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投資項目財務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世界銀行出版的《農業項目的經濟分析》中認為,所謂農業項目就是企業運用各種資源以獲得利潤的全部復雜活動,我們一般把農業項目看成是一個運用資金以形成固定資產,再由它們在一段時間內提供效益的投資活動。國內一些學者認為,農業項目不同于簡單的再生產,而是指在農、林、水、氣等部門中,為擴大農、林、牧、副、漁業長久性的生產規模,提高其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而形成新的固定資產的活動。
二、我國農業投資項目的主要特征
農業項目除了具有經濟上的和技術上的管理職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個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相互交織的過程。農業項目將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作用過程有機結合,具有許多不同于投資其他產業的項目特征,如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期長、投資規模大、效益低、風險大等,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特征有:(1)農業投資項目受資源限制比較強,具有地域性;(2)農業投資項目的效益具有不穩定性,投資見效慢,具有滯后性;(3)農業投資項目的實施與農戶利益緊密相關。
三、我國現行的農業項目財務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投資項目所使用的財務評價體系普遍借鑒了工業項目的財務評價體系,是以項目的現金流量表為主要依據,根據表內各指標計算出各種財務指標,來反映項目財務可行性,滿足投資人的決策需求。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
四、農業項目財務評價體系的應用
為了說明現行的農業項目財務評價體系在評價項目可行性時存在的不足,本文應用一個實際案例做出分析。某新建項目,類屬畜牧養殖業。項目總投資3728.01萬元,占地面積約3公頃。主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投資。項目計算期為14年,其中建設期1年,第2年為投產期,生產負荷率為70%,第3~14年為達產期,生產負荷率為100%。預計年產值1564萬元,利稅517.02萬元。貼現率按10%計算。根據實際資料選取財務基礎數據,按有無對比法,經計算分析得到簡化的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表(如表1所示)。通過報表數據分析可知,該項目的投資利潤率29.08%;稅前靜態投資回收期4.07年,稅后靜態投資回收期4.73年;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35.62%,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28.28%;稅前財務凈現值4100.92萬元,稅后財務凈現值3559.02萬元;借款償還期3.24年;資產負債率54.45%;流動比率4.07;速動比率2.07;盈虧平衡點47.87%。可見,應用現行的農業項目財務評價體系的評價結論應該認為這是一個前景極好的項目,具有財務上的可行性。但是,根據財務分析報表數據可以推算出,本案例中,項目建成后,年均收入1210.56萬元,年均利潤總額550.11萬元,達產后年均收入1703.76萬元,年均利潤總額822.31萬元,年均單位面積收入約為567.92萬元/公頃,年均單位面積利潤約為274.10萬元/公頃,顯然,這樣的純收入和利潤相當高。但是筆者考慮到農業項目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如假定該項目所在地區近10年內自然災害的發生概率為25%,那么可以認為其收益和利潤應當扣除自然災害發生的情況,進而將會減少25%經濟利益;再考慮農業項目具有多個投資主體,應扣除各個利益相關有的應得利潤;最后如果再將項目受市場風險影響的多個因素考慮進去后,最終的項目財務效益很可能并不很高。因此可以認為,僅僅從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不確定性分析來評價農業項目的財務效益不能完全滿足農業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的要求。實際上,在農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財務分析中計算出來的項目總體效益普遍較好,這是農業項目自身特點、現有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所共同決定的。這樣的財務評價體系對農業項目來講并不全面,現行體系中的指標設置存在著不足。
五、農業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隨著農業投資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深入發展,農業項目自身特點與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之間的不適用性已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原有指標存在的缺陷
