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體育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敲響了國人警鐘,體育課沒有充分發(fā)揮課改的目的,學校體育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體系受到影響,沒能達到增強體質學生應承戟的合理的運動負荷和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學校體育是導致學校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議切實改革體育課程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基礎來設汁課程方案,加強課外體育鍛煉,認真貫徹執(zhí)行中央7號文件精神,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使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盡快好起來。
關鍵詞:學校體育改革;學生;體質健康
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狀況
2006年9月18日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wèi)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公布了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初中生上升幅度最大,較2000年增加了8.7個百分點,7至22歲的學生中超重與肥胖檢出率仍在增加,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學生的肺活量、速度、爆發(fā)力、耐力等素質水平均呈繼續(xù)下降趨勢,值得欣喜的是我國學生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繼續(xù)提高,身高體重和胸圍的生長水平繼續(xù)增長,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繼續(xù)改善,重度營養(yǎng)不良基本消滅[1]。這一結果公布在社會上反響很大,有人在驚詫,有人在質疑。筆者認為,雖然引起這種現(xiàn)象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然而,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學生體質下降與學校體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在學生體質的各項指標中,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在解剖形態(tài)類指標里,圍徑下降的幅度高于長度;而生理機能又高于解剖結構;運動能力下降的幅度又高于生理機能,下降最嚴重的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耐力和反映運動系統(tǒng)能力的肌肉力量,而這兩項恰恰是影響學生健康最重要的身體素質。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體質下降的總體規(guī)律是受遺傳影響較大的指標下降的較少,而受體育運動影響的指標下降最為嚴重。可以說,學校體育工作是難辭其咎的。
二、學校體育改革的現(xiàn)狀
(一)理想課程與實際課程的落差
2002年我國頒布了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餃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一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后開始了新一輪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浪潮。有學者指出,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于同步標準化,其表現(xiàn)在統(tǒng)一的課程,大綱和教材,統(tǒng)一的考試評分標準,將不同的學生限制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千人一面缺乏個性,致使他們的智慧和潛力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挖掘。經(jīng)過多年努力,高校和一些中學的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項上體育課,提高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使體育課成了學校諸多基礎課當中內(nèi)容最豐富多彩和氣氛最生動活潑的課程。但是,著名課程理論家邁克.富蘭說:“改革是一項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課程改革作為一種深層次,全方位的改革總是漸進地,動態(tài)地按一些步驟進行的。有時并不能完全符合設計者預期的目標,在體育課改的6年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由此可以看出。
1、本次體育課改革指出了構建“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觀,即新的體育教學應從強調標準化共性的教育向個性化教育發(fā)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和人盡其才,以適應每個學生的體育要求。在教學中人們最為關注的是“興趣、娛樂、休閑和舒適”及其“三自主”教學,即學生自己選擇授課教師,選擇學習內(nèi)容,選擇學習時間,表面上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實際上失去了作為教學活動所應該具有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體育課變成了幾乎是松散的自由的玩耍“天堂”。如有的學生選擇室內(nèi)項目是為了避免風吹日曬,有的選擇運動量較小的項目是因為害怕病勞或擔心影響學習,他們在體育選項課上仍然表現(xiàn)為消極、被動、困惑、遲緩。
2、體育課改提出了淡化運動技能教學,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思想,一時間學校體育教學以快樂體育為中心,對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降到了最低點,有些學校甚至刪除了如田徑、體操等傳統(tǒng)項目,其理由是這些項目過于成人化和專業(yè)化,不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然而這種偏激的行為幾乎忘記了人的認知活動的規(guī)律與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那就是遵循問接經(jīng)驗和直接經(jīng)驗辨證統(tǒng)一規(guī)律],筆者認為,一些競技項目是經(jīng)過前人千百年的提煉,凝聚了無數(shù)體育工作者心血總結的技術技能和方法手段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3、體育課改放松了對體育教材的要求,因而有些體育教師直接把運動素材搬到了體育課堂,認為運動素材就是體育教材,沒有對運動素材進行簡化規(guī)則、簡化技戰(zhàn)術等改造。體育教材是在體育課中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精選的有組織的身體活動的內(nèi)容體系,運動素材是體育教材的基礎,運動素材經(jīng)過加工可以轉化為體育教材,應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合理選擇教材,卓有成效地把運動素材從文化的角度、歷史的角度、創(chuàng)造性的角度整合轉化為體育教材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4、課改強調教師的主體性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個別教學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但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卻降低了班級教學的整體效率,目前大學擴招,中小學班級容量又都在60人以上,無論師資和場地器材都無法滿足個別教學要求,由于主觀上解決不了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的矛盾,造成當前很多學校體育教學流于形式,客觀上嚴重阻滯對學生的指導、知識的強化訓練和某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以上幾點都是近來體育課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由于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生個性張揚,過分注重學生心理感受和興趣.忽視了一個最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應該達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即身體感受,那就是科學的身體鍛煉。身體鍛煉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發(fā)展身體、增進健康為目的的身體活動,方式與運用是要有其科學的要求的,并且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才能達到有效的增強體質。
