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土地調查實施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土地調查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土地調查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6〕38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按照省、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調查區基本概況

市中區位于*市中南部,東鄰歷下區,西靠長清區、槐蔭區,北倚天橋區,南接歷城區。邊界總長151公里。南部有興隆山、桃花山、大寨山;東部有佛峪溝、青銅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東高泉、杜康泉、雙桃泉、西密脂泉、石灣泉等七大名泉。面積280.1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6.22萬人。轄有15個街道辦事處。除漢族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36個少數民族。近年來,市中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優美”新市中的奮斗目標,堅持“一一四四五五”的經濟發展思路和“一二三四五”的社會發展思路,立足區情實際,實施工作創新,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市中區下設舜玉路、六里山、七里山、二七新村、四里村、桿石橋、大觀園、魏家莊、濼源、王官莊、舜耕、七賢、白馬、黨家、十六里河1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土地面積280.32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

二、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一)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是全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土地調控,保證全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掌握真實準確的土地基礎數據,最大可能地發揮土地在宏觀調控中的特殊作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增長的重要基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掌握建設用地、農用地(特別是耕地)、未利用地(特別是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和分布,掌握城鎮、村莊以及獨立工礦區內部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以及農村宅基地等各行業用地的結構、數量和分布,是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大力推進集約用地的基本前提,是準確判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規模、及時調整供地方向、提供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是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合理規范土地供應、全面落實土地調控、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是統籌城鄉發展、維護農民權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區人均耕地低于全國人均1.4畝、全省人均1.2畝、全市人均0.91畝的水平,且每年呈持續下降的趨勢。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掌握全區耕地的數量、質量、分布及耕地后備資源情況,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確保我區實施重大耕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實現我區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障補充耕地質量,科學管理土地的有利前提。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查清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權屬狀況,摸清土地權屬爭議狀況,及時調處各類土地權屬爭議,是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要基礎,是依法保護農民合法土地權益、統籌城鄉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內容。

(三)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是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嚴格管理、有效保護土地資源的主要支撐

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國家宏觀調控的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土地管理必須充分應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術手段,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嚴格保護土地資源,保障各項管理扎實有效。應用遙感等先進技術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及時獲取準確、可靠的土地利用數據和圖件,為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登記、土地規劃、土地開發整理等各項土地資源管理業務提供可靠的基礎支撐和全面服務,不斷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執政能力。

(四)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是實現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職能轉變的有效措施

《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6〕31號)明確規定,“以實際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作為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量責任目標考核的依據”,“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繳納范圍,以當地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為準”。這一重大轉變要求必須全面、準確掌握耕地、新增建設用地實際情況,必須及時、快速獲取各類土地數據。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查清各地土地利用的實際情況,建設全區聯網的土地調查基礎數據庫,健全土地資源信息快速更新機制,是考核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完成情況、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收繳情況的重要依據,是實現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職能轉變的有效措施。

(五)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是優化土地資源布局,促進土地生態建設,加強土地節約利用,保護基本農田的技術手段

準確的土地數據是土地調控以及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依據,是調整經濟發展空間,合理引導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土地功能和空間形態以及確保基本農田不減少的重要技術手段。第二次土地調查要求必須充分發揮數據優勢、技術優勢,客觀、準確地掌握各產業以及各類土地利用情況,查清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面積和保護狀況,為及時調整土地供應總量、供應方向和用途提供依據,在促進土地調控政策落到實處,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行,促進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調查目標

根據《通知》要求,采用先進技術方法,在現有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省、市制定的統一技術標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區280.32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的調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區各類土地數據,查清全區范圍內100個行政村(居)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情況,完成城鎮地籍調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及使用權發證工作,建設并完善土地調查、統計、登記制度,建立健全我區土地利用數據庫及城鎮地籍管理系統,實現我區土地權屬情況、土地利用及變化情況信息化管理,為進一步制訂科學決策、實施發展規劃提供基礎資料。

