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行政管理信息技術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會信息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大趨勢,它正推動著公共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諸如行政人員、行政決策、行政組織、行政方法、行政公文、政府管理模式等公共行政要素和過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電子化政府對于提高政府回應力、政府政策能力、政府效率,實現開放政府和責任政府,最終提高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價值。[1]建構電子信息化政府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政府再造的新趨勢。電子信息化政府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在于政府信息的公開、政府業務的電子化、政府服務的創新、以及信息技術與政府再造的整合等。
【Abstract】Thesocialinformationisonekindofmajortendencyofthesociety''''s,anditisimpellingthepublicadministrationtomodernization.Theinforma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influencesthepublicadministrationessentialfactoranditsprocesssuchastheadministrativepersonnel,administrativedecision-making,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administrativemethod,administrativearchives,andgovernmentmanagespatternandsoon.Theelectrongovernmentisimportanttoenhancethegovernment’sreturntothestress,thegovernmentpolicyability,thegovernmentefficiency,therealizationopeninggovernmentandtheresponsiblegovernment,finallyenhancesthecountrycompetitiveability.[1]Theelectronicinformationgovernmentconstructionalreadytobecomethenewtendencyofgovernmentintheworld.Therealizationofelectronicinformationgovernmentanditsfoundationlieinthegovernmentinformationopentopublic,theelectronandinnovationofgovernmentservice,aswellastheinteg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governmentrevolution,andsoon.
【關鍵詞】公共行政信息技術現代化
【Keywords】Public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Modernization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是最基本和最為普遍的技術手段,在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方面都必然會普遍應用著信息技術,公共行政的領域也不例外。當前,我們正處在公共行政信息技術化的起點,預測信息技術在公共行政中帶來變革的合理形態,對于我們在公共行政領域中自覺接納和應用信息技術是非常有意義的。[2]
在信息時代,電子政務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擴大民主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1.電子信息技術給公共行政管理帶來的機遇
所謂政府上網,相對于電子商務,就是要構建“電子政府”。“電子政府”在狹義上講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利用現代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實現信息交換和行政管理的全過程;從廣義上說,它的本質是建立一種國家行政機關的“網絡計算環境”或“數字化神經系統”,以實現信息資源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全方位應用。具體地講,就是運用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建構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環境的電子化的虛擬機關,以改進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最終實現辦公自動化和信息資源的共享。[3]政府上網給國家行政管理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民在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民主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他們有意愿和能力參與國家管理和社會活動,表現為由被動參與轉為主動參與,由少數參與轉為多數參與,由參與部分轉為參與全部。而政府上網恰恰迎合了民主政治發展的這一需求,為公民行使民主權利和參政議政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公眾可以把網絡作為表達意見,與政府領導對話,甚至參與政策制訂的“通天”渠道,政府也可借此直接采納群眾的合理化建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4]與上網俱來的管理透明和政務公開,對擴大群眾對政府管理的知情范圍和程度,實施對國家行政管理的有效監督,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可以規范政府行為,確保政府依法行政。上網將有助于政府公務員端正工作作風,擺正自身的公仆位置,也有助于政府及時地修正管理失誤,承擔失職責任。
1.2有利于加強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
政府上網就是政府職能上網,但并不是所有的職能都能上網,除去立法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外,還要考慮政府的能力,弄清政府上網到底能做些什么。這無疑為政府認清自己的職能和能力提供了一面“明鏡”,能使政府痛下決心,建立有限政府,即建立一個權力、職能、規模和行為都受到憲法和法律明確限制,并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與制約的政府。[5]可見,政府上網對其轉變職能起著參照物和催化劑的作用。當然,網上職能的電子化和計算機程序的依序執行,也會進一步限制職能擴展和制約其規范行使。由于目前我國政府部門職能正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政府正可利用上網契機完善自身的管理服務職能,改進行政管理組織、方式和行為,使政務由神秘、封閉轉為透明、公開,使管理由間接轉向直接,使公務員由“高高在上”的官僚變為優質服務的公仆。當然,網上政府最重要的管理服務職能,就是為社會提供平等公平的信息資源。
從我國現階段的情況看,信息資源最大的擁有者是政府。政府上網后,將克服各種物流、信息流障礙和組織障礙,杜絕傳統管理組織形態和物質構成中強調分工所造成的部門分割和官僚主義,克服信息不對稱現象,使信息的分配和流動漸趨合理,并使信息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從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由此,政府通過網絡宣傳了政策,擴大了服務職能,提高了辦事效率,遏制進而消除官僚主義,從而使政府更好地完成投資于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任務,更好地服務于社會。[6]
1.3有利于選拔和任用優秀人才
“電子政府”的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和管理行為與以往政府大有不同,對國家公務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現時比較欠缺而又亟需的管理和科技素質的復合性需求也會不斷增高。因此,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公務員就必須注重自身的繼續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激勵自己盡快增長理論知識和實踐才干,盡快適應網上新的行政環境,勝任“電子政府”中的工作。[7]由此,政府上網為國家公務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
