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群眾路線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意識形態的陣地、知識創新的基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量輸出地,高校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應結合實際,找準定位,彰顯高校特色。本文在充分闡述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試圖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突破點,以群眾路線的視角,為高校思想思政教育提出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群眾路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眾所周知,群眾路線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作為一種認識論同時也是一種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指引著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應該始終如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質上也是學生工作,必須始終走群眾路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外不良因素的干擾,高校思政工作頻頻出現脫離群眾路線的現象,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對群眾路線給予高度重視。隨著轟轟烈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活動的結束,但結束不是終結,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任道重遠,仍需要弛而不息。
1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1.1高校學生政治意識弱化
隨著網絡媒體的介入,各種海量的信息充斥日常生活中,導致人們的思想意識差異性和多元性,許多高校學生的政治意識弱化,與此同時經濟意識、個人意識和利益意識不斷強化,這直接導致部分高校學生道德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或扭曲,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成為許多青年人精神上的追求。另外,當前大學生面臨就業和擇業的雙重壓力,很容易因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導致對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產生不滿情緒,這些都對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①基于這樣的現實困境,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關系到學生的成才發展,也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1.2思想政治工作者四風建設懈怠
目前高校存在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這嚴重背離了大學培養人才的宗旨。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忽視政治理論的學習,更不用說掌握理論的精髓,更有甚者,對于黨的理論一知半解。于是,群眾路線活動會議開了不少,但這只局限于會議材料上。在實際工作中,群眾意識依然薄弱,沒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聯系學生的意識不強,與學生的交流不足,對于學生合理的建議,仍然沒有得到重視,沒有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落實到實處。
1.3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
當前,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但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課停留在空洞的理論說教,從實際調查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成為學生休憩的天地,玩手機、睡覺的現象比比皆是,高校的思政課堂,正處于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此外,組織的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往往脫離了學生思想實際,并且與學生的心理要求不相適應,無法觸及學生的內心。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往往是上級要求的,大多數是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形式大于內容,每月的主題活動無外乎已經成為每個時間點的活動,強調次數和形式,忽視學生的需求,最終效果不顯著。
1.4高校學生利益訴求增加
高校擴招的推進和實現,生源人數增加,利益訴求增多。然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輔導員)要面對學生在學習、生活、戀愛等方面的問題,這當中既要注意一般學生的共性,又要照顧部分學生特殊性。在時間和精力有限下,許多輔導員的工作趨于表面化。與此同時,作為公共課的思想政治課,采取大班教學,難以兼顧到每個學生,學生對黨的理論的理解,只是只言片語,課堂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創新思政工作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利益訴求,堅持群眾路線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2群眾路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2.1重視思想引領,凝聚學生正能量
高校從事學生思想工作的領導、輔導員、教師要深入領會群眾路線的精髓,將群眾路線的工作思想應用到學生工作中,以學生為根本,認真學習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始終充分相信學生的價值和實力,重視對他們的思想引領作用,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要始終保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同時要充分傳遞學生群體中的正能量,積極領導學生梳理正確的三觀,使他們理解黨的理論,認同黨的思想,使黨和國家的主張,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同時要重點關注黨員和優秀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他們以點帶面,幫扶困難學生,實現面上開花,最終在學生群體中,營造向上的氛圍。
2.2貫徹“三自”的學生管理方針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一切依靠學生,就理應成為高校輔導員踐行群眾的應有之義。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底在于學生產生積極變化,所以一切成效要通過學生行為來進一步檢驗。高校學生正處于心智趨于成熟的階段,對于工作和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為了迎合這一特點,學生思想工作要敢于落實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這個管理方針,要敢于給予學生鍛煉的平臺,讓他們在自我的管理過程中,樹立群眾意識,特別是強化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明白工作的成敗,在于群體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在“三自”方針的指導下遇到問題時主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2.3理論聯系實際,融入學生學習和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要與時俱進,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不要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服教育階段,要學會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布置一些實踐課題,讓他們學會進行調查研究,從而深刻認識到工作的出發點在于社會現實,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而高校輔導員,對于問題學生,要學會了解家長對學生建議、了解學生的成長歷程,更要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自己的思政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廣泛地開展第二課堂,與學生同生活、同學習、同活動,了解當代學生的時代性,從實際出發,找準學生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認真分析,形成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而滿足學生在生活、學習、心理、精神等方面差異化需求。這樣的思想工作才會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2.4搭建全方位育人平臺,構建長效機制
高校學生思想工作的重點,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把解決好學生的訴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要努力關心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作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解決現實遇到的問題,在答疑解惑中交流思想,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要學會搭建全方位的育人平臺,借助QQ、微博、微信、易班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主題教育,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形成“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長效機制,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超越物質、制度的不竭動力。古人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敝贫ㄕ_的路線方針后,需要及時將其轉化為生動的實踐,這樣才能體現其生命力和創造力。③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其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著力解決學生面臨的不同問題,提高思政工作的實效性,為新時期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注釋
①宋星.群眾路線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學報,2014(8).
②吳主敏.群眾路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1.
③宋軍麗.群眾路線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時代教育,2014(1).
參考文獻
[1]燕玉霞.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創新研究[J].老區建設,2013(10):11-12.
[2]張強國.關于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探討[J].學術交流,2013(6):32-33.
[3]劉明定.對大學生思政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20):54-56.
[4]鄧紅英.實現大學生思政工作科學化與精細化的新策略[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1.9(5):491-493.
[5]劉濤.論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J].才智,2012(14):248.
作者:余瀟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