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間舞蹈和社會文化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間舞蹈的特征
(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悠悠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源遠流長,飽經滄桑。民間舞蹈這一歷史悠久的舞蹈也在這滄桑歲月里不斷發展升華。最古老的舞蹈記載出自于原始社會的巖畫和彩陶,表達了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對土地的濃濃眷戀,對農耕的贊美之情不言而喻。隨著時展,當神的觀念被打破以及人的覺醒,舞蹈漸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的游戲和文明開化的載體。漢代盛行"百戲",將歌舞雜技和幻術武藝一起演出從而使其融會貫通;魏晉時期,南歌北舞,各放異彩;唐朝之盛,世風開明,歌舞興旺;宋代雖理學倡行,但鄉井之舞繁盛;明清時代,民間舞蹈只盛不衰。民間舞蹈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其深深扎根于一個民族的心中,擔負著傳承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重任。
(二)大眾活動,廣泛流傳
漢代《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為一種比較簡便快捷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能夠較快的被普通大眾所接受,所以自舞蹈出現時起,便是一種廣泛流傳的大眾活動。原始的舞蹈是將歌舞結合于一起,用以表達打獵后或糧食豐收的喜悅歡樂之情,人人都可參與其中。因原始人對神秘宗教的意識,所以這時的舞蹈或多或少加入了祭神的因素。民間舞蹈具有大眾性質,并且得到很好的張揚,體現出了生活的本質。無論什么年代,民間舞蹈都遍布于城市或鄉村山野間,抒發著群眾最直接的感情。它與真實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更是走上了國際性的大舞臺綻放光彩。
二、民間舞蹈的社會文化功能
民間舞蹈的社會文化功能在歲月變遷中對人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社交功能
通過民間舞蹈,人們能夠形象的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和社會文化,也可以進行勞動知識,的傳授,人與人的相互交流,甚至是求偶。"狩獵舞"、"繡花舞"、"紡織舞"等舞蹈使人們既欣賞到了優美的舞蹈,也受到了勞動教育。苗族的"趕花坡"、"嘗新節"、"叫谷魂"等民俗和舞蹈就體現了他們的民俗風情。布依族的"糠包舞"正是青年男女在交往中選擇情侶的一種方式。
(二)健身功能
舞蹈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和品性,也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特別是一些武術動作甚至加入了舞蹈的成分,而一些舞蹈中又蘊含武術的要訣。例如漢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態發明的五禽戲,用以強身健體,頗有成效。
(三)娛樂功能
優美的民間舞蹈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和美的享受,每逢佳節,人們便載歌載舞來表演慶祝。在安徽淮河兩岸懷遠、風臺、淮南當地農村盛行的"花鼓燈"便是一種具有娛樂性質的廣場舞蹈。民間舞蹈大都能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它極具現實意義的社會文化功能。
三、結語
民間舞蹈作為舞蹈之母當之無愧,它雖不似宮廷舞蹈那般極盡奢華,也不如西洋舞蹈那樣引領潮流,但正是它在悠久歷史下沉淀積累的樸實無華、豐富多彩和真摯的情感最打動人心。我們在民間舞蹈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學習其背后相應蘊藏的精神文化,才能完全體會民間舞蹈的深刻含義,與舞蹈動作融會貫通,使其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通過賦予其文化內涵,舞蹈也不再是單一的舞蹈,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對文化的傳承。民間舞蹈將用它極其頑強的生命力,運載著人們豐富的文化和情感,在歷史的畫卷里繼續書寫自己偉大的篇章。
作者:劉宇單位:成都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