2.電子信息化政府的意涵
對于電子信息化政府,時下有不同理解。有人認為電子信息化政府就是辦公室自動化,有人認為電子信息化政府就是政府信息資源的管理,有人認為就是“政府上網”,也有人借用電子商務的概念,將其稱為電子政務。
事實上,電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程度而不斷變化和擴展的。在20世紀70-80年代,人們提出辦公自動化,其主要是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處理辦公室內部業務,偏重于文件的制作、傳送和貯存。[8]從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統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管理信息系統是適應管理者決策和有效履行職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處理系統,重點是支援決策和滿足政府管理職能對適時、準確、相關信息的需求。從90年代以后,國際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人們又提出電子化政府或網絡化的政府管理這一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內部行政電子化與自動化的基礎上,利用網絡等信息與通訊技術,連接政府各單位以及各資料庫,進一步對各系統進行整合,并建立其電子化、數字化以及網絡化的政府信息系統;并通過政府網絡體系的建立,為社會公民提供信息和其它服務。
3.政府實現電子信息技術化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信息處理企業”,政府治理的過程便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與處理的過程。政府職能的履行莫不依賴于適時、準確、相關的信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它必須了解民眾的需求;政府是導航者,需要了解環境的變遷,從而作出準確的戰略選擇;政府是市場失靈的矯正者,而政府對市場失靈的矯正前提是掌握較完備的信息;政府是社會問題的管制者,而這又有賴于對社會問題信息的分析、判斷和把握。[9]可以講,信息及信息網絡,是現代政府的神經系統,沒有這個系統,政府管理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到混亂之中。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電子化政府的價值是十分重大的,舉其要者在于:
3.1提高政府的決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質
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運用所獲取和掌握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諸領域的準確的、可靠的信息,以制定正確的決策,作出理性的判斷及采取必要的行動,進而提升政府決策和公共政策的水準和質量。[10]
3.2提高政府的反應能力和社會回應力
政府信息化可以使政府機關借助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建立政府組織間、政府與社會、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廣泛的溝通網絡,這種溝通網絡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及行政組織部門與層級之間的限制,提高政府內外的溝通效率,及時傳達政府之施政意圖、方針與政策,反映公民的要求和呼聲,從而提高了政府治理的反應能力和社會回應力。[11]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助因特網、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等新興的科技方式,與民眾建立一個迅速、有效的溝通途徑和意見反饋機制,從而實現和擴大公民對政府公務管理的參與。
3.3促進政府節約行政成本
政府信息化,必將對政府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發生變革和沖擊。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政府信息化,使傳統的科層組織朝著網絡組織方向發展,打破了地域、層級、部門的限制,促使政府組織和職能的整合;政府信息化,促使政府的程序和辦事流程更加簡明、暢通;政府信息化,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政府信息化,提高了政府機關的辦事效率,凡此種種,均對政府效率的提高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3.4公開政府信息
信息公開是民主政治的基礎,也是開放政府的根本。經由網絡系統,政府信息除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機密等不宜公開外,依其性質向社會、組織、企業公開使用,不僅可促使政府信息加值利用;更重要者,便于社會大眾、新聞媒體監督政府施政,起到透明和公開的作用。[12]實踐證明,網上招標、網上采購等等對于促進政府建設有著重大的作用。
4.電子信息技術對行政人員的影響
行政人員由于身處現代信息社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4.1體能的延伸與增強
借助于信息技術,如電信、機器辦文辦事、遠程會議,打破了時空限制,行政人員可以看到、聽到、觸覺到以前無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體能無法完成的工作。
4.2開闊視野,提高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開發可使行政人員及時獲得大量信息,有助于他們邏輯地、辯證地和系統地思考問題。互聯網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極大便利,使得行政人員“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成為可能。
4.3時間和精力的節約
信息技術節約了原來靠人腦和文件處理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時間和精力。跨越時空,降低了信息傳輸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
4.4觀念的更新
行政人員要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更新傳統觀念,樹立效率觀念、創新觀念、服務觀念、競爭觀念、民主觀念、法治觀念等現代化觀念。
4.5激勵行政人員的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既對行政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節約了行政人員的精力與時間。前者成為行政人員不斷學習與培訓的直接動力,后者則提供了可能與機會。[13]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方式的更新(如網絡學校)更為行政人員學習現代化的管理知識,掌握與運用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技術和工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5.電子信息技術對行政決策的影響
行政決策是行政決策者為達到某一特定目標,對若干備選方案進行選擇,以確定行動方案的過程。信息技術發展對行政決策的影響是圍繞著提高行政決策的有效性和行政決策的效率展開的。
5.1對行政決策目標的影響
信息技術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環境,為此對公共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公共產品的提供者——政府而言,一切應以公共產品的消費者的滿意為決策的根本目標,決策過程的行政參與民主公開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隨著各地政務公開活動的開展,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也相應提高。
5.2削弱決策者與執行者之間的嚴格分界
在馬克斯·韋伯所設計的科層制中,組織內部層層授權,下級對上級嚴格負責,“只有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才能掌握足夠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況的決定。”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每個人都能及時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在工作現場就可以作出必要的決策,無須事事先向上司匯報,再執行上司的決策,真正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4]正如約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趨勢》一書中所描述的:“由于新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多樣性和時效性,中央政府的集中決策愈來愈缺乏效率,誰是總統再也無關緊要,因為實際的政治力量,即把事情處理好的能力,已從國會和總統的手中轉移到州、市、鎮和鄰里手里。”
