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影響計算機教學的原因及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教學的實踐單元設計不夠合理
計算機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若能很好地設計學生的實踐單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深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而我院現行的教學實踐單元設計為:一次理論課,一次實踐課,理論課和實踐課相隔時間有時長達1周,實踐內容一般為教師講解內容的重復演練,學生感到很乏味。
2提高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
2.1教學方法多樣化
由于計算機應用課程自身所含內容較廣,如果在教學中只使用講授的方式是不夠的。應該以“怎樣讓學生學得更主動”為中心,通過調整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效融合,改變教學中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滿熱情地獲得知識,教師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路人[1]。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學中對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數據庫基本知識、多媒體技術、網絡基礎等理論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教學中以講授演示法為主,這種方法的重點在于演示文稿的制作,最好能做到圖、文、聲并茂,抓住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思維,教師主導學生學習;而在計算機硬件及其外部設備或網絡設備的講解過程中,講授演示法通常使用圖片或者視頻,教學時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知識掌握情況一般,因此引入實物教學法,通過對講解的硬件設備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但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還可以激發學生動手的興趣并提高動手能力,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到IT市場去體驗這些設備,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新產品和新發展,跟上時代的腳步。對于教學中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例如Access,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使用,可以引入任務驅動法,將教學的內容設計在一個個的實際任務中,教學過程變成教師帶領學生在計算機上完成實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即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2]。例如有一節課中的教學任務為使用Photoshop完成一張舊照片的修復,通過完成這項實際任務,學生掌握Photoshop中的修復、修補、紅眼、仿制圖章等工具的使用,掌握圖像中的色階、色相、亮度、飽和度的調整方法。在修補后,一張破舊的照片變為嶄新的照片,學生覺得很驚奇、很有成就感,學習的興趣很高。這種方法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是一個好方法,但是教學過程中的時間不好把握,學生掌握知識不夠系統,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針對這個班中等層次的學生設計一節課要掌握的內容,設計的任務要新穎,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教師再對知識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3]。可以將比較分析法和情境教學法引入到我院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中,例如人處理信息的過程和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差不多,人是怎么樣獲取、處理、存儲、輸出信息的呢?通過使用比較分析法比較這個已有知識,分析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式,學生就能很容易記憶計算機獲取、處理、存儲、輸出信息的方式和設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例如我們把計算機、程序等設置在有問題或錯誤的狀態下,或者在對軟件操作的過程、順序有誤,產生錯誤的結果,然后提醒學生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種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自己操作中不會犯同等錯誤,并能自己找出錯誤原因。
2.2注重對學生的研究
為了達到教學以學生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深入了解、研究學生,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根據學生已有水平和差異來設計教學。
2.2.1計算機水平差異我院學生由于生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這點,既要保證水平好的學生“吃飽”,還要保證水平差的學生能聽懂。首先通過測驗、談話等方式來關注學生的知識準備狀況,從而確定教學起點。其次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是懂了還是沒懂,是哪些地方沒有懂,有沒有必要補充新的事實材料進行教學。
2.2.2學生自身的差異對于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接受方式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設計教學例子、教學任務和實驗內容時也要考慮這些因素。并且這些教師預設的內容,可能在課堂上也會發生變化,教師必須根據學習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2.3學習興趣的差異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高,學習效果將會變得更明顯。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可以穿插一些謎語、故事、新聞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網絡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工具,加強計算機教學網絡平臺的建設,將很多提高課程和實踐課程放在網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和實踐。
2.3合理設計實驗環節
教學中合理設計實驗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教師在設計實驗環節時,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2.3.1實踐的時間安排每次理論課后緊接著安排實踐課,讓學生盡快通過實踐驗證理論教學,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3.2驗證性實踐的設計每一個實驗都應該是為達到某一教學目的而精心設計的,學生通過操作這些實驗,驗證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3.3綜合性實踐的設計是一個或多個教學內容的綜合,安排學生分組完成,一般3~5人組成1個小組,在完成這類實驗過程中,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將實驗結果進行全班范圍評比,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和配合,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思維特征和能力水平,制定符合學生水平的實驗內容等方面實施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進入較佳狀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在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性方面提升很明顯。
作者:宋賢霞任真單位:甘肅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