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學校現代遠程教育整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v一、建設目標及原則
(一)經費分擔原則。工程硬件設備經費由省專項補助與各地自籌相結合的辦法解決;軟件資源建設和教師培訓活動經費由省級專項補助安排。
(二)分工協作原則。工程由省教育廳統籌規劃和組織、各市教育局協調配合、各縣(市、區)教育局具體實施。
(三)補獎結合原則。省專項補助經費主要用于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設備配置需求,同時安排部分經費對已達標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獎勵。獎勵資金用于舊設備的更新。
(四)協調推進原則。工程實施既要重視設施設備等硬件建設,同時也要加強資源等軟件建設,加強教師培訓、教研工作,促進設備和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充分發揮項目的投資效益。
(五)重點扶持原則。工程受益對象以農村學校為主,兼顧縣鎮學校;以小學為主,兼顧初中。
二、建設內容
(一)班級多媒體教室
根據《*省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暫行標準》和工程實施目標,到2011年底,全省農村中小學校平均每3個教學班配備有1套多媒體教室(班套比3:1),扣除現有數,全省共需增配9500套。
多媒體教室主要配置:1臺計算機、1臺平板電視(帶書寫框)、1臺視頻展示儀、1個講臺(控制臺)、相關軟件等。
(二)計算機教室
根據工程實施目標和建設原則,農村完小以上各級學校應至少配備一個計算機教室(小型或標準型),班額數超過24個的學校應配備2個計算機專用教室。根據對全省農村小學和初中計算機教室配備現狀的測算,實現上述目標全省共需增配小型配置計算機教室1147個、標準配置計算機教室414個。
小型配置計算機教室主要配置:1臺教師機(作為服務器)、25臺學生機、配套電腦桌、相關軟件等,適用于農村完小(小班化)教學。
標準配置計算機教室主要配置:1臺教師機(作為服務器)、50臺學生機、配套電腦桌、相關軟件等,適用普通班級教學。
(三)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1.新課程學科多媒體素材資源庫
組織開發與我省各學科文字教材配套的“新課程學科多媒體素材資源庫”,免費提供給全省農村義務教育段中小學校使用(約2350所)。
2.優質教育教學網絡資源
(1)特級教師工作室。在*教育資源網上開設“特級教師工作室”欄目,遴選全省優秀教師(教研員)通過網絡和遠程視頻方式為全省教師、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導。
(2)教師備課資源。結合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科知識點,組織編制多媒體教案4500個,通過*教育資源網免費供教師使用。
(3)學科網絡課程。配合新課程改革,組織編制和引進內容覆蓋義務教育段主要學科、面向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科網絡課程資源900課時,通過*教育資源網免費供學生使用。
3.素質教育教學光盤資源
每年組織編制和引進素質教育類和優秀教師課堂教學實錄光盤120片,免費配發給全省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約2350所)。
(四)遠程教師培訓
1.以集中培訓和遠程網絡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培訓農村中小學學科教學資源應用骨干教師和市、縣(市、區)電教館專業技術人員。計劃3年培訓教師和技術人員9500名,各項目實施學校至少有1名校領導、2名教師參加培訓,各縣(市、區)電教館站至少有3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培訓。
2.每年組織400場次左右的網絡觀摩課、學科教研活動,并通過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免費供全省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實時收看或點播。
(五)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建設
建設省級中心、市、縣(市、區)分中心和學校四位一體的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遠程教師培訓。
1.省級中心:依托現有的“*教育網”,開發建成省級遠程教育網絡平臺中心。省級中心建設包括門戶網站、目錄服務系統、身份認證系統和遠程教育系統。
2.市、縣(市、區)分中心:利用各市、縣(市、區)教育城域網現有設備和帶寬資源,加配1臺資源服務器和1臺遠程教育服務器,建成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分中心。
3.學校播放點:各縣(市、區)根據要求推薦2所小學和1所初中,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室設備,增配視、音頻和網絡設備,建設3個遠程教育現場播放點,提供優質課堂教學示范課或觀摩課活動,全省中小學校通過遠程教育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網)收看實況或錄像。
三、建設經費籌措
本輪“農遠工程”所需經費由省與縣(市、區)分擔。省財政三年共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每年0.5億元),其中資源編制、教師培訓、網絡平臺軟件(網站)建設由省專項全額承擔。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硬件建設,省專項資金按“三類法”補助,即一類地區補助70%,二類地區補助50%,三類地區零補助。
四、工程進度安排
為盡早發揮工程實施效益,實行項目建設和應用同步推進的辦法。2009年啟動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建設和多媒體教室建設,2010年啟動計算機教室建設;教師培訓、資源建設等逐年推進。
五、保障措施及管理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實施“農遠工程”是省政府為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各級教育、財政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農遠工程”實施的重要意義,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快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的步伐。
(二)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省教育廳成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教育廳分管廳長任組長,計財處、基教處、師范處、教育廳教研室和省電化教育館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工程實施的統一指導、規劃、協調和綜合評估。工程管理辦公室設在省電化教育館,負責制定工程實施年度工作計劃和有關實施細則,組織工程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和優秀成果評選等活動。
成立“*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專家咨詢組,參與工程實施方案論證、相關標準(方案)制訂、工程驗收、效益評估等工作,保證工程科學實施,充分發揮效益。
各市、縣(市、區)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省工程實施方案,結合各地實際,規劃和統籌本地“農遠工程”的實施,籌措落實與省專項資金配套的建設資金,對項目實施學校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
(三)嚴格管理,規范建設
完善項目受益學校申報、審核和確認機制,使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縣鎮)學校、教師和學生真正受益。
嚴格規范項目招標、施工和驗收等工作,工程硬件設備、平臺軟件建設等納入政府采購,按統一標準規范施工。
建立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機制,規范資源編制(引進)程序。通過引導社會機構參與開發、組織全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及優秀教師共同參與開發、直接引進等方式多渠道建設配套資源。配套資源由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審定辦公室組織(或授權)審核。
建立工程監控及評價反饋機制。實行省級部門聯合檢查、地方監管和學校實時反饋的三級監控制度,對建設程序、資金使用、工程(安裝、配發等)驗收等進行檢查和監督。
(四)強化考評,確保效益
為保證工程實施質量和進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將對各市、縣(市、區)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建立項目進展監測、階段性考評和日常信息通報制度。各縣(市、區)教育局、財政局于每季度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將工程進展情況(見附件3)上報市教育局、財政局,由各市教育局、財政局匯總后報送省教育廳、財政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將組織力量對工程實施工作開展不定期督查。督查結果將作為各地教育部門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
定期組織全省“農遠工程”實施工作經驗交流活動,推廣工程實施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組織開展教學應用優秀成果評選活動,省每年組織評選一次,優秀作品通過網上交流、公開出版發行等方式進行宣傳介紹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