5.3改善行政決策者的有限理性
管理決策的基石是由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學說,而信息的不完備是影響人們進行理性判斷和決策的直接原因之一。信息技術的發展可逐步實現在適當的時候、把適當的信息提供給適當的管理者,這樣就改善了決策者的有限理性。網絡化電子政府的實現,使得公共行政決策者可以在廣泛了解決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進行決策,避免了靠經驗決策和決策信息不完備導致的決策的盲目性現象,從而提高了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5.4支持與強化行政決策過程
行政決策可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兩類。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完成程序化工作的效率與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在計算機尚處于實驗室階段時,美國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只能用制表機來處理普查數據,以至于在人口普查結束4年后,數據尚未處理完畢。第一臺專門設計用于商業目的的計算機UNIVAC,就因總共服役7萬多個小時并成功處理了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人口普查數據而被載入電腦史冊。這是計算機處理程序化決策的成功范例。而對于非程序化決策,信息技術也可以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15]1952年下半年,美國朝野都忙于為次年大選作準備。候選人分別是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62歲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和演說家阿德萊·史蒂文森,由于前者早已解甲歸田,新聞界輿論對后者獲勝的把握幾乎一邊倒。出于好奇,新聞界請出UNIVAC來做個預測。數據分析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電腦認為獲勝者是艾森豪威爾將軍,而且票數與史蒂文森相差懸殊。人們對此不以為然,因為UNIVAC依據的不過是5%的選票,根本不足為據。然而,大選結果卻是艾森豪威爾將軍大獲全勝,且選票超過對手五、六倍。UNIVAC又一次證明了信息技術在非程序化決策中的強大作用。
6.電子信息技術對行政方法的影響
信息技術與行政方法密不可分。所有行政方法都要有相應的信息支持,而有些行政方法就是專門為保證信息流通而創立的。信息技術發展引起行政方法的創新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6.1改善現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礎和信息通訊手段
例如目前行之有效的網絡規劃技術,就運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予以支持,從而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網絡規劃技術源于十九世紀末美國學者甘特發明的甘特圖,后發展為橫條圖形計算法,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安排工序和時間的圖表。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進成為網絡規劃技術。著名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就因為使用了網絡規劃技術而使原定14年的計劃提前5年實現。網絡規劃技術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其工作程序的模型化建立就得益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運用。
6.2創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決策支持系統(DSS)、電子會議系統(EMS)、遠距離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統一協調、動態網絡計劃成為可能。目前,我國政府上網工程就采用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方法,如人民銀行網上支付、海關總署報關單和外匯聯網的外匯核銷系統、工商局紅盾信息網提供企業數據庫、國稅總局增值稅發票稽核系統和電子報稅等。[16]這些管理方法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小結
綜上所述,全球性的信息化正在逐步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其爆炸性的發展,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運轉方式越來越不適應,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力和作用。為改變這種狀況,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和實現社會信息化,以些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的首選。而政府信息化被公認為信息化的基礎,電子政府作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標志,將對現有的行政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姜奇平.《21世紀網絡生存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31—P39
[2]潘丹榕.《全球化趨勢背景下公共行政面臨新挑戰》[J].行政與人事.2003年第10期.
[3]于麗娟.《保存人類的歷史》[J].北京.《研究生時代》2004年第4期
[4]羅伊.《無網不勝》.兵器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P12—P19
[5]趙旭東.《新技術革命對國家主權的影響》.支部生活雜志.2003年第4期
[6]王柳習.《電子政府在中國》[N].人民日報.2002年第22期
[7]王如娟.《信息技術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C].行政論文匯編.2004年版P65—P69
[8]張成福.《中國政府信息化:發展、問題與前景》[R].國家信息化辦公室委托研究報告.2005年2月
[9]Andersen,D.F.andS.D.Dawes.2004.Govern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NJ:PrenticeHall.
[10]Bozeman,B.andS.Bretschneider.2003.Public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TheoryandPrescription.In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46(6):475-87.
[11]Bretschneider,S.2004.IntroductiontoaSymposiumonpublic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In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7(1):85-87.
[12]Cleveland,H.2005.TheTwilightofHierarchy:SpeculationonGlobalInformationSociety.In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45(2)185-95.
[13]6.Cohen,S.2004.TheEffectivePublicManager.CA:Jossey-Bass.
[14]CITU,2005,TheElectronicDeliveryofGovernmentService
[15]Drucker,P.2004.TheComingoftheNewOrganization,InHarvardBusinessReview,Jan/Feb,pp.45-50.
[16]GITS.2005.AVisionfor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andthe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