6年的體育教學改革正是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較大的6年,并還有愈演愈烈之趨勢,無論是巧合還是有相關因素,學校體育應負有直接的原因,本次課改的指導思想是不錯的,但在實踐過程中沒有充分得到實施,具有不徹底性。課改實施是一個互動調適的過程,是一個由課程的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共同對課程進行使用、反思、調整和改進的過程,應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具體條件,對課程的某些方面加以調整、完善、改造和創(chuàng)新來不斷提高實施水平的r7],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法不轉變,課改就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二)課外體育鍛煉只是口號
由于課改在某些方面落實不到位,直接影響到課內(nèi)外一體化的教學體系,通過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而被那種過于“滿足學生興趣”的思想所代替,因而課外活動只是說說而已。教育部在1999年發(fā)出《關于假期、公休日黨校體育場地向學生開放的通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決定從2001年起,在全國組織實施“全國中小學生課處文體活動工程”,《學校工作條例》要求中小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通過科學的身體鍛煉增強體質也被社會普遍承認。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在被調查的38萬多名學生中,有66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其中24.8的學生每天基本不鍛煉,而且與5年前相比,學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質水平是呈繼續(xù)下降趨勢。
(三)學校體育管理方面
學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方向,所以領導重不重視學校體育工作,關不關心學生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是學校領導在明了國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面對現(xiàn)實社會時,在落實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就顯得蒼白無力,中小學要的是升學率,大學擴招后成陪增長的生源導致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加之社會和學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于是學校置國家有關課程規(guī)定于不顧.隨意占用不安排或少安排體育課、體育活動,學生學業(yè)負擔明顯加重,學習時間延長,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減少,學生體質健康別說增強.不被徹底損害就好了。
三、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抑制措施
(一)以《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上好學校體育課
首先:要保證體育課開足,不被擠占。各級各學校應制定相關的制度法規(guī),嚴格執(zhí)行,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進行,不能以任何名義擠占體育課時,其次,上好體育課,提高體育課質量和效果。體育教師應不斷探索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組織形式和方法,構建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教學模式。
1、重實效.而不拘泥于課的形式。結合本地實際與時俱進,地制宜,傘面開發(fā)體育課程資源構建適合本餃的體育課程內(nèi)容體系。
2、注重發(fā)展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
3、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職業(yè)信念,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好的能力和素質結構,堅持終身學習,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參與教學交流活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已,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促進者和領路人。
4、通過健康與體育、健康與營養(yǎng)、衛(wèi)生保健知識等,培養(yǎng)學生科學健身的意識,教育學生如何以體育手段調節(jié)日常生活,改善由于飲食、營養(yǎng)、體重、休息等長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調節(jié)學生身心、行為的健康。
(二)加強課外體育鍛煉
各級學校管理部門,都應充分認識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將其當作學校體育的中心工作來抓。校長要親自動員和號召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大學輔導員,學生家長,中小學班主任、體育教師要做體育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推動者,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生龍活虎,生氣勃勃的校園體育氛圍。超級秘書網(wǎng)
1、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全校工作計劃,進行統(tǒng)籌安排。
2、加強課外活動的計劃性,建立課外鍛煉及檢查、評優(yōu)等制度,保持課外運動競賽的經(jīng)常性和群眾性。
3、改善學校體育的場地和設施,激發(fā)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熱情。針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不足、設施陳舊的狀況,通過拓寬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加大體育經(jīng)費投入的力度,加強體育場地的管理和維修,鼓勵班和學生自購某些體育器材,尋求企事業(yè)單位(個人)贊助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吸引學生參與,提高學校體育俱樂部,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體育活動。
(三)深入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精神,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因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問題。引發(fā)我國高層關注,從而頒發(f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意見表明中央非常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時問的工作任務和目標: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廣泛開展群眾性青少年體育活動和競賽.加強體育生沒施和師資隊伍建沒.培養(yǎng)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和全社會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濃厚氛嗣,通過5年左右的時問,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育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yǎng)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應該說此文件是一個專為詳細指導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文件,其中要做的事情多達60余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用務實、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要牢固樹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盡快扭轉學生體質健康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