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意味深長的句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在語境和生活的溝通中遷移運用
文章中的詞語,都存在于一定的語境中。實踐表明,語境不僅是理解詞語的根據,而且是運用詞語的樣板。教學中可借用文本語境,再聯系實際生活,尋找相似之處,運用詞語進行描述。這樣,語境的拓展,就溝通了文本與生活的聯系;情境的豐富,就暢通了理解與運用的渠道,就能使簡單的詞語轉化為語義、語境、語情的統一體,存儲于學生大腦中,成為他們能力的一部分。如:《蒲公英》(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文第2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們記住,別落在表面上金光閃閃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銀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對句中的“迷惑”,教者這樣引導:
師:同學們,雖然太陽公公再三囑咐,但有一粒種子被金光閃閃的地方迷惑了,另一粒種子被銀花朵朵所迷惑了。作者是怎么寫它們被迷惑的呢?請大家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生默讀、圈畫)
師:哪句話說明一粒種子被金光閃閃的地方迷惑了?
生:(讀句子)瞧,那金光閃閃的地方一定有數不盡的寶貝。到那兒去,我準會變成百萬富翁。
師:其實那金光閃閃的地方是什么?(生齊:沙漠)里面真是金子嗎?
生:不是金子,而是沙子,那里氣候干燥,根本不適合植物生長。
師:對,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可是這粒種子不知道,認為去了一定會變成百萬富翁。看來,它真的被迷惑了。知道了這些,你會對這粒種子說什么?
生:唉,告訴你,你被閃閃的金光迷惑了,那不是金子,而是沙子啊!
生:你不要被金光所迷惑,那里是沙漠,沒有什么金子。
生:那閃閃的金光是能迷惑人的,你可要弄清楚,那是沙子,不是金子呀!
師:你看,這粒種子不動腦筋,被閃閃的金光迷惑了。(理解另一粒種子被迷惑,略)不適合它們生長的地方,它們卻認為是好地方,兩顆種子都被迷惑了。回憶一下,我們生活中有沒有什么人被迷惑過?
(學生沉思片刻后)
生:一次,我和表哥到大街上玩,表哥看到一些人在路邊玩套圈的游戲,贏了不少錢,他也要去玩那個游戲。我說這是個騙局,不能被迷惑。他不聽,結果,他身上的錢都輸掉了。
生:一次,爸爸打開郵箱,看到一個漂亮的圖標,被迷惑了,認為里面有好東西,便打開了,結果電腦中了病毒。
生:那次,我和爸爸到樹林里去玩,我看見一個很漂亮的蘑菇,便迫不及待地伸手去采,爸爸告訴我,那是毒蘑菇,不要被它美麗的外表所迷惑。聽了爸爸的話,我沒有去采。
師:是啊,生活中,有些現象能迷惑人,如果留心一點,細心一點,就不會被迷惑。
“迷惑”一詞,對三年級孩子來說較難以理解,要他們聯系課文說迷惑的意思,更是勉為其難。而在上述案例中,教者將“迷惑”的理解和運用有機地滲透到情境的想象再現、情境的聯系描述中,自然而不露痕跡。先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弄清種子是怎樣被眼前的情景所迷惑的,借助種子的心理再現迷惑的情景;既而引導用“迷惑”對種子真情告白,表達自己對種子的關心;最后又聯系生活,運用“迷惑”描述生活情景,表述自己對某件事的關切。這樣,“迷惑”的內涵豐富而具體,就能有效地促進它的內化。
二、 在虛景跟實景的關聯中遷移運用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對一些意思抽象的詞語,可引導學生觀看插圖,讓詞語的意思具象起來,利于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在理解中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雙線并舉,相得益彰。如:《西湖》(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3自然段有這么一句:“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句中的“掩映”難以理解,一教師這樣引導:
師:“掩映”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讀讀句子,然后看看插圖,體會體會。
生:圖中三個小島長滿了樹,把島上的一切都蓋住了。
師:再仔細看,是都蓋住了嗎?
生:一部分蓋住了,一部分露出來了。
師:(指著插圖)你們看那個湖心亭,大部分蓋住了,只隱隱約約露出一個角,這就叫“掩映”。(生若有所悟)其實,這樣的畫面能用“掩映”說好多句子,你能說嗎?
