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觀察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6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按就診順序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3例給予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對照組33例給予來氟米特治療。分別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理化檢查結果的變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7.0%,對照組為87.9%,治療組關節壓痛、關節腫脹數及晨僵時間等指標改善優于對照組。結論: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桂枝芍藥知母湯來氟米特
ClinicalStudyontheEffectofGuizhishaoyaozhimuTangonRheumatoidArthritisWANGCheng.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Xinjiang(83005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guizhishaoyaozhimutangonrheumatoidarthritis.Methods:Sixtysixpatientsofrheumatoidarthritisattheactivestag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rapeuticgroup(n=33)andcontrolgroup(n=33).Thetherapeuticgroupwastreatedwithguizhishaoyaozhimutang,whil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leflunomide.Clinicalsymptomswereobservedandphysicalandbiochemicaltestswerecarriedout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7.0%ofthetherapeuticgroupand87.9%ofthecontrolgroup.Thejointpainunderpress,thejointswellingandthetimeofmorningstiffnessinthetherapeuticgroupwereimprovedmore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Guizhishaoyaozhimutanghasgoodeffectonrheumatoidarthritis.
Keywordsrheumatoidarthritisguizhishaoyaozhimutangleflunomide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持久或反復發作的滑膜炎,最終導致關節結構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桂枝芍藥知母湯載于張仲景《金匱要略》,歷代醫家均將其作為治療痹證的主方,臨床應用廣泛。筆者應用該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7年12月~2009年1月門診RA患者6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3例,男9例,女24例,年齡20~56歲,平均40歲,病程0.6~22年,平均12.3年;病情分級:輕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3例;血沉46.3±23.7mm/h,CRP51.7±28mg/L。對照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齡21~55歲,平均42歲,病程0.8~20年,平均13.5年;病情分級:輕度18例,中度13例,重度2例;血沉45.1±22.3mm/h,CRP55.8±30.1mg/L。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分級、血沉、CRP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的分類標準[1],具備以下7項中4項即可診斷:①晨僵至少1小時,持續時間≥6周;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持續時間≥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腫,持續時間≥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持續時間≥6周;⑤皮下結節;⑥手和腕的X線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及關節間隙狹窄);⑦類風濕因子(RF)陽性。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指導原則》中有關標準[2]。寒熱錯雜型:主癥為關節疼痛,局部觸之發熱,或觸之不熱,但自覺發熱伴惡寒或畏寒;次癥為全身熱象不明顯,舌苔或黃或白或黃白相間,脈弦數。
排除晚期關節畸形、殘疾、喪失勞動力者;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者;合并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胃、十二指腸活動性潰瘍者;過敏體質,或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食物有過敏史,醫師認為不宜納入者;正在服用改善病情藥或其他效用相同的中西藥物者;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
2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組方:桂枝20g,芍藥15g,甘草、麻黃各10g,生姜、白術各25g,知母、防風各20g,炮附子10g(先煎)。1天1劑,水煎溫服,1天3次。對照組給予來氟米特片1次50mg,1天1次,服3天,第4天始每天20mg口服。第一個月同時加塞來昔布1次0.1~0.2g,口服,1天2次。兩組均觀察治療20周。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治療前后的臨床、實驗室指標。臨床指標包括關節腫脹指數、關節壓痛指數、休息痛及晨僵時間;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沉、C反應蛋白(CRP)檢測。
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相關標準制定。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75%,血沉、CRP正常,或明顯改善,或接近正常。進步: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50%~75%,血沉、CRP有改善。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50%,血沉、CRP有改善或無改善。無效:主要癥狀、體征整體改善率<30%,血沉、CRP無改善。
3.2結果治療組33例中,顯效19例,進步10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0%;對照組33例中,顯效12例,進步13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7.9%。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3.3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和實驗室指標改善情況與治療前比較,兩組能顯著改善患者主要癥狀及體征(P<0.05),但治療組治療后關節壓痛、休息痛、晨僵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和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ΔP<0.05不良反應:治療組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有3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胃腸道不適、口腔潰瘍、皮疹,但不影響治療。
4討論
RA是一種難治性疾病。慢作用抗風濕藥因其良好的改善骨質破壞和保持關節功能作用而作為一線用藥,但價格昂貴,而且因為毒副作用或對其毒副作用的顧慮而使病人終止用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類風濕關節炎(RA)屬中醫“痹證”范疇。《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RA起病多由素體虛弱,后天勞損,外邪侵襲,風寒濕熱痹阻經絡。病因風寒濕外襲,漸次化熱傷陰,故治宜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滋陰清熱。桂枝芍藥知母湯以桂枝為主藥,善于溫經通脈,調和營衛。知母藥性苦寒而質不燥,既能清氣分實熱,又能清腎經虛火,清熱不傷正,滋陰不戀邪。附子行藥勢為開痹之大劑,防風祛風除濕,白術健脾補虛燥濕除痹。桂枝、芍藥、知母、甘草合用,養陰清熱,調和營衛,充益五臟之氣,和血脈,利濕消腫。麻黃、附子、桂枝合用,溫陽散寒、祛風止痛。干姜、甘草溫中和胃。許家驪等[3]研究表明,桂枝芍藥知母湯有明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和大鼠棉球肉芽腫組織增生,降低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顯著抑制AA大鼠原發性足腫脹及繼發性關節炎,同時可明顯降低AA大鼠炎性組織中PGE2的含量,能顯著抑制炎癥反應時的白細胞游走。方中附子對血液循環有明顯作用,能使血流量增加,外周阻力下降[4],從而改善缺氧與微循環障礙。此外,附子中的烏頭堿類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抑制關節腫痛[4],并且具有鎮痛作用。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0.897900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930
3許家驪,羅霄山.桂枝芍藥知母湯抗風濕的藥效學研究.中藥材,2003,26(9):662664
4張衛東,韓公羽,梁華清.國內外對中藥附子成分與活性的研究,藥學實踐雜志,1996,14(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