(二)主要任務

參照《*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分三個標段開展此次土地調查工作。

市中區黨家街道辦事處,面積119.41平方公里,主要進行1:*0比例尺農村土地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地形圖修測工作。同時,進行范圍內46.69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城鎮地籍調查、村莊地籍調查及地形測量任務。

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面積102.6平方公里,主要開展1:*0比例尺農村土地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地形圖修測,開展范圍內1:500比例尺城鎮地籍調查、村莊地籍調查、地形圖測量工作。

市中區除黨家、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以外的其他13個辦事處,面積約58.31平方公里,調查主要內容為范圍內43.69平方公里1:*0比例尺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地形圖修測、1:500比例尺城鎮地籍調查及地形測量工作,同時做好一期已完成的14.62平方公里城鎮調查項目的縮編及數據更新任務。

1、農村土地調查。逐地塊實地調查我區222.01平方公里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掌握農村各類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

2、城鎮土地調查。調查我區58.31平方公里城區內部每宗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狀況,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

3、基本農田調查。依據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資料,將我區5556.17公頃的基本農田地塊落實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全面掌握本區基本農田的數量、質量、分布、面積和保護狀況。

4、村莊地籍調查。調查高速外環外黨家、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面積12.91平方公里內各村莊的土地利用狀況及變更狀況,查清農村居民點內部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及每宗土地的位置、界線、數量、用途,包括村莊內部公共設施用地、農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狀況。

5、專項用地統計調查。在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收集利用有關資料,統計工業、基礎設施、金融商業服務、開發園區和房地產等用地的利用狀況。

6、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在本次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基礎上,利用*2年完成的全市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成果,調查全區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質量、面積和分布。

7、確定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以宗地為單元調查我區街道各類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基本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發證;摸清土地權屬爭議狀況,及時調處各類土地權屬爭議。對于暫時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爭議,限定爭議范圍,維持現狀,并建立專門的權屬管理系統。

8、土地利用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建設。建立覆蓋全區的集影像、圖形、地類、面積、權屬和其它土地調查信息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為國家、省、市、區四級互聯共享做好準備。

9、成果匯總

(1)數據匯總

在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基礎上,匯總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耕地后備資源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形成市中區綜合專題調查匯總成果、各類數據匯總統計報表。

(2)圖件編制

利用數據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采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區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編制本區土地利用圖件(主要是1:10000國家基本比例尺標準分幅現狀圖)、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3)文字成果

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進行重點地類的土地利用狀況分析。一是對耕地和基本農田、耕地后備資源等各類土地的數量、質量、分布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議;二是分析城鎮建設用地數量、結構和集約程度,為城鎮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

四、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技術路線與方法

(一)調查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4年8月28日修訂);

2、《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6〕38號文件);

3、《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國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號);

4、《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國土資發〔*1〕359號);

5、《土地權屬爭議調處辦法》(國土資源部17號令);

6、《土地登記辦法》(國土資源部40號令);

7、《山東省土地登記條例》(省人大常委會*2年11月22日修訂);

8、《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國土調查辦發〔*7〕3號);

9、《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國土調查辦發〔*7〕7號);

10、《山東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魯國土資發〔*7〕172號);

11、《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7);

12、《城鎮地籍調查規程》(TD1001-93);

13、《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7);

14、《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TD/T1015-*7);

15、《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1016-*7);

16、《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7年12月);

17、《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7年11月);

18、國土資源部、山東省、*市有關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文件;

19、經批準的本實施方案。

(二)技術要求

1、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

2、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3、投影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1:500、1:*0標準分幅圖和數據按1.5°分帶(可任意選擇中央子午線);1:10000標準分幅圖和數據按3°分帶。

4、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采用米(m),面積計算單位采用平方米(m2),面積統計匯總單位采用公頃(hm2)和畝。

農村土地調查面積計算,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附錄H的要求,將高斯平面坐標換算為相應橢球的大地坐標,計算圖斑橢球面積。