首先,投資回收期指標只進行靜態分析,缺少動態分析。我們知道,投資回收期分為靜態投資回收期、動態投資回收期、靜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和動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幾種。現行的建設項目財務評價中,由于動態指標計算煩瑣,普遍只簡單地采用靜態投資回收期一種形式。實際上,靜態投資回收期由于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因素,計算結果往往較其他計算方式短,這樣不利于投資者準確把握項目投資風險,做出科學決策。其次,對于農業項目,凈現值指標不能全面地反映其投資收益。在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中,凈現值是使用得比較廣泛的一個指標,它的優點是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并且以定量化的形式表示項目的投資收益,直觀且易行。但是,凈現值指標也有一定的缺陷。比較明顯的是,該指標不能說明項目在運營期內各年的經營成果,更不能反映出單位投資的使用效率,同時,如何確定基準收益率的問題也很有爭議。筆者注意到,使用凈現值指標計算出的農業項目投資收益普遍較高,這與農業項目的規模較大的特征不無關聯,但是單位投資的收益狀況卻無法從該指標中反映出來,因此,僅僅用凈現值指標衡量農業項目投資收益是有失偏頗的。第三,清償能力評價指標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農業項目使用的清償能力指標主要有借款償還期、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僅以這幾個指標來衡量農業項目的借款償還能力并不全面。它們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項目潛在的資產變現能力與全部債務的構成,如流動比率,僅僅是通過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關系確定項目資金的流動性,判斷項目短期資產到期轉化為現金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實際上,農業項目的建設周期一般較長、資金周轉速度一般較慢、資金回收存在著較大的潛在風險,而現有的這4個指標均無法體現出這些特點,一些影響項目資金變現能力和短期債務償還能力的因素未能以定量的方式表示出來,導致清償能力評價不全面。
2.未考慮農業項目的多元投資主體
現行的農業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只注重項目的總體效益分析。事實上,在進行項目財務評價時,雖然通過編制全部投資的現金流量表可以計算出投資利潤率等其他產業項目的常用指標,但這些指標只是針對企業一個主體的。我國的農業項目有3個重要的投資主體———企業、農戶和政府,其中企業與農戶還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屬于上下游關系。對于若干個相互獨立且又具有一定聯系的投資主體,需要考慮不同的數據和參數,進而形成不同的財務評價結論。因此,簡單地套用一般項目指標體系的財務評價模式,對于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農業投資項目是不科學的。
3.忽視農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
現行農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影響因素的評價僅僅局限于定性評價方面,而沒有設置定量的評價指標。實際上,在農業投資生產實踐中環境因素往往是制約很多項目不能順利完成的重要根源。農業項目中很多具體問題將不可避免地對項目周圍的生態、資源、居民等造成一系列長期的影響,其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如水體污染、植被破壞、耕地占用等,如果在項目評估階段不充分考慮進去,將會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在提倡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應以定量的形式將環境影響因素納入項目財務評價范圍之內,提高項目評價的社會效益。
4.財務風險分析不全面
財務風險因素分析是進行項目整體風險控制的重要決策依據,也是項目財務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現行的農業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存在著重效益分析而輕風險分析的現象,它只將不確定性分析單獨列示于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償能力分析之外,使財務分析中的風險評價水平大大降低。投資作為一種逐利活動,其風險和收益是呈同向變化趨勢的,而農業投資由于受到各種條件制約,其風險普遍高于其他產業,項目各利益相關者在關心項目收益的同時也更關心預期的風險因素,因此,僅僅做到簡單的不確定性分析,缺少風險評價指標的財務評價體系顯然無法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更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項目風險的構成。
5.指標相對獨立,缺少綜合評價方法
在進行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時,可運用的方法、指標都較多,但從實踐中人們發現,應用不同的方法與指標得出的結論并不完全一致,有時甚至完全相悖。這是由于不同的指標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項目進行評價的,那么究竟應該以哪些指標作為投資取舍的主要依據,哪些指標作為輔助的參考依據,現行財務評價體系并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標準。任何一個指標在應用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或缺陷,僅僅孤立地分析某一個或幾個指標難免有失偏頗,如果可以將這些分散的指標通過某種方法綜合起來考慮,將使農業項目的投資決策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