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教師專業化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發展與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也在于教師。沒有教師的積極參與,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為此,當前世界各國都紛紛把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的建設,而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一種共同趨勢。
高等教育的成敗取決于3個因素:硬件、軟件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要實現理想的教育,關鍵是要有理想的教師。盡管我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制度都規定了基本的教師標準,只有符合標準的人才能進入教師隊伍,但就其現狀來說,他們還僅處于準專業狀態,在進入教師隊伍以后,還要為實現專業化目標作不懈努力,才有可能成為理想的教師。根據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師既要有所教學科的基礎,又要有教育學科的基礎;既要是所教學科方面的專家,又要是學科教育方面的專家。即是說,高校教師具有雙重專業屬性。此外,還要有教師專業人格,即與教師專業相關的個性品質——教師的心理品質和教師的道德品質。因而,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日標,可以從學科專業化、教育專業化、人格專業化這3個目標要素來探討和構建。
二、高校教師的學科專業化目標
高校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學科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形成和提高學科能力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養成與發展學科素養的過程。因此,學科專業化口標可以從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素養這3個方面來闡述。這些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基礎日標。
1.學科知識
高等學校的每一門學科知識都是將科學性、實踐性、創造性集于一體的學問.高校教師專業的勞動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創造性活動。他們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才能在學科教學中高屋建瓴、舉一反三,科學而又富于創造地達到教學目標,才能在學術上將學生帶到學科的前沿。因此,他們在職前學習中,應當學到足夠扎實的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在在職進修中,應當及時把握學科方向的前沿問題,并努力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做到基本理論扎實、學科方向明確、研究富有成效。
2.學科能力
人們所從事的活動是各種各樣的,所需要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從事任何活動所共同要求的能力,如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被稱為一般能力。而從事某種特殊活動所必須的能力,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繪畫能力等,被稱為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中獲得充分發展的某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系統。所謂學科能力,可以理解為學習和研究某種具體學科時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總和。學科能力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贊同把學科能力區分為兩種水平:一是學科學習能力,二是學科創新能力。這兩種水平標志著高校教師兩種不同層次或不同類型的學科能力。
3.學科素養
素養是使人的知識和能力更好地發揮作用的要素。素養著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受后天環境、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與社會實踐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品質。高校教師的學科素養,是指由高校教師的學科觀念、學科意識、思維方式等反映出來的具有學科特征的基本素質。比如音樂素養、文學素養、哲學素養、美學素養、數學素養等。學科素養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科學品質,是教師對某門學科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認識。
三、高校教師的教育專業化目標
高校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教育素養不斷提高、不斷發展的過程。它包括不斷學習、積累教育科學知識和一般文化科學知識,不斷形成、提高學科教學能力和一般教育能力。因此,高校教師的教育專業化目標可以由教育科學知識、一般文化科學知識、學科教學能力、一般教學能力4個方面來構成。它們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關鍵目標。
1.教育科學知識
高校教師專業勞動的特殊性,不但要求掌握足夠的任教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求掌握將學科知識的學術形態轉化為學科教育形態的教育科學知識。高校教師專業勞動不僅包含科學的創新活動,而且包含育人的綜合藝術。缺乏教育科學知識的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的。教育科學知識呈現的課程主要有: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育學、教育實習、教育科研方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等。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既依賴于學科教育專門化程度的提升和學科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更依賴于上述教育科學課程本身的科學化水平的提升與理念的更新。我國高校教師中存在著大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大量的尚未規范化和顯性化的教育知識。因此,豐富的處于隱性階段的無形知識還蘊藏在教育教學經驗之中,有待每一位高校教師去升華和運用。
2.一般文化科學知識
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是高校教師整個專業知識的背景。學科知識的獲得與深化,教育科學理論的充實與提高,都與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高校教師,熟悉任教學科以外的一般文化科學知識,不僅可以給學科教學提供豐富的例證,增強教學魅力,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開發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世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除學科知識外,高校教師專業必備的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應當有:外語和計算機知識、人文學科知識、數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等。
3.學科教學能力
學科教學能力包括學科教學設計能力、學科教學實施能力、學科學業評價能力、計算機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能力(如制作學科教學課件,在學科教學中掌握多媒體技術)等。
4.一般教育能力
一般教育能力是從事各種教育教學工作都必須共同具備的教師專業能力。如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社交與合作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應變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組織和決策能力、傳授知識的能力等。
四、高校教師的人格專業化目標
人格既是一個人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的道德品格。在心理學中,人格又稱為個性,是指一個人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即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人格的偉大對一個人取得才智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在高校,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會激起學生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引起學生模仿的意向,從而起到榜樣的作用。即是說,教師的高尚人格影響著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盡管每個人的人格特征都不盡相同,但是,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當目標明確地逐步養成與教師專業相適應的某些共同的人格品質。這些人格品質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影響教學活動。1984年官向均等人的研究表明,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教師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可表述為3個方面:處事熱情、情緒穩定、待人親切。這些人格特征應當作為高校教師人格專業化目標的基本內容,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動力目標。
1.處事熱情
處事熱情是教師在完成工作任務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是畢生的事業。高校教師處事應當有熱愛學習、熱愛專業、熱愛事業之心。其具體表現為工作責任感強,具有創新精神、成就意識和頑強的毅力。
2.情緒穩定
能控制和調節情緒,在遇到富有情緒色彩的事情時,不出現情緒上的大起大落。高校教師應當從如下3個方面來實現自己的情緒穩定:應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具有進行自我調節的策略,具有較強的自制力。
3.待人親切
這一人格特征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上,表現為熱愛學生。教師使學生感到親切是教育成功的保證,教師對學生的教誨只有在教師的所作所為充滿人情味時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熱愛學生是一種高尚情操,這種情操主要表現為;關愛學生的各個方面,能夠公平對待每一學生和充分尊重學生。
五、高校教師的專業化目標系統
以上我們分別探討了高校教師專業化目標中的目標要素,但它們并不是教師專業化目標的全部因素。事實上,還可以舉出一些與教師專業化有關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比如智慧雜交、思維統攝、經驗轉移、產生思想的能力和素養等。本文不再一一贅述。
高校教師專業化應當根據教師的不同個性特征,形成不同的專業特長和教學風格(藝術),成為不同類型的專家。所以,對于專業化目標而言,并不要求每個人都達到上述的所有目標,更不要求每項目標都達到相同的層次。即是說,在高校教師專業化的標準中,對于每個人都存在一個相對恰當的目標結構問題。然而,從整體考慮,高校教師專業化目標,應當是一個有機的結構合理的可控系統,系統中各目標要素是對每一個高校教師共同的基本要求,這就是下圖所示的“高校教師專業化目標系統”。
高校教師專業化目標系統,既為高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科學、明確、系統的目標要求,也為高校教師的專業化評估提供了制定具體方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