生: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在綠樹叢的掩映下,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生:樹木蒼翠挺拔,無比茂密,在它們的掩映下,小島變得更加迷人。
生:來到小島一看,這里野花遍地,綠樹掩映,神奇異常。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回憶學過的《山行》這首詩的內容,能用“掩映”一詞說一句話嗎?
生:詩人站在山腳向上望去,只見山頂有幾戶人家掩映在綠樹叢中。
師:說得真好!如今,我們的居住環境也可謂美不勝收,像本課描述的美景,《山行》描述的美景,比比皆是。你們能說說生活中你見過的這種“掩映”的情景嗎?
生:在我們富泰華庭小區休閑的地方,樟樹、槐樹高大挺拔,游廊掩映在綠樹叢中。
師:你們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真幸福呀!
生:我們學校的天趣園,楊柳婀娜多姿,東潤亭掩映在柳樹叢中,好像很害羞似的。
師:你的描述真精彩,你的想象真豐富。
“掩映”一詞,初次接觸后能自主運用的孩子并不多,重要原因在于詞義抽象,難以用淺顯的語言描述。上述案例,在借助插圖展示詞語形象后,教者引導用“掩映”自我描述小島的景色,既而又敘述《山行》和生活中的場景。相信有了這樣的引導,此后閱讀中出現“掩映”,學生大腦中自然會勾畫出相關的情景;生活中出現相關情景,學生腦中自然會跳躍出“掩映”這一詞語。
三、 在朗讀與表述的聯系中遷移運用
有些詞語,一味借助語言傳達意思,往往是教者越說越玄乎,學生越聽越糊涂。為此,可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活靈活現的表達,促使學生去真切地感悟詞語,讀出詞語的“味道”,“味道”讀出來了,詞語的意思也就能領會了。在此基礎上,提供相似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詞語,便水到渠成。
如:《學會查“無字詞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文最后這么敘述:爸爸意味深長地對聰聰說:“看來要想真正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要會查有字的詞典,還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哪!”為讓學生具體理解“意味深長”,教者以“自由朗讀、指名朗讀、教師范讀、師生演讀”等方法,再現爸爸對“我”說話的情境,把爸爸要表達的意思通過語氣的把握、語音的控制、心理的體會盡力表達出來。通過不斷揣摩,反復練習,學生一個個都能“意味深長”地“說”這句話了,對“意味深長”的意思雖不能言傳,但都意會了。接著,引導學生想象情境,進行“意味深長”的表述:① 小明做作業時粗心,老師會怎樣“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呢?② 王小剛不愛惜學習用品,爸爸會怎樣“意味深長”地教育他呢?③ 李英常常與同學鬧矛盾,媽媽會怎樣“意味深長”地對她說呢?④ 評選三好生時,投小蘭的票了,小芳沒有舉手。后來投小芳的票時,小蘭不但自己不投,還叫身邊的同學也不要投。老師會怎樣“意味深長”地對小蘭進行教育呢?
朗讀指導,再現了文本情境;生活場景,提供了語言情境,為學生角色參與、真情勸說創造了條件。如此引導,對于“意味深長”不僅能夠理解,而且能夠運用了。可見,對小學生而言,意會是詞語理解和運用的重要方法,它可引導學生進入語境,再現情境,并為相似情境的引入和運用創造條件。
四、 在膚淺向深刻的轉化中遷移運用
詞語的準確理解,是正確運用的前提。由于認識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理解詞語容易浮于表面、望文生義。一旦理解有誤,運用也必然出錯。為此,對學生理解容易出錯的詞語,可巧用誤導,超前調控,再合理引渡,促使學生對詞義的把握由片面走向全面,由膚淺走向深刻;對詞語的運用由錯誤走向正確,由呆板走向靈活。如:《埃及的金字塔》(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自然段中的“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金字塔的宏偉。為使學生準確理解“巍然屹立”“傲對碧空”,進而能正確運用,一位教師這樣引導:
師:課文第1自然段中哪些詞語寫出了金字塔的宏偉呢?請大家認真朗讀,圈畫出有關的詞語。(生朗讀圈畫)
生:我覺得“巍然屹立”這個詞語寫出了金字塔的“宏偉”。
師:你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巍然屹立”是高高聳立的意思。高高的金字塔當然宏偉啦!
師:有道理。還有嗎?
生:我覺得“傲對碧空”這個詞語也能說明金字塔宏偉。武林高手笑傲江湖,說明武藝高強;埃及的金字塔傲對碧空,說明它高大宏偉!