(三)調查比例尺

1、農村土地調查

采用1:*0比例尺。

2、城鎮土地調查

采用1:500比例尺。

3、村莊地籍調查

采用1:500比例尺。

(四)資料準備

1、已完成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

(1)區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7年10月31日,《全國土地分類(過渡分類)》)。數學基礎為1980西安坐標系,高斯-克呂格投影,3°分帶;1985國家高程基準。

(2)土地權屬調查成果包括重新確認的《土地權屬接邊協議書》、《土地權屬爭議原由書》,土地權屬界線圖、表等。

(3)轄區控制范圍調查接邊成果。

2、正在開展的14.62平方公里的城鎮地籍調查成果。包括控制測量、權屬調查、細部測量以及數據庫成果等。

3、行政勘界成果。包括行政界線圖及數據庫成果,可用于縣級行政界線接邊及圖幅控制面積量算。

4、*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5年采用DMC(數字航攝相機)航攝的影像數據資料(攝影比例尺為1:1*0),并采用區域網方式和RTK技術測量了滿足1:*0成圖需要的外業像控點,利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測制了覆蓋市中區的1:*0正射影像圖222.01km2。上述資料可直接用于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

5、基礎測繪資料

(1)*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控制測量成果

(2)地形圖數據

6、基本農田資料。主要指我區基本農田劃定資料和基本農田調整資料等。

7、全區耕地后備資源成果。主要包括*2年全區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圖件、數據等。

8、其它資料。*5年以后勘測定界資料、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驗收資料、土地登記資料、土地權屬爭議調處資料等。

(五)技術路線

第二次土地調查以宗地為權屬調查單位。在城鄉土地權屬調查中,要利用目前已經完成的權屬調查成果,查清城鄉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并在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建立專門的土地權屬管理層;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登記發證和換證工作。

農村土地調查,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調查成果,采用無爭議的權屬資料,運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數據庫及網絡通訊等技術,采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技術流程,獲取全區每一塊土地的類型、面積、權屬和分布信息,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

基本農田調查,嚴格執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的要求,逐地塊調查、統計我區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分布、面積、地類等,并登記造冊。

城鎮土地調查,嚴格按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要求,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開展權屬調查、控制測量和地籍測繪工作,進行數據處理,錄入宗地屬性資料,建立城鎮地籍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

村莊地籍調查,參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要求,進行權屬調查、控制測量和地籍測繪工作,建立村莊地籍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

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程》的要求,在本次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基礎上,利用*2年完成的全市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成果,開展補充調查,建立耕地后備資源數據庫。

(六)技術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為主要信息源。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以1:*0或1:10000為基本比例尺,充分應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手段,及時獲取客觀現實的地面影像作為調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臺、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遙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獲取的光學及雷達數據,以實現在較短時間內對全區各類地形及氣候條件下現實性遙感影像的全覆蓋;采用基于DEM和GPS控制點的微分糾正技術,提高影像的正射糾正幾何精度。

2、基于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1)以1:*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圖和1:5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圖作為調查底圖,充分利用現有成果資料,在GPS等技術手段引導下,實地對每一塊土地的地類、權屬等情況進行外業調查,并詳細記錄,繪制相應圖件,填寫外業調查記錄表,確保每一地塊的地類、權屬等現狀信息詳細、準確、可靠。以外業調繪圖件為基礎,采用成熟的目視解譯與人機交互方式完成地類等信息提取,對每一地塊的形狀、范圍、位置進行數字化,準確獲取每一塊土地的界線、范圍、面積等土地利用信息。

(2)城鎮、村莊地籍調查采用1:500比例尺,充分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站儀等現代化測量手段,開展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狀況及權屬調查,準確確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等信息。

3、基于統一標準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方法

(1)系統整理外業調查記錄,并以區為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建設規范,逐圖斑錄入調查記錄,并對土地利用圖斑的圖形數據和圖斑屬性的表單數據進行屬性聯結,形成集圖形、影像、屬性、文檔為一體的土地利用數據庫。

