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國內外現狀及趨勢
行政人員的道德建設問題最早開始于西方國家,作為政治民主道德的問題被關注和研究。19世紀末,西方政治學家伊頓指出“:文官制度是一種對國家政治的公平合乎道德的驗證及表達方式”。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這個問題逐步發展為行政道德和行政人員道德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行政倫理學已經形成,英、美等國家開始研究制定了與之相對應的行政倫理法律法規,但我國的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卻相對滯后。直到1993年8月14日,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出臺,行政人員道德建設問題才逐漸成為各界關注熱點。在《論語•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行政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家和政府的形象。有學者指出,“官德是國家行政機關擁有一定職權的工作人員在行使公共權力從事公務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以及道德行為實踐的總和,它既表現了社會對權力主體運用權力控制和影響客體所提出的道德規范、道德戒律,又反映著權力主體在權力行使過程中所應追求的價值目標、道德人格和理想境界”。這說明,行政人員的道德建設在依法治國的道德建設中,更應該注意并優先于民德建設。
2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現狀及失范原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而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是如此,它是在曲折中前進的。從我國行政人員制度建立以來,雖然涌現出一大批如、焦裕祿等人民的好公仆,有力地維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廣大的行政人員樹立了榜樣。但由于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各項體制的轉軌,引起了社會利益格局的巨大調整,經濟成分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復雜化,再加上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這就給行政人員的行為、素質、信念帶來了巨大挑戰。可以說,當前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是總體上的進步,局部的退步,進步之中有退步。這就產生了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失范現象。
2.1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失范現象
2.1.1服務意識淡薄,官僚主義思想嚴重在我國,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行政人員作為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對整個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理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近年來,隨著黨員先進性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道德講堂的開辦傳遞著正能量,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使各級行政人員的工作干勁十足,行政人員對公仆意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對人民的服務意識增強,但仍然有些行政人員卻我行我素,他們沒有把自己作為人民的公仆,也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工作中服務意識淡薄,官僚主義思想嚴重,在權力面前失去了方向。
2.1.2責任意識淡薄,失職瀆職問題嚴重每一個行政人員都有其各自的崗位,而每一個崗位都有其相應的職責,一名稱職的行政人員不僅要具備完成崗位任務的履責能力,更要具備這個職業所需的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數的行政人員都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可以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但也有不少的行政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導致失職瀆職行為產生,因而隨著失職瀆職行為的惡性發展,在有些部門已經上升到集體不作為的地步,這就損害了人民的利益,也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
2.1.3理想信念缺失,貪污腐敗現象嚴重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理想與信念,而每一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也決定著自己對國家、工作和生活及家庭的責任、義務與行為。貪污腐敗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對貪污罪也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在經濟政治體制轉型的背景下,由于各項法制和監督機制還不健全,再加上金錢、美色等糖衣炮彈的誘惑愈發猛烈,一些世界觀、人生觀扭曲的人民干部貪婪地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來滿足個人私欲,背叛了人民和組織,成為社會的蛀蟲。近年來,我國行政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利和工作之便貪污、受賄和腐敗的案例數不勝數,村干部李某云利用職務之便騙保、四川省大邑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愛東貪污受賄、儋州市松鳴鄉舊地村委會副書記兼會計李彥豐貪污與挪用公款、云南省曲靖富源縣大河鎮衛生院院長王禮某貪污上百萬以及因“美容腐敗”貪污百萬公款而鋃鐺入獄的企業女老總石永怡和朝陽區農委原女副主任董金亭等等。據中國社科院法學所2014年2月24日的2014年《法制藍皮書》顯示,在2013年被查處的123名腐敗公職人員中,廳局級及以上官員占近八成。這些案例都從不同程度上說明了我國行政人員理想信念缺失,貪污腐敗現象嚴重。
2.1.4缺乏大局意識,本位主義嚴重。大局是指我們國家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事關社會整體合力、戰略部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大局意識,就是善于從全局高度、用長遠眼光來觀察形勢,分析問題,善于圍繞黨、國家和軍隊工作大局想問題、理思路、作決策,力求了解大局,顧全大局,在大局下有效開展工作”。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部分行政人員在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下,說話、辦事在很多時候都只考慮和顧及自身的利益,而缺乏大局意識,這就產生了嚴重的本位主義思想和作風,使國家和人們的利益受到損失。2011年發生在湖南省岳陽市某加油站的“問題油”事件,就是某些人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全大局、損害集體利益的典型例子。
2.2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
2.2.1新舊經濟體制交替并存,存在負面效應市場經濟是一面雙面鏡,它在推動行政人員加強平等意識、法制觀念、競爭觀念、主體意識等職業道德新觀念更新的同時,其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30年間,經濟體制的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舊的體制不能一次性全部消失,新體制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建立完善并發揮作用。這就為部分行政人員產生了可趁之機,出現了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現象。
2.2.2缺乏角色意識,綜合道德素質修養不高每一個社會人要想在社會中施展才華、發揮潛能,就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扮演相應的社會角色,成為社會角色中有機的一部分。只有擁有清晰正確的角色意識,才能更加完美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行政人員在社會上具有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扮演著相應的社會角色,他們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高低,是決定他們執行公務時行為選擇的關鍵因素。由于部分行政人員缺乏自己的角色意識,學習法律、遵紀守法的意識淡薄,自身的綜合道德素質修養不高,對職業道德缺乏全面科學的理解,在執行公務和行使自己的權力時,忘記了嚴格要求與自律,長時間下來,職業道德失范現象也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這是造成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2.3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培訓的體系尚不完善教育是行政人員職業建設過程中最常見也最常用的方式。職業道德教育,就是通過某種形式和途徑,向行政人員傳授一些特定的準則和規范,期待行政人員能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轉化為內在的品質,并形成個人自覺的道德行為。我國經過多年的努力,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職業教育體系,但規范、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尚不完善,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這也是造成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之一。
