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提升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網絡技術不斷普及,電子商務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新的機遇。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種類豐富,但經濟貢獻一直不盡如人意,如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產品銷量,是河北省農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本文基于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現狀,對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SWTO分析,提出改善平臺發展的對策建議,希望為推動河北省農產品市場持續快速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一、引言
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穩住農業基本盤,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提出大力發展農業,構建“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耕地面積大,急需解決農產品在生產、經營、消費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加大農業附加值,盡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電子商務具有普遍性、高效性、開放性等優勢,利用網絡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障礙,降低商品流通中的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激發農產品活力,農產品和電子商務的結合對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現狀
河北省近年來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從時間上來看,平臺的地區發展呈現“南早北晚”不平衡性;從發展規模上來看,石家莊、唐山、保定等地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初具規模,衡水、廊坊、承德等地的規模較小,但都在政策大力扶持下迅速發展。河北省的11個地級市均采取了不同舉措,在實現農產品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向上不斷探索,利用網絡優勢,擴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農產品積壓,降低交易成本,真正地做到惠民惠農。目前,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批發市場,通過結構升級向網絡化銷售轉型。例如,石家莊市北方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唐山市郵政,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整合資源,利用互聯網實現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線上線下相結合。另一種是由政府引導實施試點,尋求借鑒經驗。例如,邯鄲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中國辣椒電子商務平臺、邯鄲金鳳禽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中國核桃產業網站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及中原農副產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特色平臺;保定市結合扶貧政策,將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與扶貧項目相結合,以唐縣為試點,打造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扶貧村,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設;衡水市積極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圈,打造故城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武邑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圈,利用互聯網的傳播迅速,及時公開供需信息,推動農產品的順利交易。
三、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SWTO分析
1.優勢分析。
(1)農產品資源豐富。河北省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如衡水的深州大蜜桃,張家口的張北口蘑,秦皇島的昌黎蘋果、葡萄,承德的馬鈴薯、蔬菜,滄州的金絲小棗,石家莊的趙縣雪梨,唐山的遷西板栗等都獲得了一致好評,禽肉、菜蔬、蛋類、牛奶等農副產品年均產量排在我國前列,充足的農副產品及地區特色農產品豐富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品種的多樣性,為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地理位置優越。河北省位于華北平原,黃河以北,東臨北京、天津,地形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闊,降水和光照充足,是我國重點的農副產品和糧食儲備區。近年來,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下,河北省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京廣、京九、京沈、京滬等鐵路線均從省內經過,且河北省還是東北、華北地區與各省區聯系的交通要道,發展潛力巨大。廣闊的面積、優良的環境、便利的交通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提供了區位便利。
(3)多種政策支持。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至今已發展了20多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了各類關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政策文件,如《關于開展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文件,河北省政府為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各類企業或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建設,培育品牌特色,開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數據互通共享;建設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打通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等,這些都為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提供了保障。
2.劣勢分析。
(1)碎片化生產,品牌效應低。河北省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方式以個體農戶為主,大型合作社、農業牧場較少,整合信息的方式原始,效率低,且農產品的標準很難圈定,如色澤、軟硬、口感等都無法固定,再加上快遞過程中的損耗、腐爛、變質等都影響著用戶體驗,導致品牌效應低;生產碎片化,農戶、經營者、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加大。在廣大農產品普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靈活性和高效性解決碎片化生產和品牌問題,是當前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2)基礎設施薄弱,經營成本高。河北省近年來在加強農業網絡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有一定投入,但受經濟發展的約束,現有的基礎設施還不能滿足農副產品的流通,尚未形成真正意義的電子商務平臺規模與模式,不利于農民積極加入。平臺網站信息還未實現完全共享,部分數據缺乏及時性、準確性,物流基礎設施在運輸條件和運輸設備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物流配送效率低,管理和協調難度大,產業鏈條不完善,這些都增加了平臺運營的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
(3)網站建設不完善,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河北省初具規模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率低,大部分停留在供求信息階段,且大部分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在信息時免責聲明,平臺缺乏相應的信息考核、安全維護等措施;在線服務人員不能按時在線,不能及時解決交易雙方之間的問題,嚴重降低了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參與度;平臺的運營者知識水平低,對新鮮事務接觸不多,對電子商務的認知有限,生產經營理念落后,專業技能不足,不能及時應對平臺發展中遇見的問題,導致平臺建設進一步受阻。
3.發展的機遇。
(1)市場潛力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溫飽而是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和各種營養元素的攝入,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口感、品質到包裝都是農產品銷售的競爭節點,抓住市場供求變化的趨勢,意識到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才能占領更大的市場;且河北省成立了雄安新區、曹妃甸、正定、大興機場等自由貿易區,以農產品銷售為抓手,結合工業、旅游業、商業貿易等發展第六產業、建立產業集群,將各類社會資源進行整合,這對河北省建設智慧城市、打造適應時代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城市的發展、格局的擴展也將為農產品銷售帶來更大的市場。
