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核心期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先說說什么是雙核心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以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如果該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引申我之前的文章“國內期刊評價體系”和“鑒別期刊真偽的四大方法”來特別說明:入選北大核心和南大CSSCI核心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二、雙核心期刊產生背景
80年代末期,由于期刊品種大量增加、期刊價格連續上漲,圖書經費嚴重不足,圖書情報部門只能裁減期刊訂購的數量和品種。當時特別需要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的參考工具,以幫助確定必須訂購期刊和可以裁減期刊的名單;此外,圖書情報部門在期刊讀者導讀工作中也十分需要這方面的參考工具。那時,雖然已有一些零星的單學科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但在對我國出版的全部中文學術期刊進行評價方面仍是空白,找不到一部實用的大型參考工具。于是,研究和編制一種兼具科學性、客觀性、實用性的中文學術期刊評價工具便成為圖書情報部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責任和心愿。
三、雙核心期刊發展過程
1990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會共同發起了中文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北京40多所高校的兩百多位期刊工作者參加了研究。1990年,研究成果《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工具書的形式正式出版。1996年,《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二版問世,項目得到北京大學社科基金支持。2000年出版《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項目得到原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的支持。目前已出版了《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五版,目前項目已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持。主要的研究成果:
1、驗證了布拉福德定律
首次通過大規模文獻計量統計,證明了所有學科的學術論文的載文量、被摘量、被引量、流通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等多種因素在中文學術期刊中的分布均遵循布拉德福文獻分布定律。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布氏定律+*,所揭示的學術論文分布規律是客觀存在的科學規律。因而,以布氏定律為理論依據,通過文獻計量統計篩選各學科核心期刊表,是對中文學術期刊進行客觀評價的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1、《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秀的期刊。學科范圍:理、工、農、林、醫及管理科學。來源期刊表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庫期刊:645種(以*號為標記);擴展庫期刊:351種。該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后期績效評估等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查詢庫。
2、《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
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收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1200多種。學科范圍:自然科學領域各個專業。該數據中心每年根據數據庫論文收錄數量國內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各單位、各部門科技排名情況。我校科技處公布的“北京交通大學論文分類標準”中理工類中文期刊即參考了該數據庫收錄核心刊情況。
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編纂。收錄中文核心期刊1571種。學科范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個專業領域,分屬七大編75個學科類目:第一編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第二編經濟第;三編文化、教育;第四編自然科學;第五編醫藥、衛生;第六編農業科學;第七編工業技術。每種核心期刊均有詳細的書目信息和對期刊內容的簡單介紹。該“核心刊目錄”綜合性強,在高校范圍內影響很廣泛。
"統計源期刊"全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目錄每年都會出現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國家科技部委托,從1987年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通過中國科技期刊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對收錄期刊的范圍進行調整。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構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
統計源期刊與核心期刊均能反映與某一專業有緊密聯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內容上又有一定的區別。前者包括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采用多指標綜合篩選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僅收錄自然科學類,以文獻引文數據為依據,選擇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再根據期刊論文引用情況列出排名順序。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比較大的一些期刊,為單位和個人訂購、收藏、閱讀、投稿選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核心期刊所涵蓋的期刊數量多,讀者面廣,但收錄的生物、醫藥學期刊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時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當年的期刊狀況。而源期刊則收錄生物、醫學期刊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較客觀地反映期刊的當年情況。
二、統計源期刊選刊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中文期刊也有很多的級別及類別,例如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例如社會科學期刊及自然科學期刊,今天主要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兩個方面介紹。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的定義這里不做介紹(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南核和北核),核心期刊評選的單位不同,稱呼也不同,但是總體來說,核心期刊是指刊發文章質量高,被引用多,所以核心期刊遴選刊發的論文要求是很高、很嚴格的,所以,文章質量很重要,核心期刊的審稿流程也必要規范嚴。
1.投稿
核心期刊目前主要有三種投稿方式,一是郵寄打印稿紙質版郵寄給雜志社,二是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或者知網合作投稿,三是郵箱投稿,將稿件文檔通過電子郵件方式投稿。當然,如果是大牛,編輯主動約稿也是有的。
關鍵在于找到期刊投稿的正確方式,這里建議通過“中國知網”(cnki.net)查詢期刊版權頁信息。(可查看社科學術圈相關文章→【獨家原創】如何準確查找期刊的投稿方式?)。也可以聯系雜志社咨詢正確的投稿方式。
提示:
1.期刊的格式要求、風格、投稿注意事項一定要了解
2.一定要找到官方投稿方式,否則浪費時間和錢
2.編輯初審
通過官方渠道投稿的稿件,編輯部一般會進行登記處理,并安排相關欄目編輯初審,編輯對論文的格式、內容是否適合雜志刊發等審核,并通過相應的方式反饋給作者,
編輯初審的時間各個刊社情況略有不同,(核心期刊的初審時間,大都在10-30天左右),初審后,編輯部會召開會議,討論初審通過的每篇文章的審稿理由。
3.專家外審
通過編輯部初審的稿件,為了確定研究的最新情況及成果的正確性,雜志社有自己的專家審稿團隊,即了解相關領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進展的學者,初審通過的稿件會以“匿名”方式發送給專家進行審稿,審稿專家在一定時間內給予審稿回復,編輯部綜合多位(2-3名)專家的意見確定外審的結果,外審是核心期刊必經的過程,時間較長一般為1-2個月。
提示:
1.審稿專家意見向來具有一定爭議性,作者自行把握;
2.對待外審修改的意見,積極溝通與對待修改。
4.主編終審
外審給予刊發意見的稿件,會送主編終審。大部分核心期刊會有編審會,時間上不好定性這一階段的時間,因為可快可慢,部分核心期刊會保持一定的退稿率。終審是文章審稿經歷的最后一個環節。
5.安排刊期
經過以上流程,審稿通過的論文,期刊會給文章安排刊期,這個就得看具體時間了,有些核心的刊期都排到半年甚至一年以后了。
6.見刊
這步包括了清樣定版、印刷出刊、郵寄刊物幾個步驟,各需要半個月左右,甚至更長一些。
提醒您,不要被核心期刊的名號所蒙蔽,其實,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增刊和副刊。核心期刊社通常在出正刊的同時還會私下出一些副刊或增刊。這些副刊和增刊常常不標明“增刊”或“副刊”字樣。卻將核心期刊的字樣標得很大很醒目,甚至直接用的就是正刊的封面包裝,里面的內容卻是其他的。即使在“增刊”或“副刊”上發表了文章,晉升職稱也是不會認可的!
國內核心期刊的評選有七大體系: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以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在我們國家的高級職稱中,要求發表的核心期刊通常指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一般是4年一評,最近是2008年評過。CSSCI是2年一評,最近也是2008年評過。核心期刊通常學術性要求很高,核心期刊的編輯們對作者更是挑剔,不但要求文章學術性達到一定高度,還要求作者的職稱在一定資格上。比如很多核心期刊明確要求,副教授以上職稱的作者才有會被錄用。
增刊或副刊的最大特點就是,文章不會登陸中國知網,或者與中國知網登錄的不一樣。這類的雜志現在非常多。也很難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