師:我們學校就有這樣的事物,你能用這兩個詞語來描述嗎?
生:我們學校的善知樓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很有氣勢。
師:(故意夸獎)不錯!
生: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的陶情樓掩映在綠樹叢中。
師:(又是故意夸獎)好!(很快轉折)能這樣描述嗎?同學們,請你們讀讀第3自然段,畫出能具體說明埃及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的句子。
生:“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師:高146米多,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真是“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啊!同學們,我們學校的善知樓、陶情樓幾層?大約多高?繞它一周,大約要走多少米的路程?
生:我們學校的教學樓4層,大約10多米高,繞它一周,大約要走200米的路程吧。
師:那你們覺得用“巍然屹立”“傲對碧空”來描寫我們的教學樓恰當嗎?
生:(搖搖頭)不恰當,相比之下,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師:是的,那你們見到的哪些景物可以用這兩個詞語來描寫呢?
生:上海東方明珠塔。
生:四川的樂山大佛。
……
學生對“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容易片面理解、簡單遷移,難以理解詞語的本質,難以準確運用詞語。為此,在學生初步理解后,教者便由金字塔聯系到教學樓,巧設圈套,輕而易舉地帶學生進入歧途。而在學生陶醉于自己的描述時,教者話鋒一轉,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借助課文情境與遷移情境的比較,使學生具體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巍然屹立”“傲對碧空”與“金字塔”的本質聯系,感受到了“金字塔”與“教學樓”之間的明顯差異,從而明白了“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的用法。相信,這樣的教學過程,定會連同“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的形象意義和真正用法,永遠地留在學生的記憶深處。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余音繞梁,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里扎了根。它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英雄豪杰,里面一段段意味深長的故事耐人尋味,如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七擒孟獲、火燒赤壁等,真可謂人人皆知啊!
這本書里的人物被描寫的活靈活現,有英勇善戰的趙云,有重義的關羽,有有勇有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但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大敵當前、臨危不懼的張飛。張飛雖然有勇無謀,但是他也憑著自己的智慧,巧取瓦口溢,他還對劉備忠心耿耿,從不生二心。而且他武藝高強,在百萬之中取上將首級如囊中取物。張飛還多才多藝,他畫的畫栩栩如生,也不亞于畫家齊白石的畫畫技術吧!
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知道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于魏國。到了最后,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為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1、夢,總不夠漫長可我們需要夢想;情,總讓人受傷可我們還念念不忘;雨,下得再漂亮可我們還喜歡陽光;你,雖不在我身旁可我從未將你遺忘,親愛的朋友,最近好嗎?
2、友情不是一堆華麗的辭藻,而是一句熱心的問候;友情不是一個敷衍的擁抱,而是一個會心的眼神。
3、我將終生用一種溫柔的心情來擁有你,一個最知心的朋友。像過去的每一個日子一樣,默祝你的生活盛滿了青春,盛滿了希望,更盛滿了詩意。
4、友情是兩心相交,友情是不求回報,友情是沒有煩惱,友情是溫暖擁抱,友情是相伴到老。友情是你我快樂的微笑!
5、友情的真摯永遠比不上真金。真金能賣友情不能。友情,就好比一條簡單的線。無論你在什么地方,發生什么事情,它都會是把你從沼澤里拉出來,也會是一條牽引你走向未來的線。這線,是堅固的,除非是你親自剪斷它。別人的剪刀是剪不斷的。
6、有一天,友情和愛情相遇。愛情問友情:“世界上有我為什么還要有你的存在?”友情笑著說:“愛情會讓人們流淚,而友情的存在就是為人們擦干眼淚!”
7、人生有許多的滋味,看你如何體會,短短數十酷暑,何不瀟灑面對。走了春迎來夏,忙碌的日子里,清涼的祝福總回味。祝福又至,愿幸福與你相隨。
8、朋友,工作累了,歇歇腳,讓壓力藏的藏跑的跑,雞飛狗跳;心情煩了,微微笑,讓煩惱躲的躲逃的逃,鬼哭狼嚎;切記身體健康最為重要。
9、心靈深處總有那么一份牽掛,不知遠方的你是否平安快樂如昔。在歡樂的日子里,愿我們的友誼愈久愈新。
10、錦上添花是哥們,雪中送炭是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兄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是知己,一生知己不多,你就是我的知己。
11、朋友不是書,它比書更絢麗;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動聽;朋友應該是詩--有詩的飄逸;朋友應該是夢--有夢的美麗;朋友更應該是那意味深長的散文,寫過昨天又期待未來。
12、友情如水,淡而長遠;友情如茶,香而清純;友情如酒,烈而沁心;友情如雨,細而連綿;友情如雪,松而亮潔。人生短暫,珍惜友情。
13、將心停泊在彩云升起的港灣,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間,用一縷友誼的絲線,將你我緊緊綁在歲月變遷的終點!