(2)科技與新媒體發展迅速。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網民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使得電子商務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互聯網具有跨地域、高效率等優勢,新媒體的出現更是促進了網絡銷售的進一步發展,以抖音、火山小視頻、快手為代表的主流視頻軟件通過直播拉近了買家與賣家的距離,現場詢問與反饋也加快了交易的效率;除此之外,以李佳奇、薇婭為代表的網紅的帶動效應也不容忽視,李子柒就是通過拍攝短視頻的形式帶動了自有品牌銷售,這種宣傳力度是傳統銷售模式無法達到的,抓住現有技術和新媒體創造的機遇就能更快地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4.面臨的挑戰。
(1)現有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有限。目前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主要是B2B和O2O模式,發展模式的局限性不利于平臺的進一步發展。B2B模式投資量大,短期回報率低,投資風險較高,尤其在現階段,經濟低迷不穩定,大額投資無疑數倍增加了風險。例如,河北省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集合了省內外各種農產品生產、購銷、加工及物流企業,投資量大,但其主營業務僅局限于農產品現貨,發展規模較小,平臺付出的巨額投資得不到利益保障;O2O模式雖實現了資源組合,但大部分電商企業的能力有限,自建原料基地、物流園區和產品倉儲的投資不夠,且線下實體店和電商企業之間的進一步合作,需要更多的資金成本與人力資源,籌資問題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重大負擔。
(2)監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信用危機。農產品的網絡化銷售有開放性、普適性等諸多優勢,但也涉及知識產權、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問題。就目前來看,河北省相關法律法規和行為規范尚未健全,有關部門的政策方針不夠明確,缺乏相關部門的引導和監督,容易導致權責不清,部分企業打擦邊球,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加上信息不對稱,嚴重損害消費者正當利益;資金安全也嚴重影響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平臺支付標準不統一,缺乏安全認證,導致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彼此不信任,影響商品的流通和交易;除此之外,一些商家為了獲得靠前的排名和口碑,利用各種不正規的方式進行炒作,加大消費者對平臺的懷疑。只有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的發展。
(3)公眾對農產品電子商務認同感不足。雖然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外有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支持,內有普適性、兼容性、開放性等特點,國家也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大對農產品與互聯網結合的支持力度,但有些政府部門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認識仍停留在簡單的整合層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同,相關政策措施也比較單一,不能從根本上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投入量大,前期占用資金較多,回收成本較慢,一些企業無法從長遠角度著眼,只追求短期效益,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投資欲不強;農戶知識水平不高,且多為風險厭惡者,大多持有傳統的銷售理念,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接受度不高,這些都阻礙著平臺的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四、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對策
1.建立標準化基準,保障農產品質量。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包裝、銷售各個環節都影響著產品質量,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認同和產品銷售,只有建立嚴格的標準化基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銷量問題。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有利于相同或類似產品的比較,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銷售程序的標準化有利于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品牌建設,贏得消費者信任;運輸程序的標準化有利于減輕運輸損耗,降低運輸成本;平臺也應確立統一標準化制度,加強各環節的聯系,建立責任追蹤制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用正規舉措帶動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
2.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創新。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模式有限會影響企業和農戶對平臺的認知以及加入的積極性;加大平臺參與模式的多樣性,對擴大交易范圍和交易數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平臺建設,借鑒國內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經驗,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為基礎,創建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河北省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應學習湖南省清源茶葉公司的模式,發揮農產品獨特優勢,延長產業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創建“六網合一”模式,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個體農戶積極參與O2C、B2B2C等模式,加強與天貓、京東、淘寶網店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延長產業鏈,發展區域農產品特色,增強品牌效應,提高品牌知名度。
3.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體系。完善網絡和物流基礎設施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前提。政府應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登記制度,確保交易的安全性;重點發展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加強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共建物流模式的建設。學習自營物流的配送模式,擴大平臺規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平臺,如順豐、韻達、申通等進行農產品的配送服務,使平臺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品牌建設和商品質量上,減少投資成本;盡快建立共建物流模式,既有自己的專用快遞,也和郵政、宅急送等物流配送公司合作,以自營為主,其他為輔,既滿足消費者需求又可節約成本;除此之外,政府也應適時加大對物流配送的支持力度,創新鮮活產品和冷鏈物流的配送模式,延長產品保鮮時效,提高運送技術。
4.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建設。專業人才是保障農產品電子商務順利發展的基石,河北省應加大相應的人才隊伍建設。首先,政府應加強引導和宣傳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優越性,得到農戶的理解和認同,鼓勵農戶參與平臺建設,開展線上授課、線下實操相結合的培訓,提高農戶的操作能力和專業認知,從內部、基層加強專業性隊伍建設;其次,要積極引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加大人才引進的財政投入和優惠力度,建立人才獎勵機制,完善繼續教育模式,打造一支專業過硬的人才隊伍。
5.完善法律法規,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法律法規可以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由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相關的管理機制和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導致信用問題頻出,許多經營者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進行違規刷單、造假制假等行為,不利于形成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因此河北省相關部門要健全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加大公開透明度,加強引導與監督,完善平臺的征信記錄,實現信用信息的動態管理;平臺的經營者要抱有誠實守信意識,努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勇于承擔社會義務,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1]王莉紅,池佳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農業經濟,2020(09):135-137.
[2]李志新,郭立宏,陸義麗.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9(11):86-87.
[3]王加帥.電子商務環境下河北省生鮮農產品物流風險評價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9.
[4]張曉天.“互聯網+”下的河北省香河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8.
[5]伊江山.山西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J].山西農經,2015(07):51-52.
[6]刁子鶴,李健,朱思睿.吉林省鮮食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現狀與前景[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6.
[7]張憲.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作者:馬麗敏 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