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與青年人力資源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代社會背景下,隨著市場競爭形勢的加劇,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率,增強當代大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從而提高創業成功概率,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與高校教育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而影響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大學生就業中心受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關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相關政策、用人單位與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配置水平以及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重視程度等。當代社會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與水平,應從以上觀點出發,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適的就業、創業指導,完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并結合青年人力資源管理共同探究解決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人力資源管理
1引言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問題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并且與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大學生的整體發展等方面息息相關。加上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后找工作難、換工作頻繁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對當代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極壞的影響。所以,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發展現狀,如何增強當代大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的配置與開發成為當今社會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就業市場由政府調控、學校推薦以及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來促進大學生就業,但是這種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在大學生的就業創業中還存在其他問題,應不斷從當今社會、政府、高校以及用人單位和畢業大學生的個人因素等不同方面考慮,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和青年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進行途徑探索,進而提高大學生自身競爭力與其就業與創業能力。
2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形勢
2.1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指當代大學生畢業后的首次就業時間晚,不斷拖延,導致就業晚,而預想的收入與實際收入相比有一定差距。大學生就業難的表現為以下三點:一是大學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超乎社會及企業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據數據統計,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在不斷下降。二是企業與用人單位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的崗位與工資和大學生的預期目標相差甚遠。調查研究表明,我國應屆大學生的收入預期相對來說高于實際水平的30%左右,與美國歐洲相比更是高于9%左右。三是由于薪資問題,大部分畢業生多選在發達地區就業,根據相關數據表明,首選北京為就業地區的大學畢業生占75%左右,而選擇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不足3%。另外,畢業生的薪資期望值為2400~4000元,因此,大學畢業生主動不就業的情況大大存在。其中,大學生就業不足的情況尤其表明現在用人單位與其自身實際需求的差距較大,是大學畢業生難以就業的原因之一。
2.2大學生創業難問題突出
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了知識、技術,同時還具備了一定的創業能力與精神。但是,由于大學畢業生數量龐大,畢業后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很多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為自身創造就業機會。從長遠來看,這種創業方式對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外,近些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熱潮不斷興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畢業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其創業能力與素養也愈發進步。[2]由于就業率的不斷低下,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并制定優惠政策來刺激畢業生的創業思想。選擇創業的畢業生很多,但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卻很少。所以,在對大學生創業肯定的同時,也必須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看到大學生創業的弊端。
3當前青年人力資源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3.1社會角度
從社會角度來看,企業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遠遠小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盡管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龐大,但是由于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導致總體的人力資源質量較低。另外,加上行業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企業和用人單位對改善人才結構和工作人員素質提升的重視程度仍需加強,導致人力資源學科和地區分布不均,青年人力資源管理和配置嚴重不合理。大學生就業難是當今社會的難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尤其對于政府來說,需要不斷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開發工作的重視,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從而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制。
3.2用人單位角度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為了減少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大部分企業都將大學生的工資壓得比較低,有些企業甚至隨意提高用人標準,進而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一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在校成績過于重視,而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過于忽視;二是用人單位對學生畢業院校以及學生的學歷層次過于重視,例如,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率較高,而處于二線城市的非重點院校或民辦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大,這是導致當代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對青年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3.3各大高校角度
對于各大高校來說,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方面與當今社會的發展難以適應,這也是制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各高校一直采取計劃招生和統一分配的運行機制,很多高校的專業設定與市場的實際需求不匹配,高校大多立足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而與市場實際需求相脫節,產生嚴重的結構矛盾,最終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與市場需求崗位不適應等問題。不少高校重視招生工作而忽視了學生的就業,很少會從更深層次對大學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等。
4大學生就業創業與青年人力資源管理的解決方法
4.1建立全程就業指導體系
第一,應不斷完善青年就業指導機制,可以通過畢業生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人才市場三大就業市場來舉辦招聘會,推動三大就業市場的溝通與聯系。另外,還可以通過教育、勞動保障以及人事等相關部門定期舉辦招聘活動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不匹配的情況,進而促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第二,青少年的就業指導機構應不斷加強與用人單位和高校間的聯系,使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起一定的主導作用,用人單位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平臺,使畢業生與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雙向選擇。高校應針對當前社會現狀,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
4.2完善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
目前,我國高校將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簡單理解為為畢業生開設講座或招聘會,而并沒有把就業指導工作當作學生在校期間的一項長遠工作。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業指導極為重要。[3]大多數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只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開設,而實際上,大學生由入學到畢業都需要不斷吸收就業指導方面的知識,加上學生處于不同階段,其心理和生理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就業指導工作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指導、培訓方案。
4.3制定相關政策對大學生的就業給予鼓勵
各地區應制定相關政策,來鼓勵和刺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目前,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各個地區不斷出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優惠政策,進而吸引大學生來就業。然而,不同地區對大學生就業的需求并沒有趨于平衡。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到農村或偏遠地區就業,這就需要國家和當地制定一定的政策來吸引人才。
5結論
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與社會和高校的相關政策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政府要出臺政策不斷鼓勵畢業生到不同區域就業,而不是都到一線城市;高校也應該提高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重視程度,完善課程培訓機制;學生本身應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參考文獻:
[1]龔愛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年社會組織功能及其實現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2]張學亮.“雙創”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3]馬德潔.就業政策變遷對大學生人力及社會資本與就業的影響[D].長春:吉林大學,2017.
作者:田勇 單位:睢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