14、最近在忙什么?茫茫人海,漫漫人生中,過程是最美的,相知是最難的,結果是最期盼的,相思是最苦的,等待是最漫長的,友情是最珍貴的。
15、朋友是可以一起打著傘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騎了車在路上飛馳;是可以沉溺于美術館博物館;是可以徘徊書店書廊;朋友是有悲傷一起哭,()有歡樂一起笑,有好書一起讀,有好歌一起聽。
16、要想吸引朋友,須有種種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歡成人之美,不樂聞人之譽的人,不能獲得朋友。
17、在我們的生活里,曾經有多少個陌生的生命,只是迎面錯過,甚至連對望一眼的機會都沒有。
18、今天給你發短信就是要批判你,愛情握在手中,朋友丟滿一溝;淘金一日一斗,還把朋友忘丟;幸福生活緊摟,福運把你擄走;不要執迷不悟,趕快回信求佑。
19、朋友如醇酒,味濃而易醉;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雅;朋友是秋天的雨,細膩又滿懷詩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純潔又傲然挺立。朋友不是書,它比書更絢麗;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動聽;朋友應該是詩--有詩的飄逸;朋友應該是夢--有夢的美麗;朋友更應該是那意味深長的散文,寫過昨天又期待未來。
20、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動你的風,我們彼此依賴,互相信任,互相關心,讓我們保持這種朋友之間的友誼,直到永遠!就象小河里的水源源不斷的流著!
21、讓生命的書面,永遠記住點燃過心靈的溫暖陽光。總有一些歡樂的鏡頭,藏在記憶的角落,在無意中輕輕掀開,抖落了一室的蕭瑟!
22、友情,是一葉扁舟的纖纖雙槳;友情,是一袋沙漠中行走的水囊;友情,是一道黎明前的曙光;祝愿你我友情地久天長!
23、朋友是常常想起,是把關懷放在心里,把關注盛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過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攜手共度一個又一個黃昏;朋友是想起時平添喜悅,憶及時更多溫柔。
24、親愛的朋友,友情,如藍天下碧藍的湖水,美麗安然;祝福,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奪目耀眼。祝福依然,愿不變的幸福,陪伴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25、朋友就像片片拼圖,結合后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不見了一片,就永遠都不會完整,你就是我不想遺失的那重要一片。
26、物價漲得太快,買車代步油真貴,工作很忙還沒味,加班賺錢快樂少,住房破舊又太小。生活讓我很疲憊,希望常收到你的短信能幫我解除郁悶!
――基于教學現狀的審視
長期以來,小學高年級字詞教學一直深處十分尷尬的境地:要么字詞教學低年級化,將所有的生字詞拎出來,用很長的時間逐一講解音形義;要么淡化字詞教學,識字讀詞一帶而過,將課堂時間讓位于閱讀理解和言語表達。這兩種現象既是對高年級字詞教學起點的茫然與價值的漠視,更是對識字教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無奈。
如何擺脫這種“雞肋”處境?如何為高年級學生的字詞學習“量體裁衣”?我們首先得找到一把刻度精準的尺子,這把尺子就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并且在第三學段目標中規定了500字的識字量(占小學階段識字總量的14.3%),指出高年級學生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高年級字詞教學的重要性,明確該學段識字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其次,我們得明確給誰量體裁衣,也即明確高年級字詞教學的起點在哪里。一般來說,學生經過低中年級長期、系統的識字訓練,已經掌握了許多有效的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相當豐富的識字量。對這一點的忽視,常常使我們的課堂熱熱鬧鬧,但學生真正的收獲甚少。再次,什么才叫貼“身”或者貼“生”?筆者認為不僅字詞教學效率要高,而且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量體修短須合度,裁衣貼身且貼心”
――基于教學實踐的反思
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緊扣第三學段字詞教學目標,潛心探究高年級識字教學規律,積極探尋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與科學方法。為此筆者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作了基于單元板塊整合字詞教學的嘗試。
一、突出重點,字音教學須有針對性
【教學片段1】讀準輕聲字
出示:吆喝(yāo?he) 風箏(fēn?zhen)
蜈蚣(wú?ōn)
師:孩子們,請讀讀這些詞語。
指名讀詞語,對“蜈蚣”一詞,有的學生把“蚣”讀成第一聲,有的學生讀成輕聲。
師:“蜈蚣”這個詞,兩個讀音都對。細心的你會發現這三個詞注音有共同之處――兩個讀音之間都有小圓點,也有不同之處最后的“ōn”上面標了聲調,為什么會這樣?
