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7S管理在班組安全管理應用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詳述7s現場管理法的定義和目的,討論分析了7S管理方法在班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嘗試總結經驗,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7S管理;班組安全管理;工器具管理
0引言
7S管理是精益生產的重要基礎,成為企業管理提升的有效抓手,被越來越多企業的引入到公司管理中。一個實施了7S活動的企業,能明顯得看到諸多成效,如改善其環境、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確保安全生產、激發員工高昂的士氣并提升企業形象等。這也得到各企業與管理者的共識。目前,在企業中推行7S管理的方案及也越來越成熟,如何更好地在企業最小細胞——班組中開展7S活動?本文根據班組7S創建實際過程,結合班組現場安全管理的探索,詳細闡述班組基于安全管理的目的如何開展7S管理工作。
17S管理概述
7S源于5S,指在生產現場中將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從而使得現場管理水平有效提升。7S管理是指開展以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E)為內容的活動。每個S的內涵不同,整理即是區分有無價值,全面整理工作場所物品,根據物品使用價值及使用頻率,明確必需品與非必需品的劃分、分類、存儲地點及方法,工作場所內只保留必要數量的物品,徹底清除不必要的物品;整頓是在整理徹底完成的基礎上,對現場物品按照“三定”(定位、定品、定量)和“三易”(易拿、易放、易管)的原則,進行規劃定位并標識和規范化掛放,保證在短時間內找到所需物品;清掃即根據“三掃”原則:掃漏(溢出物)、掃黑(不起眼處)、掃怪(一切覺得不對勁的地方),明確每個人的清掃責任區,制定清掃基準書,以常態化的清掃工作保持其工作效果;清潔是以整理、整頓、清掃為循環的延續,通過將責任區、公共區域存放規則、清掃規則、定檢規則等管理制度固化下來,用以保持之前形成的成果;素養是通過對人不斷地進行培訓和教育,用外在的行為規范來引導員工養成對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習慣,深植于員工內心和靈魂深處的自覺行動;安全、節約是建立在前5個階段的基礎上體現出的自然成效。日常生產中如果從根本上消除對生產不利因素的存在,那么安全和節約階段也就水到渠成。
27S管理的對象
“從管理文化角度來看,7S管理是通過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優化管理流程、清楚冗余環節、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益”。本質安全作為現代化安全管理體系,著力強調“人、機、環、管”于一體的系統安全。安全管理主要是控制以下四個方面:1.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通過追求人、機、環、管四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諧統一,使各種危害因素始終處于受控制狀態,進而逐步趨近本質型、恒久型安全目標。綜上所述再結合實際,班組7S管理的主要對象按虛實分類可分為電子文檔和實物資料。按使用類型可分為:辦公用品、技術圖紙、工器具、設備備件、試驗設備,耗材等。
37S管理在班組管理中的實施步驟
用7S的實施方法即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方法。具體實施時每各環節又細分為幾個步驟。下面就以生產資料為例,說明7S活動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3.1整理
(1)整理的說明及要點定義:將必需物品與非必需品區分開,在生產現場只放置必需物品。要點:去蕪存菁,經常用的放置在工作場所易取到的位置,以便隨手可以拿到;不常用的儲存在專有的固定位置;不在使用的要徹底清除。即使是必需品,也要適量,將必需品的數量降到最低程度。(2)整理的實施首先是盤點物資。將盤點的物資根據類型進行一級分類:技術圖紙、工器具、備品備件、試驗設備、耗材等。再根據使用專業、使用位置等進行二級分類。其次,將所有類別物資根據表1使用頻次確定放置地點。生產現場僅放置使用頻次高的工器具、圖紙、耗材等。庫房放置不常使用的試驗設備、備品備件及大量耗材等。技術圖紙、辦公用品在放置于辦公室。不再使用的進行廢棄或退庫處理。最后則是根據現場需求確定每種物資的最低存放數量,同時需要考慮到現場實際空間位置是否足夠。
3.2整頓
(1)整頓的說明及要點定義:必需品依規定定位、定方法擺放整齊,明確標識。要點:確定區域,合理布局,對放置物品進行一一定位,能夠對物品立即取用并迅速放回。(2)整頓的實施首先基于現有空間,根據物資類別對每個存儲地點進行存儲規劃布局。如對現場的工具車或工具柜進行工器具存放規劃。在規劃存放布局時要盡量遵守三個原則。一是密閉空間存儲盡量只占用空間的五到七成,二是開放空間存儲僅占用空間的一到三成,三是一定要有預留空間。目的是滿溢的空間中物品的取用不夠便捷,預留空間是給可能未考慮到的或將來規劃的物品所需。其次根據規劃空間將物品放置到位并做好物品和位置一一對應關系的標識,方便所有人知曉物品和位置的一一對應關系,能夠快速取用并放回。一般可通過展板或標簽的方式做定位。
3.3清掃
(1)清掃的說明及要點定義:清除現場內的臟污,并防止工具、設備故障的發生。要點:不留死角的實施區域責任制,奉行“三掃”原則,清除現場設備和工具的污染,使其保持良好狀態,處于立即可用狀態。(2)清掃的實施對工器具進行保養、潤滑。消除一切的垃圾和灰塵,查明污染的發生源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4清潔
(1)清潔的說明及要點目的:將前3S實施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維持其成果。要點:是以整理、整頓、清掃為循環的延續,通過明確責任區,形成公共區域放置規則,制定管理、定檢等制度固化之前的成果。(2)清潔的實施分別制定必需品與非必需品的劃分及處理規則、公共區域物品存放規則、清掃責任區及清掃基準書、定檢規則等,成為班組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3.5素養定義:人人依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習慣。說明:7S的屬性是服務(SERVICE),所以前4S所做的是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外在的行為規范來引導員工養成對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習慣,深植于員工內心和靈魂深處的自覺行動。
3.6實施中的循環模式
實施中除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四要素的邏輯遞進關系外,還需采用“兩階段、三步驟、一循環”模式。所謂兩階段即7S管理實施的初期階段和7S管理實施的常規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按照“樣板試驗、第一閉環、第二閉環”三步驟完成,最后按照第二閉環周期循環進行。具體的實施方法如圖1所示。實際實施中,規劃空間布局不需循環往復,一般確定下來經過一年左右的試用及考驗可進行一次優化調整。
4結語
7S管理絕不是打掃衛生,本質是提高人的素養,通過改善設施設備運行環境,為安全生產做好環境基礎。7S是以生產工作現場安全、有序、高效運行為目標;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等為方法;以目視化、行跡管理、看板管理等為手段;通過改善現場環境,提升設備使用壽命,促進人員形成良好習慣,提高人的素養,提升全過程、精細化的管理水平。真正實現環境無隱患、設備無缺陷、人員無違章、制度無漏洞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吳發明,文箐華.7S推行操作手冊.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黎淑敏.7S管理在辦公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中國商論,2017(12):174-175.
[3]劉濤,穆勝偉.7S管理在發電企業的應用研究.才智,2015(11):251.
[4]趙銀順,湯博宇.7S管理在發電企業中的創新與提升.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9):34-35.
[5]賴甲星.7S管理對精益價值文化的實踐和提升.東方企業文化,2011,12:132.
[6]楊蓉蓉,李付娥等.7S管理融入班級企業化管理的探索.科技與創新,2021(14).
作者:張亞楠 劉成東 單位:黃河水利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