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疾病防控論文:疾病防控體系缺陷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力配置不足,難以適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
人是管理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1],沒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員,就難以維持正常運轉,無法完成區域的疾病預防控制任務。公共衛生專業人員以社會群體為工作對象,不僅要求其編制數量能與工作崗位相適應,而且專業技術技能、相關學科甚至社會管理等綜合素質都應具備。我縣于2004年開始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原衛生防疫站更名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增設衛生監督所,在原來編制就很緊張的情況下,編制扣減了1/3到衛生監督機構,導致工作更難以為繼。具體表現為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如免疫規劃管理、傳染病防治等崗位人手明顯不足,應急處置與管理科室因人員短缺無法設置,嚴重制約了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發展。1980年國家編委、衛生部聯合下發了《各級衛生防疫站組織編制規定》[(80)衛防字第46號、(80)國編字第39號],是此后20多年來衛生防疫站人力資源設置的參考依據。實行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和省級對疾控機構的人員編制和結構無明確規定,向編委部門要求增加編制無據可依。目前,我縣疾控中心編制26人,實際在編23人,平均年齡46歲,學歷、專業和年齡結構嚴重失調,退休人員逐年增多,專業技術人才得不到及時補充,面臨著青黃不接、人員斷層的危險。
財政投入不足,疾病防控工作的開展舉步為艱
我縣屬山區貧困縣,財政靠中央轉移支付,近幾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經費投入,但絕大部分投入是人員工資的增長部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縣財政主要核撥人員工資,財政投入的增長幅度明顯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辦公、業務經費主要依靠從事有償服務來解決,否則工作無法正常運轉,此方式有悖于疾控工作的公益屬性。經費缺乏,無法選送技術人員進修學習和添置儀器設備。經費的投入是任何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財政保障的不到位,客觀上嚴重制約了疾控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公共衛生建設基礎薄弱,后勁不足
一是農村預防保健網絡脆弱。目前,雖有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但鄉、村兩級缺乏穩定的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農村疾病控制工作中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總體能力偏低,檢驗、檢測儀器不足,能力建設也有待加強。與此同時,由于居民生活、工作環境和行為習慣的變化,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數在不斷增加,已成為威脅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病種,出現了急性傳染病和慢性病同時并存的多重疾病負擔,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遠。二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管理不善。農村基層衛生網點存在著不鞏固甚至還有盲點的現象,鄉村醫生無法保證正常的生活來源,外出謀生、在冊不在崗現象嚴重,給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特別是免疫規劃的落實帶來諸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