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又表現出以某種文化、精神為核心的延續性另一特征,在“傳動”的過程中不斷地“添磚加瓦”形成繼承性的文化。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延續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應從重視它們的民族文化特征開始強化。傳統技藝技巧的繼承相對而然容易一些,但美術作品本身能否真正傳達民族文化、藝術價值能否真正體現民族精神才是發展和傳承的關鍵所在。因此,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傳承和創新,首先應從重視強調對其民族文化構建組成的發掘和研究著眼入手。
首先,應對傳統工藝美術有所廣泛認知。它具有多種方式的分類,是我們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起著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關鍵作用。對它們的保存、繼承、延續研究是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應有的肯定和尊重。所有傳統工藝美術產品的背后,都蘊涵著非物質的文化藝術內涵與技術內容;傳統工藝美術在歷史上產生過超大的經濟價值,至今仍作為工業生產的互補。從哪個方面來看分析,傳統工藝美術的歷史意義和價值都值得我們再認識和肯定;另外,進入21世紀的傳統工藝美術,其延續與發展被文化變遷、技術更新和發展經濟的三大矛盾沖擊,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討。
但是,隨著世界現代化不斷的發展和加快的步伐,社會現代化傳媒與生活娛樂化、市場經濟化方式的推動和沖擊,傳統工藝美術民族文化和民間傳統的原狀和生態正在被制約和破壞,已在走向面臨失傳、消亡的境地。對于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創新這正是高校美術教育應該承擔的重要職責。但目前此領域的學習研究還未受到充分的關注和重視。
其次,某些傳統生產方式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是舊有的,它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必將隨著社會發展和生存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并且隨著世界現代化浪潮的沖擊,西方的文化不斷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現當代社會的大眾文化性質,導致了一些舊有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受生存條件的制約而慢慢消退。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中不能單純的從經濟角度和以往的認知態度來看待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在滿足現代經濟建設需要的同時,更要符合文化的需要,在美術教育中把握好這個尺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高校加強傳統工藝美術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發展,必須走堅定不移的創新之路
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精彩紛呈、門類眾多,對高校的教育和研究而言,對其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1.技藝。在對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的資料和技藝進行收集、記載、整理后,積累豐富的經驗,進行創新。2.題材。在現今社會生活和風俗的不斷改變,原有傳統題材已經不符合當今的意義,因此在題材的創新上,可變性很大,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3.材料。在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狀態下,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原有傳統材料。4.風格和形式。這是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的符號和標志,關鍵在于雖創新但不能改變其風格和形式,這也是其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底線。只有把握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賦予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新的活力。可以在創新傳統的表現形式中注入新的內容,可以運用傳統技藝反映新時代的題材,也可以用新的形式表現傳統的內涵;也可以運用傳統工藝表現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誠然,創新是有風險的,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需要許多人、幾代人的默默付出,但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斷創新,才能創作出無愧于當代的傳世之作,才能賦予優秀傳統技藝新的生命力,使優秀的傳統技藝永不湮滅。
總之,高校是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延續發展的主體,可以說是一種中華民族古老生命記憶的延續和發展,通過教育的傳承使一種長久被忽視的民族文化遺產資源進入了主流教育的過程。傳統工藝美術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仍然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在高校加強傳統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的延續發展必將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孫鐵鴻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