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畫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藝術風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我國的陶瓷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陶瓷美術家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領悟能力,一方面遵從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和陶瓷功能需求特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陶瓷美術傳統的裝飾技法和視覺表現效果,積極尋求陶瓷美術創新發展的內核,進一步融合當代國畫新技巧和新的創作思維與表現技法,從而使傳統瓷藝煥發新的光彩。
我國傳統國畫技法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開始于景德鎮的陶瓷裝飾藝術。在宋朝時期,景德鎮燒制的影青瓷清白淡雅,色澤純正,尤其是胎體質堅細白,溫潤如玉。元代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青花材料并應用于陶瓷裝飾活動中去。陶藝匠人在吸收外地裝飾經驗以及改革色釉的基礎之上,逐漸拋棄了使用已久的刻花、印花的紋飾藝術,而把普通大眾熟悉的毛筆繪畫技巧應用到瓷器上,特別是元代中后期,陶瓷裝飾圖紋直接來自于宮廷畫院中的國畫粉本,由此開啟了陶瓷裝飾活動與國畫藝術融合發展的歷程。明代以后,政府設置了專門的官窯御器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陶瓷器物材料、工藝、內容、形式、造型、紋飾方面的開發與創新,從而使明代的“釉上彩”實現了“開一代未有之奇”的突破式發展。當時,成化的斗彩、萬歷的五彩等知名器物品種,都是以國畫的形式為摹本來裝飾陶瓷,比如宣德窯瓷器中的一件“蟋蟀罐”,畫面上描繪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象,水墨畫的視覺效果躍然于罐體之上,既說明了國畫藝術在陶瓷彩繪中的日趨成熟;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國畫裝飾瓷器的熱愛與追捧。這個時期粉彩瓷的裝飾效果、構圖手法、用色方式、情感意境等等主要是吸收了國畫的表現技法,比如線條畫的凸起挺拔,宛如國畫藝術中的“鐵線描”。這一時期,為了實現國畫藝術在陶瓷裝飾中達到更高水平的藝術效果,很多從事彩繪的瓷業藝人都十分擅長國畫藝術,甚至接受過嚴格的國畫訓練等等,比如清粉彩的“三羊開泰”畫面中,以三只羊作為主題,以松樹作為背景,呈現出濃厚的國畫韻味和高超的國畫功底。清朝末期,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陶瓷業的諸多畫師,開始擺脫在官窯為宮廷畫瓷的束縛,進入自由創作的狀態,由此開創了一個新的裝飾風格。
二、國畫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特征
國畫是用毛筆、墨、顏色等材料,在特制的宣紙上作畫。具體來說,國畫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山水畫技法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技巧與視覺效果
我國傳統山水題材的國畫藝術歷來講究“六法”的創作特征,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畫家采用勾、皴、擦、點、染等技法,水墨以線為主,深、淺、濃、淡恰到好處,染上特殊的顏料,由此在瓷器表面形成特殊的畫意效果。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匠師往往采用勾線點苔,涂面用勾、皴、擦、點、染等方式畫出山石或者是勾勒出畫面的基本形態,再用較濃的顏料點染山水畫面,既能增強藝術效果;同時也能增加山石樹木的遠近層次感和蒼茫蔥郁的視覺效果。
2、人物畫技法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技巧與視覺效果
我國傳統國畫藝術中的人物畫創作力求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形神兼備。據相關記載:宋代時期已有人物瓷畫,到清朝時則已廣泛盛行,不僅畫工精細,色彩艷麗,而且形成了陶瓷裝飾藝術獨特的繪制方式和視覺表現效果。首先,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與傳統國畫藝術中的“柳眉”、“鳳眼”、“櫻桃小口”、“纖纖玉指”相比,陶瓷繪畫由于受到畫面空間的制約,往往會省去仕女嘴唇、鼻子等面部細處,而是以發髻和面部輪廓的簡單勾勒為主。這種創作技法達到了以簡勝繁的作用,由此給欣賞者以更大的審美想象空間。其次,以人物畫為主的陶瓷裝飾藝術也非常重視人物形象、氣質、神韻的表現。比如清朝康熙五彩人物瓷盤畫,雖然呈現的是多姿多彩的畫面效果,尤其是仕女的身材窈窕,衣紋洗練,但個個神態自然莊重、委婉含蓄、深沉文雅,從而達到了“艷而不俗、妖而不窕”的美感。
3、國畫藝術在青花瓷器中的應用
與我國傳統的國畫藝術一樣,青花瓷也采用毛筆作畫,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元代青花瓷使用筆鋒尖、彈性好、含料多的毛筆,通過勾、榻、點、涂的方式進行瓷面繪畫創作。從創作技法與藝術表現的角度來說,青花瓷的裝飾也充分借鑒了我國傳統國畫創作技法。首先,它吸收了國畫藝術中的“暈染法”,創造出“分水法”,也即是在完成勾線之后,采用分水筆在畫面的線條輪廓中進行分水處理,由此形成不同的深淺層次。青花瓷講究“水路分明”,使畫面的穿插、虛實處理達到和諧、融洽的視覺效果,從而形成了傳統國畫藝術的“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畫面特征。其次,我國現代青花瓷裝飾藝術在傳統裝飾技法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國畫藝術中勾、皴、點、擦技法,從而適用于不同的干濕顏料,比如用枯澀的焦墨法表現瘦骨勁石,遒枝老干等等。另外,還有一部分匠師在傳統國畫“潑墨”技法的基礎上,使用“潑料法”的方式在瓷器表面進行作畫,產生酣暢淋漓的視覺效果。
三、結語
當前,在國畫注重生活歷練與寫生創作的感召下,很多陶瓷裝飾藝術家走進大自然,師法造化,勤奮筆耕,勇于突破傳統構圖、材料、技法的束縛,在全面吸納國畫藝術對物象表達新符號語言的基礎上,或者是全面地表現自然物象,或者是展現其中的邊邊角角,由此產生耳目一新的視覺表現效果。所有一切陶瓷裝飾手法都只是對現代陶瓷裝飾藝術的繼承、消解與創新,為藝術家的情感表達與個性的張揚和發揮以及對生命熱力和對精神內涵的渴求而服務,這極大地提升了陶瓷裝飾活動的藝術表現效果、情感意蘊與精神內涵。
作者:鄭躍麗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