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計算機軟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研討與解析(Theanalysisanddiscussionofthepersonneltrainingmodeofcomputersoftware)
1.1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當前,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進行研討與解析一直是各高職高專研究的話題。一種觀點認為,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日益深化,那么計算機軟件教學中要在縱向和橫向上對基礎知識與核心專業基礎知識加以擴展,注定了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要學量有難度的學術課程,尤其加強理論教學,以理論教學為核心組織教學,保證深度,并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一模式適合高等院校培養計算機軟件高端人才。這種模式稱之為“研究型模式”。另一種觀點認為,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社會對計算機實踐操作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這一模式適合高職高專培養目標——以培養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軟件藍領為目標,我們稱之為“技能型模式”。
1.2選擇相應的模式來培養軟件人才兩種培養模式孰是孰非,我們認為應該從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需求兩個方面去判斷與分析。中國的軟件人才培養呈明顯的橢圓形,高端人才和軟件藍領都極度匱乏。我國高等院校培養了大量的處于中間層次的軟件人員,造成項目組織管理和系統分析做不了,基礎代碼編寫又愿意干的局面。而我們根據軟件強國的成功經驗總結得知,合理的軟件人才結構應為高、中、低的金字塔型,即軟件項目經理和系統分析師為高端軟件人才,軟件工程師處于中間層次,底層程序員為從事編碼等初級工作的軟件藍領。因此,目前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應根據不同層次學校的不同辦學規模,不同的辦學條件,不同的學術水平,確立不同的辦學目標。211、985大學主要承擔計算機軟件高端人才培養的任務,側重計算機軟件系統理論的教育,即按照前面所說的“理論型模式”來組織教學,為高校教學研究和IT大公司輸送高端系統分析和項目組織管理人才。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化腳步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實踐操作型人才的文化素質修養也越來越高,一般院校針對軟件產業的實際需求,培養軟件工程師中間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致力于件編碼等初級工作的軟件藍領,按照“技能型模式”來安排教學,形成合理的軟件人才產業結構。
2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Projectdriventeachingmodel)
2.1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設置原則按照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國際標準,將新的知識體系充分及時引進到教學模式中,以便于適應計算機軟件技術的迅猛發展,將軟件強國的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充分、合理、科學的融合到高職高專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法、教材編寫等方面,使課程體系的設置具有前瞻性,保證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緊跟世界IT發展的前沿,理論緊密聯系實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考試模式,建立科學、公平的考核評價標準,使高職高專軟件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2.2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找到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很好的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授是教學的核心和中心,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研究和學習項目中的案例和任務,學生在真實的集成環境中認真研究和模仿案例,分析與此相似的項目和任務,分組討論和交流,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架構知識體系,掌握操作方法。轉換學生在傳統教學中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位,要求學生必須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呈現的項目、案例分析、判斷,根據所學知識提出觀點、得出結論,學生轉變成為學習的主角,既可以學習到老師、他人、自己的經驗,也可以從失誤中總結教訓,實踐能力大大得到了提升。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對項目學習、理解和分析,還要通過課余時間自主探討學習。也在授課內容,授課過程等方面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選取的項目要注重應用性和廣泛性,并在功能和知識涵蓋面上都要具有一定的擴展性。項目的設計符合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要求。學生對計算機語言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師上機指導工作也不能放松,與學生共同探討項目,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應用,改變了單一教學模式,也需要改變單一的考試考核標準,改變理論試卷定成績的傳統做法,加入實踐能力的考核,結合項目的操作,寫出項目說明書,消除學生的惰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獲取,增加平時考試力度,并且期末考試以答辯的形式進行,避免抄襲等作弊情況,學生產生壓力,還有動力。建立良性的獎懲制度,主要是樹立學生的榮譽感,激發他們內心前進的動力。以實際項目為需求,嚴格按照軟件開發工程標準,制定完善的項目管理措施,將學生分為多個項目,每個階段任務完成情況都將計入平時成績。積極倡導校企合作辦學,參加合作辦學的學生,學習上更有目標、更積極努力,從而能夠主動學習,學習效果顯著;任課教師的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對任課教師的培訓,更新了教師的知識,提高了專業能力,同時,承擔新的課程內容也給任課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學習的動力,這促進了師資隊伍的素質提高;專業課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貼近崗位實際。實習條件更加真實,就業更有保障。進行校企合作辦學,是為學生提供培訓服務的一種形式,使更多的人從中受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3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所需條件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要求課程體系設置重視實用性,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使計算機軟件人才的培養具有實效性,主動與企業及軟件行業一起研究教學計劃,邀請行業人士來講學、講座,請有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為學生講述工作的事情,讓學生對未來的工作環境進一步了解。將知識點完全融入在實際的項目中,大量采用互動式、案例式教學方法,強化仿真職場背景的訓練,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給學生上課,使學生能很清楚所學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的作用和位置。模擬實際工作環境,帶領學生參觀行業實地,熟悉崗位職責。
使得學生學習過程工作化,工作過程學習化,基本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將計算機實踐教學納入到高職高專計算機人才培養體系中。在請進來的同時,逐步實現走出去,抽調現有的雙師型教師到軟件企業掛職鍛煉,增加軟件開發、生產企業的實際經驗。項目是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起點,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很大,走出去有助于項目的選取,項目既要做到側重某一個知識點又要融會貫通計算機語言教學的基礎知識,面對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進行綜合講授,輔以其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職業院校大多已經建設了較為完善的實訓條件,在實訓設備管理上日益規范,保證充分利用職業院校軟硬件資源的同時,積極配合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增加實驗和實訓環節的課時量,基本課時量要達到50%,在完成基礎理論學習之后,掌握計算機最前沿的新技術。職業教育不能脫離企業辦學,不能脫離行業,這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經過實踐,我們認為聯合企業共同建設專業,引進企業的優勢資源,按企業的用人規格培養人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模式,也是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延伸,為高職高專軟件人才很快適應軟件企業崗位需求進行了積極有意義的探索。
3結論(Conclusion)
事實充分證明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語言設計教學中的有一定的適用性。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在理論用于實踐的過程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特色顯著,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計算機語言的基礎知識、編程技巧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用計算機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作者:吳琳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信息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