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治療功能便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鍵詞】中藥
很多人的肛腸并沒有明顯的病變,但就是長期便秘,醫學界稱之為功能性便秘。近年來醫學界已將功能性便秘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對待[1],從而大大促進了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治療進展和療效提高。
1功能性便秘的分類[2]
以“老年性便秘”、“女性便秘”、“兒童便秘”等都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都必須在找到明確病因的前提下才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從病因上對功能性便秘進行分類。
1.1慢傳輸型便秘(又稱結腸型便秘)糞便在結腸中通過緩慢,水分被腸黏膜大量回收,導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難。原因有:一是結腸無力性便秘,見于老年體弱者,表現為腸鳴音減少,便次減少和糞量少;二是排便動力缺乏性便秘,見于膈肌衰弱如慢性肺氣腫者,腹肌衰弱如多次妊娠、肥胖、急劇消瘦者,提肛肌衰弱如經產婦;三是腸壁刺激匱乏性便秘,多因飲食中食物渣滓、纖維素、活動量太少導致,見于人為抑制便意、環境改變、精神抑郁、精神病、神經性厭食等;四是腸蠕動抑制性便秘,如長期應用瀉劑、鐵劑、肌肉松弛劑、抗抑郁劑等抑制腸蠕動,導致弛緩性便秘。
1.2出口阻塞型便秘(又稱直腸型便秘)由于肛門直腸附近的組織或器官發生病理性改變,導致排便困難。其因:一是直腸無力性便秘(或稱弛緩性便秘),指直腸及盆底非解剖原因、非器質性變化、生理機能退行性改變引起的出口阻塞性便秘,可見于分娩產傷、不合理飲食結構、久蹲強努排便、營養不良、中氣不足者;二是盆底肌功能不良性便秘(或稱失弛緩性便秘),其因盆底肌痙攣性功能亢進導致頑固性便秘,常見于長期忽視便意、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尤其多發于75歲以上、常服瀉劑以協助排便者,其排便動力存在嚴重不足;三是直腸外梗阻性便秘,因直腸毗鄰組織器官壓迫或阻塞直腸所致,常見子宮后傾位壓迫直腸前壁、盆底疝等。
2功能性便秘的中藥施治
根據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1999年5月濰坊會議的規定: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或合并一些特殊癥狀,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幫助排便,在不使用緩瀉劑的情況下,7天內自發性排空糞便不超過2次或長期無便意。
功能性便秘的治療應以解除排便困難癥狀、恢復正常排便規律為目的。患者首先應保持精神舒暢,增加運動,加強腸肌和腹肌鍛煉,糾正不當飲食習慣,養成按時排便習慣,積極排遣精神或心理障礙,預防藥源性便秘等,同時配合藥物和簡便的手法治療。當各種保守療法治療無效時,方可考慮使用手術療法。中醫藥治療功能性便秘,主要有以下幾型。
2.1慢傳輸型便秘因正氣不足所致,又稱陰結。表現為便次減少或便意缺乏,腸鳴音減少,飲食量少或口干,小腹脹滿,糞便干燥如球或量少、排出困難,舌質淡紅,苔白欠津液,脈沉細。此為氣陰不足,腑氣不通,治宜平補氣陰,潤腸通便。(1)單味決明子炒或打碎,成人每次15g,小兒6g;陰虛血少,可加入枸杞9g,杭白菊、生地各5g;若氣虛,加生曬參3g;嬰幼兒內熱便秘,加玄參6g[3,4]。(2)牛蒡子加生地、玄參、麥冬以養陰生津[5];血虛者,宜加當歸、熟地、何首烏之屬以滋陰養血;兼氣滯者,須伍用枳實、木香、檳榔、烏藥等順氣行滯;咽喉腫痛,癰腫瘡瘍,風熱癢疹諸癥而大便干結者,可與連翹、浮萍等伍用,其功益彰。(3)菟絲子性甘微溫,能補腎陰陽,補陰而不滋膩[6]。組方:菟絲子25g,生地黃15g,檳榔8g。如宗氣虛弱,排便無力者,則加適量黃芪,療效確切。(4)補骨脂辛苦大溫,補腎助陽,可治證屬腎脾陽虛,腎氣不足的便秘。潘氏等[7]以溫脾湯加味治療陽虛寒積便秘患者,而后以單味補骨脂或配肉豆蔻、肉蓯蓉各15~30g水煎服,每日或隔日1劑,服用半月~2個月,可獲長期療效。(5)生何首烏成分含蒽醌衍生物,以大黃酸及大黃瀉素為最多,具有潤腸通便作用,適用于虛人便秘[8]。生何首烏20~30g,生山楂10g,丹參20g為基礎方,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2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但服藥后出現大便溏稀和大便次數增多應中斷服藥。(6)生白術大量使用有增加腸動力,加快腸蠕動,促進排便的作用。每遇虛秘之癥,亦可用大劑白術,乃取當歸補血湯用大劑黃芪之意,名為補血,實為補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