(2)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圖形平臺,以大型的關系型數據庫為后臺管理數據庫,存儲各類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實現對土地利用的圖形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柵格影像數據及其它非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借助網絡技術,采用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方式,對調查數據進行有效存儲與管理。考慮到土地變更調查需求,采用多時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歷史回溯。

另外,由于土地調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遙感影像數據、權屬調查數據以及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數據等,數據量龐大,數據庫記錄繁多,應采用數據庫優化技術,優化數據結構,提高數據查詢、統計、分析的速度。

4、基于網絡的信息共享及社會化服務技術方法。采用現代網絡技術,借助國土資源信息網絡框架,建立先進、高速、大容量、統一標準的全區土地利用信息管理體系和更新的網絡體系,實現各級互聯、內外交換的信息服務與數據交換,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會化服務提供統一的土地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土地信息傳輸、交換、共享及社會化服務一體化。

(七)技術流程

充分利用*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500地形圖或1:*0比例尺現狀圖、1:*0比例尺正射影像圖以及已經開展的14.62平方公里的城鎮地籍調查成果資料,對全區開展1:*0比例尺的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對繞城高速以南開展1:500比例尺的城鎮土地調查工作。根據*市國土資源局的二次調查實施方案的工作進度安排,結合我區實際,首先開展1:*0比例尺農村土地調查,同時開展城鎮、獨立工礦、重點區域村莊1:500比例尺地籍調查,在農村土地調查完成的基礎上,隨之開展基本農田調查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

1、農村土地調查。根據國家、省、市下發的行政轄區界線和控制面積進行行政界線接邊。

(1)已完成1:500城鎮地籍調查的區域:利用1:500地籍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數據,在南方CASS下縮編為1:*0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形成入庫數據。

(2)對于已航測完成1:*0數字正射影像圖和數字地形面積為222.01km2的區域:利用已有的影像數據和數字地形圖進行圖斑內業預判。在南方CASS下編繪和輸出1:*0土地利用草圖,到外業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核實,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及界址測量。將外業調查成果整理錄入計算機,內業編繪土地利用現狀圖,并形成入庫數據。

2、城鎮土地調查。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調查成果,依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采用1:500比例尺,對城區58.31km2的土地進行調查,查清土地的使用權狀況,確定內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圍、界線、數量、用途等。通過匯總分析,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用地、房地產用地、開發園區等土地利用狀況。為做到城鎮土地調查和農村土地調查確定的范圍不重不漏,避免重復勞動,節省調查經費。一是依據1:*0比例尺確定的黨家、十六里河辦事處范圍以及城鎮用地調查范圍為依據開展1:500比例尺城鎮土地調查。二是對一期已完成的面積14.62km2的調查項目,充分利用已有的調查成果,根據第二次調查的技術規程要求,進行縮編更新和細化補充。重點是開展1:500行政村權屬界線復核測量,補充完善調查資料。三是根據市中區近期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度安排,先對未列入改造的區域自北向南,自西向東開展調查,對列入改造的區域結合其改造進度和第二次調查的工作進度適時開展。技術流程見附圖1。

(1)已有資料預處理。檢查已有的城鎮地籍調查資料,本著城鎮、農村土地調查范圍不重不漏的原則,確定城鎮土地調查的范圍,利用原有地籍圖劃分街道、街坊,預編宗地號。

無地籍圖的地區,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圖作為底圖,或按街坊現場繪制宗地關系位置圖,避免宗地重漏。

(2)權屬調查

按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確定的標準和方法,以街坊為單位,進行界址和地類調查,填寫《地籍調查表》。

(3)平面控制測量

利用JNCORS系統和已有的高等級控制網,加密布設城鎮地籍平面控制網。

(4)地籍測量

采用全解析法進行全野外地籍、地形數據采集;計算各權屬單位和各類土地面積,繪制宗地圖和地籍圖。

(5)信息系統建設

根據外業調查的信息,建立以圖形、權屬、屬性為主要內容的城鎮地籍調查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實現信息管理、登記發證等工作的現代化。

3、基本農田調查

(1)收集資料:收集最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實地界定和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審批的圖件、資料。

