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蔬菜基地建設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項目概要
二、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所在的鎮均勻屬于水澆地和川壩地,項目區土壤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土壤分為褐土、暗棕壤、棕壤、黃土等土類。以褐土面積最大,自然土壤分布于山地,耕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區,土壤pH值在7.0~8.0之間,呈弱堿性。平均氣溫為14.1~5.1℃,年均降水量635毫米,平均海拔2300米,氣溫雖海拔高度的變化明顯,年平均無霜期183天,具有開發農業特色產業的優勢。
三、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項目區土地廣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適宜發展蔬菜,但農民增收渠道狹窄,缺乏成規膜、高效益的特色支柱產業,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在對項目區大力發展蔬菜作物,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是加快項目區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蔬菜種植區自然條件優越,光、熱、水、土資源良好,群眾在農業生產中積累了種植蔬菜的成功經驗,發展蔬菜有利于提高農民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四、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基本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綜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改善退耕農戶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建立起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退耕還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區域種植為目標,突出蔬菜復種面積、地膜覆蓋、砂田栽培等地面簡易覆蓋,大力推廣蔬菜標準化和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育特色基地和優勢品牌產品,推進蔬菜產業上規模,努力實現蔬菜生產的提質增效,確保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得到有效解決。著力保障我縣蔬菜短缺,供不應求的現象,從根本上解決退耕農戶燒柴、增收等當前和長遠生活問題。
五、項目建設地點規模及主要內容
1、按照項目要求,符合蔬菜種植條件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村任務安排。
2、品種布局:全年計劃引進蔬菜新品種24個,高原夏菜主要布局在哈達鋪等中北部高海拔區,以紫皮大蒜、甘藍等作物為主;夏秋甘藍、辣椒、西葫蘆、花椰菜等作物主要布局在中東部,越冬大白菜及小白菜(油菜)、菠菜、香菜(蕪菜)等耐寒綠葉菜類和秋播“三蒜”主要布局在南部,以沙灣鎮磚鋪村、上堠子村,兩河口鄉街上村等為主。
3、進度安排:
年1月-3月確定蔬菜種植品種,廣泛發動群眾,宣傳國家退耕還林后續出產業政策,落實種植面積。4月-5月指導群眾開展蔬菜種植,加強田間管理。
六、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1、投資概算:
實施退耕還林的8個鄉鎮12個村建設標準化蔬菜基地4000畝,每畝均為600元,其中中央鞏固專項資金300元,農戶自籌300元。
2、資金籌措
該項目總資金240萬元,申請國家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接續產業開發財政專項資金120萬元,主要用于調運良種、無償提供地膜等農資,項目農戶自籌120萬元,主要是群眾投工投勞、施肥及田間管理等。
七、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按目前本地市場蔬菜行情分析,大田蔬菜預計畝收入在2000元左右。全縣4000畝共計可實現收入800萬元,除去成本240萬元,純收入可達到556萬元,效益顯著。
2、社會效益
項目建設可為當地群眾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在運輸、銷售、信息處理等相關方面需要大量人員,可增加更多相關行業就業,對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緩解當地就業壓力有一定的作用。
3、生態效益
該項目實施完全按照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和標準化管理辦法進行種植和管理,大大減少了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土壤、地表水和大氣環境的污染。
八、項目組織和運行管理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按照宕昌縣規劃實施的總體方案要求,成立行政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由農牧局和科技局主要領導任組長,抽調業務技術骨干,負責基地建設的各項技術措施和技術培訓落實,協調和統籌安排,督促檢查,促進各項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