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用科學發展如何觀統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七大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這為新形勢下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加強和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根本在選人,要在建立完善選任機制上求突破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實踐證明,選好一個“領頭雁”,配強一個村黨支部班子,就能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經濟。近年來,峰峰礦區區委全面引進競爭機制,在選拔形式上按照“四強一公認”(宗旨意識強、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化解農村矛盾糾紛能力強、群眾公認)標準,通過“兩推一選”(黨員推薦、群眾推舉、黨內選舉)切實選拔好農村黨組織書記;在選拔范圍上不拘一格,廣辟“才”源,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界限,注重從新經濟組織業主、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軍人、回鄉青年、鎮企業員工中培養選拔村支書;在選拔條件上堅持從思想上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兩個方面來把關,注重選拔“一好雙強”型農村黨組織書記(政治素質好、領富能力強、協調本領強)。全區148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中“兩推一選”率達到100%,黨組織書記、村主任“一人兼”的有51人,“一好雙強”型農村黨組織書記比例達到97%,其中私營企業業主黨員回村任黨組織書記的13名。同時,為建設一支能夠擔當新形勢下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任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區委通過個人自薦、群眾舉薦、黨員推薦,綜合考評、組織考察等“三推兩考”模式,對農村后備干部人才進行培養選拔,全區9個鎮148個村全部建立了村級后備干部庫。目前,全區各鎮結合自身實際,把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先進模范、致富能手、企業骨干等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并按照村級“兩委”班子主要干部1:1的配備比例,共選拔379名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優秀青年人才納入了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并在區委組織部記錄備案。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在培養,要在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素質上下功夫
抓好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素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峰峰礦區區委始終把教育培訓作為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執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來抓,努力把培訓效果轉化成為農村黨員干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能力。一是建立遠程教育體系。區委積極整合教育資源,采取上級補、地方籌的方式,爭取資金50余萬元,相繼建立區中心管理平臺1個、鎮村終端接受站點157個,村村配備了機頂盒、寬帶貓盒和電視機等硬件設備,區、鎮、村三級農村黨員干部培訓網絡日臻完善。二是強化崗位培訓。針對換屆后部分黨組織書記經驗欠缺、情況不熟悉、能力尚待提升的具體情況,區委舉辦了全區農村黨組織書記及農村干部任職資格和崗位素質專題培訓班,去年以來,累計培訓1923人次,有力提升了農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三是擇優外出參觀學習。區委選派部分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到華西村、石家莊參觀學習,回來后通過開辦座談會、報告會等方式介紹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進一步開闊農村黨組織書記視野,明確農村發展方向。四是創新班子培育方式。上掛鍛煉,定期選調部分農村“兩委”成員到鎮黨委和政府相關科室進行跟班學習,接受鍛煉,增長才干;異地交流,定期安排相對落后村的“兩委”成員到先進村進行參觀學習、實崗鍛煉。去年以來,在區委組織部統一安排部署下,累計派出56名農村“兩委”成員到鎮機關、先進村學習鍛煉,切實增強其帶領集體發展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在抓典型,要在開展“三級聯創”活動中有創新
開拓創新是科學發展觀的關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用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善于抓住觀念創新、方法創新和制度創新這個重點,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工作模式和常規運作方式,不斷探索具有時代特征、符合基層實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基層組織建設體現時代性,賦予創造性。為此,一要抓典型示范。區委每年評選出10個“紅旗農村黨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努力打造一批農村基層黨建品牌,以品牌的先進性帶動廣大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的創造性,以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農村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二要抓后進整頓。區委圍繞“班子建強、問題解決、基礎夯實、經濟起步、群眾滿意”的目標,對全區倒排出的10個問題最多、難度最大的后進黨組織,采取“區級領導分包、區直部門幫扶、鎮黨委直抓”的辦法進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全區共協調解決資金120余萬元,配備、捐獻辦公桌椅50余套,鋪墊、平整道路5000余米,清理垃圾100余噸,一大批關系群眾吃水、用電、行路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區委通過抓實后進支部轉化,以點帶面,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三要抓載體創新。區委深入探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有效開展的方式方法,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創新活動載體。如:在全區各鎮村黨組織中開展爭“十星”創“五好”黨組織活動,對照鎮、村“五個好”標準把各項黨建工作梳理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基層黨組織“星”級管理,達到了黨建工作規范性、系統性、實用性、科學性的目的;在全區鎮村推行黨員黨內關懷服務機制,對全區黨員進行分類管理,鼓勵創業型黨員,培養家園型黨員,關注弱勢型黨員,構建區鎮村三級黨員服務網絡,使廣大黨員都能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不斷增強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推行了“三述三推”工作機制,即建立健全農村黨支部書記黨建專項述職制度,推行支部書記待崗制,建立村委會主任向同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述職制度,推行村委會主任問責制,建立黨員向黨支部述職制度,推行黨員公開承諾制,進一步落實了黨建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組織開展村企共建活動,即以黨建工作為紐帶,在行政村與非公企業之間、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與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之間架設起橋梁、搭建起平臺,實行村企聯姻,結對共建,有效破解村集體面臨的資金投入不足和企業黨建工作基礎薄弱等問題。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是基礎,要在建立健全激勵關愛機制上出實招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區委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突出以人為本,把建立健全激勵、關懷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機制放在首要位置,既保持了農村干部隊伍的相對穩定,又激發了農村干部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起農村干部黨員“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一是收入有保障。建立穩定的收入保障制度,既是調動村干部積極性、增強崗位吸引力和村班子穩定性的客觀要求,也是落實中央要求、關心愛護基層干部的具體體現。2005年以來,區委建立了村干部“基礎工資+級差工資+績效工資+獎勵工資”的結構補貼制度,在工商銀行為每位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辦理了個人銀行帳戶,每季度發放一次工資,各村干部持銀行卡就可以到工行儲蓄所取到工資,平均月工資達到371元,實現了由過去村干部補貼年終一次性發放,到現在銀行卡發放的歷史性轉變、極大地保障了村干部的所得利益。截止2008年3月,全區148個村共發放工資230余萬元,惠及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232人。同時,2007年3月份區委組織部研究出臺了《關于落實農村干部工資發放獎懲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對受到國家、省、市級年度表彰的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直接發放獎勵工資,對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嚴重警告處分、撤銷黨內職務,民主評議考核確定為基本稱職的、不稱職的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酌情減發或停發基本工資,進一步調動了村干部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年以來,區委組織部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共對4名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予以現金獎勵,對7名收到警告、嚴重警告處分的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減發了工資。二是干好有希望。積極探索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考錄鎮公務員工作的有效途徑,對政治素質、議政能力強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通過合法程序,積極推薦他們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截至目前,全區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共316人。加大對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的表彰獎勵力度。今年“七一”區委命名表彰1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在區電視臺開辟專欄給予大張旗鼓的表彰宣傳,并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在全區基層黨組織中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三是退后有所養。區委按照“在職參保”的原則,為連續任職十年以上的現任農村黨組織書記辦理了養老保險,區財政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一次性投入23.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共為27名符合條件的農村黨組織書記辦理了農村養老保險,切實解除了農村黨組織書記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