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發生獻血不良反應原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分析大學生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方法收集我站2003~2007年7549名大學生無償獻血者獻血體檢表及反應記錄,并對其進行統計。結果不同性別、年齡、體重、獻血量和獻血次數的獻血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不同。結論大學生獻血發生獻血不良反應與性別、體重、獻血次數、年齡有一定關系,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獻血前過度疲勞、獻血環境不理想、獻血者營養狀況不佳、獻血者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等。
關鍵詞:無償獻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
在校大學生是無償獻血的重要人群,在許多地方,他們甚至是最穩定和最可靠的血源,在我市獻血人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相關研究證實,在校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獻血反應的發生率遠高于成年人群[1],很多積極參加獻血的大學生由于在首次獻血時(或獻血后)發生獻血反應而不愿或害怕再次獻血,以至影響無償獻血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而,分析大學生發生獻血反應的相關因素,提出合理的方案降低其反應率,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回顧性分析了2003~2007年瀘州市大學生獻血反應發生率與獻血者性別、體重、獻血量和獻血次數等因素的關系,并初步提出降低反應率的一些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3~2007年無償獻血的大學生7549人,年齡18~25歲,平均19.4歲,平均體重57.8kg,其中男性占46.87%,女性占53.13%;首次獻血者占76.29%,獻血200ml者占62.7%,400ml者占37.3%,體重<60kg者占58.96%。
1.2不良反應記錄常規健康征詢、獻血前體檢和化驗后,對符合獻血條件者進行詳細的資料登記,并根據獻血者個人情況結合獻血者的意愿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根據獻血記錄,凡獻血者出現頭暈、出汗、惡心、面色蒼白、心慌胸悶、四肢冰冷、血壓偏低、心率減慢、意識喪失、驚厥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之一即為獻血反應。
1.3統計學方法對資料統計結果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獻血者性別與獻血反應的關系見表1。大學生獻血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獻血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
2.2獻血者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的關系見表2。首次獻血者獻血反應發生率高于二次以上的獻血者。表1性別與獻血反應發生率比較注:χ2=11.98,P<0.005表2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發生率比較注:χ2=10.41,P<0.005
2.3獻血量與獻血反應的關系見表3。獻血量與獻血反應關系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獻血量與獻血反應發生率比較注:χ2=0.27,P>0.05
2.4獻血者體重與獻血反應的關系見表4。獻血者的體重與獻血反應有關,體重越重,其獻血反應的發生率越小。表4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關系比較注:χ2=12.42,P<0.005
2.5獻血者年齡與獻血反應的關系見表5。獻血反應隨獻血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表5獻血年齡與獻血反應關系比較注:χ2=27.18,P<0.005
3討論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獻血人群,從調查結果看,年齡較小、體重低、女性獻血者和首次獻血等因素均是發生獻血反應的危險因素,其獻血反應的發生率為4.54%,遠高于一般獻血人群<3%[1,2]。
曾有研究認為性別的差異可能不是一個獨立的影響因素,女性高獻血反應發生率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于其體重較輕[3]。筆者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在體重、獻血量和獻血狀態均相同的情況下,女大學生發生獻血反應的概率遠遠大于男大學生,這可能與女性的心理素質、生理代償及耐受能力有關。
調查結果還顯示二次以上的獻血者其獻血反應發生率為首次獻血的60%左右,主要是由于初次獻血者對獻血知識的了解程度不夠,有恐懼感,心理較緊張,所以很容易產生獻血反應[4]。還有一些初次獻血的獻血者當看到他人獻血或發生不良反應時,十分緊張,剛剛采血即發生獻血反應,即連鎖反應。而比較獻血200ml和400ml獻血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獻血反應的發生與獻血量之間沒有直接關系。
在表4中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體重的增加獻血反應的發生率基本都呈下降趨勢。有學者認為,體重與血容
量成正相關,高體重意味著高循環血量和相對的低獻血量,這也許是高體重組獻血反應發生率低的原因。對于首次獻血,體重的微小變化會引起獻血反應發生率較大的變化,對于重復獻血者,體重引起的反應率變化幅度要小得多。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年齡大于20歲的獻血者出現獻血不良反應的較少,可能與該年齡組的獻血者見識較廣,對血液的生理知識和無償獻血知識有一定了解,能夠對自己充滿信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關,所以獻血反應的發生率比年齡小于20歲的獻血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率低。
除了獻血者的年齡、性別、獻血量和年齡等因素外,導致無償獻血者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還有以下幾種:(1)獻血前過度疲勞。在校學生學習任務重,還有一些學校的學生還要參加體能訓練,獻血前也不例外,容易造成采血時暈厥。(2)獻血環境不理想。在我市大學生獻血均為采血車到校集體采集,每次采集的人數較多,人員擁擠、聲音嘈雜,往往有一人獻血多人圍觀的現象存在。夏季在室外采血時,由于天氣悶熱,獻血者在陽光下等候時間長,出現獻血不良反應者大大增加。(3)獻血者營養狀況不佳。由于我國尚不富裕,學校生活相對比較清苦,再加上有很多同學家庭經濟條件原因,營養狀況可能不佳。(4)獻血者由于對獻血前后注意事項了解不夠,防護意識不強、體質虛弱等發生獻血反應。
總結以上引起獻血不良反應的諸多因素,均可歸屬于精神因素。可見精神因素是發生獻血不良反應的最主要因素,要解決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獻血不良反應,應注意:(1)要加強對在校學生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和溝通,不僅僅局限于在采血前向獻血者進行有關獻血知識的宣傳,而且在采血過程中也要加強醫護人員與獻血者的相互溝通,并在獻血后做好回訪。(2)改善獻血環境,夏、冬兩季盡量在采血車上或室內進行采血,并保持空氣的流通。(3)采血時獻血人員按流程分批進行獻血,以便降低獻血時人員嘈雜、喧嘩和等待時間過長。
為了持續穩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對低體重首次獻血的大學生應勸說其獻血200ml,而對該組人群再次獻血時,應鼓勵其獻血400ml,特別是男性;對于高體重大學生,尤其是>70kg者,應從首次獻血開始鼓勵其獻血400ml。另外,應更多地鼓勵男性大學生參加獻血,而對女大學生獻血則應更加注意做好其心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鄭旗林,譚鵬鷹,周小忠,等.獻血量與反應情況分析.中國輸血雜志,2004,17(2):115.
2郭建社,劉巧,周珊.400ml獻血者的獻血反應調查分析.中國輸血雜志,2004,17(2):114.
3TrouernTJ,CableR,BadonS,etal.Acasecontrolledmulticenterstudyofvasovagalinblooddonors:Influenceofgender,age,donationstatus,weight,bloodpressure,andpulse.Transfusion,1999,39(3):316.
4張愛欽,林燕,陳建彬.獻血量、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的分析比較.中國輸血雜志,2005,18(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