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雙語教學改革創新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雙語教學”是21世紀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從目前的醫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看,語言的不足是國內學者對外交流的障礙。由于專業英語語言能力不足,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國外同行的認可和共享;從教學角度看,國外醫學教材經過翻譯后授課的時間遠遠落后于知識更新的周期。顯然,實施雙語教學是解決這個矛盾的重要途徑。早在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求在各大院校開設雙語教學,并于2003年開始在各高校試行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正成為我國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何興祥等,2004),眾多學者加入了對雙語教學研究和實踐的行列。綜觀眾多學者的研究和論述,他們對雙語教學的研究和論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雙語教學的概念、目標和模式
對雙語教學的概念、目標方面,眾多學者的意見基本一致。雙語教學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國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定義: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義是“在學校里對所授學科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教學”。雙語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雙語教學使醫學生能夠利用英語等外語,在醫學專業知識領域進行總結、學習、工作和交流,使學生較早了解和掌握醫學最新成果、并具備向外發表學術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興祥等,2004)。實際上,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雙重導向的,既要達到提高外語能力的目標,又要達到掌握專業知識的目的。
在雙語教學的模式方面,所用術語小有差異,但基本一致。目前雙語教學基本可以被分為三種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雙語教學(Immersionprogram),即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學校采用英文原版專業教材,課堂板書,學生的作業、考試以及教師課堂講解全部采用英語。其次是過渡型雙語教學(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采用英文專業教材,課堂板書采用英文,學生的作業采用英文,教師課堂講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運用外語的比例也逐漸從少到多。教師在課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雙語對學科知識進行描述、講解、評述,避免學生一開始因不適應直接用第二語言教學而產生許多困難。保持型雙語教學(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學者稱為滲透式教學,王興坡,2007),即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大多數學者對教學模式的分類基本一致,但也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雙語教學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李愛萍等,2007)。李愛萍等把雙語教學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方式:(1)教師在授課時用英語講授關鍵詞和重要內容,英語授課比例占30%;(2)教師在授課時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相關專業內容,英語授課比例占50%;(3)教師在授課時英語授課比例占70%,教師和學生能用英語進行專業思維和交流。提出了準確的授課語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學的依據,其指導力就更強了。
二、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雙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雙語教學的本質認識不清。
許多人將雙語教學同強化英語教學等同起來,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培養英語人才;有人認為雙語教學必須使用全英文授課,全英文教材;也有人認為必須運用中文授課。其實必須明確雙語教學的本質和目的是外語和專業知識并重,如果將雙語課變成純外語課或者將完全不重視外語都是不合適的。
2.師資水平難以達到雙語教學的要求。
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外語表達能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語專業教師外語講得很流利,但卻不了解醫學專業知識;而醫學專業的教師精通自身的專業知識,外語水平卻十分有限。好的師資必須兼具兩種能力。
3.外文原版教材的匱乏影響雙語教學的質量。
實施有效的雙語教學必須依托外文原版教科書和教學參考用語。沒有原版教材和參考書,教師和學生就無法接觸到正宗的外語。由于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目前尚處于起始階段,雙語教學教材十分匱乏。有的所謂雙語教材,只是教師按照個人喜好挑選的一些外文文字資料、復制的課件,或是將現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譯成外文的資料。教師自編自選的外文教材在其翻譯的正確性上難以保證,容易造成教學上的隨意性和語言表達上的偏差,以致給學生造成誤導。
4.雙語教學評價機制尚未建立。
教學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機制。雙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教學,不能用常規的教學評價機制來衡量雙語教學的效果。雙語教學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往往不是即刻就能夠判定的,而需要一定時期的跟蹤調查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了促進雙語教學的健康發展,應該盡快建立符合雙語教學規律和特點的評價機制。
5.雙語教學氛圍不濃。
營造雙語環境對于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數院校僅在英語課及“雙語教學”課堂中講英語,這就容易造成“孤島”效應,不利于形成濃厚的英語氛圍(孫曉嘉,2008;肖堅等,2005)。
三、當前醫學雙語教學研究的建議
鑒于雙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學者們也提出了很多解決建議,比如將網絡、多媒體于應用雙語教學,因為雙語教學中應用網絡、多媒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教師講解,從而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高美華等,2008)。齊建光等(2005)借鑒了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在雙語教學中的一些體會,提出了循序漸進地推進雙語教學改革,編寫適合我國醫學生需要的雙語教學教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等具體措施。孫曉嘉(2008)也提出了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興趣,加強雙語教學的教材建設,創建校園雙語環境,如辦英語報紙,英語廣播等的建議。宋漢君等(2007)除上述建議外,還提出建立評價機制的建議,認為建立評價體系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證,必須把現行的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和導向機制。只有建立這樣的發展性評價,醫學生在雙語教學中所付出的努力才會得到科學公正的反映;制定教學評價體系要注意結合學校的雙語教學實際,同時要注意時效性,既要考慮醫學教學目標的定位,又要考慮學生外語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養的變化趨勢。其他學者諸如趙毅,王燕(2007),宋漢君等(2007)等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可以想象的是,雙語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向肯定著重在如何實施這些建議上以及這些建議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上。超級秘書網
當前的雙語教學研究人員可謂眾多,但是總的來說,論述多,實證少;調查多,實驗少。很多研究重復,真正有意義和創新的不多,真正具有另人信服且具有指導意義的不多。比如在三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中,究竟哪種對醫學生有用,對哪種英語水平的醫學生效果好,鮮有研究。我們知道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雙重的,三種教學模式中究竟哪種有利于學生達到提高外語專業的目的,哪種更能達到提高專業知識的目的,或者某種教學模式在兩方面都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已得知眾學者提出了很多改進雙語教學效果的建議。但這些建議大多數基于簡單的推理和想當然,很多是簡單呼吁的紙上談兵。其建議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少之又少。鑒于這個情況,我們認為,以實證的方式對雙語教學在醫學院校應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我們對雙語教學效果的全面檢測,其結果才能另人信服,也才會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何興祥,劉偉,沈清燕,等.醫學雙語教學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4,24(3):32-33.
2.李海燕,曹勵民,賀紅艷,等.《臨床血液學與血液學檢驗》雙語教學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8,17(5):517-518.
3.王興坡.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醫學化學》雙語教學的質量[J].高教論壇,2007,(1):70-72.
4.AbelardoV.RethinkingtheEducationofEnglishLanguageLearners: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Program[J].BilingualResearchJournal,1999,23(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