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相對于有父母親在家,能夠正常地接受親子教育的兒童而言的。正是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經商,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們基本缺失了父母親對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基本缺失了對父母親的心理歸屬和依戀,所以相對于有父母親在家的兒童而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幻其中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家庭結構是在婚姻關系和血緣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共同生活關系的統一體,既包括代際結構,也包括人口結構,并且是二者組合起來的統一形成。〔引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經商,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穩定性,從而導致了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在這種條件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主要體現為“單親”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長式四種家庭教育新方式。然而父母親未能擔負起家庭教育的重大義務和責任,而是把本應是自己義務和責任的家庭教育留給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鄰居、老師等,這樣就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問題的表現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結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臨時的、不穩定的教養結構。由于父母親對留守兒童言傳身教式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加之其他撫養人或監護人與父母在文化水平、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存在差異,從而使留守兒童較之非留守兒童,在學業成績,心理素質,道德品質,以及身體發育方面存在一些較為嚴重。
(一)農村留守兒童學業成績方面的問題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一是在學校中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很少有人問津。家庭撫養人或監護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農活,有的年齡過大、觀念陳舊、行動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顧自己的孩子,因此撫養人或監護人很少對留守兒童在學校中學習情況加以關注和了解。二是當農村留守兒童放學回家后,撫養人或監護人很少對其學習加以監督與輔導。特別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們的文化知識較少,很難對留守兒童在作業中遇到的困難加以正確的解釋和有效的幫助(見表2)。三是由于父母親不在身邊,農村留守兒童基本失去了教育最佳時機。當留守兒童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敗時,父母親很少有機會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給予他們鼓勵、獎賞或正確引導。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素質方面的問題
心理素質是一個由心理能力素質(智力因素)、心理動力素質(人格因素)和身心潛能素質三個亞系統交互作用的、動態同構的自組織系統。〔‘,正是在父母外出務工、經商、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發展方面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見表3),主要表現為:一是在家庭結構不完整的條件下,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滿足。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常年與父母相隔,在感情上與父母產生了真空;另則撫養人或監護人也常常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他們缺失了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這種情緒情感障礙的長期積累,容易使他們形成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出任性、暴躁、極端等缺陷性格。二是在缺少父母關愛和正常家庭氛圍的環境下,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相對疏遠,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這對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三)農村留守兒童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
道德品質是一定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在一貫的道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征和傾向。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們在道德品質方面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間題(見表4),主要表現為:一是撫養人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普遍采取溺愛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從而導致他們道德情感的缺失。他們只知單向的接受愛,不去施愛,對家長、朋友、鄰居、社會冷漠少情,缺乏社會責任感。二是由于撫養人或監護人忙于繁重的農活或是年齡較大、精力有限無暇重視留守兒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而是放任自流。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撫養人或監護人畢竟不如孩子的親生父母更為直接和嚴格,留守兒童離校后的監管幾成空白。三是在親子教育缺失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自覺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煙酗酒、賭博、迷戀上網,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四)農村留守兒童身體發育方面的問題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由于他們長期得不到父母親在身邊的照顧,從而使他們較之于非留守兒童在身體發育方面存在著一些主要問題,其表現為:一是撫養人或監護人在解決留守兒童的溫飽問題時,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飲食結構。一般情況下,撫養人或監護人往往給予留守兒童的是一種固定不變的飲食結構,因此使得留守兒童的營養狀況失衡;從身高體重方面來看,常表現為瘦長型或粗短型。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的青春期教育問題表現得尤為嚴峻。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撫養人或監護人出于一些傳統倫理綱常的束縛,很少給留守兒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當留守兒童青春期到來,面臨生理劇烈變化的問題時,常常陷人尷尬或迷惑的境地。
三、有效緩解和彌補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問題的對策
筆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問題,需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來進行緩解和彌補,其具體對策如下:
1.父母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帶到流人地人學接受教育;或是父母親在考慮外出務工、經商時,應盡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顧孩子,這樣可以比較充分地注意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變化的規律,對在孩子身上出現的一些不良問題,可以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和校正。另則,在外務工、經商的父母親應盡可能地留出一些充足的時間關注和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及心理狀況。例如,父母親要時常與留守兒童保持緊密的聯系,多和他們進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溝通;同時,父母親也要加強與撫養人或監護人的交流和溝通,適當放權給他們,讓他們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2.撫養人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需要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例如:撫養人或監護人應盡可能地給留守兒童創造有利的學習空間和氛圍,給他們準備一間書房,讓他們有一個清靜的學習環境;當他們學習遇到困難時,引導他們及時向老師或文化水平較高的鄰居請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他們設計學習計劃表,按照學習計劃目標和方案進行學習,控制她們玩耍的時間等等。撫養人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狀況也需給予必要的關注和了解,同時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例如:撫養人或監護人應盡可能地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不要對其過分溺愛或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方式;應加強與學校領導、老師的聯系,時刻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各方面的變化情況,并且對一些不良問題給予及時的校正;在飲食結構方面,注重留守兒童的身體狀況,準備營養恰當的食品,保障留守兒童身體發
3.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專項檔案,有效掌握留守兒童各方面發展變化狀況。專項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背景、學習生活及心理發展變化狀況進行詳細記錄,這樣既可以加強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撫養人或監護人的聯系,又可以及時地發現在留守兒童身上的新變化、新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監督和管理。學校應盡可能地動員干部和教師當好“家長”。學校針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為“留守”兒童逐一落實幫扶教師,負責在思想、學習、生活上給予指導、幫助,減輕留守兒童的孤獨感。
4.鄉鎮社區應加強對留守兒童撫養人或監護人培訓,督促其撫養人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給撫養人或監護人科學教育的觀念和方法。同時鄉鎮可設置社區教育機構,開展必要的社區教育。社區也應為放學回家的留守兒童開辟一片固定的活動空間和場所,對他們的業余活動加以規范和正確引導。同時,社區也可通過一些社區教育活動,來對留守兒童的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進行塑造。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問題作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存在的問題,因其涉及家庭多、范圍廣、影響深遠等因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思考。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有意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