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乳腺癌手術期護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乳腺外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乳腺癌女性患者90例,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在乳腺癌圍手術期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舒適護理
1.2.1.1心理的舒適護理首先,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禮貌待人,尊重患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信任感。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解決患者的顧慮。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麻醉方式以及術中、術后應注意的事項,對患者提出的疑問應給予耐心解釋,使患者能理解并積極的配合。其次,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對已婚患者,同時對其丈夫進行心理疏導,讓丈夫認識其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術對患者的影響,取得丈夫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并能接受妻子術后身體形象的改變。而且,可讓一些成功病例與患者交流,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對于擔心術后體形變化的患者,告知可行乳房重建或再造,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
1.2.1.2環境的舒適護理提供安全、安靜、整潔、寬敞、明亮的病房環境,保持床單位的清潔,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20~24℃),相對濕度50%~60%,定時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使患者有舒適的感覺。
1.2.1.3術前準備的舒適護理(1)術前訪視:手術前1d由手術室巡回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重點通過與患者交談和向病房責任護士咨詢,充分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況,解除患者思想顧慮,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患者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措施。其次,簡要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方式和手術過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項等,解釋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和預防措施。(2)術前宣教:術前教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放松訓練、翻身和功能訓練的方法,并告訴患者如何有效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及減輕切口疼痛的方法,有利于術后恢復,增加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1.2.2術中舒適護理
1.2.2.1調節舒適環境手術當日7:30以前由巡回護士到病房接患者,并與病房護士作好交接。調節手術間溫度在22~24℃,濕度在40%一60%,提前做好術前準備,盡量減少手術間各種噪聲,保持環境安靜,以消除患者恐懼心理。
1.2.2.2術中巡回護士給予患者心身舒適護理患者一般要經歷2次手術,先行乳腺腫塊活檢術,病檢結果惡性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活檢術過程中,一般采取局麻,患者意識清醒,對各種刺激較為敏感,巡回護士可經常撫摸患者的頭部,用溫和的語言告知患者護士就在其身邊,能起到很大的鎮靜及心理安慰作用。活檢手術后巡回護士用溫水擦干凈患者手術部位的皮膚,及時去除患者身上潮濕或被污染的衣物,蓋好被服,減少患者隱私的暴露,根據患者的需要松解約束帶,將患側體位墊及時取出,外展的上肢置于舒適位置,允許上肢適當活動,但要確保其安全。巡回護士在此期間需要格外關心患者,主動陪伴在患者身邊,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可以采取觸摸的方式:護士輕輕握住患者的手,每次大約持續30s,安撫患者情緒,使其平穩度過這一時期。當病理報告證實是惡性后,根據患者的接受程度告知患者,盡量保證有1名醫護人員陪伴在患者身邊,進行鼓勵和安慰。在行改良根治術前,協助麻醉師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麻醉后,再給患者導尿,減少患者清醒時的不適感。做好患者術中的保暖,并避免患側肢體過度外展。
1.2.3術后舒適護理
1.2.3.1體位的舒適護理術后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給予半臥位或低坡臥位,不但有利于患者呼吸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而且還有利于引流。患肢墊一個軟枕,使手高于肘部,使患者患肢舒適,而且可減少患側上肢水腫的發生率。
1.2.3.2引流管的舒適護理術后保持持續有效地負壓引流,幫助患者翻身或其他治療護理時,動作輕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壓、堵塞及滑脫,減少因此而引起的不必要痛苦。
1.2.3.3疼痛的舒適護理通過術前知識宣教,多數患者能勇敢面對疼痛,從而緩解疼痛感。主張術后使用鎮痛泵,并隨時觀察鎮痛效果,當效果不佳時,根據醫囑適當加大給藥量;同時給予心理疏導,以提高鎮痛效果。對未使用鎮痛泵者,護士應更加重視給予患者精神關懷,加強心理護理,以提高患者疼痛閾值,必要時使用止痛劑,減輕患者痛苦。
1.2.3.4功能鍛煉的舒適護理患肢正確的康復訓練能有效減少瘢痕攣縮對患肢功能的影響。術后由專業護士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患者在肢體功能逐漸恢復的同時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5術后化療的舒適護理手術是根治乳腺癌的基礎,但術后化療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士應有計劃地使用靜脈,在尊重患者個人意愿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血管,根據患者血管情況和藥物刺激性,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或HCC置管,穿刺時做到穩、準、快,以減少疼痛刺激帶給患者的不適。
1.3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采用狀態一特質焦慮量表對患者進行焦慮評估,狀態焦慮(SAI)和特質焦慮(TAI)各有20個項目,每項以1~4級評分,總分20—8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焦慮程度越重。
1.3.2疼痛比較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AS)J,0—2分為“優”;3—5分為“良”;6~8分為“可”;>8分為“差”。
1.3.3記錄2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對2組患者的狀態焦慮、特質焦慮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疼痛情況采用秩和檢驗;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x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2組患者焦慮狀況比較,實驗組患者的狀態焦慮、特質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2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2.3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皮下積液、上肢水腫及皮瓣壞死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3討論
3.1手術治療作為重大的心理性和軀體性應激源,可通過心理上的恐懼和生理上的創傷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從而造成心理和軀體上的不適,甚至導致強烈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如過于強烈,不僅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而且會直接干擾麻醉和手術,影響手術療效和術后恢復。乳腺癌患者發病突然,患者尚處于震驚、否定期就要決定是否手術,而且手術切除乳房,影響形體甚至夫妻生活,導致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對手術情況不了解、對醫院和手術室陌生環境的恐懼,懼怕疼痛、擔心手術效果及術后復發等使心理沖突更為劇烈。
3.2傳統護理過程中,護士機械而被動地執行醫囑,從治療的角度對患者進行處理,很少顧及患者身心方面的需要,不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總是在醫生有要求或患者需要時,才進行相關的護理,這樣以來,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和治療一無所知,內心充滿焦慮和恐懼,不利于進一步的手術和治療,而且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舒適護理概念最初于1995年由美國學者Kdca-ba_6提出,1998年蕭豐富提出“蕭氏雙C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是指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以及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而達到愉悅的感受J。舒適護理是主動的服務過程,可使患者積極參與,它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滲透于每一項具體行為中,無論患者的疾病能否治愈,在護理過程中,護士都應該給予積極的舒適護理,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恐懼等不適。
3.3本文通過對實驗組乳腺癌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舒適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較之于傳統護理,由于疼痛、焦慮和恐懼的減輕,能使患者更主動地配合手術和治療。本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和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使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愉快的氛圍中度過圍術期,以最佳的身心狀態、積極主動地參與醫療護理活動,進一步密切護患關系,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愛。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豐富了整體護理內涵,使患者達到最佳身、心、社會、靈魂和諧統一的健康狀態,順應了整體護理的發展,而且能激勵護士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掌握廣泛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術、良好的溝通技巧、周到細致的優質服務,從而適應整體護理的理念,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