師接著結合《現代漢語詞典》中《凡例?注音》的說明,解釋了這一特殊讀音現象。
師:聽過吆喝聲嗎?(播放1991年南方黑芝麻糊的廣告視頻)我們一起吆喝,賣芝麻糊哎――(學生很興奮,有的同學不止念叨一遍,感到很有趣)
師:不過在“吆五喝(hè)六”中,“喝”讀第四聲,盡管它的意思都表示“大聲喊”。無獨有偶,比如“看見(kàn?jiàn)”的“見”在“看得見”中一定得讀“jiàn”。
【教學片段2】讀準多音字
出示:旋轉 連翹花
師:兩個加點的字是多音字,正確把握多音字的讀音需要借助字詞典和詞語所處的句子。請大家任選一個確定它的讀音,并且說出理由。
師在屏幕上出示“轉”與“翹”的不同讀音與相應的義項,以及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生:我知道第一個詞應該讀成“旋轉(zhuǎn)”,因為在這里“轉”表示改變方向。
生:我知道第二個詞讀連翹(qiáo)花,課文里“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是依據。“翹花”就是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如果把連翹花比作人就是“翹首以待”,多形象啊!(其他生笑)
【教學片段3】讀準音譯詞
出示:福樓拜 莫泊桑
師:這一單元里有兩個外國人名,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有的學生把莫泊桑讀成“莫bó桑”,有的學生讀成“莫pō桑”。
師:莫泊桑到底該怎么讀呢?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大家議論紛紛,但莫衷一是。后來,我想這是個法語人名的音譯詞,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它的本來面目是Maupassant,國際音標注成[?m?藜up?藜?s:nt]。我讀兩遍,你們聽聽應該選什么音?
生:老師,我聽了你讀的音,好像“莫bó桑”和“莫pō桑”都可以,法語音介于這兩者之間。
師:你的耳朵真靈!此前你們問我閱讀外國名著時,為什么人名有多種譯法,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反思之一:有略有詳,只為有效
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時,往往采取檢查自學情況的方式,找出自學中的遺漏或者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進行有效的指導。筆者也采取了這種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字音。筆者課前精心設計了“學習單”,在“我能讀得準”板塊中出示了本單元24個詞語(除了一二類詞語,還有課文中容易讀錯的詞語)。對于這24個詞語,筆者沒有平均用力,而是作了有略有詳的處理。對于學生不易讀錯字音的詞語,我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正音的方式,很快完成;而對于本單元中的“輕聲字”“多音字”“音譯詞”則采取了重錘敲擊的方式,或借助字詞典,或聯系上下文,或追根溯源,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得言又得法。只有這樣為學生“量體裁衣”,才能貼身又貼心。
二、突破難點,字義理解須在語境中
【教學片段4】在句子里玩味
出示:忠厚
師:忠厚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生:忠誠厚道。
師:你說得完全正確。忠厚是形容人的,往往和相貌聯系在一起,所以人們常說“一臉忠厚相”。課文中忠厚是形容誰的?課文又是怎樣描述他的忠厚的呢?
屏幕出示劉老師的肖像圖,及“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
師:我們來看屏幕上的一句話。我們合作讀一讀。你們讀加點詞語,我讀其余部分,注意留意加粗的詞語。(師生配合讀句子)
師引答:個字――不高,臉――微微發胖,眼睛――時常瞇起來,頭發――花白,這樣的人就是――忠厚的人。
【教學片段5】在段落中揣摩
出示:健壯
師:一提起“健壯”,你就會想到哪些人?