(2)資料圖件預處理:根據依法批準的基本農田調整圖件、資料,修改原基本農田保護區圖,進行圖件糾正,消除變形。

(3)圖件掃描:將消除變形的基本農田圖件進行掃描糾正,形成基本農田柵格圖件。

(4)圖件矢量化:將掃描圖件疊加在1:*0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對基本農田界線進行轉繪和矢量化,并在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層。

(5)面積計算匯總:統計匯總各級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分布、面積、地類等狀況。

4、村莊地籍調查。對*市繞城高速公路以內的農村居民點參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技術標準進行調查;對*市繞城高速公路以外和三縣一市的農村居民點只進行1:500現狀測量,不進行權屬調查。黨家及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參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技術標準進行調查。

5、專項用地統計調查

(1)在農村和城鎮土地調查的基礎上,利用相關資料,統計工業、基礎設施、金融商業服務、開發園區和房地產等專項用地的利用狀況。

(2)各專項用地統計調查時,可應用農村和城鎮土地調查成果,逐宗地匯總各類用地的面積。對于黨家及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采用抽樣調查統計的方法,統計匯總出各專項用地面積。

(3)在村莊地籍調查和農村土地調查的基礎上,以區為單位,對村莊用地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統計公共設施、宅基地等各類土地占村莊面積的比例,測算轄區內村莊各類土地的面積。

6、耕地后90備資源調查。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規程和省有關規定,在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基礎上,利用*2年完成的全市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成果,開展補充調查,查清耕地后備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在土地調查數據庫中建立耕地后備資源數據層,為開發、復墾提供依據。

7、農村土地調查與城鎮土地調查的銜接

(1)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市繞城高速以內的城區,黨家及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按《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技術要求進行調查。

(2)上述區域包含的農村土地同時按農村土地調查的技術要求進行調查。

(3)城鎮土地調查的土地分類成果要按《第二次土地調查規程》附錄A中表A.2的要求進行歸并,與農村土地調查成果相互兼顧,面積統計匯總時,做到不重不漏。

8、土地利用數據庫與管理系統建設。在完成1:*0土地利用現狀調查,1:500城鎮地籍調查,1:500村莊地籍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全區完善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完成資料匯總和報告編寫。

五、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完成以下調查成果:

(一)數據成果

1、市中區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市中區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市中區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4、市中區耕地后備資源面積數據;

5、市中區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6、市中區土地權屬爭議面積數據。

(二)圖件成果

1、市中區土地利用現狀圖;

2、市中區1:10000~1:10萬國家基本比例尺標準分幅現狀圖;

3、市中區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

4、市中區基本農田分布圖;

5、市中區耕地后備資源分布圖;

6、市中區土地權屬界線圖;

7、第二次土地調查各專題圖集。

(三)文字成果

1、綜合報告

(1)市中區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市中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市中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市中區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市中區耕地后備資源狀況分析報告;

(3)市中區城鎮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四)數據庫成果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區級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主要成果包括:

1、市中區土地利用數據庫;

2、市中區土地權屬數據庫;

3、市中區多源、多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庫;

4、市中區基本農田數據庫;

5、市中區耕地后備資源數據庫;

6、市中區土地權屬爭議數據庫;

7、市中區城鎮數據庫及地籍信息系統。

六、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組織實施

(一)進度安排

根據《*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將此次土地調查工作總體進度安排如下:

1、*8年4月前完成前期準備,包括《市中區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的編寫、業務培訓和輿論宣傳;

2、*8年8月底完成1:*0比例尺農村土地調查

3、*8年9月至10月底完成全區基本農田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

4、*8年12月底完成城鎮土地調查和重點區域村莊地籍調查,爭取*9年6月底完成其余村莊現狀測量。

5、*8年10月31日完成農村土地調查的區級匯總,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將全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統一到*9年10月31日和2010年10月31日。

