民族聲樂的藝術風格
從音樂藝術范疇來看,民族聲樂是傳統音樂與現代美聲的結合體,它既不是純粹的戲曲、民歌,卻又包含了這些傳統演唱藝術,與此同時,具有明顯的西洋美聲演唱特征。傳統民族聲樂整體唱調音階較適中,除了部分戲劇劇種以高音為主,一般沒有高音成分,現代民族聲樂因為西洋聲樂演唱技巧的融入,具有京劇老生唱腔式的高音洪亮特色。當然,民族聲樂也不局限于少數影視音樂中,從廣義的民族聲樂來說,現代影視音樂具有濃厚的民歌演唱藝術風格,演唱的內容十分廣泛,同一般的音樂流派在內容上沒有很大的區分,高音演唱形式十分鮮明。
二、服裝設計的審美與要素
從蔽體到裝飾,服裝的作用早已經超出其基本功能范圍,現代服裝行業將審美感與舒適感作為服裝設計的兩大設計標準。服裝設計的審美感要求服裝的色彩格調、款式搭配以及季節性的審美效果;舒適感則要求服裝設計的面料、材質、剪裁的舒適程度。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決定服裝行業的審美決策,服裝的審美判斷不斷在變化,設計要素也隨著其審美標準在改變。基于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存在,服裝設計元素也存在多元化,多元化的設計因素為服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其中,中華影視文化元素是現代服裝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美學意義下的服裝設計藝術
音樂是聽覺審美藝術,服裝設計是視覺審美藝術,服裝設計同美術設計一樣,通過視覺性的審美效果傳達美學意義上的藝術愉悅感。藝術范疇中的服裝設計力求審美性,這種整體的審美內涵性質要求服裝設計師與大眾都要具有良好的審美判斷能力。設計師本人的審美判斷能力關乎服裝的設計美感視覺,服裝的整體款式、色彩、格調都需要設計師具有高度的審美判斷能力,這種審美判斷能力既要求服裝設計的專業性,又要求美學意義上的審美性,專業是審美的前提,審美則是專業的表現。專業的服裝設計必須具備審美愉悅功能,服裝的審美愉悅功能要求服裝提供視覺上的舒適感,通過審美性的服裝元素形成服裝的整體美感。當然,美感并非設計的唯一要求,美感與質感構成了服裝設計的完美境界標準,一款服裝設計的真正成功是美感設計與質感剪裁的融合。
(二)服裝設計的要素
審美性的藝術具有差異性,審美主體的主觀性和審美客體的多元化造成了審美評判的差異。不同的審美評判造成了服裝審美設計理念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因為地域性的文化差異呈現為設計元素的多元化。服裝設計的要素主要是色彩、材質和造型。服裝的色彩元素使用需要根據服裝的塑造風格、季節需求來設計,如夏裝一般采用青色、藍色、粉色等清涼系色彩;秋冬系列服裝一般采用土黃、黑色、亞麻色等暗色系色彩。服裝色彩元素的使用還需要根據服裝造型來設計,服裝的造型即款式,如西裝講究修身性和休閑性,修身性的西裝以黑色、白色、灰色,休閑性西裝色彩多元化。色彩與造型注重服裝的外形美觀,材質則注重服裝的舒適,服裝材質選擇和色彩與造型也有關系,不同色彩和造型對材質的要求不一樣,如襯衫要求材質使用輕柔性面料,毛衣則使用厚重性面料。色彩、造型、材質三者作為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具有相互性,需要在整體的設計中根據具體的服裝設計理念進行使用。
三、民族聲樂藝術與服裝設計藝術的關系
音樂藝術是一種聽覺審美藝術,服裝設計則是一種視覺審美設計。從藝術的整體來說,審美性的藝術具有交融性,音樂藝術是一種表演藝術,表演不是獨立的藝術形式,需要音樂、舞臺、舞蹈、服裝的搭配。音樂藝術表演離不開服裝的裝飾,服裝因為具有表演使用功能,需要根據音樂演唱的內容、風格、類型進行設計。民族聲樂的影視文化特性是表演服裝需要注意的設計元素。
(一)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融合
我國傳統藝術表演是樂、舞、歌的集合,古代沒有將表演藝術進行獨立分類,一場隆重的表演是樂曲、舞蹈、唱歌的集合表演。如戲劇表演,我國古典戲劇表演將唱曲、舞蹈、配樂融合在一起。多元化的表演中,其表演服裝也十分具有“戲劇化”特征,由于戲劇劇種豐富多元,具有地域性特征,其服裝也有濃厚的的地域影視特征。現代民族聲樂同樣也具有地域文化差異性,這種文化差異性也決定了表演服裝的設計風格。藝術是審美的藝術,現代影視音樂不僅僅是聽覺上的藝術,在表演時更是一種視覺藝術,民族聲樂藝術與服裝設計在“藝術美”的范疇中具有同一性,民族聲樂藝術能夠表現服裝的設計內涵,服裝設計則提高民族聲樂演唱表演的整體審美水平,在這種相互促進的作用下,音樂聽覺審美與服裝視覺審美的藝術融合提高了表演藝術的魅力。
(二)影視文化與服裝美學的交互
民族聲樂具有濃厚的影視特性和文化特性。我國早期民族聲樂創作具有濃厚的中國古典音樂元素,戲劇、樂曲、民歌演唱藝術風格遺留其中,唱法較為古樸,具有民間娛樂性意味。現代民族聲樂以突出“影視性”為主,將中國影視文化、國家情懷表現出來。服裝同民族聲樂藝術一樣具有文化差異性,各影視、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性決定了音樂藝術風格的差異性,也決定了服裝設計的差異性。民族聲樂的影視文化是音樂藝術與服裝藝術產生融合的中介,特定的民族聲樂演唱需要特定的影視服飾來搭配,根據民族聲樂的影視類別以及演唱內容來選擇服裝。如在藏族聲樂演唱中,歌唱家及伴舞適合穿藏族風格服裝。服裝同音樂一樣,也是一門充滿學問的藝術,一場音樂表演能否得到臺下觀眾真正的贊賞,與服裝提供的視覺美學有很大的關系。服裝的視覺美為觀眾提供了表演的美感,歌唱家的實力演唱則為聽眾提供了聽覺舒適感。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服裝設計藝術同樣也來源于生活。音樂與服裝雖然存在審美感覺上的差異性,然而同出于美學體系中,民族聲樂的表演需要借助服裝設計來提高整體上的舞臺藝術魅力,服裝設計則需要在民族聲樂演唱表演中實現其設計價值,表現出音樂藝術與服裝設計的價值融合。
作者:王莉 單位:周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