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風建設應對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加強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是應對復雜國際形勢的最優選擇
縱觀目前的國際形勢,不難發現,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高等教育的開放程度也越來越大,中國為了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需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而實現和完成這樣的目標,就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大量創新人才進行支持,這就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高校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則與高等院校的學風優良程度密不可分,優良而健康的學風不僅能夠為學生成長提高非常優秀的環境,更是學生在大學里不斷奮斗的源動力。因此,當前本科院校發展所面臨的形勢迫切要求高校進行優秀學風的建設。
1.2加強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是高校創新教育方法的必經之路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格局逐漸形成的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發展必然要求教育方法的革新。國外的高校人生觀教育注重人與人之間換位思考、注重團隊合作的相關研究,注重人們思想道德的建設,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國高校在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時所有所欠缺的。相關的高校教師需要在繼承我國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吸取國外成功的教育經驗,進一步加強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借此達到創新教育方法的最終目的。
2.本科院校學風建設存在的挑戰
2.1傳統文化的缺失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功利色彩濃厚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已經繁衍了五千年,具有豐富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一種從原始社會逐漸沉淀至今的畢竟穩定的優秀文化形態,反映了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千百年來整個中國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的精神。然而近幾年來,整個社會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并不足夠重視,這就導致一部分本科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淡化以及迷茫,缺乏了應有的傳統文化修養及情操。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功利色彩濃厚,只關注自我價值能否實現,缺乏了為祖國繁榮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的遠大追求。部分甚至學生出現了精神空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感到迷茫,難以在現實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再加上近幾年來,一部分本科院校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將部分專業以功利性作為尺度來衡量,這就對學生起到了負效應的引導作用。在這種教育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也就漸漸被忽視,看似不能為就業貢獻一份力量,不能直接幫助到學生的傳統文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一部分本科院校甚至是整個社會邊緣化。這種負效應的教學導向,漸漸導致了本科院校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忽略培養自身的傳統文化思想道德價值觀,最終使得本科院校難以形成優良的學風,人才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2.2學生學習動力的喪失對學風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負作用
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步入大學以后及時適應大學生活,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有少部分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的動力,自律性差,在學習上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具體表現為上課遲到,早退,曠課,未能按時完成作業,課后學習時間少,紀律松散等。反映在成績上最明顯的現象即為補考率高。這些現象都充分表明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而這根本原因即為喪失了學習的精神動力,喪失了理想的支撐。很多學生初高中是為了中考,高考,父母的期望等目標而學習,但是上了大學后,為誰學,學什么等問題沒有認真思考過,一些人為父母,為工作而讀書,很少有人能將自身發展與民族興旺,祖國昌盛,人民幸福聯系在一起。這一部分喪失了學習動力的學生可以說給本科院校的學風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負作用。
2.3學生娛樂型的宿舍生活占據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
學生宿舍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陣營,它也在潛意識地不斷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風建設。隨著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迅速改革,高校后勤在不斷的與時俱進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多樣化的問題,例如學校租用公寓作為學生宿舍已屢見不鮮。開放式宿舍的這種管理形式同時也暴露出了校園盜竊,詐騙等一系列安全問題,學校在改革深入的同時,應加強學校日常管理,嚴格把關安全問題,穩定校內秩序,避免學生人身財產的丟失。而網絡時代的到來,更是改變了學生宿舍生活的組成成分。使學生宿舍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被網絡所取代,網絡游戲和其他娛樂方式占據了大學生大量的業余時間,無形之中影響了整所宿舍乃至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和學風建設,而學習知識庫和其他輔助學習工具已經很難被學生接受和利用。如何使得學生的宿舍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如何使網絡的利用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良性循環,是當下高校教育人員在建設優良學風時所面臨的重大棘手難題。
3.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應對策略
3.1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引導,從根本上完善學風建設
本科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僅應當是具有專業技能的符合型人才,更應當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完善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只有有了高尚的人格,一個人才能真正地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才能真正地為人民造福,才能夠樹立起遠大的人生理想,才能擁有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而傳統文化教育就在塑造本科院校學生的個人完整人格以及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方面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傳統文化所蘊涵的不畏艱難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本科院校學生的人生旅途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情感對每一位本科院校學生的浸潤教育,有利于使得學生明確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使命和責任,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五千年來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心比心”,“言必行,行必果”等一些優秀道德品質,更是高校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完善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優秀精神資源。本科院校需要充分明確傳統文化的價值,要堅決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作為學風建設的價值核心,加強高校學生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同時,要在校園中打造出傳統文化的文化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浸潤其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以及傳統文化思想道德價值觀的建設,進而從根本上完善學風建設。
3.2從改善教學環境著手,為形成良好教學學風打下堅實基礎
本科院校需要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著手,為學生創設優秀的教學環境,進而為優良學風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硬件方面,本科學校可考慮對現有的一部分教學設施進行革新,例如在每所階梯教室配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加獨立的多媒體教室,開設大型機房等等。軟件方面則是在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兩方面,本科院校可考慮向其他優秀學校學習經驗,在規章制度上統一嚴格要求,宣傳自身的辦學理念,形成嚴謹的作風,使學校的辦學水平與國際優秀高校水平接軌。只有發揮硬件軟件兩者相結合的統一性優勢,才能真正為學生提供一個文明,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最終形成樸實優良的學風。
3.3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以加強教風來完善學風建設
教師是學生接受教育和思想啟蒙的指導人,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只有進一步提高師德建設,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而發掘人才,培養人才。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讓教師以身作則,以學生為本,端正作風和嚴肅紀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教書的過程中,要多開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為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學校要規范日常的教學管理,加強教學工作的常規檢查,重視教師業績考核,同時開展教師評學,學生評教活動,在確保教學秩序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師生交流。相關的高校教師需要秉承學風建設的真正內涵,注重學生的課堂上的反饋,引導學生和自身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課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了解學生自身的真正思想的變化,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其主動應用和學會新知識,激發學生內心對學習的熱愛,使其成為學習的主角。
4.結束語
本科院校優良學風的形成,需要一個長久的運轉機制。如何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不斷開拓進取,逐漸成為了二十一世紀下也是本科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永恒課題。雖然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將會采取多樣化的應對策略去迎接學風建設中的各種棘手難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最終形成優秀的學風。
作者:鄭日輝 單位:福建江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