6、*9年底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確權率達到95%以上。

(二)實施計劃

市中區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區土地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負責制定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負責全區土地調查的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質量檢查,負責土地利用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建設工作,并完成區級各項成果的匯總;負責組織國有土地使用者和集體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現場指界,組織各街道辦事處、村集體經濟組織配合中標單位進行土地調查;負責配合省、市對重點區域和耕地、建設用地等重點地類開展外業實地核查,以保證調查成果真實、準確。

(三)工作經費

根據國務院《通知》中“各級財政部門在調查經費上要給予保證”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將第二次土地調查經費列入區級財政預算,從省返還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收益中通盤考慮、整體解決,用于在調查過程中解決基層工作人員外業調查補助、臨時聘用人員的工資補助、物資和工具準備等費用。

(四)質量控制

實行檢查驗收制度。第二次土地調查采用分階段成果檢查制度。每一階段成果需經項目監理方的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轉入下一階段。同時,本次調查執行嚴格的分級檢查驗收制度。各街道辦事處調查小組,對監理確認合格的成果要對外業進行100%的檢查核實后提交區第二次調查領導小組進行50%的外業抽查,抽查認定合格再報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預檢,省國土資源廳組織驗收,確保土地調查的數據、圖件與實地三者一致。避免將錯誤帶入下階段工作,保證成果質量。同時,建立成果質量責任制度,明確責任人,切實保證調查成果質量。

(五)宣傳培訓

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和渠道,大力宣傳本次調查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促進資源、環境、社會持續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對本次調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市中區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土資源市中分局負責對土地調查人員以及專業隊伍的業務培訓,制定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安排培訓課程,按照統一的培訓教材,統一的技術要求、技術方法進行培訓。

(六)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1)為切實搞好全區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我區成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調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區土地調查辦),負責編制全區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并負責具體的組織實施、業務指導和檢查調度。

(2)按照“分級負責實施”的原則,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實施市中區內的土地調查工作,對本區調查成果負主要責任,負責組織國有土地使用者和集體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現場指界,組織街道辦事處、村集體經濟組織配合中標單位進行土地調查。

(3)在區政府的領導下,各街道辦事處相應成立土地調查領導班子,抽調技術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具體實施土地調查工作。根據中標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組織完成轄區國有土地的調查工作,組織協調村集體經濟組織配合中標單位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及使用權的調查工作。

(4)村(居)集體經濟組織,指派熟悉情況的負責人配合中標單位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界線的指界、埋設界樁以及相鄰雙方的簽字蓋章工作,組織協調村(居)民進行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指界簽字工作。

2、政策保障

(1)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將作為核定我區實際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設用地數量和建設用地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各項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礎依據。土地調查完成后,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登記、土地規劃、土地開發整理等土地管理工作,應以調查成果為依據。

(2)完善土地變更調查制度,隨時更新數據,保證區級數據庫數據準確、客觀、真實。區級土地利用數據庫將作為我區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平臺,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立項審批等涉及的基礎數據和圖件將以此數據庫為準。

3、技術保障

(1)第二次土地調查堅持統一的調查規范和標準,堅持國家、省、市制定調查技術標準、操作規范等,明確各流程環節的技術要求及其操作程序、方法和檢查辦法,保證分階段調查質量。

(2)根據土地調查成果多比例尺、多形式的特點,區土地調查辦將依據國家、省、市有關制度、規定及辦法,結合我區實際開展工作,在堅持統一標準的同時,本次調查將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進一步充實、完善土地調查工作的軟、硬件環境。充分應用成熟、實用的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第二次調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毛片 | 欧美一级精品片在线看 | 亚洲爱爱天堂 |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网 | 黄色片播放视频 | 亚洲高清自拍 | 亚色成人| 国产精品大全 |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福利视频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 午夜二区| 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久久免费 | 野花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最新av|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zjzjzj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成人av免费在线观看 | 99久久综合 | 五月天激情婷婷 |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不卡日韩 |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黄色影片 | 日韩免费小视频 |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 黄色免费看网站 | 三级av毛片| 国产资源网站 | 日韩a一级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