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工群體精神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民工文化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
1.農民工工資收入有所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撫順市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業等行業中。根據撫順市人事局2013年統計的數據表明,在全市從事建筑業、采礦業、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總和達到了總人數的86%。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市農民工工資待遇有所提高。通過與農民工進行交談,和在人才市場的了解,得知一名力工一天的工資一般為120元,一名鉗工或錨工野外作業一天的工資為240元,廠內作業為130元~160元,一名焊工野外作業一天為300元,廠內作業為230元~240元,其它特殊工種則有更高的收入。一名餐飲業的服務員一個月的工資為2500元左右,制造業的一名工人一個月工資為3000元左右。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2600元的撫順,農民工群體的收入已經達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這使得農民工群體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消費有了基本的物質基礎。馬克思曾說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對全社會都造成巨大的影響,包括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正是因為人們的社會存在才決定了人們的意識。”可見,對人類來講,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條件取決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況和人們的物質基礎,農民工在經濟方面的提高,必然使他們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通過和眾多農民工兄弟交流的過程中,也感覺到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強烈,以擺脫現空虛、沮喪的心理狀況。
2.農民工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一般來說,我們把工作業余所消耗的娛樂休閑時間及學習教育和技術培訓時間的總和稱為精神文化活動時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8.8小時,日工作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占到了41%。在我們與農民工進行交談中了解到,他們基本上沒有節假日。拿餐飲業服務員為例,一般工作時間為早上十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個月休息2~3天,至于建筑業和制造業的農民工,不僅沒有節假日還經常為了趕進度而加班加點。限于農民工的工作強度大而時長的緣故,工作之余基本無力從事業余活動,長期處于在這樣的環境中,農民工的精神壓力有逐漸加大的趨勢。
3.農民工總體學歷水平偏低,精神文化活動單一,交流互動性差。這種情況造成了農民工的精神文化追求處于較低層次。在與農民工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喝酒、打牌、上網、看電視、聊天等,精神生活形式比較枯燥。造成精神文化生活較為粗俗無味,和外界精神文化交流互動性較差。
4.精神文化可享用資源有限,且適合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產品較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地級市的農民工當中有33%居住在單位宿舍、有20.5%與人和租、有19.9%獨立租賃、有10.9%居住在工地工棚、有6.4%鄉外從業人員回家居住、5.8%居住在經營場所、其它占到2.7%。在我們對農民工進行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撫順市農民工居住地大概符合這個情況。農民工的主體主要居住在企業給提供的居住場所中,即使獨立租賃和與人合租的農民工,也主要挑選租房價格較為低廉環境較差的郊區作為首選。這些地區一般其周邊可享用文化資源和活動場所都非常有限,限制了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現在針對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產品形式也比較單一,內容較為單調,缺少從他們的視角出發,以他們樂于接受的形式而設計的文化產品和活動。
二、如何提升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1.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確保農民工有一定的空余時間。城鄉二元結構是導致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較低的首要因素。因此,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是提升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改革,但是由于戶籍制度改革十分復雜,遠不能一蹴而就,在這種情況下,確保農民工有一定的空余時間開展精神文化生活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國《勞動法》明確指出,員工每天工作時間不高于八小時,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間不高于四十四小時。這一制度能夠保證農民工有充足的閑暇時間,可以去培養和創建文化生活。在目前的條件下,政府要嚴格監督用工企業執行這一規定,保證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時間。同時農民工也要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得到社會的公正、公平待遇,特別要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來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2.提升農民工的修養和素質,全力打造農民工文化生活新境界。
2.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農民工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動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和更快地全面發展,能確保社會的和諧安定。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考察當地發展實情,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文化生活工作的大力推進。政府要在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引入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體系。為了更好地協助農民工開展文化生活工作和滿足其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政府有關部門應明確其承擔的主體責任,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保障農民工的權益不受破壞。
2.2充分發揮用工企業在農民工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政治、經濟和文明各方面協調發展,用工企業應全力打造農民工精神家園和文化家園,提升農民工的思想素質和文化水平,維護其基本的文化權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生活品質,和農民工一起共享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2.3農民工自身要努力提升自己。對農民工而言,要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城市生活和工廠的工作條件;要積極主動參加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如技能培訓、教育活動等;不管是心理方面和自身素質方面,還是思想道德方面和技能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盡快實現其在城市自我立足的目標。尤其是對青年農民工而言,在各方面都可看作是人生的上升期,思維轉化方式靈活,能快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接受能力強,辦事效率高,是最佳學習期,這需要農民工積極主動地樹立和增強自我學習意識,提升自身修養和思想素質。農民工要通過多種途徑如互聯網、報紙和書籍等來提升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促進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積極主動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和文明建設。
3.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一些公共文化設施,為進一步發展和豐富農民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提供條件。政府要大力推廣與農民工相適應的精神文化產品,支持自辦型業余文化團隊,幫助農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中,加強對居委會和社區等平臺的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能力,對其文化設施做好相應服務進行合理優化,在社區文化設施的依托下,構建適用于農民工文化生活的服務平臺。
用工企業也要重視農民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加大物質條件的支持。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工資增長制度,逐步改變其收入情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經常被拖欠工資的狀況。盡量減輕其經濟負擔,通過給出適當指導幫助,來提高農民工的技能,使其有進一步提高文化消費中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視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投入,建立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設施,為進一步發展和豐富農民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提供條件。
作者:張志杰王健單位:撫順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