生:運動員、身體強壯的人,當然還有肌肉。(學生爆笑)
師:是啊,不管是運動員,還是身體強壯的人,用“健壯”一詞形容都很恰當,但在《理想的風箏》中,作者蘇叔陽偏偏用“健壯”來形容失去部分左腿的劉老師,這真奇怪。蘇叔陽寫出了劉老師的健壯了嗎?我們繼續看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你能不能像老師剛才那樣用抓關鍵詞的方法說說“健壯”從哪些文字中透射了出來。
屏幕出示:劉老師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
學生抓住“只靠”“好幾個小時”“急速地一轉”“粗壯”“年過半百”“一天……多少次”說出了自己的理解,筆者相機將這些詞語泛紅。師生配合讀這段文字,老師讀紅色詞語,學生讀其余部分。
【教學片段6】在篇章間探究
出示:觀察馬車 凝望泗水
一無所獲 司空見慣
滔滔不絕 意味深長
打下烙印 無不驚訝
師:孩子們,請你讀讀這些詞語,可以橫著讀,也可以豎著讀,然后說說你的發現。
生:我是豎著讀的,我發現莫泊桑觀察馬車,一開始是一無所獲,而他的老師福樓拜卻滔滔不絕地說出了馬車值得觀察的地方,這讓莫泊桑深受啟發。
生:我也是豎著讀的,孔子凝望泗水時,弟子們都很疑惑,因為流水十分常見,的確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啊!沒想到老師竟然說出一番意味深長的話,這讓他們無不驚訝。
生:我是橫著讀的,我發現編課文的老師和學生有共同之處。不管是馬車還是泗水,學生都認為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之物,觀察的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沒想到老師一個是滔滔不絕地說,一個是意味深長地說,這一番宏論讓學生無不驚訝,自然在腦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師:你們都很善于讀書,善于發現。(出示福樓拜談車和孔子論水的文字)你們讀讀這兩段文字,覺得這兩位老師怎么樣?
生:他們十分善于觀察和思考,而且很有才華,很有智慧。
師:是啊,中外名師雖然教導弟子的話語不同,但都是從平常之中看出不平常,這是大智慧啊!
先男女生配合橫向讀詞語,后師生配合縱向讀詞語。
反思之二:縱橫比較,只為提升
高年級詞解教學的起點在哪里?教學中應該教什么、怎么教?這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學生預習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借助字詞典理解詞義,還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義。前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后者提升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理解詞語的語義,體會其表達效果,正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精心設計。寓識于讀可以使識字與閱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主題是“師恩難忘”,教師在“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基礎上,可以基于單元板塊設計字詞教學。師恩難忘,難忘的是恩師的聲音容貌、神情動作,難忘的是恩師的耳提面命、諄諄教誨。“忠厚”現出恩師容貌,“健壯”源于恩師動作,而“觀察馬車”“凝望泗水”引發恩師的一番宏論。尤其是福樓拜和孔子的教學方法存在驚人的相似,都極具教學智慧,這智慧外顯為“滔滔不絕”與“意味深長”,這智慧又在與“一無所獲”“司空見慣”的對比中得以加倍彰顯。將具有營造特殊語境價值的詞語放在一起,縱橫對比,揣摩玩味,不失為突破詞解教學難點的有效策略。
三、凸顯要點,字形書寫須給操作法
【教學片段7】寫對,知字理
師報默本單元最容易寫錯的五個詞語。學生對照屏幕,自批自改,其中兩個詞語錯得最多――“矯健”寫成了“嬌健”,“飄逸”的“逸”將“兔”寫成了“免”。
師:“矯”和“嬌”長得很像,意思卻大不相同。后者表示柔弱,所以我們常說嬌柔。“矯健”的“矯”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來的呢?
出示。
師:“矯”的小篆寫法很有特點,你看它的左半部分多像“箭”啊!(學生紛紛點頭)“矯”本義是指將箭弄直的一種工具,所以有了“矯正”的引申義。矯正的過程是需要力氣的,這項工作往往不能由弱女子來完成。
出示。
師:逸的金文寫法更加形象,表示像兔子一樣逃跑。我們不是常說跑得比兔子還快嗎?古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造了“逸”這個字。
【教學片段8】寫美,求動感
師:觀察習字冊上“”和“”的寫法,你感覺它們與平常的楷體寫法有什么不同?
