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孩子健康心理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周末晚上,丈夫說兒子和他下象棋下到深夜12點。
“這么晚,你讓他了嗎?”
“沒有,我一點也不讓呢。”
“那他會不高興嗎?”
當我聽說兒子沒有不高興,而且下輸后纏著丈夫下、直到下贏為止時,我不禁開心起來:“對,就要像我一樣,要有一種不服輸的堅韌精神!總算象個男子漢啦!”我高興得象孩子似的直拍手。為什么我這么高興呢?這還得從六年前說起。
那時他還上幼兒園大班。我想通過下棋培養他不服輸、敢于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品質,以便讓他把這種品質遷移到今后的學習上。然而,他下贏了就高興,下輸了就生氣,簡直無法把“戰斗”進行到底。
當初引他下棋,目的是先培養這方面興趣。所以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我通常是故意輸給他,而且還不斷表揚他:“你真厲害呀,我怎么又輸啦?”兒子贏了棋當然高興得手舞足蹈,得意洋洋,并要求繼續下。就這樣通過輸給他的方式保持下棋興趣。
然而時間久了,他竟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記得有一次,兒子輸了,臉色大變,大發一通脾氣,大哭大鬧,我說了他幾句,他最后把棋盤都掀掉了,氣得我狠狠地教訓了一番,說了一大串“勝敗乃兵家常事,哪有只贏不輸的……”等道理,他顯然聽不進去,最后兩人不歡而散。以后一提到下棋兒子就回避。
過后我反思了一番:這個年齡的孩子,事事都喜贏而不喜輸,很看重贏這個結果。孩子喜歡爭強好勝,事事爭第一,這本是好事。然而,只贏不輸,只要順境不要逆境,經不起挫折,承受不了失敗,太計較得失,太看重榮譽也不是好事。加之下棋時我長期謙讓他,他已變得輸不起了。如此經不起挫折和打擊,將來在生活、學習方面也這樣,這怎么行?這已違背我當初讓他下棋的本意了。不行,我得想個辦法好好治治他這輸不起的“病根”。
接下來有一天,我又“引誘”他下棋。“航航,我們這樣玩吧,我們不玩贏棋,只玩輸棋好不好?”兒子眼睛一亮,聽了很新鮮,問我怎么玩輸棋。我拿出十張撲克,說了規則:“你五張我五張,誰下輸了誰就得到對方的撲克。誰把對方手中的五張牌賺光了,就得到一顆紅五星,沒有紅五星的人就要給得紅五星的人講故事,有幾顆紅五星就講幾個故事。”因為他每天纏我講故事,我就采用這種獎勵方式。兒子聽了欣然同意。這下可好,我再也不用讓他了,他呢,為了得到紅五星,有時故意輸給我。那一次他連得五顆紅五星。害我一晚講五個故事給他聽。
之后,兒子不再把輸贏看得那么重了,覺得輸也很好玩的。過了一段時間,再下棋時我就又我改變了策略。
我說,“航航,你老是輸,好不好?”
“好玩呀,我輸了你可以給我講故事的。”
“你聽我講故事有趣嗎?”
“是呀,我最喜歡聽你講了。”
“可你開心了,我不開心了。”他問為什么。
我說:“你想你老是輸,我下著多沒意思呀,沒勁。你應該想辦法下贏我才好。你不輸我也一樣講故事。規定每晚給你講兩個故事,怎么樣?”他一聽,這“交易”還算劃得來,便同意了。
于是下棋的時候,不再故意輸或隨便亂下了,而是認認真真地和我下棋了。
經過這么一段時間的玩輸棋訓練,加上我常引導他說,沒有永遠的勝利,沒有永遠的第一,人可以喜歡勝利,也可以喜歡失敗,關鍵是失敗了懂得去找失敗的原因,找到了原因能夠去想法努力地學習,趕超勝利者等等。漸漸的,兒子能夠以平常心對待下棋的輸贏了,能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了。
之后,由于我工作忙,很久也沒關心他是否還有下棋興趣。前幾天兒子主動要求買回象棋,我以為也象以前一樣輸了又要生氣呢。哪知兒子現在下起棋來,表現得很老成的樣子,頗有“大將”風度了。
今天我特意問連續輸了七次棋的兒子:“下棋你還怕輸嗎?”“輸了就輸了嘛,有什么好怕的。你不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嗎?這有什么大不了的嘛。”我竊喜,故意激他:“你輸這么慘,那你還敢和爸爸下嗎?”他眼一瞪:“怎么不敢!總會有贏的時候,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在‘磨刀’呢。”說著掄起袖子,表現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
能贏得起,也要能輸得起!這才能正確看待勝利與失敗,才能擁有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