2.2.4缺乏職業道德建設認識和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孟德斯鳩曾經說過“:人一旦有了權力,就濫用權力,使用權力直到盡頭……為了防止濫用權力,從事務的性質來說,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仍然存在著諸多空隙。由于我國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還缺乏有效和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這就給那些缺乏職業道德建設認識的行政人員帶來了可趁之機,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和職務之便,玩轉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從事行政工作中瀆職、濫權、貪污、腐敗各顯神通,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更有甚者達到駭人聽聞的數目。
3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及行政道德準則和具體規范
3.1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特殊性行政人員職業道德作為國家機關這一特殊職業領域的標準準則,是調整行政人員與廣大社會群眾之間、行政人員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行政人員之間關系的思想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隨著社會民主開放程度的提高和人民群眾參政意識的增強,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在整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直接影響著他們能否正確、充分的行使好行政權力和維護人民的切身利益。行政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行政人員職業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其職業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職業領域道德規范的特殊性。行政人員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水平,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格,才能有效地規范自己,約束自己并行使好手中的權力。
3.2行政道德準則行政道德準則是行政道德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根本準則,是行政道德體系的靈魂,也是把特定行政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體系區分開來的關鍵與根本依據,它貫穿于整個行政道德體系各個層面與運行過程。我國行政道德體系最基本的準則就是“為人民服務”。行政權力只能用于實現人民的意志,服務于人民的需求,而其他具體的行政道德規范都是其具體體現與展開。
3.3行政道德具體規范
3.3.1勤政、廉政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勤政是行政職業道德的核心規范,也是為人民服務準則的最基本規范要求。勤政就是要搞好管理與服務,保證行政系統的正常運行,確保效率的提高。而廉政主要是指行政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宋代著名清官包拯曾說過,“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貪者,政之禍也,民之賊也。”要實現廉潔奉公,就需要行政人員本著為民服務的思想,嚴格遵守國家法紀,辦事公道,是非分明,不偏不倚,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一切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用實踐行動來樹立和維護行政人員是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3.3.2遵紀守法,依法行政、實事求是,科學行政法紀為國之綱本,行政人員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嚴以律己、為人表率,一切行政行為都應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行使正確的行政權力,科學行政,達到共同維護人民利益的目的。這是行政人員在履行公務時應該遵循的一項基本道德規范。
3.3.3熱情待人,協調行政行政系統是一個整體協作系統,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行政系統內外關系能否實現協調一致。為此,熱情待人,形成協調一致的行政組織關系與行政公共關系,是構成行政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個部門職責的有效履行往往需要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雖然不同的行政組織、部門之間分工與職責不同,但卻都是從不同角度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共同實現為人民服務這一最終目標。故熱情待人和協調行政是每一個行政人員都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
4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4.1提高行政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主體自覺性
4.1.1強化行政道德認同感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認同感是指行政人員對其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以及約定俗成的準則的認可、贊同并愿意遵循的心理感受。培養行政人員形成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認同感,是使其職業道德養成內部機制的首要環節。在職業道德認同感的培養過程中,行政人員應該掌握其職業道德要求的基本知識和具體內容,我們要加強行政人員的學習和培訓,提高行政人員的自身素質,強化所有行政人員的行政道德認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4.1.2樹立良心,培養行政人格所謂良心,就是良好的內心,善良之心,它是對一定的社會關系和道德關系的反映,是人們的各種道德情感、情緒在自我意識中的統一,也是人們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良心對于人們的行為具有判斷、指導和監督的作用。而行政人格是指國家行政人員在公共事務中區別于其它社會成員的內在規定性,是行政資格、行政規格、行政品格和行政風格的內在統一”。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只有憑著良心辦事,才能算完美。培養行政人員的良心,必須從樹立為民服務的職業信仰和堅持對民負責的職業責任立場出發,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踐行群眾路線精神。要加強對行政人員的黨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促進社會的發展來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的物質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4.2健全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的長效機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本質體現和根本要求,突出職業道德意識教育,開展系統化、制度化的職業教育培訓是加強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因此,在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培訓中,要注重對行政人員公仆意識的培養,提高辨別是非的道德認識能力,培養行政人員在誘惑面前堅持正確的道德方向,把穩自己的立場,時刻提醒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謹慎自己的言行。我們應以行政人員的職能分類為切入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和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培訓制度,健全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的長效機制,進行專門化、規范化、多樣化的職業道德培訓。
4.3完善行政人員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和職業道德的監督機制落實多元化評價主體體系行政人員在工作中,職業道德情況怎樣,教育和實踐效果如何,應多方面進行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的評價分析,并不斷地總結、改進、完善和提高。因此,在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評價活動中,要充分發揮社會群眾、新聞媒體的評價主體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體系,由不同的評價主體從不同的角度對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執行力和職業道德意識等方面給予評價,并進行綜合分析,不斷地總結、改進,達到完善和提高。
作者:譚國強王開珍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