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學生管理的方法革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體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形式。中職學生除了必要的集體授課外,更多的時間里是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靈活自由的特點,但也存在著不易管理、各自為戰的弱點,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缺少規劃和管理。實踐中,為數不少的學生平時學得少,考前突擊,考試效果不理想。為此,管理者就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能力。作為管理者,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中職是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的教育機構。這樣,作為學生管理者必須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在學習中積累知識增長能力。
(2)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規劃。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職學習是松散型的,沒有科學的規劃,學習就失去了約束,達不到目標要求。為此,各門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要積極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至少要制定出每周的學習計劃,并按計劃學習。只有合理利用時間,才能取得實效。
(3)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實踐證明,同樣的時間投入,學習效果往往不同。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學生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就會事倍功半。針對中職學習特點,專業教師和輔導員要關注學習方法指導,根據不同課程提供不同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學業。
二、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1.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作用
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多年積累,沉淀下來的共同精神財富,文化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社會學認為:“文化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是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綜合反映,它直接影響教育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文化對教育起引導和指導作用,教育對文化起傳承和推動作用。”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是我們民族發展的根基。用傳統文化熏陶和影響學生,是各類學校的光榮使命。從社會角度看,目前存在的急功近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由于缺少傳統文化精神的緣故。因此,我們認為,中職學校在完成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應大力開發或引進傳統文化課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塑造中職學生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重新樹立起符合社會主義理念,符合社會公德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摒棄那種只重專業課程、忽視綜合文化課程,只重知識教育、忽視做人引導的現象。同時,綜合文化課程應該納入專業課程一樣考核,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
2.強化學生現代文明體系的構建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與世界各國有著深入廣泛的交流。隨著經濟合作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隨之而來,對于構建我國的現代文明體系有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國外消極文化的負面影響同樣存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容忽視。中職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技術性人才的重任,在完成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還必須承擔起培養學生現代文明的任務。遺憾的是,近年來,專業教育受到高度重視,而人文精神培養卻沒有提到日程上來。中職與普通高中一樣,有著相同的人才培養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打牢專業知識基礎,提高就業能力,為他們“成材”提供平臺。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以現代文明成果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形成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社會精神,養成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成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為此,中職學校可以開設現代文明相關課程,如現代禮儀、世界文化、環球風情等,利用這些課程豐富學生的現代文明知識,為他們今后工作和生活打好現代文化基礎。
三、強化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競爭能力
1.發揮學校就業指導的主體作用
現代高中教育普及率不斷提高,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能夠就業才是最大的問題。對學校而言,學生就業率已成為評估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中職學校發展的實踐證明,就業率已經成為影響學校社會聲譽的直接因素,不提高就業率,辦學規模、辦學效益就無法體現。因此,中職學校更應該對就業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建立規范的就業服務機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現代中職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用人方式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中職畢業生供需雙方見面,既為畢業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也為用人單位提供了選才的機會。這種變化需要培養人才的學校積極適應,以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于各專業畢業生。從實際看,部分中職學校還沒有形成就業指導的專門機構,缺少就業指導意識和有效行動。為此,中職學生成立就業組織機構,配備專門教師,負責此項工作。同時,成立學生就業課程教研室,開發和引進學生就業指導系列教材,開設就業指導課,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就業知識,培養他們就業能力。學校還應為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辦公條件,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不能讓就業指導課程成為形式。具體工作中,應按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就業教研室要為學生提供規范的職業生涯設計,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確立就業方向,進行有計劃的就業素質培訓。
2.提高學生就業綜合能力
充分利用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將學習與未來就業聯系起來,避免學生到畢業時才想起擇業問題,臨時抱佛腳。學習期間,學生自身也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社會需求,主動塑造自己的職業形象,鍛煉職業能力,學會自主選擇職業,學會與用人單位溝通,學會常規的應試技巧,而不是被動地等待用人單位選擇。也有的學生希望利用家長等各方面關系為自己謀職,但在職業教育中,要讓學生懂得:外力作用只是補充,自身動力才是源泉。綜上所述,中職辦學歷史上,依靠個人聰明才智創業成名的畢業生不乏其人,要利用這些閃光的榜樣,激勵學生的創業精神。在就業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創業本領,學會如何抓住商機,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在創業的領域里走出新路。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創業是個艱難的過程,只有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是不夠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完成創業任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寧巍單位:吉林省大安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