生:這兩個字有些筆畫連筆了,比如“矯”的起筆撇和橫連在了一起,“逸”里的撇和橫撇也連在了一起。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撇和橫連寫成撇折,撇和橫撇連寫成撇折撇。還有“逸”中“口”的橫折和橫連寫成橫折折,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生:這樣可以寫得更快。
師:這樣寫不僅提高了書寫速度,而且有一種動感之美呢,你發現了嗎?
學生紛紛點頭。
師:并不是所有的筆畫都可以相連。俗話說得好,“練字先練眼”,要仔細觀察習字冊上的范字,哪些筆畫可以相連,哪些筆畫不能相連,要心中有數,不能亂來。
【教學片段9】寫好,懂行款
師:課上到這里,就快要結束了。這時的徐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跟一開始的交流還一樣嗎?在即將離別的時刻,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臨別贈言”。
古樂聲中,師生在橫條格中寫話,并利用展示臺在屏幕上呈現教師寫話過程。
在寫話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學生寫字時可以適當地藕斷絲連,而字與字之間要注意錯落有致,行款整齊,力求美觀。
反思之三:一唱三嘆,只為漸進
漢字承載著民族的傳統文化,表現著我們把握世界的思維方式,是中華兒女向世界人民奉獻的一份珍重厚禮,它處處體現著繁雜而精妙、優雅而風趣。一個漢字就是一首詩、一個故事、一段歷史。高年級教學應該充分把握漢字發展的歷史脈搏,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適時地把識字教學引向漢字文化的探究。
新課標要求第三學段的學生“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在第四學段則要求“在使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蘇教版教材的編者在小學六年級安排了連筆楷書這一特殊字體的練習,這不僅使書寫提速有法可循,漢字的形體更加豐富,而且為寫字要求的落實作了中小銜接,手段著實高明。當然這一做法也對教師的書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不好法度和分寸,只會弄巧成拙。
新課標還有“每天10分鐘練習書寫”的要求,這一要求不僅包括針對性強的“練字式”書寫,還包括實用性強的“練習式”書寫。筆者結課時的寫話,不僅是要求學生像名師那樣觀察,發現特點,更是對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書寫的執著追求。
一天圓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圓的表兄三角朝他迎面走來。圓主動迎上去說:“三角兄,多年不見你還好嗎?”三角輕蔑看了圓一眼后,傲慢地說:“像你這副模樣還配跟我說話?你呢?你全身一根骨頭都沒有,軟軟的,別人還以為你得了軟骨病。你做我的表弟,我的面子全弄光了。你看我,身體多么強狀,人們可以用我來做裝飾物,做橡皮,連樹的尖尖也是三角形的。我的用處可大了,人們現在正在開發我。我已成了腰纏萬貫的大富翁。而你呢,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廢物,一點兒用都沒有。”
圓聽了這番話后,并沒有被他的氣勢嚇倒,而沉著地說:“我就像竹筍尖,總有一天會冒出芽的,你不要這么傲慢,到那天,你會看到我的作用的。”三角連聽也不聽,扭頭就大步流星的走開了。
回到家里,三角一直想不通圓的話是什么意思。圓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總是理解不透這句話的意思。最后,他左思右想,終于確定圓只不過是找個難懂一點兒的句子應付一下罷了,三角生氣了,乘車去找圓評理。
三角乘車來到圓的家,怒氣沖沖地對圓說:“你說的那句話有什么狗屁道理?只是應付一下我罷了,好,你是竹筍,你的頭上冒尖沒有?你說呀?”圓心平氣和地說:“好吧,你聽著我的用處很大,可是我不像你一樣表現自己。比如說:你乘汽車的輪子就是圓形的,如果換了三角形,你說汽車怎么開,早就爆胎了;還有太陽也是圓的,如果太陽是三角形的,星際中隕石圈產生折射,就有小行星撞上地球的危險。”三角聽到這里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圓又說:“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圓的,比如皮球、橡圈、花瓶等等許多東西都是圓的。三角兄,請你以后不要這么輕蔑別人,人各有長各有所短,要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做得更好,為人們的建設、生活都貢獻出一份力量。”
三角聽了圓的一番話后羞愧的說:“好弟弟,當初是我做得不對,請你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以后我一定改。”圓聽了,一把扶起三角說:“改了就好,我們還是好兄弟。”三角以后再也不驕傲了,看到了比自己強的人就虛心向他學習,后來他變成了一個好學的人。