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舊路加寬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結合部處治技術的基本思路
為防止結合部位出現不均勻沉降,就必須提高新老路基的整體性能,因此,結合部處治的核心思路就是盡量保證結合處的整體性能。提高結合處的整體性能就要先從地基著手,減少地基沉降,再從路基著手,加寬橫向聯系,最后才能避免路面不均勻沉降產生。
2技術措施
2.1原地面處理路網改造工程因資金較為缺乏,其地基處理方案都較為慎重,所采用的技術方案要盡量減少資金的投入,從而使原地面的處理通常都采用較為常規的辦法
2.1.1無水處地基該處地基水位較深,在清表后,可直接進行碾壓施工,或適當對基底30~50cm深范圍內進行換填素土,達到規范規定壓實度后進行路基填筑即可。
2.1.2常年積水處地基該處地下水位較淺,造成原地面難以壓實,一般先在路基內坡角線以外挖排水溝和集水坑,采用集中抽水,排到附近河道,待水位明顯下降后,再清除全部淤泥,然后對基底一范圍內進行換填素土、低劑量灰土或碎磚處理,壓實后進行壓實度檢測,或沉降量觀測。達到相關要求后,進行正常路基填筑。
2.2路基填筑
2.2.1老路基邊坡處理老路邊坡處土壤比較松散,垃圾草根較多,一般坡面土要予以挖除(通常在0.3-0.5米),直至密實的路基接壤處。老路與新路交界的坡面上應挖設臺階,以利于新老路基良好結合,如該路段舊路邊坡完整,則第一層臺階的開挖線應自舊路坡腳(清表后的坡腳)水平向內1~1.5米為宜,使其開挖后的臺階底角線與老路邊線基本平行;臺階應設成向內傾斜3%左右的坡度。每級臺階高控制在0.5m-1.5m之間,當然也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來定最佳尺寸。
2.2.2填筑土方路基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一般不應超過3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路堤填土寬度每側應寬于填層設計寬度,壓實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最后削坡。填筑路堤一般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應由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一層,經過壓實符合規定要求之后,再填一層。路基填筑壓實度檢測嚴格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2008)執行,達到規定壓實度后方能進行上層填筑。路基施工完成后,為保證施工質量,通常在路基頂用大噸位(50噸以上)拖振壓路機碾壓數遍,或在路基封頂20cm~40cm范圍做一至兩層石灰改善土,以保證路基彎沉達到設計標準。
2.3填料選擇路基填料一方面可以影響新路基自身的壓縮變形,另一方面影響新老路基的變形模量,進而影響結合部位路面結構的力學響應。路基填料的不同,會導致新老路基變形模量存在差異。從而導致新老路基抗變形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新路基的填料選擇控制極為重要。
路基施工中,新路基的填料最好選用與原路基一致的填料,但實際卻很難做到,因為根據公路建設事權劃的原則,路基土一般由當地政府提供,造成土質復雜,來源多樣,因此,一般情況先對土質進行分析,確定土質,液塑限、塑性指數、有機質、易溶鹽含量等。進而確定土質是否可用,如何使用等。穩定性差的填料主要有高液限粘土、粉質土等。高液限粘土粘性高中,塑性指數大,透水性差,干燥時很堅硬,但浸濕后強度急劇下降,不易干燥;干渴循環的脹縮所引起的體積變化很大;過干時成塊狀,不易打碎和壓實,過濕時又易于壓成彈簧土,屬不理想的填料。粉質土含有較多的粉土粒,雖有一定的粘性和塑性,但不易穩定,水浸后易成流體狀態,干旱時則塵土飛揚。毛細水上升高度很大,在季節性冰凍地帶會造成很大水分累積,導致嚴重的凍脹和翻漿,屬最差的路堤填土。受條件限制必須使用時,通常應采用翻開晾曬,摻灰拌和等措施處理后,方能使用。
輕質路堤適應于軟土地區或者當地有輕質填料(如粉煤灰)的舊路改擴建工程。利用輕質填料,一方面可以增加路堤的穩定性,減少路堤的壓縮變形;另一方面,因其減輕了路堤的重量,進而減少了地基固結沉降。目前,常用的輕質填料有粉煤灰、二灰土等。
2.4土工格柵使用土工格柵是以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等聚合物及玻璃纖維為原料制成的網狀織物新型建筑材料。是目前國內一種最新的土工建筑材料,它具有拉伸強度高(>100KN/m,延伸率小于千分之十五),尺寸穩定性好,耐腐蝕,抗老化(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地下),使用溫度寬(-50~120OC)等特性,已廣泛用于險坡防護、松軟地基處理、加筋土擋墻工程及一些高承載力的結構中,是建筑行業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型材料。土工格柵用于路基加固防護,格柵和路面材料融合在一起,可有效地分配荷載,提高路基的穩定性,減小不均勻沉降,承受更大的變荷。
施工時土工格網沿線路的橫向鋪設,將成捆土工格網自老路堤往新路堤方向展開,按設計長度截斷,施工時應保證格網鋪向與線路走向垂直。
先將鋪設在老路堤上的端部錨牢,然后再展開至新路基上,將土工路網張拉緊,使之產生2%~4%的伸長。相領兩副土工格網的搭接長度不小于20cm,并用尼龍繩呈之字形穿綁,使之成為一體。土工格網可根據設計多層鋪設。每層填土厚度不大于30cm,路床范圍內壓實度≥93%,其它部位≥90%。
3設計方面
新老路基結合部位易發生縱向開裂、錯臺,雨水由裂縫或錯臺處進入,會加劇病害的擴展。為防治此病害發生,就要在結合部位進行大量的處治措施設計,從而增加了工程投資并帶來相當的施工難度。在加寬設計中,可在結合部位設置分隔帶,可延緩或阻止縱向裂縫和錯臺對新路基的影響。這樣可保證在拓寬道路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節約施工成本并降低施工難度。
4結語
平原區舊路加寬工程受原材料影響和資金限制,其技術處治應全方位著手,本著簡約、有效、實用原則,考慮綜合處治,針對不同工程條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并進行相應處治技術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以確保所采取的處治措施不僅技術可靠,而且經濟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