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藝術資源平臺下藝術傳播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古跡”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是深層次的,它給了設計師與藝術家無盡的靈感與無限的啟迪。敦煌藝術以佛教造像為核心,集建筑、雕塑、壁畫為一體,它成功地融合了外來文化和中國本土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其中,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最大亮點,對當代繪畫、設計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立足現實,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融入敦煌藝術中的核心元素及藝術表現形式,將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元素運用到現代產品的研發中,打造民族特色與現代風格兼容的設計文化系列產品,挖掘它的全新價值,弘揚敦煌藝術精神,借鑒其藝術表現形式轉化為現代的需求,才能滿足人們對于美的需求。公共藝術資源的使用需要有開放觀念,我們應將敦煌藝術拓展到各個領域,傳播最新的文化創新成果,展現它的當代藝術價值。
一、公共藝術資源“古跡”敦煌的再利用
公共藝術資源是一種特殊資源,是指在公共開放空間中人們從事藝術生產、生活或藝術活動中等所創造、利用或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源,包括一切有藝術價值的歷史遺產的自然資源和現代社會資源,它為藝術創作與相應的環境設計提供了開放的文化和藝術資源,這些資源都是社會共享的。“古跡”敦煌藝術所蘊涵的國際性、包容性、開放性和跨時空的創新力,使其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最佳媒介。我們要為正確認識和發展文化藝術資源提供最為合理的廣闊平臺,使得公共藝術資源的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顯現和合理保護,以增加公共藝術資源的活力。敦煌藝術被稱為“墻上博物館”,擁有深厚的文化和藝術資源,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原因,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只有提高人們對敦煌藝術這一公共藝術資源的使用率,將敦煌藝術的精華融入今天的藝術作品,將其精神傳達給后代,才能推動文化藝術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在開放的當代社會,敦煌藝術實現文化傳承和自由交流的前提是公共開放性,即將自身民族性與當今社會的時代性相融合,發展中國自己的民族藝術。現代藝術必須走出古老的美術殿堂,走出臨摹的趨勢,與社會公眾形成一種敞開的、交流的、互動的關系,設計師應運用敦煌傳統紋樣圖案加入鮮明個性的圖式創造,并將其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生活元素融入公眾生活。通過敦煌公共藝術資源有效轉化利用,從文化底蘊、藝術媒材到創作手法、優秀傳統等借鑒資源進行藝術創作,傳達出敦煌藝術的精神。
二、敦煌傳統造型藝術元素的傳播與延伸
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設計師需要跟隨時展的腳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沉淀傳統文化美學底蘊,充分利用敦煌文化藝術這個公共藝術資源平臺,提煉出敦煌傳統造型藝術元素,如飛天、菩薩、山水、動物、裝飾紋樣等造型藝術元素,將最高端的科學技術與最有文化內涵的敦煌藝術民族性特色相結合,展現敦煌藝術民族性與時代性相融合的風格,以提升中國設計的世界地位。在這個開放的公共藝術資源平臺下,敦煌藝術的傳播是對敦煌藝術創造精神及其各種風格的傳承、借鑒、吸取,設計師將敦煌藝術作為一種新的審美資源,結合藝術處理,創造出了汲取中國元素的設計作品并傳播出去。當下藝術設計的理念就是要融入民族性的元素,既能反映設計師對我國藝術文化的傳承,又借鑒最具民族特色的敦煌壁畫創造出了中國設計風尚。設計師要通過轉換、借用和創獲等方式,吸納敦煌壁畫的圖案紋樣等藝術原素,為現代設計注入新的內涵。與現實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室內裝飾設計中,設計師借鑒敦煌傳統裝飾元素有較多的靈活性。敦煌第285窟西魏伎樂天壁畫,演奏的“飛天樂伎”使得整個場面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整幅畫面最精妙的是把繪畫藝術與舞蹈藝術巧妙地聯系了起來,展現了敦煌飛天舞姿的優雅動人。神話傳說中“七仙女”的形象就借鑒了“飛天”的造型元素,它是自由想象力的杰出代表,是敦煌壁畫的靈魂。室內裝飾設計通過運用高新技術與敦煌飛天壁畫藝術的傳統造型藝術元素巧妙結合,將它用作旋轉式的推拉門或屏風的圖案,這一現代裝飾設計以新型材料擺脫了古代壁畫固定環境的模式,增添了推拉門或屏風的造型、色彩搭配及裝飾圖案的民族藝術性,其精美的構圖、完美的表現形式,加之浪漫的寫意手法,讓人們仿佛置身于當時敦煌飛天藝術中,突出了中國文化,給了觀者以古典韻味。可以說,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更承載著歷史,是可供開發的設計作品最好的素材庫。我們創造作品時要保持敦煌藝術風格的純粹性,在這一基礎上融入設計的靈活性,用裝飾設計呈現敦煌藝術的時代感,使二者在傳統與創新間巧妙結合。
三、敦煌古跡在當今社會下新的歷史使命
面對敦煌藝術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它不只供人們仰望觀賞,而是以富有生機的文化生態而存在的。只有與之進行互動的交流,才能顯現其具有活力的延展性,才能衍生出新的藝術生態,使傳與承繼續循環下去;只有經過現代藝術家對敦煌藝術的精神價值、審美意境的創造過程,敦煌藝術才能脫離作為古董存在博物館里,才能延續生命;只有將敦煌藝術全面融入到當代人的審美體系、日常審美活動和審美消費中,以產品形式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中,才能更好地傳遞敦煌藝術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追求。我們要走敦煌藝術創新發展特色之路,將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通過對現代藝術設計轉化為產品,融入敦煌造型元素,使審美性與功能性完美結合。敦煌藝術是學習和理解傳統藝術精神的經典資源,既體現著過去的歷史,也體現著一種精神傳統。藝術家要充分利用我國優秀的藝術文化資源,領會和提煉這些傳統元素,將其融會貫通,以真正為設計增加特色和內涵。對于當代年青的設計工作者們來說,繼承并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是我們的出發點。設計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種傳統形式,而應在自己的設計風格中融入敦煌藝術,一手探究歷史遺留下的文化藝術資源,另一手探索和重構新的藝術空間,把傳統與當代的觀念相融合,進行設計創作,形成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風尚,推動現代設計的發展。公共藝術資源的充分利用是推動敦煌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將“墻上的博物館”巧妙地運用于當代的創作之中,使敦煌藝術的傳統造型藝術元素延伸于設計、繪畫、數字媒體等各個領域,而不是簡單的拼湊和單一的描摹。敦煌藝術是開放的、包容的公共藝術資源,它是當代藝術繪畫與設計的寶貴素材庫和靈感創新的來源。歷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創造,敦煌藝術的創新實際是建立在對以往形式的鼎革上,我們要在這一藝術寶庫上加以傳播和推廣,創造出新的形式。一個有創造性的藝術家,實際就是不停地形成風格,又不停在尋找新的風格的過程中來體現他的創新精神。敦煌古跡在當今社會下新的歷史使命就是在這廣闊公共藝術資源平臺下接過弘揚敦煌藝術精神,在繼承中發展、創新敦煌傳統文化藝術。
作者:鄭皓華 傅佩珊 單位: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